• 我的订阅
  • 社会

汤中立:探索地球宝藏70年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1-23 07: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汤中立:探索地球宝藏70年

汤中立在新能源金属矿产成矿与找矿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祝贺汤中立院士从事地质工作七十周年大会上发言。

汤中立:探索地球宝藏70年

长安大学第一届汤中立奖优秀学生奖公布。图为部分受表彰学生与颁奖人员合影。

本报记者 张梅文/图

“我当时是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应该选择祖国最需要的专业!”日前,在长安大学举办的新能源金属矿产成矿与找矿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祝贺汤中立院士从事地质工作70周年大会上,90岁的汤中立追忆自己把地质作为毕生事业的初衷时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教授汤中立是我国著名的矿产勘查专家、矿床地质学家。他在矿产勘查实践和地质矿产研究方面的诸多贡献,结束了我国缺镍少铂的局面。他提出的“小岩体成大矿”理论,推动我国岩浆硫化物矿床研究水平跻身世界前列。他热爱地质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地质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至今仍然坚守在科研和教学一线,深受学生爱戴。

■ 中国镍矿工业开拓者

甘肃金昌金川公园的南大门广场上,一座高约15米的纪念碑静静矗立。碑身上,“献给祖国镍都的开拓者”十个大字雄浑苍劲。作为我国镍矿工业的开拓者之一,汤中立的名字被镌刻在上面。

汤中立与金川的故事始于20世纪50年代。

1956年,汤中立大学毕业后在甘肃祁连山地质队开始了自己的地质生涯。当时,他和队员们负责河西走廊东部地区的地质调查工作。一天,他们来到永昌县河西堡镇,查看群众报矿成果。在众多矿石标本中,一块布满孔雀石的矿石标本引起了汤中立的注意。

经鉴定,这块矿石中不仅含铜,还含工业品位的镍。这块矿石的发现,开启了金昌铜镍矿床的勘探,改写了中国矿产资源勘探历史。

两年后,他们完成了第一矿区初步勘探任务。当时,国家钢铁工业急需制造合金钢的镍。金昌镍矿的发现和第一矿区的勘探成功,是中国镍矿勘探的第一次重大突破,为我国第一个镍工业基地的矿山建设和选冶厂设计提供了资源保障和地质依据。

1965年,金川镍矿勘探工作进入最为关键的时期。第一矿区和第三矿区勘探结束,第四矿区是贫矿。但是,第二矿区的勘探工作迟迟未有突破。经过反复比较研究,汤中立认为深部值得探索,设计了一批深度400米至550米的钻孔。

探索性的施工并不顺利。勘探前期,21个钻孔都没发掘出重要东西。第22个钻孔的施工设计深度为530米,预计打到岩枝中矿体后将于460米处进入底盘围岩。但实际施工中,随着钻探的不断深入,勘探队虽见到了岩枝,却并不见矿。结果,勘探队提前于375.7米深度时打穿岩枝进入围岩。按常规,见到底盘围岩就可终孔。勘探队中有人提出可以终孔,但汤中立等人坚持要求继续向深部钻探。

对于地下世界的探索,既需要科学的精神,更需要魄力和勇气。“现在说起来轻松,那时候却昼夜睡不着觉。勘探队一有情况,我就往山上跑,一跑就是半个多小时。我就抱着一个信念,坚持下去,地底下肯定有好东西!”汤中立说。

事实证明,汤中立的判断没有错。经过几次修改设计,追加进尺,勘探队终于在地下深处发现了“宝藏”。金川矿床的铜镍勘探储量翻了几番,成为当时世界第二大镍矿,也托起了一座新兴的有色冶金工业基地——金昌市。

从此,金昌成为中国的“镍都”,中国也由一个贫镍国进入世界主要产镍国的行列。

■ 找矿理论跻身世界前列

伴随着人类长期的地质活动实践,发现矿产资源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研究和认识矿产资源的成矿规律显得愈发重要。

汤中立介绍,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末,全世界地质学家都崇尚到大型层状岩体的底部去寻找硫化铜镍矿床。然而,金川矿床的地质实践恰恰与这一世界传统理念相悖:金川是一个面积只有1.34平方公里的岩墙状小岩体,却有巨大的镍、铜、钴、铂族、金、硫等资源储量。这不只在中国,在全世界也是一个独特的矿例。从金川的实践出发,汤中立团队经过论证提出了金川镍矿的成矿模式——深部熔离,复式贯入现存空间成岩成矿。

1980年5月,时任甘肃省地矿局总工程师的汤中立应邀参与编写《中国矿床》一书。他负责编写了约10万字的《中国镍矿床》,总结中国镍矿的成矿规律。

汤中立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986年,书的底稿写出来后,他到北京汇报,提出中国镍矿的特点——岩体小。这和当时国际上流行的关于岩浆硫化物矿床的权威观点相左。散会后,他的老师涂光炽叫住了他:“汤中立,小岩体成矿,不仅是镍矿,酸性岩也是,很多矿都在小岩体里!”

“这句话让我受益终生!我以前满脑子都是基性岩,没有注意到酸性岩等其他矿床。涂老师那句话,仿佛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汤中立回忆。之后,他不断研究、考证,在国际上首次明确提出“小岩体成大矿”的成矿模式,并创立了“小岩体成大矿”学说。该成果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新矿床勘探领域,使我国在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跻身世界前列。

近10年来,汤中立团队将研究成果先后运用到秦岭、天山等成矿带,极大丰富了“小岩体成大矿”理论体系,并将该理论拓展到中酸性岩体的成矿与找矿,在秦岭、天山等地区钨矿、钼矿勘探中实现了找矿突破。

■ 不遗余力推动地质学科发展

2002年,汤中立担任长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身心投入地学学科发展建设工作中。在他的带动下,长安大学先后获批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近年来,汤中立敏锐地观察到全球能源行业在不断扩张,带动着全球对包括锂在内的关键矿产需求。他提出长安大学要在新能源金属矿产领域走在前头的战略构想。在他的指导下,长安大学先后引育了温汉捷、吴昌志、邓小华、杨秀清等国家级人才,围绕铜、镍、钴、铂族、锂等矿产,建设了新能源矿产资源科研平台,获批了自然资源部新能源矿产与资源信息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成立了长安大学新能源矿产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院。

“我们将以汤院士为标杆,聚焦能源保障和安全,充分发挥长安大学地质找矿与开发、新能源电池与储能等学科优势,培育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推动学科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展现新担当、奋发新作为,为端牢能源饭碗、建设能源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长安大学校长沙爱民表示。

在汤中立看来,在探索地球宝藏的70年里,知识分子的爱国奉献精神给予了他无穷的力量。“宋叔和、陈鑫、严济南等老前辈扎根祖国西部,为我国地质矿产事业呕心沥血。他们实事求是、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知识分子知识报国、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信念。我始终以他们为榜样,以选择地质这条道路为荣!”他说。

汤中立也感染着自己身边的人。“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就是爱国!”“地质人的人生是波澜壮阔的!”“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每年新生开学,汤中立都会用前辈和自己的经历感召新生,长安大学大礼堂总会回响起这样荡气回肠的声音。

今年90岁的汤中立依然活跃在学术前沿。他习惯每天来到办公室,查阅文献、撰写专著、指导学生。他也很喜欢与年轻人在一起,在温言细语中讲述找矿故事,传递爱国情怀。

“我好像只做了一件还远远没有完成的事,那就是沿着‘金川镍矿→中国镍矿→小岩体成大矿→两类岩浆小岩体成大矿→小岩体成大矿体系’这样一个地质历程,不断地实践、探索。”汤中立表示,“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为提升我国关键矿产资源的富集机理研究、开发利用和统筹规划水平再尽点绵薄之力。关键矿产,中国不输于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3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日,新能源金属矿产成矿与找矿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祝贺汤中立院士从事地质工作70周年会议在西安举办。省政协副主席孙科出席开幕式。中国工程院院士、长安大学教授汤中立是享誉地质学界的矿
2023-10-29 03:45:00
找矿用上哪些“黑科技”(瞰前沿)
...的脚步与工程师的视角,看科技之光如何照亮地层深处的宝藏。航空物探在空中给地球做“CT”在山东齐河—禹城地区,近千米厚的覆盖层让亿吨级富铁矿的矿体信息微弱难寻。科研人员驾驶搭载
2025-03-01 05:47:00
手机上暮色森林怎么进
...包括:攻击型生物;BOSS生物;教育版生物;虚拟生物;中立型生物等。中立型生物只在被激怒后攻击玩家。如海豚海豚是生活在除冻洋以外的海洋里的中立生物。海豚通常会结群游泳,偶尔会
2023-04-21 22:12:00
施光海:躬行者无疆
...,施光海20多年如一日“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宝藏之地”的使命——传播好科学与文化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博物馆,是地大的“宝藏之地”,也是历代学者、校友共同铸造的地质“梦
2024-05-17 04:49:00
湖北秭归发现4.7亿年前腕足化石
...对古生物化石科普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江海水表示,秭归县地处鄂西山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齐全,蕴藏着丰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早在2014年,中
2025-02-25 10:35:00
潜在资源115万吨!我国发现迄今最大的中重稀土矿
...大发现的科学团队负责人和第一发现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学求及其科研团队,2019-2024年在红河地区先后开展了约1万平方千米异常核心区的1
2025-02-05 18:42:00
在地底寻找“宝藏”!我国首口万米科探井钻井深度突破9900米
...的地质运动导致油气深埋地下,沉积形成一个个油气资源宝藏。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勘探事业部经理 段永贤:塔里木盆地埋深在6000至10000米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分别占其总量的83.
2024-02-14 09:34:00
矿石能被磁铁直接吸起,首个亿吨级富铁矿出现了!
...”齐河-禹城富铁矿勘查,最大难题在于“巨厚覆盖层对地球物理信号屏蔽严重、磁铁矿体形体复杂定位难”。在该地区已见矿的27个钻孔中,有21个位于地表1000米以下,寻找难度无异于
2025-02-07 07:38:00
山体滑坡致44人遇难!致灾成灾原因查明→
...点位置高陡,植被茂密隐蔽性强。灾害发生前,该点不在地质灾害隐患判定标准认定范畴,因此未纳入在册地质隐患点管理。正常巡查时未发现该滑坡点有明显变形迹象。灾害发生在夜间,临灾前无
2024-12-17 14:3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