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造反专业户侯景:反了北魏反北齐,反了北齐反南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10 17:28:00 来源:戏说三国

上期说高欢在临死前不放心侯景,嘱咐儿子高澄把侯景召回都城处理掉。那侯景也不是傻子,直接起兵造反,后被高澄派慕容绍宗打败,作为败军之将,此时的侯景是非常惨的,十万人的大军都被打残了。考虑到自己和宇文泰的关系似乎也并不牢靠,他决定还是换一个肯收留他的新主人——萧衍。

造反专业户侯景:反了北魏反北齐,反了北齐反南梁

晚年的萧衍有一个特殊的嗜好,就是喜欢收留北边逃过来的“丧家之犬”。之前就收留了元法僧和元颢,这一次也打算把侯景收过来。

南渡的侯景早已不是叱咤河南,坐拥十几万雄兵的大军阀了,他带到南梁的残部只有八百人,外加三百匹马。

沦落到这种地步,算是相当可怜了,正常来说侯景应该在南梁夹着尾巴做人,尽量保持低调。但侯景却一点也不低调,刚到南梁的地盘,就带着几百残兵败攻打南梁的寿阳城,而且还打下来了。

造反专业户侯景:反了北魏反北齐,反了北齐反南梁

萧衍认为侯景刚刚投降过来,情绪还不稳定,不但没责怪他,还索性把寿阳送给了他,并给他加官进爵。

此时整个南梁上下,其实都没有把侯景当盘菜,毕竟残兵败将才几百人,能干什么。但打下寿阳对于侯景来说,却意义非凡。他通过打寿阳看明白了很多事。

在侯景投奔南梁的时候,萧衍派了萧渊明带几万人马接应。萧渊明是个军事白痴,不但人没接着,还把自己送过去,成了慕容绍宗的俘虏。

造反专业户侯景:反了北魏反北齐,反了北齐反南梁

高澄对这个结果有点哭笑不得,杀了萧渊明就得罪了南梁,那是逼着萧衍跟宇文泰联手对付他,留着萧渊明又实在没用,还浪费自己的粮食,很是碍眼。

所以他叫萧渊明亲自给萧衍写了一封信,说东魏没有跟南梁翻脸的意思,请您把我接回去吧。

萧渊明是萧衍的侄子,虽然很不争气,毕竟还是老萧家的人,于是萧衍就回信给高澄,说你开条件把人放回来算了。

造反专业户侯景:反了北魏反北齐,反了北齐反南梁

高澄说你拿侯景来换,这对萧衍来说还需要选吗,一边是自己的亲侄子,一边是新收留的北朝叛将,两人在萧衍心里的地位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萧衍肯定选自己的侄子。

得知这个消息的侯景当然不干了。好不容易才从高澄那里跑出来,现在又要被送回去,用脚指头想都知道,回去肯定会被高澄大卸八块,横竖是个死,索性拼了。

造反专业户侯景:反了北魏反北齐,反了北齐反南梁

刚到南梁几个月的侯景,直接向萧衍宣战了,在北齐造反失败的侯景在南梁又造反了,只有几百残兵的侯景,这次造反又能否成功呢,请看下期内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0 2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侯景几千残兵能一路杀到梁都城,是因为所有大臣都在放水
侯景从北齐逃到南梁,被萧衍收留在寿阳,在寿阳站稳脚跟的侯景又慢慢收拢了几千残部。不过当侯景得知,萧衍要用他换回被北齐俘虏的萧渊明时,直接就对南梁开战,侯景的几千人面对拥有几十万大
2023-02-28 11:35:00
侯景如何以八百残兵击败南梁?
...残兵干废了梁武帝的萧梁王朝就是因为:旁观者清,对于南梁的问题,侯景比萧衍看得还要透。寒山之战的失败虽然让侯景脚踩南梁和西魏两条船纵横捭阖走割据道路的计划最终破产,但这却让侯景
2023-12-03 22:06:00
南北朝的决战:萧衍的北伐与淮河防线的争夺
...将军元英为帅,进攻义阳。很明显,北魏这是要彻底撕裂南梁淮河防线的节奏。东路军很快就拿下了东关(今安徽含山西南)、颍川(今安徽寿县西)、蕉城(今河南中牟西南)等八城并兵围钟离,
2023-12-03 09:04:00
侯景:南北朝的传奇将领,历经五次叛变终成皇帝
...力量对他来说很重要,亲封他为河南王、大将军。侯景叛南梁时,梁武帝派出侄子萧渊明率领十万大军,分水、陆两路接应,并趁机北伐,大败东魏慕容绍宗。不料侯景的兵里,有一批人是并不愿意
2024-02-06 17:01:00
南梁时期的淮水之灾,夺走了30万生命
...济水并称四渎,是独流入海的四条大河之一。公元514年,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雄心勃勃,为了给予北魏军队沉重的一击,决定在淮河上修筑一个工程浩大的拦河大坝,壅水回流,水淹北
2024-02-21 20:34:00
太平天国骁将黄再兴,用兵堪比南梁名将陈庆之
南北朝对峙年间,梁武帝萧衍在有生之年一直念念不忘收复寿阳,以完善淮水防线,提高自身安全,进而兴复中原。从萧梁普通五年到七年(公元524年—526年),萧衍连续发兵进攻淮水下游的北
2024-10-20 12:54:00
他自封为宇宙大将军,曾起兵进攻南梁自立为帝,称南梁汉帝
南梁汉帝(侯景,公元503年-公元552年),字万景,出生于怀朔镇,侯标之子,乙羽周之孙,南北朝时期的皇帝。他擅长骑射,自封为“宇宙大将军”,曾起兵进攻南梁,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
2023-01-07 16:34:00
梁武帝北伐:雄心壮志背后的溃败与反思
...下!计划总是自我感觉好的,要想真正实施难度极大。但南梁的北伐在开局就相当不利。前锋昌义之攻在打寿阳外围的梁城时就被陈伯之打败。陈伯之是南朝投降到北魏的,在南方的同僚、熟人也比
2024-02-23 06:02:00
南梁的覆灭与复兴:萧詧的命运与抉择
...而鲜卑族是游牧民族,在马上发家,要说打仗,人家可是专业户。萧绎当然不傻,他知道自己如果动武,肯定打不过,所以他决定,采用外交方式来征服西魏。于是,这位皇帝大手一挥,洋洋洒洒地
2024-01-29 09: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
巷遇②|遵义这条宝藏老街穿越百年
开头的话:每一座城市,都有它闻名的地标;但真正的生活,却藏在弯弯的巷弄里。这里没有宏大的叙事,只有触手可及的温暖与烟火
2025-09-18 16:17:00
书桌抽屉里,一直放着爷爷留下的一块旧怀表。表壳斑驳,指针早已停摆,背面刻着模糊的“1945.9.2”,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日子
2025-09-18 16:47:00
大皖新闻讯 9月17日上午,《包拯:儒家文化的风范》新书发布会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会,围绕该书的学术与文化价值展开研讨
2025-09-18 18:29:00
何以中国 黄河安澜丨郑州最早“一环”,承载3600年城市史
大河网讯 郑州市区“一环”内,3600年前曾经崛起了一座商代都城。郑州商代都城是商王朝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都城,它奠定了后世中国古代都城的基本规制
2025-09-18 19:36:00
值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之际,“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展”,9月18日在山西博物院青铜分馆开展,展出包含遗址
2025-09-18 21:50:00
9月1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1006发掘资料,该墓年代为西周中期偏晚阶段,从随葬器物判断,墓主应是一代倗国国君
2025-09-18 22:22:00
“九一八事变后,外公童长荣担任东满特委书记,带领军民开辟了10余块抗日游击根据地,组建了4支反日游击队,还积极筹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二军
2025-09-18 23:23:00
“‘英雄’曾是家人口中的回忆。今天,在吉林省近现代史展看到这么多史料和展品,我又重新感受了‘英雄’二字的重量:那是对国家生死与共的牵挂
2025-09-18 23:23:00
《义勇军进行曲》:从东北抗日烽火中诞生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走进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一座“国歌墙”巍然屹立它长8米
2025-09-18 23:56:00
9月18日,防空警报划过城市天际,电影《731》在全国影院同步上映。影院之内,几乎座无虚席。许多观众掩面而泣,神情凝重
2025-09-19 04:15:00
画笔为枪刃热血染丹青 刻骨铭心的抗战厦门记忆
厦门美专学生画的抗日插画。黄燧弼1931年的厦门美专特刊 厦门美专十周年纪念刊封面毕业于厦门美专的庄索和同事一起为新四军设计的臂章
2025-09-18 08: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