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南梁时期的淮水之灾,夺走了30万生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1 20:34:00 来源:戏说三国

历史上的淮水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在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钟鼎文里就有“淮”字出现,历史上,淮河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是独流入海的四条大河之一。

公元514年,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雄心勃勃,为了给予北魏军队沉重的一击,决定在淮河上修筑一个工程浩大的拦河大坝,壅水回流,水淹北魏军事重镇寿阳(今安徽寿县)。

南齐末年,齐梁政权交替间,社会动荡混乱,齐将裴叔业以寿阳降魏。南梁建立后,梁魏在淮河沿岸经常发生拉锯战,寿阳作为北魏进攻南梁的前沿阵地,对南梁威胁很大。

梁武帝萧衍将修筑淮河拦河大坝的位置选择在今天安徽省明光市、五河县及江苏省泗洪县三地交界的淮河中下游浮山峡上。史称“萧粱堰”,又叫“浮山堰”。为修筑此堰,南梁政府动用役夫20万。因为兵士不足,又取派民夫,每20户令出5丁。

在古代中国的历史中,开国皇帝一般都是乱世枭雄,颇有些政治智慧和手段,才能在群雄并起的时代,硬打出一片自己的江山。萧衍也不例外。他原本就和南齐皇室关系密切,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在齐明帝时期,萧衍曾领兵力退出北魏大军,由此登上高位。齐明帝去世后,东昏侯萧宝卷即位,治国无术、暴虐无道。萧衍因而起兵诛杀萧宝卷,立萧宝融为帝,即齐和帝。

这个时候的萧衍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享有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殊荣。当然,这也意味着真正的权力已不在皇帝手中。于是,公元502年,萧衍逼迫萧宝融将皇位禅让给自己,并将萧齐皇族杀了个干净,建立了自己的萧梁政权。

萧衍在位时间长达48年,去世时86岁高龄,是历史上仅次于乾隆的第二长寿的皇帝。很多人对萧衍的评价都是“半世功过”,意思是说,他为政的将近半个世纪中,前半段还算个政绩显著的明君;后半段则因为过度崇信佛教,甚至数次舍身出家,对内放纵腐败,最终导致“侯景之乱”,自己饿死在台城。

欧阳修对萧衍的评价是:梁萧氏兴于江左,实有功在民,厥终无大恶。

清康熙皇帝则认为:昔梁武帝亦是创业英雄,后至耄年,为侯景所逼,遂有台城之祸。

萧衍下令修筑浮山堰那年刚好五十岁,是其执政的第十三个年头。这一年是天监十三年,“天监”是其为政48年所用的7个年号中的第一个。照理说,这个时候的萧衍仍处在“有功在民”的英雄时期。

然而,浮山堰的修筑工程量浩大,而且异常艰难。《梁书》记载:“(天监)十四年,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蝇虫昼夜声相合”。浮山堰动工的第二年夏天,就因为瘟疫流行,导致死者相枕。史书没有告诉我们究竟死了多少人,只说因为尸体太多,苍蝇蚊虫孳生,“蝇虫昼夜声相合”。到了这年的冬天,又是严寒相逼。《梁书》说:“是冬,又寒甚,淮泗尽冻,士卒死者十七八”。

于是,有人推算,仅仅因为修筑浮山堰,兵士、役夫死亡者,至少有十余万。

公元516年4月,工程浩大的浮山堰终于合龙完工了。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浮山堰)长九里,下阔一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高二十丈”。也就是说,这是一座高度超过48米,有将近4000米长的土石坝。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第一大坝,也是当时世界之最,领先世界足足600年。

可惜的是,浮山堰在其修筑之初,就注定是一个一触即溃的“豆腐渣”工程。当拦河大坝选址浮山峡之后,便有人认为筑堰方案不可行,理由是“淮内沙土漂轻,不坚实,其功不可就”,力劝萧衍放弃筑堰计划。然而,萧衍一意孤行。

浮山堰完工后,首先遭殃的是上游的百姓。大坝以上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一片泽国,难民哭声震天,尸骨遍野。而寿阳城的北魏军队却未伤毫发。他们早就在八公山上筑城,水涨起来了,就到山上躲避。

南梁时期的淮水之灾,夺走了30万生命

公元516年9月,《资治通鉴》说:“淮水暴涨,堰坏,其声如雷,闻三百里,缘淮城戍村落十万余口,皆漂入海。”以十余万士兵、民夫的生命为代价修筑起来的浮山堰仅仅维持了四五个月,在淹死了上游无数平民之后,又一夕崩溃。滚滚洪水倾倒而下,裹挟着建在大坝上的军营里的无数将士,更卷走了淮河沿岸无数村落的平民百姓,又是十余万人命丧黄泉。

中国的历史一向不注重数据的精准,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史料进行大致的推算。如果筑坝的南梁军民累死、饿死、病死、冻死者达到十余万人,溃坝时又有十余万人被洪水冲走,再加上蓄水时被淹没的灾民,那么,因为一座浮山堰而死的南梁军民,至少有30万人。

就这样,梁武帝用至少30万人的生命为自己的颟顸埋单。而在我们的历史叙述里,他仍是一个“半世英明”的君主。

我们是一个擅长于将一切坏事变好事的民族。不信你上网搜搜,会发现很多人在解读这座夺走了差不多30万人性命的拦河水坝时,仍孜孜不倦地教诲人们:尽管是“豆腐渣”,尽管注定要溃坝,但浮山堰工程的规模在当时是举世无双的,比国外起码领先了600多年。浮山堰的建成在世界水利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死于浮山堰的30万人,却很容易就被历史磨灭了。

文明是依托于人而存在的。建立在白骨累累之上的,不是文明,一直都是丛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1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淮河三峡第三峡:明光浮山峡
...闻讯 浮山,位于淮河右岸安徽明光段。因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建浮山堰而出名。浮山堰处在淮河三峡中的第三个峡口浮山峡。记者第一次来到此处,便被这里的风景吸引。每天
2025-09-06 15:38:00
梁武帝萧衍:崇佛、奢靡、失策的统治者?
...帝),替代了萧道成创建的南齐,另建了个梁政权,史称南梁。称帝不久,萧衍便按照佛教的规矩,长斋素食。就是祭祀天地祖宗、举办宫廷宴会,也只用蔬菜,不准宰杀猪牛羊等牲畜。每次处决犯
2023-11-21 08:27:00
历史上真实的南北朝——南梁侯景之乱
梁武帝不仅在对内做了许多蠢事,在对外处理与北魏的关系上,特别是在接纳侯景问题上,更是蠢事不少。公元514年十月间,北魏以司徒高肇为大将军、平蜀大都督,将兵十五万进攻梁益州,另令傅
2024-08-22 10:08:00
梁武帝北伐:雄心壮志背后的溃败与反思
...下!计划总是自我感觉好的,要想真正实施难度极大。但南梁的北伐在开局就相当不利。前锋昌义之攻在打寿阳外围的梁城时就被陈伯之打败。陈伯之是南朝投降到北魏的,在南方的同僚、熟人也比
2024-02-23 06:02:00
聊聊南梁北魏的巅峰对决钟离大战的重要性
中国南北朝南梁天监六年(北魏正始四年)公元507年,新生的萧梁政权与巅峰时期的北魏王朝之间爆发了一次大规模会战。此战双方名将尽出,南北势力在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猛烈对撞,对南北
2023-06-25 11:21:00
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的荒谬北伐
...定发动水攻,简单来说,就是盖一个超级大的水坝,堵住淮水,等水累积到一定的量后再摧毁坝体放水淹城。(想法类似于关云长降服于禁的水淹七军,可惜萧衍没有二爷的脑子,也没有二爷的运气
2023-10-03 14:19:00
南北朝的钟离之战,“韦虎”与“儒王”两大统帅的碰
钟离之战,亦名邵阳之役,为中国南北朝南梁天监六年(北魏正始四年,507年),梁军在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战胜北魏军的防御作战。两军统帅都是各自王朝的顶尖人物,军队规模超过百万级别
2023-07-19 10:05:00
景穆帝拓跋晃之孙元嵩立下了那些战功
...武帝即位,兼侍中,出任安南将军、扬州刺史,派军大破南梁,威名大振。正始四年,为部下所害,时年三十九岁,追赠车骑大将军、领军将军、扬州都督,谥号为刚。人物生平失礼免官元嵩,字道
2023-11-20 20:04:00
南北朝七雄:功高盖世的七位上将盘点
...常罕见的。涡阳之战是陈庆之成名的一战。527年,北魏和南梁交战于涡阳,陈庆之率领200名骑兵突袭北魏元昭军,导致其前锋大败,敌军人人惊恐。此后,陈庆之率领部队不断得发起进攻,
2024-02-19 19: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