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南梁的覆灭与复兴:萧詧的命运与抉择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29 09:22:00 来源:戏说三国

南梁的覆灭与复兴:萧詧的命运与抉择

(梁武帝萧衍画像)

大统十五年,公元549年。

南梁皇室,即南梁开国皇帝,武帝萧衍的孙子萧詧领兵北上,投诚了北方草原上的西魏政权。

萧詧之投诚,实在是无可奈何。

南梁此时的正牌皇帝,即梁元帝萧绎,是个十分魔幻的帝王。

这位皇帝素来有雄心大志,一生中最大的梦想就是可以北上中原,攻灭东西两魏,从而一统天下。

当然了,这个梦想很普通,因为但凡当皇帝,只要不昏庸,都必然会有这个梦想。

如此悠悠南北朝,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一个全国性的统一政权了。

如果自己能达成这个成就,那么就可以流传千古,青史留名了。

到时候别说秦始皇,汉武帝,就是唐太宗,赵匡胤(当然那个时候这两位还没出生)我也不放在眼里啊。

皇帝是个实践派,说干就干,立刻修书一封,派人送到了隔壁西魏政权的实际统治者,宇文泰的手里。

南朝有宋齐梁陈,依次交替,而北朝自北魏开国之初,一直很稳固,到了南梁开国前后,才逐渐走向分裂。

北魏的权臣高欢,拿走了北魏政权的百分之五十股份,拥立魏孝文帝的曾孙元善为皇帝,成立了东魏。

另外一位权臣宇文泰,则拿走了另外百分之五十的股份,拥立魏孝文帝的孙子元宝炬,成立了西魏。

所以如果梁元帝萧绎想要一统天下,就必须要把东魏和西魏这两位邻居先收拾了。

南梁的覆灭与复兴:萧詧的命运与抉择

(梁元帝萧绎画像)

怎么收拾呢,无非是派兵打仗,起水陆大军数万,跟东西魏拼个你死我活。

东魏离的远,西魏离的近,所以皇帝打算先冲西魏下手。

但问题在于,南梁在军事作战方面,是打不过西魏的。

这倒不是南梁太怂,而是南北朝的格局一向是如此。

南朝中无论宋齐梁陈,都侧重以文治国,发展经济,军事能力并不见长,而北朝政权,无论北魏,还是之后的东西魏,乃至北齐北周,虽然论文化发展,经济水平可能不如南朝,但是论打仗,那可是一骑绝尘,无人能敌。

西魏是鲜卑族政权,而鲜卑族是游牧民族,在马上发家,要说打仗,人家可是专业户。

萧绎当然不傻,他知道自己如果动武,肯定打不过,所以他决定,采用外交方式来征服西魏。

于是,这位皇帝大手一挥,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封几百字的信件,遣使送到了西魏。

信上什么内容呢?

很简单,大致是萧绎要求西魏放弃抵挡,赶紧举国投降,归顺西魏,如若不然,我南梁大军片刻就到,到时候把你们西魏夷为平地,你们可别后悔。

南梁的覆灭与复兴:萧詧的命运与抉择

(宇文泰画像)

西魏的宇文泰拿过书信一看,火冒三丈,心说萧绎你这也太狂了啊,别说你,就是你们开国皇帝萧道成,也不敢跟我说这个话啊。

宇文泰认为,南梁皇帝如此猖狂,又对自己如此失礼,实在是需要教育,于是,宇文泰立即下令,起精兵五万,征讨南梁。

梁元帝当皇帝的时候,南梁都城已经从建康(南京)搬到了江陵(荆州),而当皇帝在江陵城里听说西魏已经起兵来攻,可算是吓坏了。

之前的雄心壮志也没有了,写信的时候那股豪迈劲儿也不见了,一听说人家西魏大军分分钟就兵临城下,二话不说就举国投降了。

魔幻,十分之魔幻。

对于梁元帝萧绎的一生,作者除了魔幻之外,实在是找不到什么别的词才形容他。

而本篇文章的主人公萧詧投诚西魏,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

南梁的覆灭与复兴:萧詧的命运与抉择

(梁宣帝萧詧画像)

皇帝缺心眼儿,自己得识时务啊。

由于萧詧同志提前就归顺了西魏,所以在西魏攻陷江陵之后,萧詧并没有因此受到牵连,反而得以保全。

光是保全性命还不算完,萧詧还因此成为了南梁的新帝。

原因在于,西魏虽然覆灭了南梁,但宇文泰志不在此,支离破碎的南方并不能提起他的兴致,他真正的战略目光,还是高欢手里的东魏。

平定天下是有个先后顺序的,自己北方这一片尚且没能统一,又何必到江南去横叉一杠子?

于是,宇文泰干脆把江陵交由萧詧负责,自己则抽身回北方跟东魏接着打仗去了。

懂得审时度势的萧詧成了这场战争的最终受益者,而这位仁兄也相当不含糊,拿下江陵没多久,直接即位登基了。(梁宣帝)

南朝梁在萧绎的手里覆灭,但很快在萧詧的手里光复了。

可此时的南梁今非昔比,领土大都在战乱之中沦陷,非但如此,西魏虽然让自己坐拥江陵,但仍然在江陵城中安排重兵驻防,很显然只不过是想要让萧詧做个傀儡皇帝。

所以此时的南梁,倒不如叫做西梁。

皇帝能想明白这个道理,那么皇帝手底下精明强干的大臣们当然也能想明白这个道理。

而这帮大臣里,最有远见卓识的,是一个叫做尹德毅的人。

尹德毅,生卒年不详,时任西梁大将军。

南梁的覆灭与复兴:萧詧的命运与抉择

(尹德毅形象)

尹德毅时常规劝皇帝,表示如今天下大乱,咱们盘踞在小小的江陵城,也不是办法,这样下去,只能是自取灭亡。

萧詧这个人,从小就有大志向,一听尹德毅这么一说,当时就来劲了,立刻追问:爱卿说得极对啊,我也想建功立业,但是苦于没有办法啊,不知道你有什么妙计?

尹德毅嘿嘿一乐,表示办法我有的是,就不知道皇帝愿不愿意听了。

萧詧一直想要建功立业,听尹德毅这么一说,两眼放光,表示爱卿你说,我绝对洗耳恭听。

于是,尹德毅把他的想法和盘托出,一五一十的全都告诉了皇帝。

江陵虽然名义上是你的,你萧詧又是皇帝,但实际上真正掌握主权的,是驻防在江陵的西魏军队。

如果不除掉这些西魏守军,那么西梁将始终受制于人。

想要建功,想要成就帝王大业,必须先摆脱西魏。

萧詧的心思动了,这正和他一直以来的想法别无二致。

南梁的覆灭与复兴:萧詧的命运与抉择

(江陵城)

皇帝看着尹德毅,发出了最后的疑问:

若除西魏,如何行事?

想要除掉江陵城里的西魏守军,我们要采用一个什么样的办法呢?

尹德毅表示,这很好办。驻防在西魏的士兵们大都是鲜卑族,他们虽然骁勇善战,但不通汉化,文化水平不怎么样,所以基本上都是武力值偏高,而智力值偏低。

既然他们脑子不好使,咱们就把这支军队的高级将领请到江陵城里吃饭,咱们提前埋伏好刀斧手,等这帮人一来,直接就把他给办了。

办完这帮指挥官,咱们再派一支精兵,奔袭西魏驻军大营,到时候剩下的这帮士兵还不是手拿把捏?

不得不说,尹德毅的这个想法并不聪明,但却十分勇敢。

况且,此时此刻的萧詧,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尹德毅提出的这个想法,不是最好的,但却几乎是唯一可行的。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既然想要成就大业,那就得冒险啊。

但尹德毅话一说完,萧詧把头摇的就跟拨浪鼓一样,坚决不同意。

这位皇帝反对这么做的理由很简单,那就是他实在不忍心。

皇帝认为,西魏对自己有情有义,又让自己当了皇帝,自己实在是有点下不去手。

南梁的覆灭与复兴:萧詧的命运与抉择

(西魏王朝)

这西魏当年为了我可是两肋插刀,如今我为了一己私利插西魏两刀,实在是有点不太够意思。

作为皇帝,我可以不建功立业,但我做人必须讲究啊。

魔幻,十分之魔幻。

作者以为南朝梁有且只有一位魔幻帝王,那就是梁元帝萧绎,没想到梁宣帝萧詧比他还魔幻。

最终,萧詧的妇人之仁,愚笨不堪,把他送上了绝路。

在萧詧还在这旮沓犹豫不决的时刻,北方西魏政权已经发展重组,融资上市,由西魏变成了北周。

此时的北周,和当年北攻南策的老实人西魏可大不相同了,大军南下,和江陵城内的驻防守军里应外合,很快攻破江陵,梁宣帝萧詧悔不当初,但此时已经是满盘皆输,只好在江南各地四处逃窜。

他从始至终都没有想明白的一个道理是:自己只不过是西魏的一颗棋子。

而棋子如想有活路,就必须变成下棋的人。

大定二年,公元562年,萧詧忧愤过度,背生恶疽而亡。

皇帝死了,死在了自己的仁慈和怯懦上。

老实说,这位皇帝非但在中国历史上不太知名,乃至在其所处的时代里也没有什么名气。

但在作者看来,萧詧实在是个天选之人。

南朝的这些政权,一生之志向,都在于想要克服北朝,而宋齐梁这三朝生不逢时,偏偏摊上了铁板一块的北魏,实在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萧詧所处的时期,正是北魏分裂,东西魏初立,十分脆弱的时候。

而这,是北朝留给南朝唯一的机会。

南梁的覆灭与复兴:萧詧的命运与抉择

(南梁王朝)

如果梁宣帝萧詧能在当时抓住机会,控制江陵,直出长江,一统南朝,再迎头北上,会不会就此改写南北朝的历史?

不过,这只能沦为作者笔下的一场空谈了。

因为历史,没有如果。

冥冥之中,历史已经默默写好了所有人的出生,长大,成熟,成长,挫折,巅峰和落幕。

交川路之云拥,理惆怅而未怡。

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注定,才造就了梁宣帝萧詧,一生的遗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9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江陵之祸:比靖康之耻还凄惨,十万士族成俘虏,举家北迁有多惨?
...类比。在南北朝时期,主要存在三个国家:西魏、北齐和南梁。 可以将西魏视为一个更强大的蜀国,因为它征服了巴蜀益州,并占据了汉中,最终在长安定都。北齐可以被看作是魏国的一个缩影
2024-12-19 11:40:00
...衍已经83岁,当了45年皇帝,一心要收复中原,而此刻的南梁,名将陈庆之去世之后已经没有能征善战的将领。群臣大多反对,但萧衍接受了宠臣朱异的建议,接纳了侯景,封他为大将军、河南
2024-05-04 11:23:00
江陵之祸:南北朝时期汉文化遭重创的大劫难
...陵之祸”。江陵祸起江陵之祸,发生在南北朝时期西魏灭南梁战争。公元554年西魏在成功夺取南梁巴州的基础上,西魏权臣宇文泰派遣于谨、宇文护等人统兵五万进兵南梁的陪都江陵,南梁元帝
2023-11-14 14:38:00
梁元帝萧绎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一生
...,就是萧衍自己晚年做的糊涂事断送了自己的性命,也让南梁政权风雨飘摇起来。当时的西魏大将侯景是个惯常的反骨仔,被新皇帝高澄所忌惮,消除兵权时反叛到了敌对的北齐,而北齐皇帝也挺有
2023-11-09 05:44:00
聊聊南北朝时期的武将——王僧辩
...,还不如另谋出路,所以,他很快引兵南下,投诚了南朝南梁政权。(王僧辩形象)王神念叛逃南梁,儿子王僧辩当然也在队伍之中。王氏父子到了南梁之后受到了朝廷的热烈欢迎,王神念被梁武帝
2023-05-18 06:06:00
...通七年(526)出任荆州刺史,都督荆、湘、郢、益、宁、南梁六州诸军事,控制长江中上游。太清二年(548)侯景叛梁围建康,梁各路援军集结于建康城外有二三十万之多。而萧绎只派儿子
2023-10-21 17:15:00
...时的中国正处于南北朝时期,在这个时期有一个朝代名叫南梁,而南梁也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三个朝代。当时的南梁是一个经济文化极其发达的国家,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治理有方,励精图治,在
2024-03-16 17:45:00
从梁武帝到梁元帝:南梁皇室的兴衰与变迁
公元548年,统治了中国南方将近半个世纪的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被活活饿死于富丽堂皇的寝宫之中。善良的梁武帝质朴仁慈,满腹才气,克勤克俭,给南梁带来了亮眼的经济繁荣。在政治经济
2024-03-11 14:41:00
这个朝代的皇帝虔信佛教精通诗文,却全部都死于非命
...寺二千八百四十六,而都下乃有七百余寺”。建立梁朝的南梁开国皇帝萧衍,更是多次脱下帝袍,前往佛寺出家,号称“皇帝菩萨”。除了崇信佛教之外,因为南梁皇族出自大士族顶级门阀兰陵萧氏
2023-06-11 18:1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勇担使命强国有我
当 亲 切 的 问 候 萦 绕 在 校 园 , 当 温 暖 的 笑 容 绽 放 在 每⼀ 张 脸 庞 , ⺠ 族 ⼩ 学 的 学 ⼦ 带 着 期 盼 与 欣 喜
2025-09-07 18:45:00
陈纳德雕像前,一眼深情“对望”,胜过万语千言
抗馆公布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增补和勘误名单,抗日航空英雄和英烈后代捐赠珍贵文物,飞虎队创始人外孙女嘉兰蕙也来了陈纳德雕像前
2025-09-06 09:54:00
30年绘就14年抗战烽火,画家崔宁抗日战争长卷展在龙口开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王明城9月5日,在龙口市美术馆,一幅50米长的抗战长卷徐徐铺展,瞬间将观众拉回1931-1945年的烽火岁月——这是退休警营画家崔宁用30年光阴
2025-09-06 12:52:00
淮河三峡第三峡:明光浮山峡
大皖新闻讯 浮山,位于淮河右岸安徽明光段。因南北朝时期,南梁开国皇帝梁武帝萧衍建浮山堰而出名。浮山堰处在淮河三峡中的第三个峡口浮山峡
2025-09-06 15:38:00
9月6日,“河北五超”第四轮,秦皇岛队远征保定,“榜眼”“探花”即将上演论剑争锋!
2025-09-06 19:11:00
抒写庸常中的传奇|读若非小说集《十二盏微光》
读《回煞记》的时候,我心里在想,民俗的东西竟能够带出这样的一片深情,这再一次印证了好的小说对读者而言从来都是一份情感的馈赠
2025-09-06 23:27:00
大众网记者 周琛 路鑫 张勇 菏泽报道80年的沧桑巨变,你们曾浴血守卫的山河,已是全新的模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
2025-09-05 09:03:00
娄山关|那个一衣带水的地方
走进怀化,是在盛夏季节。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热浪,还有高铁站上鼎沸的人声,这样的热火朝天就像我印象中的湖南人,说话噼里啪啦尾音上扬
2025-09-05 15:41:00
大禹文化⑤丨禹疏九河:到底是哪九条河?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9-05 16:27: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不沾血的武器 来自吉林的古代“反战顶流”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回首往昔,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愈发清晰。在追求和平真谛的漫长岁月中
2025-09-05 16:55:00
考古新发现|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 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西安市雁塔区发现唐新罗质子金泳墓,墓志揭示其祖孙三人皆在唐为质
2025-09-05 18:33:00
考古新发现|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 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9月4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召开考古成果集中发布。记者在现场获悉,空港新城发现周隋名将段文振家族墓,其中段文振墓志或为欧阳询所书
2025-09-05 18:34:00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