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江陵之祸:南北朝时期汉文化遭重创的大劫难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14 14:38:00 来源:戏说三国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南宋抗金大将岳飞的一首《满江红》,千百年来让汉民族记住了“靖康之难”。

相传发生在公元1126年、导致北宋灭亡的靖康之变,使当时中原最繁华的汴京都城被搜掠一空,自徽钦二帝、后妃、亲王及以下全城共计10万以上民众被虏北迁。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这是汉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劫难。

然而许多人并不清楚,在汉民族历史上,还有一起悲剧,远比“靖康之变”发生的时间更早、情况更悲惨。那就是“江陵之祸”。

江陵之祸:南北朝时期汉文化遭重创的大劫难

江陵祸起

江陵之祸,发生在南北朝时期西魏灭南梁战争。公元554年西魏在成功夺取南梁巴州的基础上,西魏权臣宇文泰派遣于谨、宇文护等人统兵五万进兵南梁的陪都江陵,南梁元帝亲赴江陵指挥督战。

虽然南梁军民奋起抵抗,使魏军久攻无果,但因江陵守将胡僧祐意外身中流矢战死,导致军心动荡。魏军最终攻陷江陵,俘虏了元帝。南梁太子等被迫到魏国请降。

最后梁元帝被杀,朝臣及江陵百姓十万众被劫掠掳至魏国,江陵完全成了一座废都。史称“江陵之祸”。

江陵之祸:南北朝时期汉文化遭重创的大劫难

汉室文殃

江陵之祸,发生在战事频频的南北朝,距今年代久远,当时的官方史料记录并不详尽,大致以“阖城老幼被虏入关”等数句交代。

但在文人笔墨中多有反映当时的场景,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庾信的《哀江南赋》。

庾信在这篇赋中,描写江陵城陷落的惨状,比如用“桀黠构扇,冯陵畿甸”比喻凶残嚣张外族对江陵城的践踏与蹂躏;用“千门受箭”描写守城将士被无情的如蝗之箭所射杀;用“夏台之祸”记录了梁元帝受困江陵、最后惨遭杀害。用“天地离阻,神人惨酷”来形容江陵之祸的凄惨等等。

江陵之祸:南北朝时期汉文化遭重创的大劫难

庾信在《哀江南赋》的序言部分中,还总结了江陵之祸发生的前因后果,感叹梁元帝的无能和不幸,哀痛汉文化遭遇重创。为什么庾信会将江陵之祸,同时视为汉文化之殃呢?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南北朝时期,南朝梁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纯正汉民族政权。

南朝梁的开创者梁武帝萧衍,出生于今天的江苏丹阳,是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梁武帝萧衍勤于政事、广纳谏言,深受汉族士人拥戴。

第二点,南梁当时是汉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希望。自衣冠南渡后,汉文化的中心移向南方。南梁开国皇帝萧衍本身是一个文化种,他诗文史俱佳,还善音律精书法。所以南梁的文化气息非常浓郁。

江陵之祸:南北朝时期汉文化遭重创的大劫难

在南梁五十五年时间里出现了萧衍《通史》、萧统《昭明文选》、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等汉文化大作,以及众多汉文学名士,堪比唐宋。

第三点,江陵之祸直接重创汉文化。江陵地处楚文化心脏地带,是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西魏将江陵城十万之众掠掳到北方,使江陵几乎成为鬼城,对当地楚文化传承打击巨大。

特别是在江陵被围城时,梁元帝命人放火焚烧图书14万卷,还有从都城建康转移到江陵的8万卷书。四十年积蓄的八万卷珍藏典籍,一夜尽毁,成为中华汉文化史上的大劫难。

江陵之祸:南北朝时期汉文化遭重创的大劫难

衅起萧墙

为什么会发生这场江陵之祸?庾信总结为“时值乱离,衅起萧墙”。意思是江陵之祸,虽是敌国进犯,但真正的祸乱根源是在自己的内部。

公元548年,梁朝发生侯景叛乱,叛军从寿阳出发进攻建康。梁武帝命令侄子萧正德统兵依托长江天险狙击叛军。

不料萧正德竟动用大船帮助叛军渡江,萧正德又私自开启宜阳门,迎接侯景叛军进入建康城。最后萧正德自己做了皇帝,封侯景为丞相,而梁武帝被活活饿死。

江陵之祸:南北朝时期汉文化遭重创的大劫难

虽然梁朝最终平定了侯景作乱,但富庶的江南之地被兵火破坏严重,经济遭到重创,国力被严重削弱,引来了北朝国家的窥视。

所以庾信直指江陵之祸最大的病根是在“衅起萧墙”。萧正德为了个人称帝的野心,完全不顾国家大局和宗亲情分,竟勾结外人叛臣作恶。

正当国力衰微之际,重新复国即位的梁元帝却做了一件十分愚蠢的事,写信给西魏权臣宇文泰,商讨两国边境领土争端问题。

本来西魏对衰弱的南梁就有想法,结果梁元帝的信件直接激怒了宇文泰,并遣兵五万来夺取江陵。

江陵之祸:南北朝时期汉文化遭重创的大劫难

文才了得的梁元帝书生意气爆棚,从京城建康赶来江陵亲自指挥作战。事实上南梁当时有中华名将陈霸先,还有王僧辩等,根本没有必要君王亲临作战。

由于江陵守将胡僧祐意外身死这一偶然因素,江陵城防突然崩溃,梁元帝被魏军活捉,终酿惨案。

站在今人的角度看待“江陵之祸”的主因,梁元帝的自负和无能,是首要责任人。

侯景作乱、梁武帝萧衍饿死后,萧衍的第七个儿子萧绎被王僧辩、陈霸先等拥戴在江陵称帝,就是那位有文才无政才的梁元帝。

江陵之祸:南北朝时期汉文化遭重创的大劫难

梁元帝萧绎虽然“聪明特达,才艺兼美”,却在执政方面没什么经验,却又刚愎自用,非常自以为是。在自身国力衰微的情况下,不合时宜向西魏提出边境领土要求,直接引发外敌侵犯。

梁元帝萧绎最愚蠢的事,莫过于联合西魏攻灭益州的亲兄弟萧纪。最终导致萧纪势力被全歼,西魏尽得益州,意欲江陵。

正是才子皇帝萧绎一连串奇葩操作,没认识到西魏才是最凶恶的敌人,结果给了西魏可趁之机。总结

比较“靖康之难”和“江陵之祸”,同是汉民族历史上灾难性事件,同是汉皇蒙耻、又有十万汉人被被虏北迁,但还是略有不同。

江陵之祸:南北朝时期汉文化遭重创的大劫难

“靖康之难”发生在北宋都城汴京,而“江陵之祸”发生在南梁陪都江陵。汴京是世界级大都会,而江陵则是区域性大城市,两者城市体量和繁华程度不可同语。

站在客观公允的立场上看,“靖康之难”对汉民族造成的创伤,要远高于“江陵之祸”;但从文化浩劫的角度看,江陵之祸使数万卷无价的汉家典籍图书被摧毁、众多文化孤本从此失传、无法复生,这要比靖康之难更为痛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4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江陵焚书被称为是南北朝文化的劫难,比秦始皇焚书还严重
...广,但远不及另外一场文化劫难,这就是南北朝时期的“江陵焚书”!那么“江陵焚书”又是怎么一回事呢?一、江陵焚书555年1月10日夜间,江陵城内燃起了熊熊烈火,照亮了漆黑的夜空。
2022-12-29 13:55:00
“靖康之难”与“江陵之祸”:汉民族的两大劫难
...比“靖康之变”发生的时间更早、情况更悲惨。那就是“江陵之祸”。江陵,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荆州市,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古城之一。在宋代,江陵是南宋的重要据点之一,但也因此成为了金朝侵
2023-09-30 08:59:00
南朝的江陵之变堪比靖康之耻,在历史上却毫无存在感
...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件事可以与靖康之耻相提并论:那就是江陵之变。事情要从南朝梁武帝时代说起。一、南朝兴亡梁武帝南朝初年,北方的北魏帝国正处于国力强大的状态。然而这一切随着中离之战
2023-02-28 11:31:00
梁元帝江陵焚书发生在什么时候
...皇帝。他在位期间,曾经发生过一次著名的文化事件——江陵焚书。那么,梁元帝江陵焚书发生在什么时候?他为什么这么做?梁元帝江陵焚书事件发生在公元554年。这一年,梁元帝在位的第三
2024-11-13 18:56:00
你如何看待襄阳在三国时期的地位?
...江汉水,才能到达江汉平原的腹地,同时也是荆州的重镇江陵城,而且还不用渡过长江,就能到达荆州的核心地带,而支撑民间交流或者南北战争的最重要节点就是襄阳城。襄阳在中国的位置襄阳城
2023-08-27 06:34:00
揭秘萧绎的奇葩婚姻故事
...。等解决了这一些麻烦,萧绎才发兵消灭了侯景,并且在江陵登基为帝,就是梁元帝。萧绎称帝后,发现镇守蜀中的弟弟武陵王萧纪擅自称帝,国无二主,这让萧绎不能忍,就派兵攻打萧纪,为了增
2023-07-20 22:06:00
江陵之祸:比靖康之耻还凄惨,十万士族成俘虏,举家北迁有多惨?
...期的靖康之耻。还有什么悲剧能与靖康之耻相提并论呢?江陵之难历史上战争不断,众多帝王和将领在战火中陨落,留下了感人至深的传奇经历。毕竟战争的胜负往往难以预测,谁能确保自己每次都
2024-12-19 11:40:00
侯景之乱对南朝的历史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梁朝文治的士林馆也在战乱中化为灰烬,加上后来梁元帝江陵焚书十四万卷,可以说东晋以来南方引以为傲的文化典籍收藏湮灭于侯景之乱及其间接引发的江陵之变之中。文人学士也遭逢乱离,侯景
2023-10-08 15:37:00
...在这场政治风暴中逐渐崭露头角。他在荆州,也就是古称江陵的地方,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基地。萧绎与宗室多有龃龉,他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发兵攻讦河东王萧誉、邵陵王萧纶、雍州刺史萧詧等亲
2024-03-16 17: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叶旭升 魏俊 通讯员 张娟 龚义)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近尾声,日寇却仍在中华大地上负隅顽抗
2025-09-01 21:3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㵲阳河畔 和平之光永驻‌
㵲阳河畔,镇远县和平街南端,沿着青石板路便见到“和平村”的大门,这里不是一个村子,而是战俘收容所旧址。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
2025-09-01 23:04:00
“冀东抗战,打得既艰难又勇敢。一拨一拨地牺牲,又前赴后继地去参军。”“爬起来,义无反顾地向前冲。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为全民族而抗战
2025-09-01 14:53:00
特别报道丨一馆一展,藏着黑土热血的英雄故事
“沉默太久,不是因为遗忘,是因为雪与泥埋的太深。”8月30日,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深埋地下数十年的文物第一次集中呈现在世人面前
2025-09-01 14:55:00
铭记烽火连天 砥砺强军壮志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吉林省白城军分区近日组织“纪念抗战胜利、争当抗联传人”主题党日活动
2025-09-01 14:56:00
从日军手里逃脱后毅然从军!96岁老兵吕盈吉:战友们,安息吧
大众网记者 刘宏蕾 济宁报道在济宁市任城区军休所宿舍,96岁的抗战老兵吕盈吉坐在椅子上,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胸前的勋章上
2025-09-01 17:42:00
良渚古国究竟什么样?那时候人们怎么生活?8月23日,由河北博物院、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推出的“玉韫古国——良渚文化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
2025-09-01 08:00:00
抗战时期,这些清流印记不能忘
东南网8月31日讯(通讯员 吴火招 沈兴源 文/图)清流是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也是主力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抗日战争爆发后
2025-09-01 00:03:00
特别观察丨北京这个文物特展,为啥关注度这么高?
8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内,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正在静静上演。走进“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仿佛步入了八十年前的白山黑水之间
2025-08-31 09:36:00
【微纪录片】东方战场的生命堡垒
1939年的中国,硝烟漫过黄河,掠过长江,最终在西南腹地的群山前停下脚步。位于贵阳东南郊的图云关,正悄然迎来一群特殊的“守关人”
2025-08-31 21:34:00
一只水壶一张地图见证抗战烽火岁月 鼓浪屿华侨后裔讲述先辈参与抗战的故事
年轻时的陈珊轮。雷文铨1940年拍摄于昆明的照片。 陈珊轮的军用水壶。雷文铨1932年绘制的“晋江惠安仙游三县沿海仇货入口地图”
2025-08-30 08:31: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跨越80年!国际援华医疗队后裔齐聚图云关,共缅烽火情谊
“我们为先辈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非常自豪。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士,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战争
2025-08-30 11:44:00
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京开展
为铭记抗联历史,缅怀抗联先烈,弘扬抗联精神,讲好抗战故事,8月30日上午,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
2025-08-30 15:48: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开学了,来吉林看看古代的高端文具
又到开学季,学生们是不是开始为新学期准备文具清单了?那么在古代,学子们是不是也一样要为开学准备文具清单呢?说起古代的文物清单
2025-08-30 16: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