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西海都市报
健身可贵,科学为先。人们在开展自我健康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事与愿违的情况。提升公众健康素质、养成科学健身习惯,必须跨越以下两道“坎”。
第一道“坎”是听信传说,不辨谣言。要学会用科学方法甄别健康知识的真伪,比如,“倒走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就是一个荒谬的说法。客观来说,加强腰背部肌肉训练确实可以增强腰椎稳定性,减缓腰椎间盘突出的速度。但倒走不但不能有针对性地增强腰背部肌力,反而会因倒走时视线存在盲区而增加跌倒骨折的风险。还有,微信朋友圈晒步数功能鼓励不少人行走锻炼,殊不知行走超出限度会引发或加重足底筋膜炎、骨性关节炎等疾病。早有研究发现,正常成年人每日运动步数一般以7000步至8000步为宜,过少达不到应有活动强度,过多则会使膝关节过度磨损。
第二道“坎”是因运动方式错误、运动量过大,造成运动损伤。有些人喜欢羽毛球、网球等运动,或热衷于在健身房做俯卧撑、举重等上肢运动。如果运动量和运动方式掌握不当,长期、反复的关节磨损或运动姿势错误容易引发肩袖损伤。加之缺乏医学常识,误认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忍痛增加活动强度,便会导致肩袖损伤越发严重。
面对海量健康信息和对错难辨的健身习惯,如何才能做到科学健身?关键是六个字:不盲信、不轻信。应采用官方媒体或权威出版物科普文章中的建议,健身初期从简单动作开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坚持因人而异的个性化运动方式。健身强度要结合身体耐受程度而定,如果感到明显的心慌气短等不适症状,应适时减少运动。如果在运动中出现了不适或损伤,一定要去正规医疗或康复机构咨询就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07 05: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