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青海日报
高校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融合实施策略研究
倪 俊
当今社会,除了传统的智育教育,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也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劳动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使其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另一方面,美育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造力,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结合两者,可培养实践与创新兼备的复合型人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从教育改革角度看,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的融合,能让学生在劳动中感受美、创造美,增强实践体验,提升审美素养;从学生个人发展角度,劳育与美育结合能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如劳动锤炼意志,培养协作精神,美育提升审美,激发创新思维。那么,怎样推动高校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融合实施呢?
制定政策和指导文件,细化高校劳美融合的实施细则
若要高校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融合推进,则要通过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细化高校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融合细则。政府部门可设立专门的委员会,负责监督和评估各高校在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方面的实施情况,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和质量提升。教育部门需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研究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为学校提供专业指导和培训。同时,学校管理部门也要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沟通与合作,形成家校社三方联动,共同推动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的深入开展。在细则中,要特别强调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特色和学生特点,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计划。高校应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劳动实践,如校园绿化、实验室管理、图书馆服务等,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实践能力。同时,高校还应加强美育教育,通过艺术课程、文化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此外,细则还应规定高校建立健全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劳动表现和艺术作品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和美育活动。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对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教师的培训和考核,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打造高校教师队伍,强化劳美融合实施主体的专业能力
打造高校教师队伍,强化高校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融合实施主体的专业能力,需要我们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教师的跨学科融合能力、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完善教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高校应定期组织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相关的培训课程,引导教师深入理解融合教育理念和方法,掌握相关的教学技能。同时,还应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通过组织教师上示范课,借鉴他人先进的教学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小组讨论会、报告会等形式,分享经验和心得,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其次,要加强教师的跨学科融合能力。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美学、农学等。因此,高校教师应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要能够将这些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融合到教学中,形成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再次,要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的融合实施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教学方案。此外,要完善教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高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在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融合实施中的表现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全面整合教育资源,优化高校劳美融合的资源配置结构
要实现高校劳动教育和美育教育的完美融合,必须对教育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并优化两者融合的资源配置结构。一方面,学校可考虑投入资金购置必要的设备和器材,如园艺工具、木工工具等一些劳动工具和器材,并摆上一些通过手工创造出来的唯美工艺品,在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同时,也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进行各种劳动实践。此外,还可以举办画展,展示劳动人民的朴实、勤劳和积极向上的形象,或展出具有山水田园风格诗意风景的照片,亦或记录劳动人民在辛勤劳动中的不易与付出,以此唤起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和赞美。另一方面,对于学校来说,积极整合校内外的相关资源,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资源不仅仅是课本和课堂,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和实践机会。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途径和实践平台。首先,在教育资源领域,学校可与相关方面合作,共享优质教学资源。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设讲座或短期课程,让学生接触前沿知识。其次,实践基地是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关键场所。学校可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这种实践平台有助于将知识与工作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此外,艺术及文化资源对学校至关重要。学校应充分利用校内艺术设施如博物馆、图书馆和音乐厅,开展艺术教育和文化活动,并与当地文化机构合作,提供更多艺术实践和文化体验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作者:倪俊,重庆财经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2 08: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