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联合国糖尿病日丨海南医生:出现“三多一少”要警惕 高危人群注意这些→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11-14 22:37:00 来源:南海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11月14日消息(记者 王洪旭)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了解风险,了解应对”。那么,糖尿病最常见的有哪些类型?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得了糖尿病要注意些什么?糖尿病防治存在哪些误区?11月14日,记者采访海口市骨科与糖尿病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治医师张明亮,为大家答疑和支招。

糖尿病最常见的类型有两种 并发症可导致失明和下肢截肢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患者胰脏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或者身体不能有效利用产生的胰岛素,导致血糖浓度升高。随着时间推移,糖尿病可能损害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等,是失明、肾衰竭、心脏病发作、中风以及导致下肢截肢的主要病因。

张明亮表示,目前糖尿病有四种类型,最常见的类型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不常见的有妊娠糖尿病,即怀孕以后得的糖尿病,还有特殊类型糖尿病,目前还是以2型糖尿病为主。

联合国糖尿病日丨海南医生:出现“三多一少”要警惕 高危人群注意这些→

海口市骨科与糖尿病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治医师张明亮在坐诊。林宇 摄

其中,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主要是包括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4大类。比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导致看事物模糊,严重的会失明;糖尿病肾病会出现中末期的肾病,就是通常所说的尿毒症;糖尿病神经病变会导致患者的手脚麻木、疼痛等。

出现“三多一少”,吃得多体重反而下降要警惕

张明亮表示,糖尿病症状主要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出现多饮、多食、多尿,而体重下降;尤其是吃得多体重反而下降要注意。比如,患者出现口干,喝水多,小便多,比较有饥饿感,吃得很多,但是却出现消瘦,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就要注意了。

另外,如果出现看东西模糊、手脚麻木,还有一些年老的病人感觉每天身上比较痒、皮肤瘙痒等这些症状,就要注意了。

张明亮提醒,糖尿病是引起消瘦的重要病因,排除糖尿病、甲亢后,还要注意肿瘤等因素,它也可能导致体重下降。

糖尿病治疗有“5驾马车” 控制血糖是关键

糖尿病的治疗有哪些方法?张明亮表示,目前治疗糖尿病关键在于控制血糖,能够把血糖控制好,就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通常来说,糖尿病治疗的“5驾马车”包括糖尿病知识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监测和药物治疗。

其中,饮食方面,要注意碳水、蛋白质、脂肪摄入的比例,避免吃高脂肪和高热量食物,做到少食多餐,可以吃适当新鲜水果和蔬菜。运动方面,推荐低中强度的运动,每天半个小时左右。药物治疗要遵医嘱服药治疗,不能擅自停药。血糖监测方面,在平时要做好血糖监测,可以通过自我检测了解血糖情况,然后配合医生采取相应治疗方案。

血糖高该用药时要用药 无糖饮料也要少喝

生活中,人们对于糖尿病的防治存在一些误区。张明亮医生表示,有人认为糖尿病是糖吃多了引起的,其实糖尿病与碳水化合物摄入多有关系,主食吃太多,导致体重容易增加,血糖增高,引发糖尿病的因素有很多,糖分摄入只是其中之一。因此,要注意含糖饮料少喝,无糖饮料也要少喝。

联合国糖尿病日丨海南医生:出现“三多一少”要警惕 高危人群注意这些→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要控制,每一餐都要限制摄入量,同时适当运动。 林宇 摄

有的人觉得无糖食品随便吃,这是不对的。张明亮表示,无糖食品不能随便吃,比如无糖的饮料,要尽量减少,饮料里除了糖分以外,还有一些别的东西,也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张明亮建议无糖的和有糖的食品都要控制。

得了糖尿病不吃水果?张明亮表示,糖尿病患者也不能说不吃水果,但要控制水果的摄入,该吃水果或者补充维生素还是需要的,不能一点都不吃。

此外,糖尿病患者打了胰岛素也不可以放开了吃东西,打胰岛素能控制血糖,但饮食控制、适当运动是基础,不能完全靠胰岛素解决一切。

对于药物减重要注意,有些人认为药物可以减重,就可以多吃东西,后来发现体重又反弹了,因此要从源头做起,从饮食、运动方面进行控制。

另外,张明亮医生特别提醒,很多年轻人发现血糖高也不用药,担心用了药就不能停,其实这是不对的,血糖很高了才用药,可能导致并发症。同时,得了糖尿病要遵医嘱用药,不能擅自调药或者停药,如果血糖控制不好的话,就会出现并发症的风险。

高危人群定期监测血糖 控制饮食适当运动

哪些人群患糖尿病的概率大?张明亮医生表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有超重肥胖的;有生活方式不健康的,如熬夜、饮酒、吸烟、压力大等人群。

对糖尿病高危人群,张明亮医生建议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年龄超过40岁以上的、有体重超重和肥胖的人群,建议定期监测血糖,定期的做一下检查,可以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白蛋白,一旦发现血糖指标超了,就要注意饮食控制,适当运动;必要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此外,张明亮表示,糖尿病高危人群除了监测血糖以外,还要关注血压、血脂,因为糖尿病的风险除了急性并发症,还有慢性并发症;所以在管理的时候,还要控制血压,其中把血压控制在80/130mmHg以内,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到在2.6mmol/L以下;如果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病高风险因素的患者,其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6mmol/L,然后避免吸烟,避免或减少饮酒。

联合国糖尿病日丨海南医生:出现“三多一少”要警惕 高危人群注意这些→

新海南策划|12个糖尿病知识问答,帮你避开“甜蜜”陷阱

近年来,全球的糖尿病人数不断增加

最新研究显示

糖尿病的发病率已达到11.2%

也就是大约平均每9人就有1名确诊糖尿病患者

2023年11月14日是第17个联合国糖尿病日

关于糖尿病你了解多少?如何降低患病风险?如何治疗糖尿病?

这些问题你需要了解↓

联合国糖尿病日丨海南医生:出现“三多一少”要警惕 高危人群注意这些→

联合国糖尿病日丨海南医生:出现“三多一少”要警惕 高危人群注意这些→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符合以下任何一个条件的人,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①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200mg/dl);

②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126mg/dl);

③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糖尿病有几类?

(1)1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又分为免疫介导性和特发性(无自身免疫证据)。

(2)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和以胰岛素进行性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3)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病因学相对明确,如胰腺炎、库欣综合征、糖皮质激素、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引起的一些高血糖状态。

(4)妊娠糖尿病,妊娠期间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或糖耐量降低,不包括孕前已诊断糖尿病的病人。

糖尿病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并发症上。如果糖尿病得不到良好控制,能造成脑、心脏、神经、眼和肾脏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甚至导致残疾或死亡。

糖尿病造成心、脑血管损害的患病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倍;

因下肢血管损害而截肢者比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0倍;

糖尿病肾病晚期可造成尿毒症;

糖尿病眼病造成的双目失明者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5倍。

此外,糖尿病还常伴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损害以及各种不同部位的感染。

哪些人是糖尿病高危人群?

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1.年龄≥40岁

2.超重与肥胖

3.高血压

4.血脂异常

5.静坐生活方式

6.糖尿病家族史

7.妊娠糖尿病史

8.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

6.1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联合国糖尿病日丨海南医生:出现“三多一少”要警惕 高危人群注意这些→

糖尿病的六大误区

误区1:糖尿病主要是吃糖或者甜食太多造成的

这种说法不全面。吃糖或甜食多会导致肥胖,肥胖与糖尿病发病的两个主要核心环节相关,一个是胰岛素抵抗,胰岛素作用能力下降,另外一个β细胞数量减少,导致胰岛素少了导致血糖的升高。除了吃甜食或糖,其他的吃饭、吃肉很多,也会导致肥胖,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如果单吃糖、吃甜食,控制在一定量内,不会导致肥胖,患糖尿病的几率就小。

误区2:糖尿病是中老年疾病,我还很年轻,也没有任何感觉,不可能得糖尿病

目前年轻人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肥胖的年轻人增多了。糖尿病患者中90%为2型糖尿病,其中有胖的,也有不胖的,多数人是偏胖,糖尿病发病的因素很多,比如环境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等,都是可能导致糖尿病。其中,有的16岁的2型糖尿病的患者,其有家族史且肥胖。

误区3:得了糖尿病,只要服药就可以了

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是非常经典的理论,这“五驾马车”指的是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血糖的监测、糖尿病教育以及药物治疗这五个方面。不是只用药物治疗就把糖尿病治好的。如果不懂得糖尿病是怎么回事,不配合治疗,饮食运动做得不好,不监测血糖,那么血糖也是控制不住的。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这五个治疗方法缺一不可,都非常重要,这其中饮食治疗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如果饮食治疗控制得比较好,患者的整个病情就会得到比较理想的结局。

误区4:控制血糖,越低越好

控制血糖有一定的标准,不管外国的还是中国的,理想控制血糖在4至6mmol/L,一般控制4至7mmol/L,超过7mmol/L就控制不好了。不是控制血糖越低越好,如果低于4mmol/L,就是低血糖了,其危害更大,可能一直的努力和付出都付之东流。控制得好,尽量接近正常人的水平。

误区5:只要多吃点降糖药,就可以不控制饮食了

吃降糖药,饮食运动,心态也很重要。不可能多吃降糖药就行。药物治疗只是五驾马车之一,其余的饮食治疗、血糖监测等缺一不可。

误区6:糖尿病监测,只需要检测血糖就够了

糖尿病患者在家可以用有血糖仪监测,到医院可测血糖或血红蛋白。

糖尿病饮食误区有哪些?

误区1:饮食疗法=饥饿疗法,合理的饮食应该是保持膳食平衡的基础上,适当的限制饮食的总热量,适当地控制进食量,不是一味地忍饥挨饿。

误区2:得了糖尿病,只吃粗粮青菜,糖尿病饮食治疗一方面要控制热量摄入,另一方面的还要注意保持膳食平衡。对糖尿病人吃什么并无太多限制,关键是要吃的量要合适。

误区3:主食少吃,副食不限,糖尿病饮食治疗法的首要原则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而热量来自于主食同样也来自副食,因此,饮食治疗既要控制主食,也要控制副食。

误区4:为求限食,不吃早餐,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吃早餐很容易引起午餐前低血糖,这样病人午餐的进食量势必增加,使餐后血糖明显升高,造成一天当中血糖大起大落,不利于病人血糖的平稳控制。所以糖尿病人进餐一定要定时、定量,必要时,还需在三餐之外加餐。

肥胖身材容易患糖尿病?

肥胖身材分两种:一种为肚子大,腰围为主,四肢不粗的,叫苹果型肥胖。另一种虽然腰围也不小,但是脂肪以臀部和下肢为主,叫梨型肥胖。

苹果型肥胖内脏间的脂肪特别多,这些脂肪对胰岛素抵抗,特别容易引起胰岛素抵抗相关的疾病。梨型肥胖臀部很大,腿很粗,虽然体型不好看,但这种脂肪对胰岛素很敏感,这种身材的人虽然胖,身体却不一定有问题。

所以要特别关注苹果型肥胖的人,容易患跟胰岛素抵抗相关的疾病素,比如糖尿病。

联合国糖尿病日丨海南医生:出现“三多一少”要警惕 高危人群注意这些→

如何预防糖尿病?

(一)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二)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

(三)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四)及早干预糖尿病前期人群;

(五)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如何尽早发现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我们常说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但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如果出现一些可疑症状,如皮肤瘙痒,饥饿感,视物不清,经常感到疲乏、劳累或反复感染等时,尤其有糖尿病家族史、生活压力大、多食、肥胖、缺乏体力活动者,患病的可能性更大。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据是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毫摩尔每升),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毫摩尔每升),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6.5%,也可诊断为糖尿病。

糖尿病该如何治疗?

(一)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

(二)糖尿病患者采取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和控制体重,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和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有效方法,自我血糖监测应在专业医生和/或护士的指导下开展;

(四)积极治疗糖尿病,平稳控制病情,延缓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可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活。

糖尿病人该如何吃?

(1)合理控制总热能,维持标准体重,或略低于标准体重。

(2)碳水化合物不宜控制得过严,一般占总热能的50%~65%,提倡用粗粮代替精制粮。选择血糖指数较低的食物,如燕麦片、荞麦面、莜麦面、玉米面、二合面(玉米面、黄豆粉)、三合面(小麦粉、黄豆粉、玉米面)等。

(3)减少脂肪摄入量和控制胆固醇,脂肪占总热能20%~30%,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胆固醇的摄入量<300mg/d。

(4)蛋白质占总热能15%~20%,或成人按1~1.2g/kg/d摄入。

(5)补充适宜矿物质。

①补充铬对胰岛功能恢复有利。铬含量高的食物有酵母、牛肉、蘑菇、啤酒等;②锌有稳定胰岛素结构的作用,并与胰岛素的生物活性有关,要注意补锌;③适当增加钾、镁、钙等的供给;④限制钠盐可防止和减轻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及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限制钠盐还可稳定餐后血糖。

(6)维生素与糖尿病关系密切,尤其是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B12、维生素A等;维生素的缺乏还与某些并发症的发生有关,应引起重视。必要时可补充维生素制剂。

(7)膳食纤维有降低血糖和改善糖耐量的作用,还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和预防便秘的作用。每日摄入量20~35g。

什么时候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1)存在明显高血糖情况,尤其是新诊断的糖尿病,比如空腹血糖超过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超过9%、10%,建议短期使用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改善症状。在血糖得到明显改善后,可改成口服药治疗。

(2)糖尿病是一个进展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产生胰岛素逐渐减少,就需要使用胰岛素,称之为补充治疗。这时可能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帮助控制血糖,减少将来并发症风险。

(3)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从确诊开始就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4)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口服药治疗效果不理想,可以联合胰岛素治疗。

(5)如围手术期、妊娠期、肝肾功能受损等情况。糖尿病患者需要做一些大手术时,有些不适合口服药物控糖;怀孕期间,血糖高到一定水平影响母子健康;糖尿病患者肝肾受损不适合口服药物治疗。

资料来源:海南省健康宣传教育中心、健康时报、南海网等南海网版权声明:

以上内容由南海网原创生产,未经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对上述内容的任何部分进行使用、复制、修改、抄录、传播或与其它产品捆绑使用、销售。如需转载,请与南海网联系授权,凡侵犯本公司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电子邮箱:nhwglzx@163.com. 责任编辑:马玉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5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联合国糖尿病日”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糖尿病认知宣传活动,旨在呼吁人们关注糖尿病的预防与管理。2023年11月14日是第17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世界糖尿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了
2023-11-16 09:43:00
预防糖尿病,平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者。可见糖尿病离我们并不远,刚刚过去的11月14日就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糖尿病引起重视。很多人对糖尿病不以为然,存在着错误的认知,认为中老年人才会得糖尿病。其
2024-01-03 12:49:00
十堰开展“糖尿病日”义诊宣传,医生提醒:患病人群日趋年轻化
...体记者 赵慧 蒋巍 李姿瑾 通讯员 蒋辉)11月14日是第17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糖尿病日的宣传主题是“了解风险 应对风险”,十堰市各大医院纷纷开展健康义诊主题宣传活动,帮
2023-11-14 19:40:00
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教育
本文转自:海南特区报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个严重危害人民
2023-10-19 01:12:00
儿童糖尿病的症状不只是三多一少,还有这些容易被忽视
提到儿童糖尿病,很多人的认知都是三多一少的症状,也就是吃得多、喝得多、排得多、身体消瘦。但是通过我这么多年临床病例的观察,其实有一些患者在出现糖尿病之前也有其他的症状,只是很多人
2023-08-19 23:15:00
糖尿病早期,身体会出现哪些现象,一起学习下
糖尿病是一种特别多见的代谢性疾病,中老年人群为糖尿病的高发人群。糖尿病是因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胰岛素利用出现障碍,从而引起的一种高血糖代谢疾病。当血糖值持续过高时,会使人
2023-06-22 11:25:00
...就慢性病患者及老人小孩特殊人群合理饮食简述一下——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总量和进餐顺序,除了按照日常糖尿病饮食基本要求外,注意食物的进餐顺序,按照先菜后肉再主食的顺序,控制摄入
2023-01-20 07:52:00
要重视糖尿病的诊断
本文转自:吕梁日报要重视糖尿病的诊断□ 田瑶近日,山西省汾阳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一名年仅12岁的男性患者。患者因“感冒、发热3天”后出现恶心、呕吐、意识模糊来院就诊,既往“身体健康”
2024-01-06 10:40:00
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前期” 你离糖尿病有多远?
本文转自:人民网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包括儿童、青年人在内的任何人群都可能得糖尿病。据有关数据显示
2023-11-14 09:28: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