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心脏移植带来“心”希望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1-09 06:0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青岛日报

心脏移植带来“心”希望

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事业走在国内前列,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心脏移植带来“心”希望

■杨苏民(右)带领团队开展心脏移植手术。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器官移植是治疗器官衰竭疾病的终极手段,也是区域医疗水平的重要体现。我国每年约有30万患者因器官功能衰竭需要器官移植,但器官移植手术仅有1万多例,除了受限于器官供体短缺这一全球性难题,还考验着医疗机构的综合医疗水平。近年来,青岛积极推动器官移植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器官移植手术例数持续增长的同时,手术质量与成功率也在不断提升。

心脏移植手术质量双提升

青大附院是国内最早开展器官移植手术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之一,也是青岛器官移植技术实力的典型代表,多年来,该院器官移植技术水平始终走在国内前列。其中,在技术难度最高的心脏移植领域,青大附院手术量已突破50例,手术后患者的一年生存率达到93%,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当扩张性心肌病、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进入终末期阶段,心脏移植就成为患者重获新生的最后机会。“心脏移植的治疗效果无可置疑,排异反应远低于肝肾等器官移植,绝大部分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了彻底改善,很快就能回归社会,参加工作,年轻患者甚至可以正常结婚生子。”青大附院心脏中心主任、心脏外科主任杨苏民教授介绍,2017年,在青大附院接受心脏移植手术的首位患者,此前因为扩张性心肌病已经5年无法工作,而且每年都要住院五六次。心脏移植手术后,这位患者不仅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而且重返了工作岗位。杨苏民的手机里还保留着一名新疆患者的照片,他爬上了高高的电线杆维修电线,无法想象,心脏移植手术前,这还是一名因为终末期心脏病随时有生命危险的患者。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6年多来,已经有51名终末期心脏病患者通过心脏移植重获新生。

人工心脏成为新选择

“供体不足一直都是制约心脏移植手术开展的难题,每个人的心脏有且仅有一个,而且无法像肝脏一样分开使用,心脏供体长期不足,很多终末期心脏病患者只能在等待中走到生命的终点。”杨苏民说,即便有了心脏供体,捐献器官的分配也要保证公平,要根据患者的等待时间、医疗紧急评分、血型匹配、捐献者的接受原则以及地理位置远近等因素而决定。对于大部分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来说,植入人工心脏是更为实际的选择。

2021年,青大附院成功开展了山东省首例国产人工心脏植入手术,59岁的患者黄先生心脏已扩张到正常人的两倍多,但心功能却不到正常人的一半,日常活动严重受限,且有很高的猝死风险,完全符合心脏移植手术指征,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供体。为挽救患者生命,杨苏民在征得患者同意后,慎重决定为其植入左心室辅助系统,也就是俗称的“人工心脏”。手术于2021年12月19日顺利完成,黄先生目前已经恢复了健康。

记者获悉,所谓人工心脏并不是完全替代人体自己的心脏,而是通过植入人工心脏泵,辅助人体自身心脏,为患者搭建起心脏血液的辅助流道。目前,人工心脏已经历四代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的大体积搏动血流装置,到21世纪初的轴流泵,再发展到磁悬浮装置,并进一步改进。“现在的第四代人工心脏只有核桃大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血细胞的破坏,大大降低血栓和溶血的发生概率。”杨苏民说,人工心脏的突出优势是不受供体限制,不存在匹配和排异问题,现在的人工心脏可以靠电池供电,也可以直接插电,可以辅助患者长期生存。

目前,青大附院已经完成了两例人工心脏植入手术,并准备在2024年积极开展人工心脏植入的微创手术。近年来,更多更先进的人工心脏被研发应用,其价格也从原来的百万元下降到数十万元,一些省市开始将人工心脏纳入医保范围。杨苏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心脏病终末期患者从中获益。

器官移植事业展现综合实力

高水平的心脏移植技术是青大附院器官移植能力的一个侧影,而在2023年末,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医护团队一天之内完成9台高水平手术,则是该院器官移植综合实力的最好展现。

2023年12月28日晚,一位等待肝移植的患者通过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接收到外院的宝贵供肝,青大附院器官获取团队连夜出发,赶赴外地。12月29日,两位充满大爱的捐献者在青大附院完成器官捐献。12月29日上午10点开始,青大附院器官移植中心医护团队连续作战,通宵达旦,直到12月30日凌晨,高质量完成3台肝脏移植手术、4台肾脏移植手术、1台心脏移植手术和1台肺脏移植手术,挽救了9个挣扎在生死边缘的患者,为9个家庭带来了希望。

之所以能够创造这样的“生命奇迹”,是因为青大附院拥有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型综合性器官移植诊疗和研究中心,具备肝脏、肾脏、胰腺、小肠、心脏、肺脏六种移植资质。其学科带头人蔡金贞教授带领团队先后完成全国首例多米诺联合劈离式肝移植、全省首例腹腔镜辅助下活体肝移植等复杂手术,手术数量及质量居全国领先水平。2023年,青大附院器官移植团队共完成肝脏移植203例、肾脏移植267例、心脏移植12例、肺脏移植10例、胰腺移植7例,移植数量及质量连续九年位居全省首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9 09: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美媒:第二例接受猪心脏移植手术患者在6周后死亡
...来,这次手术如果最终被认定成功,将给世界上许多等待器官移植的病患带来生的希望。该消息一出,就引起大家的好奇与关注:“为什么科学家和医生会选择猪的心脏作为供体呢?”“这是否意味
2023-11-02 14:12:00
全球首例猪心脏移植患者2个月后死亡,失败原因公布
...脏移植手术尽管最后以失败结束,但仍打开了人们对各类器官移植的遐想。据新华社去年的一篇报道提到,美国2021年实施的器官移植手术超过4.1万例,创下纪录,其中心脏移植手术约38
2023-07-03 11:21:00
美国心脏移植新方式:心脏“复活”后仍可被用于移植
...网站organdonor.gov的数据,目前约有11万名美国人正在等待器官移植,每年有超过6000名患者在接受器官移植之前死亡。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了这项研究中观察到的使用“复活
2023-06-10 12:01:00
猪能成为等待器官移植患者的救命稻草吗
30万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能“定制”动物器官吗?文 | 周云琨 乔佳慧编 | 王小图/Pixabay用一颗猪心活了60天
2023-07-12 14:17:00
西京医院异种组织器官移植获新突破
本文转自:西安日报神奇!一只基因编辑猪多器官移植给七只受体猴西京医院异种组织器官移植获新突破神经外科和骨科的专家们分别实施骨移植、正中神经移植。 (受访单位供图)■记者 高瑞 将
2023-11-11 04:46:00
猪心有毒?世界首例猪心脏移植患者60天死亡原因揭晓
...体死因,但表示,贝内特的病情在几天前就开始了恶化。器官移植患者面临的主要风险往往是排斥、感染和其他并发症。在此之前,这种异种移植的尝试都遭遇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患者的身体迅速排
2023-07-04 14:28:00
...患者顺利出院。据悉,该类型手术为亚洲首例,被称作是器官移植领域的“珠穆朗玛峰”。手术难度如同攀“珠峰”记者了解到,患者有家族遗传性心脏病,此前在体内植入了“心脏起搏器”,但无
2025-04-08 07:31:00
...57岁的男性心脏病人,他在手术后存活了约两个月。异种器官移植被认为可以缓解人体器官捐献不足的难题。德国器官移植基金会数据显示
2023-01-26 21:36:00
女子心脏罕见长癌 医生成功“换心”
...即将相关信息上传到了中国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进行器官移植等待。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和病情危重程度,小敏在系统中享受到了最高优先级别待遇,只等合适的供体出现。“术前一两天,她已经
2023-10-24 13:48: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宁阳县第一人民医院:该疾病症状隐匿,“吞咽不适感”是关键信号!
家住宁阳的何先生,食管癌术后1年余,术后在宁阳县一院肿瘤中心二病区常规治疗,后规律复查,肿瘤中心二病区医护人员对其悉心治疗
2025-09-19 19:34:00
聊城市人民医院东昌府院区:科学推进体重管理 以民生健康实践护航“健康中国”
健康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也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近年来,超重与肥胖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2025-09-19 16:38:00
原汁原味烟火人间,桃园海鲜老店里藏着日照“家常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厉昕月清晨5点,天还未亮透,日照市东港区石臼街道的海风带着咸湿的气息。50岁的王允民推着一辆小三轮车
2025-09-19 11:33:00
东城中医医院特聘专家马淑然:“元气·形·神”综合治疗筋膜炎
出诊时间:周二、周四夜诊、周日下午马淑然作为东城中医医院针灸科的特聘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拥有四十余年的中医教学
2025-09-19 10:00:00
减盐周:兰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倡导“人人行动 全民控盐”
2025年9月15日-21日是第7个“9·15”中国减盐周,兰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呼吁大家在购买食品时正确认读营养标签
2025-09-18 14:23:00
为什么说女性从“四七”之年起,要格外注重养精补肾?
都说女人过了35岁后,会出现断崖式衰老:皮肤状态开始悄悄下滑,精力也不如从前熬夜后能快速满血复活,甚至偶尔会感到腰膝酸软
2025-09-18 14:30:00
守味传承30年,爆单日产2万斤|罗庄区俞尚·糕师傅清真月饼中秋备产忙
大众网记者 卞旭 临沂报道中秋未至,味先浓。9月16日,在罗庄区盛庄街道花埠圈村俞尚·糕师傅清真食品的净化车间内,空气中早已弥漫着香甜的油香与馥郁的坚果香气
2025-09-18 14:30:00
驻龄宝新品上市:多维度抗衰修护体系获业界权威盛赞
2025年9月,著名细胞生物学家、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资深教授王耀发与朗斯国际联合推出的抗衰老新品“驻龄宝”正式亮相
2025-09-18 15:02:00
种植体品牌综合评估:种植牙品牌如何选择?
种植牙作为缺牙患者修复的首选方案,是否能种植成功与种植体品牌的选择密切相关。面对市场上众多品牌,患者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估
2025-09-18 15:06:00
泰安市中医医院针灸三科“浮针派福”义诊活动即将开始
鲁网9月18日讯四季之约,福友齐聚。每年的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的第三个周六上午举办春夏秋冬四季“浮针派福”义诊活动
2025-09-18 16:16:00
乌当区老年大学“AI课程”惊喜连连
“老师,下节课什么时候上?我今天没抢到位置,站在门口听了半节课!”贵阳市乌当区老年大学开学前两周,“老年教育AI专题培训班”成了学员们最“抢手”的课堂
2025-09-18 16:16:00
乌当区老年大学夜校苗族民歌公益班开课
夜幕刚降,贵阳市乌当区老年大学多功能大厅就飘起清亮的苗歌声,每周五晚上7时至9时的“非遗苗歌夜校”,成了校园里最暖的“夜间风景线”
2025-09-18 16:17:00
远大医药钇90登上国际舞台
在肝癌早期,肿瘤尚小时,因肝细胞无感觉神经,往往仅表现为腹胀、乏力等非特异性症状,极易被忽视;一旦进展到中晚期,肿瘤体积过大
2025-09-18 16:18:00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双眼皮术式?厦门美莱双眼皮享福利补贴
双眼皮手术作为医美领域较为成熟的项目之一,早已不是简单的“单眼皮变双眼皮”的技术叠加,而是融合了医学解剖学、美学设计与个性化定制的精细艺术
2025-09-18 16:50:00
青春期也会遭遇雄激素性脱发?大麦脱发医院国贸门诊部王姣姣:早识别早干预是关键
“妈,我的头发怎么掉得越来越多了?” 高中学生钱帅(化名)拿着沾满头发的梳子,一脸焦虑地跑到妈妈面前。面临着高考的压力
2025-09-18 16: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