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皇帝为什么都喜欢在北方定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4-25 16:15: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对于古代皇帝对都城的定位,相信一些朋友应该也对这个问题有所注意。国都是一个国家的重心,而确定国都这件事对于每个新建国的皇帝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国都不仅能够决定国家的政治重心,更是能够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重心。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人民,如果寻求更加强大的城市机能,那么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国都。

而自古以来,我国封建社会的朝代不断更迭,在如数繁星的封建朝代中,很少有朝代的统治者将国都选定在南方,通常都是以北方为主要政治经济重心。当然除了这些定都北方的朝代之外,也有一些国家是迫不得已将国都迁往南方的,比如说当时与北方游牧民族抗争不力的南宋,就不得已举国南迁,这才将国都选在了南方。

将国都从南方迁往北方的例子也不是没有。这还是要提到草根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在率军打败元朝政权后,在南京应天府正式登基,大明王朝也由此建立。但是彼时的南京并不是朱元璋心仪的国都,之后,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朱元璋想要迁都的夙愿并没有达成,但朱允炆最终帮助他完成了这个念想。

古代皇帝为什么都喜欢在北方定都

那么为什么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如此执着于北方都城?在综合各个朝代的历史看来,这个问题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其一便是古人所普遍信奉的风水学说。无论古今,国都选址的地位在一国之君的眼里是尤为重要的,如果国都能够驾临在好的风水地块上,那么将会为江山社稷带来繁荣和兴盛。反之,如果国都的选定没有依傍风水宝地,那么在统治者看来,国家的繁荣首先就失去了保障。

那这和南方北方又有什么关系呢?这还是得从古人所讲究的“龙脉”说起,所谓龙脉,即是集地之灵气所形成的地脉,贮藏着千年万年来积累的灵气。而至于判断龙脉的方式,则是从外形去测定地脉的走势与“龙”的形状。

古代皇帝为什么都喜欢在北方定都

我国历代所处的长江中下游属于平原地形,也就是中原以及大部分南方地区,都不具有北方那样宏伟的龙脉。而我国北方的地势较高较陡、拥有连绵的山脉与蜿蜒的河水,从风水学的角度来看,这正是象征着土地阳刚的龙脉,颇具灵气。

前面说到明太祖朱元璋心心念念的迁都北方,说来也巧,如今的“北京”便是从明朝开始才初步建立的。朱元璋其人能从草根翻身当皇帝本就如有神助,这一迁都的观点更让他在后世看来料事如神。但在当时,朱元璋曾询问刘伯温大明王朝定都在哪里合适,而刘伯温也对国土四方都做了一个明确的走访。

古代皇帝为什么都喜欢在北方定都

刘伯温的走访就是按照龙脉的基准进行的,彼时的刘伯温踏上南方的国土,便考察到南方的龙脉已经被秦始皇所“斩断”,而如今已经龙气尽失,不能够再为大明王朝巩固疆土。于是在一番斟酌之后,还是建议明太祖定都北方。

正好从气候的角度来看,我国南方一年四季潮湿多雨,而北方虽然偏寒偏冷,至少一年之内四季分明。从寓意的角度来看,这何尝不是让国家风调雨顺的征兆呢?

再来从更现实一点的角度去对这个问题进行考量。那就是,北方的都城有利于让战线更加紧凑。自古以来,中原汉民族就一直为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争端耗费心神,而北方的统治界线也一再变动。如果将都城迁至北方,那么则更有利于中央权力机构对战况进行掌控,不会给予北方游牧民族太多以可乘之机。

古代皇帝为什么都喜欢在北方定都

将国家的政治、经济重心确定在北方,不仅有利于皇帝对战况进行掌控、能够更灵活地调用兵将对外敌进行防御,其实北方从气候上而言,更是一个巨大的天然粮仓。北方的气候干燥,不像南方那样潮湿多雨、容易让粮食不好储存,如果将粮仓设置在北方,一方面能够保证粮食的质量,一方面又能保证军队粮饷的充足供应。

刘伯温所一眼看破、一语道破的南方定都之弊端,集风水、实际因由为一体。再鉴于当时的朱元璋并没有完全讨伐完北元残党,于是刘伯温这才建议朱元璋尽早迁都北方,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掌握龙脉,更能够更加稳定地控制防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25 19:45:2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刘伯温斩龙脉为何到长白山就跑了
...想影响所致,去派手下完成这件事的。到了明朝时,皇帝朱元璋更是怕皇位动摇,于是就让派心腹刘伯温去斩长白山的龙脉。刘伯温在到了长白山以后。自己却突然匆忙逃跑了。所有人都疑问这到底
2023-08-12 16:09:00
...,将其葬在乡中夏中之原,本来自己的得力干将去世了,朱元璋还有点伤心,但就在刘伯温下葬后不久,与其一直合不来的胡惟庸,就跑到朱元璋面前嚼起了舌根,这刘伯温是个天才,精通风水玄学
2022-12-25 11:19:00
刘伯温斩天下龙脉,为什么却止步长白山
...的影响深远,但在明朝时期,却有一个人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支持下狂斩天下龙脉,这个人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刘伯温。据说,刘伯温在斩天下龙脉的时候,到了长白山却止步不前,多年来
2024-04-25 10:35:00
刘伯温斩尽99条龙脉,只剩最后一条,但为什么到长白山却走了?
...龙脉之地的人,才具备“真龙”之气,有能力做大事。像朱元璋、朱棣这样的皇帝便是如此的“真龙”之人。 然而,统治者们并不希望别人也拥有同样的优势,特别是在权力纷争的背景下,如何
2025-05-16 16:06:00
刘伯温曾斩遍天下龙脉,却为何在看到长白山龙脉后,仓皇逃走?
...诸葛亮虽然传奇,但还只是三分天下。而刘伯温却是帮助朱元璋一统江山,威震华夏。01在刘伯温的那些精彩故事里头,有一件特别吸引人的事儿。这事儿就像是个窗口,透过它,咱们能看到刘伯
2024-09-10 14:04:00
“斩龙狂人”刘伯温:一生斩了多少条龙脉?都造成了什么影响?
明朝有个叫刘伯温的开国大将,朱元璋对他又喜欢又忌惮。刘伯温十二岁就成了秀才,真是个小神童。他读了很多书,什么学问都知道一点,尤其对天文地理、用兵打仗特别着迷,整天埋头研究,乐此不
2024-12-30 09:23:00
朱元璋去挖刘伯温的墓,上面写了什么
众所周知,朱元璋之所以能在元末乱世中最终一统江山,除了他个人能力和魅力出众外,还离不开手下良臣名将的鼎立支持,而其中刘伯温是他成了帝王之业的最大功臣,立下了汗马功劳。刘伯温是个被
2023-05-23 11:54:00
清朝有一个特殊官职,比皇帝的权力还大,200多年来仅有2人任
...皇帝都会为了保住自己的江山社稷而选择斩龙脉。明太祖朱元璋也参与到了斩龙脉的队伍当中。 一次,朱元璋中午小憩,便梦到有一条金龙自远方而来,向他冲过来,他吓得从梦中惊醒。醒过来
2024-06-23 21:11:00
朱元璋出生在贫寒困苦的家庭,并且还是最底层的人家。祖上往上数好几代皆是贫农,到他这一辈,因兄妹过多属实养不起,将好几个都送与人抚养了。从小给人放牛的他也只能保证不饿死,最后被逼无
2024-06-26 15: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山河铭记丨粉墙黛瓦间,触摸烽火岁月的温度 大皖新闻走进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
大皖新闻讯 庐江县汤池镇的翠林深处,一片粉墙黛瓦的建筑群静静矗立,这里便是承载着华中敌后抗战记忆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
2025-08-03 12:56:00
释永信被查,才知道她有多让人敬佩
释永信终于“暴雷”了。7月27日晚,少林寺官微发布消息称,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
2025-08-03 05:40:00
杭州日报讯 近百年来,古文字学家多致力于研究古文字的识读及其历史价值,而书法家更倾向于如何将其转化为新的艺术创作范式。当然
2025-08-03 07:15: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和平期盼的时刻,始终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书法家樵夫怀着对历史的敬畏
2025-08-03 07:15:00
写在叶子《中国书画收藏史》新书出版之际杭州日报讯 在中华文明的星河中,书画艺术是最璀璨的星座之一。当我们驻足凝视王羲之的飘逸
2025-08-03 07:15:00
“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8月1日,“循脉——中国画教育‘课徒稿’文献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本次展览以中国画教育中的“课徒稿”为核心
2025-08-02 10:17:00
岁月流转,阳岐村的历史印记几经沧桑。一代代人的接力守护,古村迎来了它的光彩重生。
2025-08-02 12:17:00
我为家乡代言丨从万姓同根到红色基因,解码周口文化名片
大河网讯 什么可以成为一座城市的名片?7月31日—8月1日,“我为家乡代言”系列活动之“夏香满园”网络直播推介活动走进周口
2025-08-02 13:35:00
为进一步呈现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岳飞传说”“春秋岳王祭”的魅力,彰显爱国主义精神,每年岳王庙都会举办各种弘扬岳飞文化的相关活动
2025-08-02 07:43:00
青未了丨老兵
文 / 江天冷月辞父别母远离了故土家园摸爬滚打中牵着扯不断的思恋乡愁伴随壮怀激烈的军旅橄榄绿染透泣血的边关斑驳月影氤氲着永不寂寞的巡逻线秋风夏雨沧桑了原本娇嫩的容颜当离队的日子悄
2025-08-01 20:11:00
寻访东营老兵 ④ | 百岁老兵孙相法:从烽火战场到乡土守护
编者按:东营,这片渤海之滨的热土,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宝藏,更沉淀着深厚的红色基因。他们中有亲历枪林弹雨、见证民族崛起的抗战老兵
2025-08-01 08:58:00
“八一”光荣榜!杭州282名官兵立功受奖!
去年以来,广大杭州籍官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强军思想,聚焦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在国防战线上矢志打赢
2025-08-01 10:13:00
激荡八十年的山海回响 | 马石山——永不磨灭的丰碑
大众网记者郑云歌 仇艺畅 通讯员 张洁 威海报道马石山的轮廓,在胶东半岛的晨昏里静默了八十余载。在这里,山间的风,年复一年拂过青松
2025-08-01 11:03:00
文润黔山 名家开讲 | 知名哲学家黄勇揭示王阳明对当代道德心理学的贡献
黄勇教授讲座现场。孔学堂供图7月26日,由贵州省委宣传部主办、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承办的文润黔山——多彩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学术委员会名家讲座(第四期)在贵阳孔学堂举行
2025-08-01 16: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