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出诊时间:周二周四夜诊,周日上午
王宏煜,执业医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儿科学硕士,自研究生阶段开始至今一直专注于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在王素梅教授的指导下运用推拿、针刺等外治法配合中药治疗各类儿童常见病和疑难病。
擅长用中药内服、外洗,推拿手法治疗儿童感冒鼻塞、积食便秘 腹痛腹泻,湿疹夜啼,生长发育缓慢等多种常见儿科病。无痛针刺治疗多动、抽动,遗尿,头晕头痛,胸闷心悸等不适,结合心理疏导,改善强迫症,抑郁或焦虑状态。
小儿腹痛是家长们常遇到的“紧急情况”。不同于成人,孩子脏腑娇嫩、脾胃功能尚未完善,腹痛多与饮食不当、寒温失调相关。中医看待小儿腹痛,讲究“辨证求因”,而小儿推拿这一绿色疗法,更是通过轻柔手法调和脾胃、疏通气血,让孩子在舒适中缓解疼痛。
先明“痛因”:小儿腹痛非小事,辨证分型是关键
中医认为,小儿腹痛多与“寒、积、滞、惊”相关,不同原因导致的腹痛,表现各有侧重,调理手法也需区别对待:
- 寒邪腹痛:疼痛绵绵,得温则减(比如热敷后舒服些),孩子可能手脚发凉、喜欢蜷着身子,多因受凉或吃了过多生冷食物(如冰饮、凉菜)所致。
- 食积腹痛:疼痛多在肚脐周围,伴有腹胀、口臭、食欲不振,甚至呕吐酸腐食物,多因暴饮暴食、吃了过多油腻难消化的食物引起。
- 气滞腹痛:疼痛突然发作,像“拧着疼”,时轻时重,孩子可能烦躁哭闹,多与情绪紧张、突然受惊或腹部胀气有关。
小儿推拿:按揉之间消腹痛
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和经络,达到温经散寒、消食导滞、理气止痛的效果,操作简单且无副作用,特别适合婴幼儿。针对不同类型的腹痛,可选用这些核心手法:
通用基础手法:疏通腹部是前提
大部分腹痛,都可先做以下手法放松腹部、缓解痉挛:
- 摩腹: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顺时针轻轻摩揉腹部5-10分钟(力度以孩子不哭闹为宜),能促进肠道蠕动、调和脾胃。
- 揉中脘:中脘穴在肚脐上4寸(约孩子4指宽),用拇指或手掌按揉1-3分钟,可健脾和胃、缓解腹胀腹痛。
分型对症推拿:精准止痛更有效
- 寒邪腹痛:重点温经散寒
推三关:前臂桡侧(从腕横纹到肘横纹),用拇指或食指、中指从腕向肘推300次,能温阳散寒、缓解寒痛。
揉神阙:神阙即肚脐,用手掌轻轻按揉或热敷后揉1-2分钟,温通腹部经脉,驱散寒邪。
揉足三里:膝盖下3寸(约孩子3指宽),胫骨外侧一横指处,按揉50-100次,强健脾胃、散寒止痛。
- 食积腹痛:侧重消食导滞
清胃经:大鱼际外侧(从拇指根到腕横纹),用拇指从腕向拇指根推300次,清胃热、消积食。
揉板门:手掌大鱼际处,用拇指按揉100-200次,能健脾化积、缓解腹胀。
推下七节骨:腰骶部(从第四腰椎到尾椎),用拇指或手掌从上向下推200次,通便导滞,适用于食积伴有便秘的孩子。
- 气滞腹痛:关键理气解痉
揉天枢:肚脐两侧2寸(约孩子2指宽),用拇指或食指同时按揉两侧穴位1-2分钟,理气消胀、缓解痉挛。
清肝经:食指末节螺纹面,从指根向指尖推200次,疏肝理气、镇静安神,适合因受惊或烦躁引发的腹痛。
运内八卦:手掌心,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到中指根距离的2/3为半径画圆,用拇指顺时针推100-200次,理气化痰、调和脾胃。
配合调护:细节里藏着“护胃经”
推拿之外,日常调护对预防和缓解腹痛至关重要:
- 寒邪腹痛的孩子,需注意腹部保暖,避免光脚踩凉地,少吃生冷食物,可适当喝温姜枣水(少量);
- 食积腹痛的孩子,要控制饮食量,避免睡前吃太饱,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如粥、烂面条);
- 气滞腹痛的孩子,家长要避免在孩子哭闹时强行喂食,减少孩子受惊机会,睡前可轻声安抚,营造轻松氛围。
小儿腹痛虽常见,但频繁发作可能影响孩子生长发育。用中医辨证思维找到“痛根”,借小儿推拿的温和之力调理脾胃,再配合科学的饮食和护理,就能让孩子少受“肚肚痛”的困扰,让小肚子舒舒服服,吃饭香、身体棒。
温馨提示:腹痛需要仔细甄别排除急腹症,如有需求请咨询专业人士。责任编辑:王怡萱(EN097)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26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