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四时开泰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3 04:29: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靳纪峰

儿时记忆中最盼望的,除了过年,还有麦收时节母亲蒸的馍,那名叫“四时开泰”的馍。

中原大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麦子的?三千年前还是四千年前?专家们在讨论,就像是故乡的文化遗址二里头,学者们各有各的说法。少年不知岁月悠悠,夏商周是后来在历史课本上才知道的。听老人们讲武王伐纣就像听天书,不明白他们说起几千年前的故事,为何总是满脸的自豪。就因为王师得胜在这里“息偃戎师”,留给故乡一个有故事的名字吗?历史早已隐匿于岁月深处,偃师——这块土地曾是何等的荣光,有如此久远又灿烂的历史……

在孩童的心中,没有什么抵得过母亲在灶间掀开锅盖时那弥漫的馍香。

那时祖母还在,老人疼长孙——把我捧在手心里。母亲准备用新麦蒸馍了,祖母踮着小脚跟着忙里忙外,把一块白白的布浸在父亲刚提回的井水里,揉了又揉,搓了再搓。然后叫上母亲两个人一人拎一头,使劲地拧,又展开在空中抖出无数细碎的小水珠,落在窜上窜下跟着捣乱的我的头上脸上,痒痒的,很舒服。然后,祖母就搬上一个大簸箩,拿撮箕铲上些麦粒,坐在炕上,用那洗净拧干的白布搓呀擦呀,那些不小心“跑”出来的,都用手指尖小心地捏进去,直至把麦子搓得白生生黄澄澄。接下来的活计就都是母亲的了。灶间角落里那盘小碾磨,据说还是当年祖母的陪嫁,祖母用它磨面养大了孩子们,也磨白了自己的头发。母亲用它继续磨,磨我梦里也会垂涎的香。

我不知道做“四时开泰”要多长时间,在村子里玩一会又跑回来张望。母亲总是笑着说:“还不中哩,这才揉了两开。”

母亲先将面和好,再包着发酵,做面剂的时候,切开了再揉成团,揉成团再切开,经过九个反复,母亲用沾着面的手在那面团上拍上几拍,听到“啪啪啪”亮脆亮脆的声音,才做成小团上锅蒸。也是奇怪,每次吃馍,母亲是什么时候和的面,我都不知道;那面是经过了多久才发酵好,我也没算过。只记得母亲在案板上揉啊揉的时候,我的肚子总会配合着咕咕地叫,也总想伸手从案板上抓一小团面——小小的一团就好,可以拿到一边学着母亲的样子揉搓。当然,很少得逞。

“这麦子,是汗珠子摔八瓣换来的,不能浪费。”最疼爱我的祖母也不会允许的。为这,我还特意去看父亲,他在院门外锄那点菜地的时候,出了一身一身的汗,汗啥时候摔地上或者是摔到了哪里,我没有发现,可祖母是怎么数出来一定是八瓣呢?或许,在麦田里劳作,父亲的汗珠会更多吧。

掀锅喽!这时,祖母总会上前将我搂在怀里,离锅台几步远,说那开锅的热气扑人呢。

锅掀开了,热气弥漫开来,深吸一口气,便醉在馍香里。那白白的蒸汽,让站在灶台前的母亲,像极了传说故事里的仙女下凡。

家里有一根专门的筷子,一头被劈开成了四片,中间夹着个竹块块,四片筷子头就伸向四个方向。母亲用它蘸了碗里一种红红的东西,一个一个点在刚出锅的馍上,如一朵梅花绽放在白白的馍尖上。这时,祖母会叨念:“四时开泰呢,四时开泰。”

“四时开泰”的偃师馍,在“祖母们”揉搓麦粒的手中,在“母亲们”揉搓面团的手里,从年节时的稀罕物,到新麦收获时的美味,是多少人的童年记忆啊。

故乡土地的历史过于厚实,我说不清朝代纪年,可那馍香,总是特别真切,就在我的鼻子前。耳畔,还会有祖母的叨念:“四时开泰哟!”

童年的时光越是走远,越让人怀念。就像故乡的村子,早已变成了高楼大厦中一小块闪光的地界。

(作者单位: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纪委监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3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故乡的蒜薹
...甲使劲掐一下。当听到咔嚓一声,就截断了里面的蒜薹。母亲更是手巧,轻轻拉着蒜薹,慢慢地就把蒜薹拉出来了。就着泥坯灶黑铁锅,中火煸炒五花肉,将油煸出后加入葱姜。待肉片快熟时放入2
2023-06-28 03:15:00
...喜庆。在故乡,除夕这天,是把年味推向高潮的日子。用母亲的话来说,是三十夜有三十条工,因此,它同时也是母亲的劳动节。天刚蒙蒙亮,母亲就起床了,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就唤我起床,和
2023-01-20 07:36:00
日式恐怖游戏《茧中蚕》发售窗口和PC配置公开
...本为游戏舞台的第一人称恐怖冒险游戏。玩家将扮演得知祖母病危的消息后,时隔十余年再次回到母亲故乡的男大学生“阵场凑”,玩家需要在躲避怪物攻击的同时,探索各个地方、解开谜团并收集
2023-09-28 21:47:00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肖春荣小时候,我特别想跟着祖母回趟老家,住上一个冬天。因为,祖母口中的老家,冬天一点都不冷:屋里不用烧炉子;白天将被子晒得吸足了阳光,晚上裹着被子睡在没火的土
2023-12-06 15:37:00
“梦故人,要留心”:梦见故去的亲人朋友,有三点提示
...但是,当他仔细环顾周围,才发现自己回到了故乡。祖父祖母,父母亲人,也都活着。他特别疑惑,祖父祖母已经离开多年了,为什么还会活着呢?虽然有疑惑,但梦中的他就跟着了迷似的,不知不
2023-05-10 06:36:00
我们是故乡的孩子,是炊烟的孩子
...,甚至连有台收音机都是奢侈品,那里面有我已在天国的祖母,伴着那炊烟的升起,召唤回家疯玩忘了吃饭的孩子。傍晚人声喧哗,有在外面水里捉虫子的鸡鸭鹅回家,有牛羊的叫声,有招呼小孩回
2023-05-13 22:26:00
读书丨袁野:彩云之霞 爱在凡尘——读刘云霞散文集《风中的祖母》有感
彩云之霞爱在凡尘——读刘云霞散文集《风中的祖母》有感文/袁野“好多年来,扎根心底的都是那一幅油画式的画面:小山顶上伫立着一根桃木拐杖。拐杖上搭着两只青筋突起、手骨隐约可见的手。手
2024-01-23 07:00:00
广州塔为“金色故乡三部曲”亮灯,“蔡崇达现象”引发专家热议
...试图写出尽可能多的父亲,尽可能多的母亲,尽可能多的祖母,尽可能的自己……,我希望尽可能多的人,能借由此,看到尽可能多的父亲、母亲、祖母……,我其实是希望,这本书里连同《皮囊》
2024-07-23 14:07:00
故乡的远与近
...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对我有决定性的作用。小时候,祖母操着一口经过岁月和地域改造的外地腔,对我和我的同辈讲,她的老家在寿春庄墓徐巷——我粗略地查询了一下,我祖母辈记事的时候,
2023-06-26 03:5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迁安:“胜迹千秋”书法展 笔墨传承黄帝文化
图为胜迹千秋主题书法展开幕现场。郭宝强摄河北新闻网讯(梁玉水、郭宝强)金秋送爽,翰墨飘香,10月24日,河北省迁安市“弘扬黄帝文化凝聚城市精神”主题系列活动之“胜迹千秋”书法展在迁安市博物馆开展
2025-10-25 07:15:00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金卓)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携手湖南卫视
2025-10-24 14:40:00
大河网讯 郑州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建立的第一个都城——亳都,距今已有3600年历史。郑州商城的发现,今年正值七十春秋。10月23日
2025-10-24 15:23:00
张立奎作品全国巡展(临沂)系列报道四 | 重大题材作品
学术支持: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单位:临沂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协办单位: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大众报业集团临沂新闻大厦北京龙族环球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北京玖玖文投艺术品有限公司北京海天高视国际文化传媒5A画廊承办机构
2025-10-24 16:00:00
千年繁茂一杏花
位于杏花岭区胜利街的“天”字桥 牛利敏 摄杏花岭区坐落于太原市中心腹地,西临汾河,东倚台地,自古便是山环水绕、人杰地灵的文明沃土
2025-10-24 21:29:00
鸠杖映重阳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山西博物院珍藏的一件北魏木雕鸠鸟,以无声的纹理,诉说着千年前与重阳节敬老传统深深交织的历史故事。这件出土于山西大同东郊
2025-10-24 22:00:00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活力运河①|运河古城 赫赫“大名”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近年来,大运河河北段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突破
2025-10-24 08:17:00
涤尽尘心悟画禅 ——记巾帼画家柳咏絮
柳咏絮先生柳咏絮先生1937年出生于江西玉山,自幼受父亲柳子谷的熏染,矢志翰墨,深得其父绘画之三昧。她对中国画往圣先贤
2025-10-24 08:59:00
国际友人到访无棣古城 李之仪诗词架起文化交流桥梁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芳近日,来自俄罗斯、尼泊尔等国家的国际友人到访山东省无棣县,参观了闻名遐迩的无棣古城及其中的李之仪文化馆
2025-10-23 21:51:00
【大风影像】藏在秦岭北麓的元代建筑——化羊庙
化羊庙始建于宋,坐南面北,明宣德元年(1426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曾多次重修,原建筑自头天门始,倚山逐步上升
2025-10-23 22:23:00
重走支前路 | “打完这一仗,我就回家” 她用一生守候丈夫这句话
大皖新闻讯 淮海战役双堆集烈士陵园里庄严肃穆,22.5米高的烈士纪念碑直插云霄,“淮海战役双堆集歼灭战烈士纪念碑”鎏金大字在秋日厚重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5-10-23 23:01:00
重走支前路 | 淮海战役期间,543万民工踊跃支前
大皖新闻讯 10月22日,安徽国防动员“重走支前路”主题活动北线寻访组来到淮北临涣,参观了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 据悉,淮海战役期间
2025-10-23 10:08:00
百岁将军归故里,红色基因永传承
河北新闻网讯 “我能活到100岁,是替牺牲的战友们看一看这和平盛世!”这句深情告白,来自原驻石部队某部副政委潘宗道将军
2025-10-22 14:07:00
重走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抗战之路(十四) 千年古镇的荣光
三不管岭1938年2月23日,从洪洞马牧出发前往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在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带领下,到达府城镇
2025-10-22 18:25:00
源于民间的狐突崇拜
【狐突庙】狐突庙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
2025-10-22 18:5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