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空气变馒头”?这可不是魔术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3-18 15:41:00 来源:光明网

科学家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变魔术”了。

全国两会闭幕后,全国人大代表马延和返回工作岗位,投身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实验项目,该项目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手段,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网友称之为“空气变馒头”。

“空气变馒头”?这可不是魔术

0到1的突破

他们用了十年

3年前,马延和带领团队成功实现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消息一经公布,引发广泛关注。如今,项目已经进入工程测试阶段,向产业化又迈进了一大步。

记者:作为科学家来说,你心中追求的那个理想是什么?

“空气变馒头”?这可不是魔术

马延和:就是把我们农田种植的玉米、大豆,能够在啤酒罐里面合成出来,我们叫农业工业化的一条路线,如果这条路线能够成功,我们可能主粮、主要的作物不用种。

记者:那不用种哪来?

马延和:就是车间制造,把农田种植的模式变成车间制造。

“空气变馒头”?这可不是魔术

在马延和设想的车间制造中,二氧化碳成为原料,不但可以转化成淀粉,还可以转化成蛋白质、糖类。

“空气变馒头”?这可不是魔术

这份淀粉样品代表的是科学上从0到1的一次突破,从二氧化碳到淀粉,首次全人工合成。在这之前,淀粉的真正制造者是绿色植物,也只有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为淀粉,人类离不开的碳水是对植物进行加工才得到的。为了这项突破,马延和带领团队努力了近十年时间。

“空气变馒头”?这可不是魔术

记者:会带来什么样的颠覆性改变?

马延和:最直接的一个是节约我们大量的土地耕地,就是可能我们的生产效率能够提升90%,或者是能节约土地、节约淡水90%以上,不需要农药化肥,减轻我们农业的压力。另外一个可能更重要,就是我们有一个非常可靠的渠道去消纳二氧化碳,它的需求很大,所以它对二氧化碳的消纳就非常巨大。

“空气变馒头”?这可不是魔术

基础科学研究中有一类课题叫原始创新,需要长期投入,但结果不能预估。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实验项目就是这样的课题,和那些已经聚集了众多课题的领域和赛道相比,这一项目的启动注定要面对多方考量。

淡淡的蓝色

科研人员等了三年半

“空气变馒头”?这可不是魔术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成立于2012年,马延和参与筹建并担任第一任所长。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是他上任后,举全所之力推动的重大项目。

“空气变馒头”?这可不是魔术

植物制造淀粉是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实现的,以玉米为例,它的过程涉及60多步代谢反应,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不足2%。人工合成淀粉的目的是提高效率,马延和与团队所做的事情,是寻找步骤最少、效率最高的路径,在实验室内将二氧化碳合成为淀粉。

马延和:开始大家还是比较有自信,有信心,淀粉分子的合成每一步反应都能发生,但是把这些反应放在一起,它就没有反应,没有物质产生,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就是一个一个去排除,这种排列组合就很多。

“空气变馒头”?这可不是魔术

反复实验、反复失败的过程持续了三年多时间,研究所可支配的经费是有限的,随着实验项目战线的拉长,资金压力越来越大。

“空气变馒头”?这可不是魔术

双重压力之下,马延和的办法是,用所内其他项目挣来的钱支撑这一看不到终点的跋涉。

“空气变馒头”?这可不是魔术

马延和:这个就是反应完了之后,我要检测到底有没有淀粉。加一点碘进去,它如果变蓝就说明它有淀粉。

记者:那就是每次都见不到蓝的时候……

实验人员:就是很有挫败感。

记者:挫败了还要再往前走。

“空气变馒头”?这可不是魔术

实验人员:反正做科研的,就是不要怕失败,要在失败中前行,就去想各种解决方案,然后最终把那个问题解决了,我们就成功了。

“空气变馒头”?这可不是魔术

2018年盛夏的一天,实验人员照常将碘加入试管,让人惊喜的是,试管中第一次出现了淡淡的蓝色。

这个颜色,实验人员等了三年半。

“空气变馒头”?这可不是魔术

实验人员随后提取出二氧化碳合成的淀粉样品,至此,实验项目已经实现重大突破。

一代一代地做下去

“功成不必在我”

“空气变馒头”?这可不是魔术

虽然最初实现了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技术从0到1的突破,但因其转化成本极其高昂,远远达不到产业化的要求。

2018年之后,马延和带领团队继续坚持默默无闻地研究,不断优化路径,不断重复实验,并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来降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转化成本。

2021年9月24日,国际权威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马延和与团队在淀粉人工合成上取得的重大突破性成果,随即被媒体密集报道,被誉为生物制造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记者:当你的这个文章发表在《科学》杂志上之后,很多人就在旁边留言说这个很可能得诺贝尔奖了,有人说可不可以拿这个当成一个条件,可以去做院士了,这些你考虑吗?你喜欢吗?你在乎吗?

“空气变馒头”?这可不是魔术

马延和:无所谓,我最在乎的就是这个技术能不能落地,能不能够做成,其他的都无所谓。我们一直在所里说一句话,就是向着太阳走,影子会跟着你,如果我们追影子,永远追不到。其实是想让大家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导向,去做该做的事情,如果把这个影子比喻成名誉、地位、待遇,回头去计较这些,那肯定会迷路的,而且永远追不到。

“空气变馒头”?这可不是魔术

去年底,因任期结束,马延和从研究所所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但他并没有停歇,搭建新的科研平台,推动技术迭代升级,他变得更加忙碌。

记者:这路还有多长?

马延和:乐观一点的话,我们还得需要几年时间。

记者:你急吗?

马延和:着急,很着急,心里很急,但是表面上还不能表达出来。

记者:如果我们慢了,别的国家、别的科研团队有没有可能比我们快。

马延和:有可能。

记者:反正大家都在做,快又怎么样呢?

马延和:那就是可能我们很多的先机就失去了。科技也是一种赛道,产业也是一种赛道,谁跑在前面谁赢,谁的利益最大。

记者:未来如果它能够进行科技转化了,你在里面算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马延和:就是一个启蒙者或者启动者。

记者:一代一代人就这么做下去?

马延和:对,功成不必在我。

来源:央视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8 17: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源。淀粉的生成,要依赖植物的光合作用,才能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这个过程要付出大量的劳动,不仅效率低,而且还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不依靠植物,把二氧化碳
2024-03-27 07:39:00
“空气变馒头”已进入工程测试阶段
...面取得的重大突破性成果。这项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一经公布,引发广泛关注,网友称之为“空气变馒头”。2024年3月18日,央视新闻客户端推送了对中国
2024-03-18 14:22:00
泡饭养胃吗?“养胃迷局”一次读懂
...吃含酵母食物导致胃病?错!有人说“酵母发酵后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刚蒸好的馒头或刚烤好的面包不要吃,不然会得胃病”,这种说法有道理吗?其实,酵母作为一种生物膨松剂,在制作馒头、
2024-02-15 05:42:00
糖尿病患者在补充能量时,不宜过量食用高淀粉含量的食物
...馒头的制作通常需要添加发酵剂,使其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从而达到松软蓬松的口感。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发酵剂中的发酵产物会对人体胰岛素的分泌与利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血糖的稳
2024-01-16 09:13:00
经常吃酵母发酵的馒头,对身体好还是不好?今天告诉你实话
...陈代谢,产生利于人体吸收的营养和风味物质,并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在一定温度和湿度下让酵母充分繁殖产气,从而使面团膨胀。也正是因为这样,有很多人觉得吃酵母发酵的馒头,这不
2024-12-10 08:31:00
长期吃酵母馒头对身体是好是坏呢?一文解开疑惑
...们的喜爱。酵母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分解淀粉的方式,产生二氧化碳和葡萄糖“撑起”面团,起到蓬松剂的作用,但有人认为酵母菌吃多了会对身体有害。酵母吃多了,在肠胃里分解,产生大量二氧化
2023-03-17 21:28:00
放屁频繁,是“肝”不好?
...入体内产生进化酶,它也会与胃酸发生反应,胃酸会产生二氧化碳并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在这个时候,放屁的次数会增加。因此,平时放屁增多的现象与淀粉摄入过多密切相关。我们必须早点理
2024-10-11 12:00:00
酵母不仅是发酵剂,它还是营养的宝库
...时,酵母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们消耗面团中的糖分,产生二氧化碳和少量酒精。这些气体被面团吸收,从而使馒头变得松软、蓬松。但酵母不仅仅是烘焙的助手。历史上,人类早在公元前的埃及就开
2023-12-17 15:58:00
喜欢吃馒头的人注意:这3种馒头或对健康有害,尽量端下餐桌
...头的膨胀量也会更大。揉面时,酵母和面粉的融合会产生二氧化碳,这会显著增加馒头中的碳水化合物,适度消费对我们的健康有益。酵母含有很多我们看不见的微量元素,这对身体非常有益。长期
2023-10-10 16:38: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
DEKRA德凯百年庆典隆重举行:传承百年使命,共创安全未来
2025年,全球领先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DEKRA德凯迎来成立一百周年。值此世纪里程碑之际,DEKRA德凯亚太区于9月12日在上海隆重举行百年庆典
2025-09-16 13:38:00
中国品牌,全球奖项:及象教育双奖加身,引领银发教育“中国服务”时代
9月13日,第四届全球品牌经济大会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作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届大会以“向远
2025-09-16 13:38:00
优机优补、有进有出:中国农机正迎来新的黄金时代
大众网记者 刘晓雨 通讯员 张一晓 潍坊报道当前,中国农机行业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国家通过“优机优补、有进有出”的补贴政策
2025-09-16 10:21:00
河北新闻网讯(闫丽颖、罗俊明)近日,开滦股份范各庄矿顺利完成SVG智能升级改造工程。该工程不仅破解了长期困扰安全生产的供电系统稳定性难题
2025-09-16 09:41:00
西贝真正的敌人,从来都不是罗永浩
近期最热的事,毫无疑问,罗永浩大战西贝。如果你还没关注,也没事,差评君给你简单说下来龙去脉。9月10号,罗永浩发了条微博
2025-09-16 05:14:00
江西超高压工程实现“智能”验收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谢梦丽)9月12日,随着一架无人机平稳返航,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在赣州东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现场的全线数字化验收顺利完成
2025-09-16 06:53:00
南京天加环境攻克技术难题,“节能”和“减排”双路径绿色发展为地球控温1.5℃持续努力□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黄琳燕当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上升超过1
2025-09-16 07:46:00
“法国经验”遇上“中国制造”,南山飞卓攻克大飞机产业链“关键一步”——全球主力民航客机今后将用上“南京造”□通讯员杨淏涵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希一个是欧洲排名第一的飞机精密零件制造商法国FigeacAero(下称“飞卓宇航”)
2025-09-16 07:46:00
最浪漫的潮州特产,统治美国人婚礼
凌晨3点,广东潮州。一家婚纱公司收到一封紧急邮件,屏幕那端,是美国客户的紧急恳求——“请务必保质保量,按时交货,拜托拜托”
2025-09-16 05:13:00
36氪合伙人、副总裁李政:中国产业的未来在哪?| 2025年36氪产业未来大会
9月10日,由36氪主办的2025年36氪产业未来大会在中国厦门盛大启幕。本次大会重磅携手商务部主办的“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2025-09-16 01:03:00
核电“听诊器”打破卡脖子壁垒 中船集团携多款核心产品亮相烟台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民星9月15日,2025山东清洁能源产业博览会和第18届烟台国际核电工业及装备博览会双展联动
2025-09-15 23:49:00
南方电网兴义供电局:职工自研装置投入使用 开启变电设备一键检测新模式
9月11日,在南方电网兴义供电局500千伏仁义变电站内,一套由该局文峰职工创新工作室历经3年自主研发的“无线传输型的氧化锌避雷器多组同步带电检测装置”成功投入使用
2025-09-15 23:11:00
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汪江涛:以人才体系创新激活企业内生动力
文/许笑“人力资源管理的价值,在于精准识别组织痛点,通过体系搭建、机制创新与人才激活,将人力资源转化为推动企业前行的动能
2025-09-15 11:17: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近日,围绕“预制菜”的争论持续发酵,引发广泛关注。表面上看,双方争执的焦点是“什么才算预制菜”,实则揭开了餐饮行业一个长期被回避的核心议题
2025-09-15 11:22:00
威海智造 冠军领航 | 从“千规千面”到“千舱千智”,一艘高端客滚船的“冠军制造”算法
大众网记者 宁晓洁 仇艺畅 威海报道威海湾畔,巨轮林立,焊花飞溅。这里是招商工业威海船厂的生产现场,一艘艘高端客滚船正在建设中
2025-09-15 11: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