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真相:春秋时代的战争与使者命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25 07:33:00 来源:戏说三国

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其实纵观整个春秋,好像并没有这样的明文规定,仅仅可能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这个潜规则在春秋以前应该是得到普遍的遵循,及至春秋时,有理由相信它已经不再那么严格的被人遵守。因为大家都知道,春秋依然是周礼之风尚存的时候,很多战争依然还在遵守古老的规则。

譬如所谓的君子不重伤(不重复攻击受伤的敌人)、不禽二毛(不抓老人),不鼓不成列(没排好队形不攻击敌人)。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真相:春秋时代的战争与使者命运

应该说这些都是上古时代比较淳朴的一些思想,即便在战场上也被广泛运用。其实不难理解,这就像小孩子玩过家家,制定好了很多规则,要求大家去遵守。

刚刚开始玩嘛,大家都感到新鲜,乐于去遵守。

但随着游戏到了后期,总有那么几个孩子觉得这些规则太麻烦了,所以开始不遵守规则,便依靠智力来取胜。到了春秋时,其实已经不存在所谓的“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种说法了。

譬如春秋时楚国派使者出使齐国,特意吩咐他不要从宋国的地界上经过。宋国听说这个消息后,觉得受到了很大的羞辱,于是埋伏在半路上把这个使者给杀了。

两国这还没有交战呢,使者就被杀了。

这件事其实不大,但是它很有趣,往大一点说,这就是孔圣人说的“礼崩乐坏”了,这些诸侯都不遵守规则,开始乱来了。

所以孟子说“春秋无义战”,意思春秋时代基本上没有以正义为前提的战争了,很多的战争都是为了争夺领土和资源所发动的不公正的战争。

那使者杀了也就杀了,能带来什么后果呢?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真相:春秋时代的战争与使者命运

无非就是恶化两国关系,所以楚国听说使者被杀以后,立刻就派兵把宋国团团包围起来。

使者我们都知道是带着某种使命的人,他属于非战斗人员,那对于非战斗人员你肯定不能随便去杀他,因为这会让你自己首先处于不道德的被动地位。

虽然在战场上谈道德是空口白话,并非说使者不能杀,主要是对方的身份特殊,没有杀的必要。

而且有时候杀使者还透露出和敌人不死不休的一个态度问题,所以杀使者有时候确实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就是汉武帝时期,他派出使者到西域大宛国要求进献良种马,这个大宛国就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的费尔干纳盆地一带。

这个国家并不强大,就是一个小国,但是它盛产一样东西,就是汗血宝马,玩过《三国杀》的读者都知道有一张牌叫大宛,说的就是它。

那时候的汗血宝马又叫天马,这种马跑得快,耐力又好,当时汉武帝正在打匈奴,正是大量需要这种好马的时候,于是他就派出使者带上千金和一个黄金铸成的金马出使大宛国。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真相:春秋时代的战争与使者命运

希望能够换取对方的汗血宝马,但大宛国王不愿意,汉廷的使者可能很生气,就出言不逊(这应该是他自己水平不高),结果大宛国王杀了汉廷使者,夺走了金银财宝。

逃回去的使者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汉武帝,后者很生气,就派出李广利带领军队长途奔袭,攻打大宛。但第一次失败了,因为路途太远,供给不足。

路上的西域诸国又抱着看戏的态度不愿资助粮食,结果李广利抵达大宛时象征性打了几下就退兵了。汉武帝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大仇未报肯定不能忍,况且事关汉廷在西域的威严。

于是全国总动员,挑选了10万人再次远征大宛,这一次西域各国一看汉廷动真格了,于是纷纷开城纳粮,一路杀到了大宛城下,大宛打不过,只好把自己的国王给杀了,开城投降。

于是李广利挑选了三千多匹大的、小的,公的、母的汗血宝马回国,这一仗不仅得到了马,而且重振了汉廷在西域的威严,迫使那些小国遣送子弟到汉廷为人质。

应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这也算是一件因为杀了使者而招来大祸的典型了。话说回来,使者并非不能杀,只不过在杀之前要掂量掂量后果,毕竟这属于一种打对方脸的行为。

另外也说明,当使者不仅需要胆量,还需要智慧,否则不仅坏了事,还把自己的小命给丢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5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揭秘古代“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规定
...来一直流传下来,到现在仍然适用的,比如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在众多的文献中它也出现过多次,这句话倒也好理解,那就是两个国家在交战的时候,是不能斩杀对方派来的使者。按理说两边交战,
2024-03-08 12:13:00
古代两国打仗真的会不斩来使吗?这个惯例是怎么来的?
...战争的规矩,直到明朝还有这样的规矩。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也是一种惯例。首先两个国家打仗斗的是军事实力,斗的是战略战术,斗的是兵法谋略,而不是杀不杀对方的使者。作为交战双方的
2023-06-29 13:59:00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是谁定的
...好,很有可能掉脑袋。可是另一方面,“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句话,又仿佛成了自古以来不成文的规矩。一般充当使者传信的,基本都不会有性命危险。那么,这个不成文的“规矩”,到底是谁
2024-04-25 16:02:00
历史之鉴:两国交战,斩杀使臣引发的惨痛教训
前言在历史的长河中,\"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国际社会中一条重要的约定俗成。然而,尽管这一规则被广泛接受并遵循,但历史上仍存在一些国家或个人违背这一惯例的情况。本文将探讨\"两
2024-04-25 06:52:00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源于周礼,不过蒙古使者经常被杀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两国交战,不斩来使都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因为使臣是负责国家之间交流的人员,无论这两个国家的关系有多么紧张,仍然要靠使臣来传递信息,如果杀死了对方的使臣,那
2023-04-23 18:08:00
清朝曾杀了敌方使者是什么下场
...、伤害平民这种事也是经常发生。所谓“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虽然还存在,但也不再是绝对的“了。此时使节的地位,完全建立在自己一方的军事实力基础上。此时的“不斩来使”,已经不是在考
2023-05-15 14:50:00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传统战争礼仪以及遵守情况
...中,都有一个约定成俗的规矩,那就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在古代,这个约定基本上不需要写出来,大家也都能够遵守,近代更是有明文规定了。很多人就比较好奇,为何“两国交战,不斩来
2023-09-25 01:08:00
唯一一个攻破函谷关的将领,曾创下30天灭燕的传奇
...,并没有彻底脱离“礼”的约束。所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人家齐国使者每天都是拎着礼物笑盈盈地来,伸手还不打笑脸人呢,真要是把这些使者弄死了,传出去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外界怎
2023-07-08 15:10:00
古代打仗为何不斩来使?这个帝国因斩可来使灰飞烟灭
...战争中,基本上双方将帅都遵守着一条公认的规矩“不斩来使”,从先秦乃至于明清时期,无论军事力量的弱小强大与否,这一条规矩都是能够被众人所遵守的,这又是为何呢?如果不遵守规定,斩
2023-03-05 14: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