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其实纵观整个春秋,好像并没有这样的明文规定,仅仅可能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潜规则。
这个潜规则在春秋以前应该是得到普遍的遵循,及至春秋时,有理由相信它已经不再那么严格的被人遵守。因为大家都知道,春秋依然是周礼之风尚存的时候,很多战争依然还在遵守古老的规则。
譬如所谓的君子不重伤(不重复攻击受伤的敌人)、不禽二毛(不抓老人),不鼓不成列(没排好队形不攻击敌人)。
应该说这些都是上古时代比较淳朴的一些思想,即便在战场上也被广泛运用。其实不难理解,这就像小孩子玩过家家,制定好了很多规则,要求大家去遵守。
刚刚开始玩嘛,大家都感到新鲜,乐于去遵守。
但随着游戏到了后期,总有那么几个孩子觉得这些规则太麻烦了,所以开始不遵守规则,便依靠智力来取胜。到了春秋时,其实已经不存在所谓的“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种说法了。
譬如春秋时楚国派使者出使齐国,特意吩咐他不要从宋国的地界上经过。宋国听说这个消息后,觉得受到了很大的羞辱,于是埋伏在半路上把这个使者给杀了。
两国这还没有交战呢,使者就被杀了。
这件事其实不大,但是它很有趣,往大一点说,这就是孔圣人说的“礼崩乐坏”了,这些诸侯都不遵守规则,开始乱来了。
所以孟子说“春秋无义战”,意思春秋时代基本上没有以正义为前提的战争了,很多的战争都是为了争夺领土和资源所发动的不公正的战争。
那使者杀了也就杀了,能带来什么后果呢?
无非就是恶化两国关系,所以楚国听说使者被杀以后,立刻就派兵把宋国团团包围起来。
使者我们都知道是带着某种使命的人,他属于非战斗人员,那对于非战斗人员你肯定不能随便去杀他,因为这会让你自己首先处于不道德的被动地位。
虽然在战场上谈道德是空口白话,并非说使者不能杀,主要是对方的身份特殊,没有杀的必要。
而且有时候杀使者还透露出和敌人不死不休的一个态度问题,所以杀使者有时候确实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一个很有名的例子就是汉武帝时期,他派出使者到西域大宛国要求进献良种马,这个大宛国就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的费尔干纳盆地一带。
这个国家并不强大,就是一个小国,但是它盛产一样东西,就是汗血宝马,玩过《三国杀》的读者都知道有一张牌叫大宛,说的就是它。
那时候的汗血宝马又叫天马,这种马跑得快,耐力又好,当时汉武帝正在打匈奴,正是大量需要这种好马的时候,于是他就派出使者带上千金和一个黄金铸成的金马出使大宛国。
希望能够换取对方的汗血宝马,但大宛国王不愿意,汉廷的使者可能很生气,就出言不逊(这应该是他自己水平不高),结果大宛国王杀了汉廷使者,夺走了金银财宝。
逃回去的使者把这件事报告给了汉武帝,后者很生气,就派出李广利带领军队长途奔袭,攻打大宛。但第一次失败了,因为路途太远,供给不足。
路上的西域诸国又抱着看戏的态度不愿资助粮食,结果李广利抵达大宛时象征性打了几下就退兵了。汉武帝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大仇未报肯定不能忍,况且事关汉廷在西域的威严。
于是全国总动员,挑选了10万人再次远征大宛,这一次西域各国一看汉廷动真格了,于是纷纷开城纳粮,一路杀到了大宛城下,大宛打不过,只好把自己的国王给杀了,开城投降。
于是李广利挑选了三千多匹大的、小的,公的、母的汗血宝马回国,这一仗不仅得到了马,而且重振了汉廷在西域的威严,迫使那些小国遣送子弟到汉廷为人质。
应该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这也算是一件因为杀了使者而招来大祸的典型了。话说回来,使者并非不能杀,只不过在杀之前要掂量掂量后果,毕竟这属于一种打对方脸的行为。
另外也说明,当使者不仅需要胆量,还需要智慧,否则不仅坏了事,还把自己的小命给丢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5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