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济南日报
高新区伯乐实验学校教学模式促进知识“结构化”
让课堂成为生命灿烂的主阵地
每天到校后,学生们全体起立朗读课文。
教师周宁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英语教师姜雨雯和孩子们一起表演课本剧。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济南高新区伯乐实验学校迎来一件大
事,济南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研究课题《素养导向的“三建构”大
单元教学实践与研究》开题,题目中蕴含了该校教学模式的核心要义。过去近1年,该校落实高新教育“教学模式建构年”工作重点,在建构、发展、完善
“学为中心”的高质量教学体系上不断发力,形成“素养导向的‘三建构’大单元教学模式”,以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促进知识“结构化”,启发学生的自主精神、探究热情及创造思维等,实现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循疑而教三重建构让学习过程持续深入
今年10月,伯乐实验学校校长助理范啸宇以《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一课为例,参加了济南市2023学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这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课例展现得酣畅淋漓,最终,在初中语文课例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范啸宇在授课时遵循的,便是“素养导向的‘三建构’大单元教学模式”。所谓“三建构”,是将教学过程分为“自主建构-合作建构-拓展建构”三个阶段和层次,在单元和课时中双维推进,促进学生素养“结构化”。
“自主建构”阶段,每节课前,学生都会收到一份学案,上面包含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课时安排、自主学习问题等内容,学生需在课前通过阅读课本,观看老师提供的学习资料等方式,自学本节内容。“学生初步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将新旧知识相关联,产生对本节知识的困惑。”范啸宇介绍,教师在授课前批阅“自主学习单”,掌握学生共性问题,“循疑而教”“以学定教”,这正是这一教学模式的逻辑起点。
“合作建构”阶段,学生课上在老师的组织下开展小组讨论和探究,通过集体智慧解决课前形成的较为简单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及时了解学情调控课堂。通过合作仍无法解决的问题,便是本节课的重难点。针对这些问题,老师组织全体学生展开讨论,创设情境、点拨提升,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拓展建构”阶段,则主要聚焦将一个个问题的答案在学生脑海中生成结构化的知识网络,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通过发起项目式学习、布置分层作业等,助推学生迁移和运用知识,实现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教师引领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使知识得以系统地概括、深化,便于学生再理解、再提升。
据介绍,“三建构”不但体现在每个课时中,还贯穿于该教学模式的另一个关键词“大单元”中:通过起到单元先导作用的章首课“自主建构”单元体系,单元中间的整合课完成“合作建构”,单元结束时的章尾课“拓展建构”完善升华。
“一核三单一图”提供支架
结构化知识生成
“素养导向的‘三建构’大单元教学模式”遵循“一核三单一图双线”,“一核”即学生的疑问;“三单”即自主学习单、合作任务单、作业巩固单,分别对应三个建构阶段;“一图”即多样态结构图,“双线”即单元教学和课时教学,而“一图”也贯穿“双线”始终。随着三建构不断深入,学生知识体系在结构图上的脉络逐渐清晰和完善。其中,“三单一图”组成了一套有效的学习工具支架。
“教学模式以‘疑’为核心,首先便体现在自主学习单的先导作用上,它让课堂教学的‘起点’有据可循。”该校小学英语教师王娟说,以英语词汇课为例,学生借助自主学习单充分预习,了解本课要学的词汇发音、词义等知识,老师批阅后梳理出学生的共性问题,这便是教学的“起点”。
如果说课前是“生疑”,课中便是“释疑”。自学评价、情境创设、小组合作、知识梳理、当堂小测等环节,共同组成合作学习单的主要内容。前不久,在该校骨干教师示范课中,六年级语文教师窦晓晴在执教《桥》一课时,便从“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入手,围绕“化身颁奖词主创人员,撰写颁奖词”这一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实用性语文能力。
课后的作业巩固单,则以分层作业为主要形式,教师根据学生差异分配作业,师生共同回顾总结课堂学习。在每天延时服务时间,学生完成上一轮学习的作业巩固单,以及下一轮学习的自主学习单,让学习过程形成闭环。
值得一提的是,如何让学习不“走马观花”,贯穿三建构全过程的多样态结构图,成为帮助学生将知识结构化的“可视化产物”。结构图的呈现可以是树状的、网状的,也可以是放射状的等等,“绘制结构图的过程也是知识重塑的过程,让知识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立体的形象,学习能力得到螺旋式上升。”范啸宇说。
同时,结构图的生成并非“一锤定音”,它伴随着建构阶段逐渐深入而不断完善。一名学生在语文“说明文”单元绘制的结构图中,将说明文知识点分解为分类、结构、方法、特征、语言、顺序等分支,其中“分类”包括事理和事物,“方法”包括作诠释、作比较、举例子、下定义等,不少二级目录之下还可继续细分……
从章首课的“初建构”,到单元整合课的“再建构”,再到章尾课的“优建构”,结构图也被学生从单一的、零散的,充实为立体的、系统的,并将一直持续下去,在知识理解不断加深中完善和优化。
课堂实践成效显著课题引领迈入新里程
在对高效课堂的探索上,伯乐实验学校从未止步。历时5年,该校曾探索出以“温故知新-展开思维-学以致用-梳理提炼-达标检
测”五板块为主要环节的“学思评一体化教
学策略”。随着新课标的出台,教师不断
钻研教法,聚焦“教学评一致性”,“素养
导向的‘三建构’大单元教学模式”应运
而生。
2023年初,高新教育“教学模式建构年”启动,该校成立项目组,进行多轮次理论学习与学术研讨,成员们经常讨论至深夜十一二点;形成教学模式初步框架后,又多次邀请专家进校调研、听评课,为教师开展培训;通过教师
集体备课、跨科备课、精研磨课、推典型课、上示范课等多种教研方式辐射带动,适合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模式逐渐成型。钻研过程中,老师们积极思考、畅所欲言、用心实践,全校形成一股教研热潮。“这一教学模式生成了清晰的
流程图,将课堂步骤具象化,让老师教学有章可循。”该校副校长任晓燕介绍,教学模式引领,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准确理解课标,深入研究教材,精准掌握学情,建立多元评价。“我们以评促教、以评促学,评贯全程。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方式多元、主体多元的评价,关注学生差异,有效提升学习效果。”
“素养导向的‘三建构’大单元教学模式”推广以来,在师生身上均展现了显著成效。通过新的课堂模式,学生提高了自学能力,变得更乐于思考,通过合作学习提升了团队协作和表达能力,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也与日俱增;教师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增进了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开发利用资源、改进教学评价的能力均有提升。
“济南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研究课题开题,是我们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究新的里程碑。我们倡导各学科围绕教学模式开展课题研究,实现人人参与实践和研究,几大学科均有子课题。”伯乐实验学校校长孙凤琴说,作为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针对中小学不同阶段特点,各学科还探索出符合本学科和各种课型特点的教学模式群,使教学模式实践走深走实。“这一教学模式为学校自主创新注入动力,有助于加快学校内涵发展,实现深度转型,彰显育人特色。” (本报记者曹莫)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30 1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