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史记》中的卫霍疑云:佞臣还是民族英雄?司马迁的真实意图揭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23 13:35:00 来源:戏说三国

说起卫青和霍去病,熟悉汉代史或者看过《汉武大帝》这部影视剧的人应该都知道,他们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两人都封侯,霍去病被封为史上武将爵位之最“冠军候”,作为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为何在《史记》中,被司马迁写入了佞臣传中?他的那些丰功伟绩是否被夸大了呢?

《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前四史之一,在史学界有着难以取代的重要的地位,学者梁启超认为:“史界太祖,端推司马迁”,“太史公诚史界之造物主也”;鲁迅先生也称赞:“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霍去病已被考据的功勋和战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而被当作佞幸写进史书的原因,在文章后面将试着做几点分析。

《史记》中的卫霍疑云:佞臣还是民族英雄?司马迁的真实意图揭秘

有人可能还不知道霍去病的升迁速度之快,有多么令人发指,下面我们先简要罗列一下。

“是岁也,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为剽姚校尉…再冠军,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这一年(前123),大将军卫青姐姐的儿子霍去病十八岁,受到武帝宠爱,当了皇帝的侍中。霍去病善于骑马射箭,两次随从大将军出征,大将军奉皇上之命,拨给他一些壮勇的战士,任命他为剽姚校尉…他的功劳,在全军两次数第一,划定一千六百户封霍去病为冠军侯)

《史记》中的卫霍疑云:佞臣还是民族英雄?司马迁的真实意图揭秘

“冠军侯去病既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以冠军侯去病为骠骑将军。”(冠军侯霍去病被封侯的第三年,在元狩二年(前121年春天,皇帝命冠军侯霍去病做骠骑将军)

《史记》中的卫霍疑云:佞臣还是民族英雄?司马迁的真实意图揭秘

“乃益置大司马位,大将军、骠骑将军皆为大司马。定令,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于是朝廷增置大司马官位,大将军卫青和骠骑将军都当了大司马。而且定下法令,让骠骑将军的官阶和俸禄同大将军相等。)

“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给他命名谥号,把个人勇武与扩土开疆两个原则加以合并,称他为景桓侯。)

《史记》中的卫霍疑云:佞臣还是民族英雄?司马迁的真实意图揭秘

卫青、霍去病墓相隔不远

——《史记》卷一百一十一·卫将军骠骑列传第五十一

但是在《佞幸列传》中,只用了一句话来描写卫青霍去病:“卫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贵幸,然颇用材能自进”。——佞幸的意思是以谄媚而得到宠幸,以男色得到君主宠幸的人。

司马迁用大篇幅的列传来专门记述卫、霍的生平以及功绩,为何在另一篇却只用了一句话?有人说是因为关系不和,司马迁故意“黑”他们,我认为太史公的作品中不太可能夹杂私人情绪。那么不妨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以分析。

在正统性方面司马迁不认可,他们两个人一个是私生子,一个是马夫,因为卫子夫被汉武帝宠幸所以被提拔起来,但是在古代体制内,职位晋升是讲究世系传承的,就是要看你的祖上是干什么的。

这种不认可就间接影响了在《史记》中对他们的定位,史官可以保证客观公正地记述出他们有多厉害有多少功劳。但是对你的定位是由时代背景决定的,司马迁不是现代人,他也要遵循当时的大环境。就像你去讲播《舌尖上的中国》,讲到“秦淮八绝”你会说这是驰名中外的“小吃”,不管再出名再好吃,他也不是国宴菜,但反过来,开水白菜这么简单的一道菜,人家就是国宴菜,这就是出身的硬伤。

文人看不起武将,在汉朝,儒家的正统地位绝对是空前绝后的。你说你又不是咱们这个圈子的,出身这么低下还混得这么牛逼,让圈子里的人情何以堪。

《史记》写成之后司马家已经破败,书稿被后人携带流落在外,直到汉宣帝死后才得以重见天日。而在汉武帝时期有没有哪些篇幅被销毁也不得而知,是否有其他内容可以相互佐证也成为了疑团。

结语: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司马迁并不认为卫霍二人是佞幸之臣,只不过是以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政治立场为出发点,并不存在个人意愿的否定成分。而卫霍的军事才能和民族贡献也得到了应有的认可,俗话说瑕不掩瑜。他们敢于为了国家为了人民而抗争入侵者,作为民族英雄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时刻怀揣一颗爱国之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3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过。飞将军李广吹手一:“不虚美,不隐恶”的太史令司马迁在《史记》为没封侯的李广列传:“李广才气,天下无双”、“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可能很多人不知
2024-04-28 10:21:00
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说匈奴人是夏后氏后代,有什么证明?
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中的第一句话就交待了匈奴人的先祖,是夏后氏的后代,他的名字叫淳维。夏后氏是夏朝王族的姓氏,大禹
2023-07-08 05:31:00
为何说历史上的《史记》其实是毁誉参半
...个版本上交皇家图书馆——“秘府”,另一个版本收藏在司马迁女儿、女婿家中,而后者最终也可能归于秘府。尽管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对外公布《史记》后,民间有了一些阅读和传抄,但在西汉一代
2024-05-25 14:32:00
霍去病到底是怎样的人,司马迁为何看不惯他,还将他写入佞幸列传
...勇于创新、敢于突袭而毫无畏惧,所以也才能所向披靡。司马迁在《史记》中赞扬霍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在笔者的想象中,这位小伙子应该是一个元气充沛、果敢大气、至阳至刚的人
2023-02-13 17:25:00
司马迁为什么被施以宫刑
电视剧《汉武大帝》第一集中老迈的司马迁去叩见汉武帝,而亮点在于镜头里的司马迁居然留了一撮山羊胡子,感觉有哪里怪怪的……众所周知,太史公因言获罪,又因囊中羞涩没钱赎罪,然“草创未就
2023-01-05 16:57:00
卫青霍去病北征匈奴,被写《史记》的司马迁指责为得不偿失,班固撰写《汉书》的时候,也采纳了司马迁的说法:“卫霍两军出征,去的时候有十四万匹战马,却只回来了不到三万,这买卖亏大了!”
2024-06-08 06:52:00
李陵不归汉:家族恩怨与汉武帝的疑云
李陵为什么不愿意回汉朝,难道司马迁崇尚这样的人么?诚然,在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相信有不少人心里会炸开锅。李陵被匈奴俘虏之后,选择了投降,并且一辈子也没有回到过汉朝。这件事情从国家
2024-03-15 06:56:00
李广:一位英勇却命运多舛的将军,有卓越武艺却难封侯
...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司马迁虽然极力为他开脱——士卒亦多乐死,但是很明显,他的“深得人心”是以牺牲纪律为代价的。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仅仅是说
2023-12-19 05:05:00
霍去病之死,汉武帝要负多大责任
...经成功封锁了消息,泄密对象肯定就在卫青的家人里面。司马迁在霍去病的死亡报告后面,附载了一条非常暧昧信息:自骠骑将军死后,大将军长子宜春侯伉坐法失侯。请问:卫青的长子卫伉犯法被
2024-04-25 10: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原地区反顽斗争从这里开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古交市南头村“抗战一面旗 红色堡垒村”红旗雕塑。张澍宏 摄 清晨,微风徐来。81岁的古交市南头村村民郝太平
2025-08-28 07:20:00
信念坚如磐 驱寇复河山——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四)“爹!您耐心的(地)等着吧!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
2025-08-28 07:48: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黔北老兵张振鑫的烽火与平凡
115地质队老宿舍区位于清镇市东北,低矮的红砖房整齐排列,院落纵横。岁月浸染下,砖色深沉。狭窄的巷道,如时光的脉络,连接着过往与当下
2025-08-28 05:0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张龙海:我在息烽守护年轻的“七烈士”
清晨,息烽县阳朗村薄雾未散,59岁的张龙海已握着扫帚清扫147级台阶上的落叶。这里是张露萍等七烈士纪念碑。每一级台阶都分为七步
2025-08-28 05:01:00
文物出道计划 | 莽嘟嘟的贵州汉代袖珍孤品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08-27 10:23:00
近日,“鲁迅故里景墙画面是否误导青少年”一事引发热议。孙姓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帖,认为景墙中鲁迅吸烟画面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2025-08-27 11:34:00
胜战·2025丨佛堂变战场!别再说福州没硬仗!162名普通警察以命护城,这段记忆,我们从未忘记。
2025-08-27 11:38:00
父辈的抗战丨微山老兵李延广身藏麦田,躲过日军小队搜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刘冲 从微山湖畔扛着红缨枪的儿童团团长,到战火中穿梭送信的少年通信兵;从解放战争里冲锋的战士
2025-08-27 13:24:00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队伍参观胶东革命纪念馆
近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实践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烟台市的胶东革命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通过深入了解胶东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革命历史
2025-08-27 16:58:00
筝鸣时评丨一位守陵人,一座忠义城
大众网评论员 姚双玉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25:00
隐秘战线上的无声丰碑——探访威海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纪念馆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潘佳蓬 李孟霏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
2025-08-27 17:26:00
“中国好人”杨智忠:24年,720名烈士,56次“回家”!
大众网记者 梁小童 潍坊报道8月27日下午,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35:00
台湾青年巩义行:触摸千年文脉,沉浸体验中原文化魅力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8月24日,台湾青年“品读郑州”交流活动走进巩义市,二十余位来自台湾的青年先后造访石窟寺、杜甫故里与永昭陵
2025-08-27 18:43:00
用24载光阴换56次团圆——记“中国好人”杨智忠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在山东潍坊有一位老人,用人生最宝贵的24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守望。他不是英雄,却守护着700多位英灵
2025-08-27 19: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