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巨星陨落!他曾为祖国装上“眼睛和耳朵”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3-08 14:41:00 来源:环球人物

巨星陨落!他曾为祖国装上“眼睛和耳朵”

当他主持研发的预警机

引领机群飞过天安门时,

他泪流满面。

编辑:隋坤

巨星陨落!

2023年3月6日14时06分,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同志逝世,享年84岁。

王小谟院士一直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先后主持研制过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等多部世界先进雷达。

他还在国内率先力主发展国产预警机装备,极有预见性地提出了中国预警机技术发展路线图,构建预警机装备发展体系,主持研制中国第一代机载预警系统。

因为他,我国自主研发的预警机又多了个称号——争气机。

巨星陨落!他曾为祖国装上“眼睛和耳朵”

学生时代

1938年11月12日,王小谟出生于上海金山一个爱国军官家庭。抗日战争期间,尚在幼年的他跟随父亲辗转后方,坚持抗日。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小谟随家人返回上海,就读于上海虹口小学。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他同家人奔赴解放区,移居北京。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线电是前沿的科技。王小谟从小就对无形的电波充满了好奇,从初中开始就经常省下早点钱购买原料,自己动手装矿石收音机。稍大一些时,他又装了三灯机、五灯超外差式收音机等。

1956年高中毕业前夕,在参观某科技展览会时,王小谟在一个庞然大物前面驻足凝视半晌,有人告诉他这是雷达。谁曾想,从此他的一生竟然与雷达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国防科技工业基本上是一张“白纸”。要建立独立而强大的国防,新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国防科技工业事业。

这一年,王小谟被保送到北京工业学院(今北京理工大学)无线电系学习雷达专业。“我运气很好,从学雷达开始到搞雷达,一直到现在,一辈子都在跟雷达打交道。”许多年后,王小谟说起“入行”经历仍满脸笑容。

巨星陨落!他曾为祖国装上“眼睛和耳朵”

·大学时期的王小谟。

当时,学校发的录取通知书让他终生难忘,上面赫然写着:欢迎你!未来的红色国防工程师。短短几个字,定格了王小谟一生高远的理想和追求。

北京工业学院的学风严谨,要求上晚自习,浓郁的学习氛围让王小谟很有紧迫感。

大一、大二两年,他时常感到学习吃力。通过不停地埋头苦读,大三时他的学习成绩终于在班里名列前茅。

大学期间,王小谟不仅学习努力,性格也分外活泼。

他经常在宿舍拉胡琴,宿舍里其他15个人也跟着接受“音乐的熏陶”。他主唱青衣,喜欢梅派,参加京剧团一段时间后就成了台柱子,把京剧团发展成为北京高校里影响力较大的社团。

除此之外他参加的摩托车队也获得过北京高校比赛的第一名。

1961年,王小谟以八木天线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毕业设计,获得了北京工业学院毕业设计一等奖。他为自己的学生生涯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巨星陨落!他曾为祖国装上“眼睛和耳朵”

成功研制三坐标雷达

毕业那年,王小谟被分配到位于南京的国防部第十研究院第14研究所,主攻国内雷达研发等工作。

当时苏联专家刚刚撤走,留下了三坐标雷达的设计方案。室主任给了他一摞三坐标雷达方面的资料,这是国内当时在三坐标雷达方面的几乎全部资料,而中国对三坐标雷达的研制是与世界先进国家同步的,王小谟感到非常幸运,“这是给了我们搞最尖端科技的机会”。

刚参加工作的王小谟担起了重任:担任我国第一部三坐标引导雷达583的副主持设计师。他大胆地突破了传统设计的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了脉内扫频的方法,大大简化了复杂的雷达高频系统。

脉内扫频是在一个脉冲持续时间内完成整个仰角空域的扫描,这比当时各国只采用脉间扫描技术有更高的数据率。一年以后,在英国伯明翰召开的国际雷达会上,英国米勒博士才提出同样的脉内扫频方案。

巨星陨落!他曾为祖国装上“眼睛和耳朵”

·王小谟在调试设备。

70年代初,王小谟支援三线,调入38所,继续三坐标雷达的研究,担任JY-8雷达的主持设计师。

当时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王小谟甚至还出现过身体浮肿的情况。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依旧坚持了下来。

13年磨一剑,他最终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

三坐标雷达第一次让我国在测量目标距离和方位信息的同时,也一并获得目标的高度信息,实现了我国防空雷达从单一警戒功能向精确指挥引导功能的重大跃升。由此开始,三坐标雷达家族成为了我国国土防空网的主干力量。

与此同时,王小谟还想出了发展出口装备创汇的思路。38所自主研制生产了JY-9、384等先进雷达,成功开拓了国际市场,不仅解决了38所资金匮乏的问题,完成了38所的“二次创业”,更创造了中国雷达出口的新奇迹。

1985年,王小谟作为JY-8项目排名第一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7年,王小谟被选为全国14名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之一。

巨星陨落!他曾为祖国装上“眼睛和耳朵”

“争气机”

自20世纪40年代诞生以来,预警机一直是各军事强国着力发展的重点。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就曾经启动预警机的研制,但终因当时国力有限和技术基础薄弱,未能成功。

上世纪末,预警机在美国海湾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王小谟和十几位老专家联名向高层上书,主动请缨,自主研制预警机。

1993年,王小谟调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担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以一个领军人的身份,开始向国产预警机事业发起总攻。

质疑和压力接踵而来,但王小谟始终坚定地站在风浪的最前沿。他认为: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预警机这样重大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只能靠我们中国人自己!

王小谟对中国的科研团队有充分的自信,对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有充分的自信。他坚定地说:“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中国人一定能做到!我们不但要研制出预警机,而且还要研制出世界领先的预警机!”

1996年,王小谟受命担任圆环预警机工程中方总设计师,提出采用大圆盘、背负式、三面有源相控阵新型预警机方案,这是世界首创。同时,他立足自力更生,坚决主张并且部署安排了国内同步研制,并做出了样机。

巨星陨落!他曾为祖国装上“眼睛和耳朵”

·王小谟。

2000年7月,在外方单方面中止合同时,他积极向中央领导和有关部门建议,力主自力更生开展我国预警机装备研制。

为了争取预警机装备研制国内立项,王小谟连续向高层汇报请示了十次之多,详细阐述十几年的预研基础,充分表达走自力更生之路、研制中国人自己的预警机的坚定信心。他请求国家给中国的军工电子人一次“争气”的机会。故此,预警机又被称为“争气机”。

几个月后,大型预警机项目在国内立项。

国内当时各方面的配套基础还非常薄弱,甚至连符合条件的微波暗室都不具备。但王小谟始终坚守在科研最前线。

夏日骄阳似火,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焦味,风似乎都被烤糊了,封闭的机舱内温度甚至达到了40多度,人在里面工作就像是在蒸“桑拿”。

冬天滴水成冰,零下三四十度,即使人裹着羊皮大衣也瑟瑟发抖,干上二十分钟,手脚都冻得失去了知觉。

机舱内的噪音使研发人员面对面的交谈都要紧贴在耳边才能听得见,每次下机后耳朵都不停轰鸣,两三个小时听不清声音。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年近七旬的王小谟仍坚持奋战在试验现场,一次上机往往就达4个多小时,晚上经常加班到凌晨,这样一干就是整整两个多月。

2006年,预警机研制最为关键的时刻,王小谟在外场遭遇车祸,腿骨严重骨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大家忧心忡忡时,又一无情打击接踵而至,王小谟被诊断出身患淋巴癌。

但这些困难依然没有击垮王小谟。他一边输液,一边和设计师面对面探讨交流。病情稍有好转,他就又拖着虚弱的身体赶到了热火朝天的试验现场。

历尽千难成伟业,人间万事出艰辛。经过精确的技术方案确定和全面的关键技术攻关,国产预警机成功研发,并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突破了100余项关键技术、累计获得重大专利近30项。

2009年10月1日,国庆60周年阅兵式上,由王小谟主导研制的预警机作为领航机型,引领机群飞过天安门广场。这是中国预警机第一次在全球观众面前公开亮相。看台上的王小谟流泪了。

2013年1月18日,王小谟荣膺2012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国家对他科学成就的极高褒奖。

王小谟生于战乱贫弱的旧中国,长于换了人间的新中国,奋斗于春潮澎湃、活力竞放的改革开放时期,求索不止、鞠躬尽瘁于新时代,为我国雷达和预警机装备的发展屹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王老,一路走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8 15: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科学家精神思政课上,院士专家寄语青年学生——成长为祖国需要的创新人才【弘扬科学家精神】◎本报记者 崔 爽“一路走来,哪项成果对您最重要、让您印象最深刻?”台下的青年学生把问题
2023-07-17 02:15:00
痛悼!雷达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院士逝世
...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供图为了勉励青少年热爱科学、报效祖国,王小谟为青少年录制了科学家寄语。他用播音员般浑厚洪亮的声音,说道:“掌握核心技术必须从基础做起。”王小谟被称为“军工界
2023-03-08 13:28:00
王小谟:掌握核心技术必须从基础做起
...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为了勉励青少年热爱科学、报效祖国,王小谟为青少年录制了科学家寄语。他用播音员般浑厚洪亮的声音说道:“掌握核心技术必须从基础做起。”王小谟被称为“军工界里
2023-03-08 05:25:00
“我把太阳迎进祖国”,守卫在祖国东极,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
...地,北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营区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祖国东极,一年中最冷的季节,这样的光,给人以希望和温暖。6时55分,上等兵孙野推开雷达方舱的大门,揉了揉酸痛的双眼,沐浴着第
2024-01-15 15:40:00
“中国预警机之父”讣告中这段往事,是中国科学家面对外方撕毁合同后自强不息的故事
...技进步奖特等奖证书时,全场掌声雷动。这掌声里包含了祖国和人民对预警机团队研制成果的肯定,也包含了预警机给国人带来的扬眉吐气。
2023-03-07 16:48:00
...人物,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人民科学家”王小谟院士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引领我国实现了从地面雷达向空中预警指挥机的飞跃。他提出世界首创新型预警机方案,突破100
2024-09-18 15:51:00
“我们是祖国的眼睛”
...访南部战区海军某观通站感悟官兵家国情怀——“我们是祖国的眼睛”■本报记者 陈典宏 通讯员 张大禹 陈好东南国之滨,云飞浪卷。披着晨雾,记者一行登上南部战区海军某高山观通站。这
2024-01-05 05:05:00
王小谟院士家属向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捐赠藏品288件
...警机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的王小谟院士藏品捐赠仪式近日在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举行,王小谟院士家属向都匀三线建设博物馆捐赠288件
2024-05-17 18:45:00
在“三无”小岛坚守十几年是什么体验?他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电力的生命线。没有电力,雷达就无法运行,何谈守护好祖国的海防线?”这句话,谢雪河记了十几年。一天深夜,机房控制室内几十个指示灯中,有个灯突然闪烁了一下,正在值班的谢雪河敏锐地
2023-09-19 17:40: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中新经纬10月5日电 据“海南市场监管”微信号,5日,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海南省消费者委员会发布关于防范台风“麦德姆”提供放心消费服务的倡议书
2025-10-05 13:37:00
咪豆音乐节吸引超6万乐迷,预计带动旅游收入1.68亿元余韵悠长,“小票根”延长消费链□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胡英华 通讯员金飞陈岑国庆中秋黄金周前两天
2025-10-05 07:07:00
特色活动聚人气,“苏超”观赛引人流,假期前4天——南京百家商贸企业实现营业额19.6亿元南报网讯(记者黄琳燕通讯员宁商轩)10月4日
2025-10-05 07:07:00
江苏南京:“苏超”第二现场升级“文化客厅”
看球赛、逛市集、品文化,“三进城”文明实践热潮涌——“苏超”第二现场升级“文化客厅”十月四日,“苏超”四分之一决赛上演
2025-10-05 07:07:00
全国糖酒会开幕在即,江苏园博园内烟花大会点亮夜空相迎南京“秋糖”夜,火树银花开南报网讯(记者张甜甜)10月1日—2日,作为全国糖酒会“秋糖季”重要活动之一的烟花大会在江苏园博园举行
2025-10-05 07:07: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陈燕飞 通讯员苗竹欣陶燕10月4日早上7时,滁州市来安县碧桂园城市花园小区的公交站台上,李阿姨拎着刚蒸好的玉米
2025-10-05 07:07:00
国庆中秋假期,阳山碑材明文化村景区每天演绎60余场节目“穿越”明朝“赚银票”,让游客“赚”足快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秉印国庆中秋假期首日
2025-10-05 07:08: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集体采写10月4日的南京奥体中心,战火重燃——“苏超”淘汰赛首战,南京队迎战连云港队,争夺四强席位
2025-10-05 07:08: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邓露洁钟山风景区作为南京的“地标”景区之一,每逢节假日都会迎来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10月1日起
2025-10-05 07:08:00
活力迸发,“潮赛事”拉动新消费
中国休闲体育嘉年华吸引近5000名选手齐聚江北新区活力迸发,“潮赛事”拉动新消费假期里,2025年全国腰旗橄榄球公开赛在南京乐创汇体育场举行
2025-10-05 07:08:00
国庆中秋假期,“文博游”依旧火爆。我市多个博物馆每天都会迎来大量游客,以致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晋祠博物馆先后发布了“限流提示”
2025-10-05 07:29:00
国庆中秋假期,为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义井街道精心策划的“流动博物馆进社区”文化惠民活动,在当代城MOMA小区成功举办
2025-10-05 07:30:00
国庆期间,大众旅游需求迎来集中释放。这些年来,太原以城市更新为契机,以文旅融合为路径,不断夯实硬件基础,持续提升服务能级
2025-10-05 07:30:00
近日,由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指导,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公安厅、省文物局联合主办的“胜利号角的回响”红色故事宣讲活动在省公安厅机关举行
2025-10-05 07:30:00
唐山以基层善治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困难有帮扶 矛盾有调解 有事找组织河北日报讯(记者师源 见习记者安洋)“蒸饺皮薄馅儿大
2025-10-05 07: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