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军事

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 王小谟:自力更生,中国人能做成!

类别:军事 发布时间:2024-09-18 15:51:00 来源:锋行天下

央视网消息:新中国75周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人民科学家”王小谟院士被誉为“中国预警机之父”,引领我国实现了从地面雷达向空中预警指挥机的飞跃。他提出世界首创新型预警机方案,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他培养出一大批年轻专家,成为我国军事电子领域的中坚力量。2023年3月,他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开创的事业依然在发扬光大。

在中国电科电子科学研究院的这间办公室,办公桌上整齐摆放着3架预警机的模型,它们在静静地讲述着王小谟院士辉煌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

1938年,王小谟出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段经历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也在他心里种下了军工报国的种子。

1961年,王小谟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国防部第十研究院第14研究所。

立志要为国家站岗的王小谟全身心的投入到雷达的研制中,相继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部自动化三坐标雷达、第一部中低空兼顾雷达等先进雷达。并在之后承担了我国预警机装备的论证与研制。

预警机是将远程警戒雷达系统放置在飞机上,用于搜索、监控空中或海上目标,并可引导指挥己方飞机执行作战任务的飞机。是现代空中作战体系的核心。

“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王小谟说,那么大的空域,哪个地方有什么东西你都不知道,那就等于“瞎子”。超低空目标是我们防空非常难的一件事情,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有预警机。

因为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各军事强国都把预警机作为发展的重点。但由于预警机研制涉及机载预警雷达、指挥控制、通信、电子对抗等众多尖端领域,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研制难度极大。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就曾经启动预警机的研制,但终因当时国力有限和技术基础薄弱,未能成功。

1990年海湾战争后,国家决定通过对外合作解决预警机装备急需的问题。王小谟担任中方总设计师,主持系统总体设计。他创造性地首次提出采用大圆盘、背负式,三面有源相控阵新型预警机方案,把研制要求提到了一个新的制高点。

王小谟同事、电子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张云介绍,王小谟院士事先在国内已经组织了队伍,在合作的过程中同步研制。因为他经常讲一个观点,他说预警指挥机打起仗,飞机上了天如果就因为一两个配件供不上,指挥机就失灵了,那个仗就没法打。所以,一定要把这种自主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里。

事实证明,王小谟的未雨绸缪在后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000年,在西方大国的阻挠和施压下,外方选择单方面撕毁合作合同。在这个我国预警机装备发展面临何去何从的关键时刻,有人建议直接从国外购买,而王小谟坚持自主研制,大力推动国内立项。

在王小谟的坚持和不断突破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之下,国家最终决定,不再购买国外预警机,全力自主研制更加先进的预警机。2000年,预警机的地面样机全面完工。2001年,预警机的试验样机飞上了天空。就在预警机工程的关键时刻,王小谟不幸遭遇车祸腿骨严重骨折,不久又诊断出淋巴癌。

王小谟学生、电子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徐山峰介绍,住院期间,王小谟院士还在一边指导工作,一边笑嘻嘻,说没什么事。他说做事情往往感觉最难要挺不过去的时候,基本就是要成功的时候了。

率先飞过天安门上空的是多机编队的领队梯队,带队长机是空警2000预警机,“蓝天娇子”携雷霆之势展空中雄姿。

这是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上,机群飞过天安门广场的壮观场景。领航机型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预警机空警2000和空警200,这也是中国预警机第一次在全球观众面前公开亮相。

王小谟说,最难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再也没有人怀疑说我们中国人自己不能搞了。国家总是需要有人站岗放哨,我们搞雷达的人,没有辜负国家的期望,从自力更生这条路,比较早的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

“空警2000”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是当时世界上看得最远、功能最多、系统集成最复杂的机载信息化武器装备之一。今天,中国除了“空警-2000”外,还拥有“空警-200”“空警-500”等先进预警机,并且依然在不断地改进升级中。

张云说,王小谟院士去世以后,电科院的很多员工不能提小谟的名字,就不能提这三个字,提起心里就很难受,舍不得这个老先生。王小谟院士就是我们的根和魂,他虽然走了,但是大家要继承他的遗志,要发扬预警机精神,把王小谟院士没干完的事情带领电科院把它干好,为国家做更大的贡献。(央视网)【编辑:李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8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学习语丨大道至简,实干为要
...大会堂隆重举行。会前,习近平等会见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代表,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个人获得者和因公牺牲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亲属代表
2023-01-29 13:11:00
痛悼!雷达专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小谟院士逝世
... 苑晓据中国电科微信公众号消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3月6日14时06分在北京逝世
2023-03-08 13:28:00
王小谟:掌握核心技术必须从基础做起
...编者按据中国电科微信公众号消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小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3月6日14时0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王小谟是我国著名雷达专家、
2023-03-08 05:25:00
...1”的创新突破。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好几位是科学家,足见对科学的尊崇,对创新者的礼遇。“看不得病人痛苦”的王振义,立志“让中国人吃饱饭、吃
2024-10-21 09:55:00
巨星陨落!他曾为祖国装上“眼睛和耳朵”
...士王小谟同志逝世,享年84岁。王小谟院士一直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先后主持研制过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等多部世界先进雷达。他还在国内率先力主发展国产预警机装备,极有预见性地提
2023-03-08 14:41: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15人被授予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其中,王永志等4人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迪尔玛•罗塞芙被授予“友谊勋章”
2024-09-20 07:09:00
“两弹一星”在海淀主题展正式开展
...一星”与海淀的深厚渊源,讲述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和众多参与“两弹一星”伟大事业人物的奋斗历程。“现在我们所在的地点,正是“东方红一号”诞生地,在这里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
2024-11-18 17:3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际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2024年9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2024-09-14 06:21:00
科学之星与传统之韵交相辉映 | 现代京剧《天眼》清华大学演出引共鸣
...演,中国戏剧梅花奖、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获得者、贵州京剧院院长冯冠博领衔主演。该剧以南仁东及团队20余年呕心沥血建造“中国天眼”的历程为主线,融合贵州人民支持国家天
2025-09-17 18:53:00
更多关于军事的资讯:
严阵以待护通导 精检细修筑安途
金秋时节,伴随着季节交替、温度变化,长春机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稳定运行面临新挑战。在这场关乎飞行安全的关键战役中,长春机场以严谨的态度
2025-10-14 17:53:00
南京造!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机体结构下线
10月11日,V1000倾转旋翼混动飞行器首架机机体结构,在南京聚隆复合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位于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下线
2025-10-15 08:08:00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发布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
《民用直升机中国市场预测年报(2025-2034)》发布现场。中航工业供图中国网10月15日讯(记者李智)10月15日
2025-10-15 21:43:00
青年教授研究在太空“放风筝”给卫星“拴绳”,建智能集群□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微重力试验启动!”一道坚定有力的指令
2025-10-16 07:38:00
全球首座!三千吨级全直流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交付
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山东烟台交付,填补了全球超大型全直流风电安装船的技术空白
2025-10-16 09:03:00
影像记录|“刘老庄连”:擎旗自有后来人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战旗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新华社发2025年9月3日
2025-10-16 09:20:00
关于加强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低慢小”飞行器管控工作的通告为确保山东省齐鲁足球超级联赛(泰安赛区)主场比赛期间各项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2025-10-16 15:51:00
唐山海运职业学院开展学生军训实弹射击活动
河北新闻网讯(沈子轶、于春梅、王育民)为进一步深化学生国防教育,铸牢国防观念根基,帮助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10月14日
2025-10-16 15:56:00
实战淬火砺尖兵,比武备战展担当!龙岩市消防救援支队积极备战全省消防救援队伍比武竞赛
东南网龙岩10月16日讯(通讯员 戴丽涓)“这次时间不行,再来一次!参加比武和遂行任务一样,不仅要有过硬的体能和技能,还要充分预想到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可抗力因素……”近日
2025-10-16 16:21:00
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在烟台交付
通讯员 房欣第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闫丽君从中集来福士获悉,10月15日,全球首座吊装能力突破三千吨级的全直流供电风电安装船——“北欧之风”号在烟台如期交付
2025-10-16 16:59:00
山东选手杨洋成功挑战八百流沙极限赛
备受国内外极限越野选手关注的2025“八百流沙”极限赛于10月9日在甘肃戈壁清泉收官,山东选手杨洋获得全球第10,中国第3
2025-10-16 18:09: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18:00
海外网天津10月16日电 (严冰 徐嘉扬)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渤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天津民用直升机产业化基地开幕
2025-10-16 20:32:00
中国网10月16日讯(记者 李智)在第七届中国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开幕式上,陆军“风雷”飞行表演队上演精彩的飞行表演。其中
2025-10-16 20:49:00
黄蓝交响乐,守护奏和弦
“当黄河奔涌的浊浪与蔚蓝的海水相拥,在胜利油田新北工区海域绘就出鲜明的黄蓝分界线,一艘红色船舶穿梭其间,这是令人心醉的海上图景
2025-10-17 09: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