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大学教师走下讲台“去家访” 她看到“二本”学生的成长心路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1-26 03:0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

大学教师走下讲台“去家访” 她看到“二本”学生的成长心路

《去家访》新书分享会。

大学教师走下讲台“去家访” 她看到“二本”学生的成长心路

《去家访》

大学教师走下讲台“去家访” 她看到“二本”学生的成长心路

黄灯

2020年,作家黄灯推出非虚构作品《我的二本学生》,用自己多年来对讲台下几千名学生的观察、交流以及毕业后的生活追踪,向读者真切描述了她观察到的“二本”学生的学习、就业、交际和困惑。一时间,“二本”学生与“小镇做题家”等话题一起,引起了社会对于大学教育以及二本学生群体的持续关注和广泛热议。

如今4年过去了,黄灯的《我的二本学生》第2本——《去家访》,2024年初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在这本书中,她延续自己对“二本”学生的诚恳关切,将自己在2017年-2022年长途走访自己学生原生家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以及她对学生教育的一些整体思考,书写表达出来。

5年长途“家访”

跟学生回家看看其成长路

《我的二本学生》受关注之后,黄灯对“二本”学生的关注没有停止。她很想实地走访一下自己所教的“二本”学生生长的地方,“了解一下他们是怎么一步步从老家走到自己课堂上来的。”于是,她从讲台上走下来,去做长途家访。

2017年暑假到2022年春节的5年中,黄灯利用周末或者寒暑假,跟随她的学生断断续续去过很多个地方。在那些散落在地图上、需要无限放大才能看到名字的小城、乡镇、村落里,黄灯与学生的父母、祖父祖母、兄弟姐妹、同学发小、街坊邻居一起交流,倾听他们对教育和人生的体悟,进而更真切和深入地了解那些从四面八方来到她课堂上的年轻人——她的“二本”学生。

沿着学生回家的路线,黄灯一路换乘高铁、长途客车、中巴车、电动车、摩托车抵达腾冲、郁南、阳春、台山、怀宁、东莞、陆丰、普宁、佛山、深圳、饶平、湛江、遂溪、廉江、韶关、孝感等地。她跟随学生一起重走他们上学要走的路,倾听他们操劳生计的父母的心声,了解他们发小的现实处境,辨认那些从祖辈传递下来的家族暗码。

在已经废弃的小学操场、爬上老房子的屋顶、坐在茶园的高坡上、溜进快递分装车间、穿梭于养蚝厂的水域间、捡起田埂上红薯枝叶的藤蔓,她深切地感受学生成长的具体环境,体验每一个家庭为孩子教育所做的艰辛付出。在一遍又一遍脚踏实地的走访中,黄灯既贴近了自己的学生,也贴近了家长,并在更深的意义上贴近了自己、贴近了教育、贴近了当下中国的现实。她亲自走一遍孩子“打火把上学的路”,体会到上学的艰辛,以及家长为什么如此努力,想要把孩子带去县城读书。她亲眼看见一个学生高三一学期用光的200个笔芯,真切感受其考试的压力,以及想要改变命运的决心。面对学生成长环境的原貌,黄灯改变了自己作为教师,对于常年在讲台下听课的这群孩子的一个误会:二本学生应该没有那么努力。五年的家访,让黄灯意识到,没有什么是易得的,哪怕是考上二本院校,也需要孩子全力以赴和家庭倾力托举。

如果说,《我的二本学生》是一本立足讲台视角,建立在从教经验上的教学札记,那么,《去家访》就是黄灯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家庭实地考察和亲历的家访笔记。

走进稠密的日常生活

重新思索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黄灯千里迢迢来到学生的家里,与学生的父母、兄弟姐妹同吃同住,并一同去拜访学生的祖父祖母、外公外婆、同学发小。但更多的时候,就算来到学生家中,黄灯也并不一定能见到学生的父母,因为他们要不双双在外打工,要不一方常年在外。就算能够同时见到父母,他们大都没有特定的时间跟老师交流。日复一日的既定劳作,填满了家长日常的有限空隙,难得的聊天机会,更多只能在红薯地、猪栏旁、快递间、养殖场内开展;或在铡猪草、煮猪食、织渔网、拣快递、修单车等忙碌的间隙中进行。

这些场景如此具体、日常而又必然,黄灯意识到,在经营家庭作坊、进厂打工、养蚝修船、摆摊售卖、种植茶叶、宰杀牲畜等具体的生计和劳作中,父母已经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孩子的劳动观、价值观以及对求学和将来成家立业这些事情的基本认知。这通常会比家长空洞的说教,来得更为直接和深刻。这些无声而巨大的现实,让黄灯重新思索“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否蕴含了一直被我们疏忽和漠视的地方?那些被人们视而不见的日常,时时刻刻都在形塑着每一个个体。通过家访,她直接感知到了学校以外的更多维度,“具体而稠密的日常生活”,到底从怎样的层面,塑造了一个个“立体而丰富的人”。

看到学生的坚韧和勇气

感受其散发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黄灯是湖南汨罗人,中山大学文学博士,现居深圳,在某高校任职。2016年,她曾写作《一个农村儿媳眼中的乡村图景》,引发春节期间全国乡村话题讨论。

家访几年来,黄灯在全国不同的村庄、集镇、街巷走访,留下太多难忘的瞬间。在夏天的溽热中,她到过喧嚣而纷乱的南方小镇,也在年关将近的冬日寒风中,抵达过萧瑟而苍茫的北方村庄。

通过家访,黄灯看到了一个开阔、丰富、绵密而又纠结的世界,这个世界链接了学生背后成长的村庄、小镇、山坡和街巷,也召唤了他们的父母、祖辈、兄弟、同学和其他亲人的出场。“我清晰感知到父母的生计、劳动的历练、祖辈的陪伴、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等具体的日常生活,在学生漫长的少年时代,怎样以‘教育资源’的面目,渗透到他们的生命成长中,我由此切身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所形成的复杂关联和参差图景,感知到了学生背后的故土、家庭、亲人所链接的教育要素,以及曾经驻留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相比大学的一览无余,才是他们更为根本的成长底色。”黄灯在《去家访》的序言中写道。

经过家访之旅,让黄灯感触最深的是,在此以前,她对二本学生群体整体的去向过于悲观,但当她有机会贴近他们的来路,看清他们一路走来的坚韧和勇气,“我发现,往日的担忧,竟然得到了不少释放,他们作为个体所彰显出的自我成长愿望,让我清晰地看到,无论社会的缝隙怎样狭小,年轻的个体终究在不同的处境中,显示出了各自的主动性和力量感,并由此散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图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提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6 05: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达州教师张恒二十余载躬耕讲台育桃李 写下11本教育思考日记
...融的师爱助力学生快乐成长。26年来,躬耕讲台育桃李,家访足迹遍布万源31个乡镇;笔耕不辍,写下了11本厚厚的教育思考日记,20万字教育感言。1997年,张恒毕业后来到万源河口
2023-09-10 21:15:00
...根深深扎在乡村学校里,助力孩子们“高高飞起”。他在家访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失去左腿,重返讲台后依然坚持站着上课。他为一批又一批学子打开视野、开阔眼界,插上理想的“翅膀”,让他们拥
2023-08-18 05:24:00
...学校退休教师,三十七载光阴,他翻山过河,不顾泥泞,家访、劝说,挽回辍学学子。他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1986年,刚大学毕业的于晓华被分配到永吉十四中。工作
2024-03-14 01:08:00
...庭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实现家校合作,赖晓娟坚持每学期家访,了解每个学生心理和家庭情况,在做好学生心理导师的同时,还经常做学生和家长的桥梁,基本做到家访全覆盖。原来班上有一位女孩
2023-09-12 09:18:00
中国好人|乡村教师陈申福:坚守山村39年 照亮孩子出山路
...福老师就从家里出发,前往所任教的班里10个孩子家里去家访。作为城口县龙田乡仓房村小学唯一的教师,从教39年,他教了300多名学生,培养出50多名大学生,成为“愚人村”的摘帽人
2023-06-30 11:57:00
留在大山深处  坚守三尺讲台(讲述·一辈子一件事)
...女孩的家离南腊村很远,为了让她重返校园,杨红军决定家访。在崎岖的山路上,杨红军从早晨走到中午,终于找到了女孩的家。“不管怎样先让孩子回来上学吧。”杨红军苦口婆心地劝说女孩父母
2023-04-18 05:56:00
“不忍心,不走了”,他扎根神农架最偏远村小39年
...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培养良好性格;做家访工作时,要耐心与家长沟通;关心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全面了解孩子。 朱相兵老师指导学生 教学方法上,朱老师提出不让学
2023-08-08 16:05:00
“书香校园 当代春暖”文学名家讲座 走进大学校园
...》为题,重点介绍了她的代表作品《我的二本学生》《去家访:我的二本学生2》的写作初衷、主体框架和具体内容,分享了“讲台之上”和“讲台背后”不同学生个体的生命故事,探讨了对学校教
2024-04-27 14:23:00
...柔弱,但内心无比坚强。今年4月19日中午,王海贤骑车去家访的途中,被一辆汽车撞倒,导致右手粉碎性骨折。医生要求她住院规范治疗,但她心里惦记着即将参加中招考试的学生,手术后,不
2023-07-10 01:58: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