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 长江日报记者赵家新
冬日的武汉街头,寒风凛冽,行人纷纷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在汉口江岸区同安家园小区外的广场上,51岁的孙旭国脱掉了外衣,只穿一件背心,专注地磨着刀。
磨了30多年刀,因为手艺精湛,孙旭国是远近闻名的磨刀匠。他一年磨刀近2万把,靠磨刀月收入能过万元。
孙旭国给他的磨刀摊取名“孙不二”。“我磨刀、做人都讲究个‘说一不二’,本本分分。”他这样解释摊位名的由来。
■ 六道工序
磨好的刀能轻松划断A4纸
“师傅,这刀能磨得锋利吗?”一位路过的阿姨问。
磨刀师傅抬起头,笑着打趣道:“当然了,我磨的刀锋利得很。友情提醒一下,磨得不快(锋利)可以找我,因为太快划破手了,我可管不了。”
1月8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在江岸区同安家园小区外的广场上找到孙旭国的磨刀摊。摊位旁围满了人,孙旭国一边认真磨刀,一边回答路人的各种问题。
孙旭国今年51岁,身高约1.6米,皮肤黝黑,十根手指上满是污垢,胳膊粗壮。大冬天,他上身却只穿了一件背心,围观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孙旭国却笑着说,磨刀这个活既需要技术,又需要体力。“要不是光着膀子不文明,我连这件背心都穿不住。”
记者注意到,孙师傅磨刀时,除了第一道工序使用循环水冷磨刀机开刃外,其他五道工序全部是手工操作。当手头的刀较多时,他会一次性先对刀进行开刃,然后一把把地对刀进行细磨、精磨、抛光。孙师傅说,这样能节省换磨刀石的时间,提高磨刀效率。
记者看到,每当一把刀被磨完,孙师傅都会拿出一张A4打印纸。他一手拿纸,一手握刀,轻轻用刀削打印纸。这时,打印纸切口往往被削得极为齐整。如果打印纸的切口不整齐,孙师傅会再次精磨抛光。“切口不整齐表明刀刃上有细微毛刺,需要进一步打磨。”
磨完刀后,孙师傅用废旧纸张将刀包好,然后贴心地提醒顾客:“刀磨得不快你可以来找我,但是切菜时千万要小心,免得手被划伤。”
孙师傅说,经常有人找他来“告状”:刀磨得锋利,自己或家人一不小心就被划伤了手。
■ 说一不二
磨没钢火的刀不愿意收钱
孙旭国的磨刀摊取名为“孙不二”。记者好奇地问他:“为何叫孙不二啊?”
孙旭国告诉记者,几年前,一个人拿着一把刀找他磨,他看了后告诉对方,这把刀钢火(即刀刃口锻造的质量)不好。“磨不出来,即便磨了,也用不了几天。”他回忆,对方坚持要他磨,他不得已只好给他磨了,但自己坚决不收钱。结果没几天,对方找到他,说磨完的刀不好用,硬说他磨刀水平不行。
孙旭国告诉记者:“我回去后想了很久,就给摊位取了这个名字。我说磨不出来的刀绝对不磨,磨刀、做人都讲究个‘说一不二’,本本分分的。”
正说着,一女士送过来两把刀。孙旭国看了一下,拿出其中一把刀告诉她:“你这把刀就是刀型铁片,磨了也用不了几天。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免费给你磨。”
女士笑了笑,将刀收起来说:“这确实是十几块钱买的刀,平常用得少。我拿过来,是想试一下能不能磨得出来。”
记者观察了2天,发现有8把刀的生意孙旭国没接。一位围观的市民问他:“你将生意推出去,收入不是少了吗?”孙旭国回答道:“我做的是口碑,是品质,是千家万户的生意,磨一把刀赚不了几块钱,但是因此被人说我手艺不行那就是断了自己的生意。”
孙旭国不仅手艺精,心还很细。8日下午,一名从汉阳过来的男子顺便带了3把刀让他磨。此时,前面还有十来把刀在“排队”。孙旭国连忙对等候的市民们说:“他老远来的,还要赶回去,我先帮他磨完了再给大家磨,耽误不了多久。”一旁众人连声说“没问题”。
9日中午,一女士一手提着菜一手拿着一把刀,问孙旭国还要等多久。孙旭国告诉她,差不多需要一个小时。说完,孙旭国抬头看了一眼该女士,然后对旁边人说:“看她还提着菜,估计是等着回家做饭,你们几个大老爷们不急着回家的话,我先给她磨,一把刀很快的。”大约5分钟后,女士拿着刀满意地离开。
一位排队市民告诉记者,孙师傅看到行动不便或经济条件不好的人来磨刀都不收费。
这时,一位老人来磨刀,还送给孙旭国一副对联。孙旭国收下对联后,不肯要磨刀钱。老人放下5元钱就走,边走边说:“送对联是看你人好,我又不缺5元钱,再说了这也是尊重你的手艺。”
■ 颇有口碑
食堂负责人拎一桶刀给他磨
采访前,记者一直在心里暗想:到孙师傅摊上磨刀的应该都是附近的老街坊。然而,几天观察下来,记者发现,除了老街坊,不少做餐饮的专业人士也专程找他磨刀。
胡先生几天前找孙旭国磨了4把刀。他告诉记者,现在磨刀手艺人越来越少了,以前走在路上时不时能听到“戗刀磨剪”的声音,后来这类手艺人越来越少。看到孙旭国用心磨着一把把刀,他有种回到从前的亲切感。每天,他都会步行一公里来这里看孙旭国磨刀,还介绍小区邻居来磨刀,体验一把老情怀。
采访中,记者看到一位中年男子一口气送来7把刀。男子说,自己不会磨刀,在网上买了一个简易磨刀器。刀用一段时间就不锋利了,他用磨刀器磨刀也不管用。
“刀实在用不了啦,我就再买一把,几年下来就攒下了7把刀。”该男子告诉记者,其实家里还有4把刀需要磨,准备过一段时间再带来给孙师傅磨。
8日下午2时许,一名男子用桶装了10把刀让孙师傅磨。这名男子介绍,他是附近一所学校食堂的负责人。平常,食堂师傅们都是用磨刀棍蹭几下菜刀再切菜,但效果不好,师傅们都不会磨刀。听说孙师傅在这里磨刀,他就将10把刀拿过来磨。
记者看到,20多岁的小陈也拿着3把刀让孙旭国磨。小陈说,自己在网上买了不少磨刀工具,但磨刀效果不好。孙师傅每天在这里磨刀,生意这么好,手艺肯定也好。“我在市场上卖肉,说实话,刀还是用传统手艺磨才好用。”
■ 手艺精湛
靠磨刀月入过万养活家人
孙旭国告诉记者,磨刀很考验技术。有些磨刀匠技术没有学到家,磨不好刀。比如,有的磨刀匠用砂轮开刃,这是特别伤刀的做法,会损害钢火。如果细磨、精磨不到位,一把刀磨完后用不了两个月就钝了。
孙旭国介绍,他13岁开始就跟着师傅学磨刀,学了三四年才勉强出师。出师后,他走街串巷帮人磨刀,除了中间有4年外出打工没有磨刀外,其他时间一直从事磨刀工作。
这些年来,他一直坚持磨刀,除了受师傅影响外,还因为靠着这门手艺可以养活一家人。
“你别看磨一把刀只收5到8元钱,只要手艺精细了,还是可以养家的。我一般每天早上六点半开始磨刀,有时会一直忙到晚上九点半甚至十点才收工。”孙旭国告诉记者,最多的时候他一天磨了98把刀,最少也能磨超过50把刀。算下来,他一年能磨2万把刀,月收入时常能过万元。
“现在,磨刀匠越来越少了。越是手艺人稀缺,越要把技术练好。只有这样,这门手艺才能一直传下去。”孙旭国说。
[6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0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