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武汉磨刀匠靠精湛手艺月入过万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1-10 04:46: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 长江日报记者赵家新

冬日的武汉街头,寒风凛冽,行人纷纷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在汉口江岸区同安家园小区外的广场上,51岁的孙旭国脱掉了外衣,只穿一件背心,专注地磨着刀。

磨了30多年刀,因为手艺精湛,孙旭国是远近闻名的磨刀匠。他一年磨刀近2万把,靠磨刀月收入能过万元。

孙旭国给他的磨刀摊取名“孙不二”。“我磨刀、做人都讲究个‘说一不二’,本本分分。”他这样解释摊位名的由来。

■ 六道工序

磨好的刀能轻松划断A4纸

“师傅,这刀能磨得锋利吗?”一位路过的阿姨问。

磨刀师傅抬起头,笑着打趣道:“当然了,我磨的刀锋利得很。友情提醒一下,磨得不快(锋利)可以找我,因为太快划破手了,我可管不了。”

1月8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在江岸区同安家园小区外的广场上找到孙旭国的磨刀摊。摊位旁围满了人,孙旭国一边认真磨刀,一边回答路人的各种问题。

孙旭国今年51岁,身高约1.6米,皮肤黝黑,十根手指上满是污垢,胳膊粗壮。大冬天,他上身却只穿了一件背心,围观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孙旭国却笑着说,磨刀这个活既需要技术,又需要体力。“要不是光着膀子不文明,我连这件背心都穿不住。”

记者注意到,孙师傅磨刀时,除了第一道工序使用循环水冷磨刀机开刃外,其他五道工序全部是手工操作。当手头的刀较多时,他会一次性先对刀进行开刃,然后一把把地对刀进行细磨、精磨、抛光。孙师傅说,这样能节省换磨刀石的时间,提高磨刀效率。

记者看到,每当一把刀被磨完,孙师傅都会拿出一张A4打印纸。他一手拿纸,一手握刀,轻轻用刀削打印纸。这时,打印纸切口往往被削得极为齐整。如果打印纸的切口不整齐,孙师傅会再次精磨抛光。“切口不整齐表明刀刃上有细微毛刺,需要进一步打磨。”

磨完刀后,孙师傅用废旧纸张将刀包好,然后贴心地提醒顾客:“刀磨得不快你可以来找我,但是切菜时千万要小心,免得手被划伤。”

孙师傅说,经常有人找他来“告状”:刀磨得锋利,自己或家人一不小心就被划伤了手。

■ 说一不二

磨没钢火的刀不愿意收钱

孙旭国的磨刀摊取名为“孙不二”。记者好奇地问他:“为何叫孙不二啊?”

孙旭国告诉记者,几年前,一个人拿着一把刀找他磨,他看了后告诉对方,这把刀钢火(即刀刃口锻造的质量)不好。“磨不出来,即便磨了,也用不了几天。”他回忆,对方坚持要他磨,他不得已只好给他磨了,但自己坚决不收钱。结果没几天,对方找到他,说磨完的刀不好用,硬说他磨刀水平不行。

孙旭国告诉记者:“我回去后想了很久,就给摊位取了这个名字。我说磨不出来的刀绝对不磨,磨刀、做人都讲究个‘说一不二’,本本分分的。”

正说着,一女士送过来两把刀。孙旭国看了一下,拿出其中一把刀告诉她:“你这把刀就是刀型铁片,磨了也用不了几天。如果你需要,我可以免费给你磨。”

女士笑了笑,将刀收起来说:“这确实是十几块钱买的刀,平常用得少。我拿过来,是想试一下能不能磨得出来。”

记者观察了2天,发现有8把刀的生意孙旭国没接。一位围观的市民问他:“你将生意推出去,收入不是少了吗?”孙旭国回答道:“我做的是口碑,是品质,是千家万户的生意,磨一把刀赚不了几块钱,但是因此被人说我手艺不行那就是断了自己的生意。”

孙旭国不仅手艺精,心还很细。8日下午,一名从汉阳过来的男子顺便带了3把刀让他磨。此时,前面还有十来把刀在“排队”。孙旭国连忙对等候的市民们说:“他老远来的,还要赶回去,我先帮他磨完了再给大家磨,耽误不了多久。”一旁众人连声说“没问题”。

9日中午,一女士一手提着菜一手拿着一把刀,问孙旭国还要等多久。孙旭国告诉她,差不多需要一个小时。说完,孙旭国抬头看了一眼该女士,然后对旁边人说:“看她还提着菜,估计是等着回家做饭,你们几个大老爷们不急着回家的话,我先给她磨,一把刀很快的。”大约5分钟后,女士拿着刀满意地离开。

一位排队市民告诉记者,孙师傅看到行动不便或经济条件不好的人来磨刀都不收费。

这时,一位老人来磨刀,还送给孙旭国一副对联。孙旭国收下对联后,不肯要磨刀钱。老人放下5元钱就走,边走边说:“送对联是看你人好,我又不缺5元钱,再说了这也是尊重你的手艺。”

■ 颇有口碑

食堂负责人拎一桶刀给他磨

采访前,记者一直在心里暗想:到孙师傅摊上磨刀的应该都是附近的老街坊。然而,几天观察下来,记者发现,除了老街坊,不少做餐饮的专业人士也专程找他磨刀。

胡先生几天前找孙旭国磨了4把刀。他告诉记者,现在磨刀手艺人越来越少了,以前走在路上时不时能听到“戗刀磨剪”的声音,后来这类手艺人越来越少。看到孙旭国用心磨着一把把刀,他有种回到从前的亲切感。每天,他都会步行一公里来这里看孙旭国磨刀,还介绍小区邻居来磨刀,体验一把老情怀。

采访中,记者看到一位中年男子一口气送来7把刀。男子说,自己不会磨刀,在网上买了一个简易磨刀器。刀用一段时间就不锋利了,他用磨刀器磨刀也不管用。

“刀实在用不了啦,我就再买一把,几年下来就攒下了7把刀。”该男子告诉记者,其实家里还有4把刀需要磨,准备过一段时间再带来给孙师傅磨。

8日下午2时许,一名男子用桶装了10把刀让孙师傅磨。这名男子介绍,他是附近一所学校食堂的负责人。平常,食堂师傅们都是用磨刀棍蹭几下菜刀再切菜,但效果不好,师傅们都不会磨刀。听说孙师傅在这里磨刀,他就将10把刀拿过来磨。

记者看到,20多岁的小陈也拿着3把刀让孙旭国磨。小陈说,自己在网上买了不少磨刀工具,但磨刀效果不好。孙师傅每天在这里磨刀,生意这么好,手艺肯定也好。“我在市场上卖肉,说实话,刀还是用传统手艺磨才好用。”

■ 手艺精湛

靠磨刀月入过万养活家人

孙旭国告诉记者,磨刀很考验技术。有些磨刀匠技术没有学到家,磨不好刀。比如,有的磨刀匠用砂轮开刃,这是特别伤刀的做法,会损害钢火。如果细磨、精磨不到位,一把刀磨完后用不了两个月就钝了。

孙旭国介绍,他13岁开始就跟着师傅学磨刀,学了三四年才勉强出师。出师后,他走街串巷帮人磨刀,除了中间有4年外出打工没有磨刀外,其他时间一直从事磨刀工作。

这些年来,他一直坚持磨刀,除了受师傅影响外,还因为靠着这门手艺可以养活一家人。

“你别看磨一把刀只收5到8元钱,只要手艺精细了,还是可以养家的。我一般每天早上六点半开始磨刀,有时会一直忙到晚上九点半甚至十点才收工。”孙旭国告诉记者,最多的时候他一天磨了98把刀,最少也能磨超过50把刀。算下来,他一年能磨2万把刀,月收入时常能过万元。

“现在,磨刀匠越来越少了。越是手艺人稀缺,越要把技术练好。只有这样,这门手艺才能一直传下去。”孙旭国说。

[6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0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原创古代“九佬十八匠”是指的哪些人?
...九佬十八匠”是古代对民间手艺人的泛称,比如剃头匠、磨刀匠、木匠、吹糖人等等,都属于这类人。“九佬十八匠”和“七十二行”的意思差不多,过去民间并非仅“七十二行”,同样古代也并非
2025-04-20 13:17:00
磨刀匠影                 □范宝琛
...报 前段日子回农村老家,老屋门前的拐角处豁然出现一个磨刀匠的身影。他有着和外公一样的佝偻身躯,微笑的样子也颇有几份相似。欣赏着磨刀匠熟练的磨刀技艺,我的眼前不由浮现出外公慈祥
2023-12-23 01:38:00
苏州园区海德社区:“小空间”传递“大温暖”
...园区斜塘街道海德社区的便民服务亭,缝纫机的哒哒声、磨刀匠的吆喝声、理发剪刀的咔嚓声与居民的谈笑声交织成温馨的生活图景。暖心服务,小修小补显温情“现在裁缝店难找,这里的师傅手艺
2025-05-19 12:02:00
25岁鄂州女伢靠着这个月入过万
...她接的业务越来越多,除了鄂州本地,还有黄冈、黄石、武汉等周边地区的业务。同时,她也从一个人单打独斗,发展成有了两位合伙人和一位员工的“小老板”。如今,作为一名“新鄂州人”,王
2024-04-20 10:37:00
...菜刀、剪子一把又一把,但从未见他收过一分钱。这位“磨刀匠”名叫王绍雨,今年72岁,是高米店街道郁花园社区的一名老党员。从2016年开始,他免费为居民磨刀,至今已经坚持了8年。
2024-08-23 09:20:00
棕绷松了,哪有修棕绷床的师傅?
...,他从十几岁开始学习制作、维修棕绷床。2013年,去了武汉帮儿子带小孩,可即使这样,南京人仍然记得他,总会有人联系修床。“我在南京‘修床界’也算小有名气了,之前,老有人打电话
2023-11-11 03:26:00
当“95后”选择成为装修工:“对我来说,生活得踏实才叫体面”
前段时间,“90后装修工月入两万五”“95后年轻人青睐装修工作”等词条登上热搜。一时间,“95后的求职选择”话题再次被广泛关注。在讨论中,有网友透露,装修工的工资远远超过很多都市
2024-03-15 11:53:00
...总是“连吃带拿”,数十年念念不忘。母亲说,这手艺是武汉小桃园煨汤馆的师傅教授的。于是,母亲做肉丸的时候,我不再是在一旁候着尝鲜,而是认真学着每一道工序,希望学会这门“手艺”,
2023-01-12 06:06:00
惊艳!这一出手,全网看呆了
...印机”仁师傅说上学的时候就喜欢写字仁师傅靠写墙体字月入1万多元 谈起写字技巧,仁师傅说主要在于留心生活平时出去多观察每一种字体都不一样仁师傅的手艺让网友直呼佩服“这字太漂亮了
2023-07-16 13:14: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熊孩子误吞10克重金豆6天后排出 妈妈:天天叮嘱他不要在外面拉屎
大皖新闻讯 “熊孩子说要锻炼舌头的力量,然后把我刚买的10克的金豆子吞下去了。”10月27日,江苏昆山纪女士向大皖新闻记者讲述了发生在她家孩子身上的奇葩事
2025-10-27 21:10:00
武汉大学一学生突患肿瘤 家长线上求助 同学爱心捐款
大皖新闻讯 金秋十月,本应在武汉大学教室读书的女孩于妍妍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生病打乱了原本的生活节奏。今年8月,她被诊断患有肿瘤
2025-10-27 20:00:00
00后回村拍短视频记录爷爷奶奶 爷爷说:“心里头倭也(wo ye)很”
“我们相互陪着挺好。”在返乡创业的第3个年头,24岁短视频博主乔志远终于和家人达成和解与共识。在新疆“新”发现:爷爷奶奶很乐呵国庆长假期间
2025-10-27 11:48:00
巨额彩礼给付后婚事迅速告吹 哪些算彩礼?返还比例如何定?
订婚时豪掷现金、金条等价值60余万元的彩礼,共同生活短短数日便矛盾爆发,男方一纸诉状将女方及其父母告上法庭。近日,江西省金溪县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婚约财产纠纷案
2025-10-27 07:35:00
暖心守护“夕阳红”!农行临沂沂州里支行助老人追回养老钱
鲁网10月25日讯作为农行临沂市中支行倾力打造的适老化服务网点,沂州里支行创新融合“农情暖域”与“金色港湾”专区,配备适老圆桌
2025-10-25 20:01:00
热爱劳动 作息规律 不计付出 百岁老人传授长寿秘诀
作息规律堪比闹钟,热爱劳动手脚不闲,心态豁达从不计较……10月25日,在新兰路龙凤苑小区2号楼百岁老人邹珍华的家中,南寨村网格员代表南寨街道送去百岁生日和重阳节的双重祝福时
2025-10-26 18:49:00
男孩迷路 幸遇快递小哥
家里来了客人,5岁男孩独自到楼下玩耍,结果越走越远,迷了路。快递小哥派件时遇到路边哭泣的孩子,安抚并联系社区工作人员,顺利找到家人
2025-10-26 19:20:00
发布救人视频却被获救者投诉 这是侵犯“肖像权”吗?
因为第一次救人,浙江杭州的高先生本想发视频到网上“记录一下,求夸夸”,却意外陷入一场侵权争议。近日,男子勇救落水女子后网上发布视频
2025-10-24 07:21:00
滨医附院菌群移植,点亮孤独症希望之光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通讯员 蒋芳芳10月19日,CCTV-17农业农村频道《乡理乡亲》栏目“医生来了”专题纪录片《守护孤独症宝贝》报道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2025-10-23 15:02:00
遇事多包容少计较 金婚老夫妻分享幸福经
重阳节将至,中海社区请来摄影师,为10余对金婚夫妇补拍婚纱照。10月23日在拍摄现场,多位老人分享幸福秘诀:相互包容、体谅
2025-10-23 21:46:00
倍速社会下的“高能量”错觉
王涵在社交媒体上,类似“高能量人的一天”等视频内容展现出了能够适应倍速社会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他们精力旺盛,从早起醒来的那一刻就过上了有事可做的生活
2025-10-22 14:07:00
孩子阅读容易漏字错字,数学差,理解困难可能也是一种病!济南童康儿童医院蔡西萍:孩子出现这些情况就要注意了
萱萱是一位活泼开朗的女孩,小学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连续好几年都是班长,但进入初中后,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萱萱越来越不适应学校生活
2025-10-21 15:08:00
闽江畔,豆香长!一位台湾媳妇的“豆腐情缘”
姚凤燕是土生土长的闽清女儿,1997年,她嫁到台湾,成为“台湾媳妇”,夫家祖辈从事豆腐制作。2018年,怀着对父母的牵挂与传播台湾豆腐古法工艺的梦想,她毅然返乡创业。
2025-10-21 19:05:00
【天眼问医】宝子们,年轻人是真能忘事啊
宝子们!咱们今天必须好好唠唠压力和焦虑这对“搞事两兄弟”。平时咱们老说压力大、焦虑,实际上焦虑就是压力搞出来的“小怪兽”
2025-10-21 19:41:00
不只拼条件!珍爱网白皮书揭示当代青年择偶三大关键因素
在当下的婚恋话题里,常常能看到年轻人们热议:“找对象到底该看什么最重要?”有人认为,性格合拍才是走得长远的关键;也有人觉得
2025-10-20 11: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