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揭秘古代婚嫁时的嫁妆有多讲究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12 11:01:00 来源:戏说三国

诗歌《氓》中记载:“以而车来,以我贿迁”,描述了当时的卫国女子出嫁时的情景。你驾着马快来吧,我带着嫁妆嫁到你家去,可见嫁妆这一风俗是由来已久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嫁妆大多还都是一对枕套或者两床被子,到了八十年代流行“48条腿”“三转一响”。如今的嫁妆车子,家电甚至房子也都是我们常见的。古人呢?不仅仅是婚礼仪式比我们讲究,对女子出嫁时候的的嫁妆也是煞费苦心,一份古人的嫁妆清单就足以让各位瞠目结舌了。

而每天还在为家庭四处奔波、攒钱买车买房的的男士们看完这篇文章估计就剩下羡慕嫉妒恨了,今天,带你穿越古代,一起看看古人所谓的“厚嫁风尚!”

揭秘古代婚嫁时的嫁妆有多讲究

辛丑本《迎亲图》中的嫁妆队伍

揭秘古代婚嫁时的嫁妆有多讲究

古人的十里红妆,传统婚礼的仪式

人们常说得“良田千亩,十里红妆。”指的是发嫁妆的队伍排列绵延数里,这个场面我们在各种古装电视剧也早就见过,但是你一定以为这只是大户人家摆排场。不,古代“厚嫁”这个风俗几乎是普及到家家户户的。甚至坊间还有一种谣传,无嫁妆则难以成亲。

即使当时皇家同宗的“宗女”,如果家境贫寒也常常嫁不出去。《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全译》中就有记载:“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有‘宗女’由于家境不佳而未嫁,康熙帝下令恩赏四十一位贫困宗女每人一百两银子,资助其嫁妆。”

即使是寻常人家的女儿,家里人也会从一出生就帮忙给女儿攒嫁妆。为的是以后自己的孩子不仅能找到好婆家,出嫁以后还能在婆家的地位高一点、过得幸福一些(从古至今父母为儿女操碎心真是一点没变啊)。

大婚前女方的家人一般还要专门去男方家里量尺寸,用来订做陪嫁的家具,甚至还有的家庭因为婚礼前凑不够嫁妆而要去抵押房产。《衡水县志》中也曾经这样描述:“豪富之家,间有以数百金做嫁资者,此则准诸古昔,大不侔矣。毕婚后,男家之费什一,女家之费什九。”可见当时女子陪嫁的费用远远高于男性聘礼!

古代的嫁妆通常情况下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比较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衣服、被褥、家具、书籍药材,压箱底等。另一类就是所谓的豪门贵族,陪送土地、房产、商铺、豪宅、奴婢等贵族物品。这些大多也是我们所能接受的嫁妆。

但据史料《余姚六仓志·风俗》记载,在浙江宁波慈溪一带,嫁妆中还会预备将来公婆去世时要穿的“丧服“。“凶服”的风俗在当时并不被看做晦气,反而觉得亲家真的是考虑周到啊。

当然其中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也很有意思,这些仪式感的东西老一辈子的人更有感触。

揭秘古代婚嫁时的嫁妆有多讲究

那些寓意美好,有仪式感的精致美物

比如剪刀(和合双飞,两片咬合象征龙凤结合)、痰盂(子孙桶)。子孙桶一般有三件:马桶、脚盆、水桶。马桶亦称子孙宝桶,寓意早生儿女、健康聪明;脚盆亦称聚福宝盆,寓意健康富足;水桶亦称财势宝桶,寓意勤奋上进事业有成!

里面放红枣、桂圆、花生、莲子,寓意早生贵子;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龙凤碗筷作衣食碗,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丰衣足食之意),碗内放置一封利市,可取代嫁妆的七十二套衣服。

总之陪嫁出手不凡,送土地豪宅的史料真的是数不胜数。比如乾隆年间,乾隆帝送公主给文华殿大学士于敏中做义女,公主终以于女身份嫁入孔府,为第七十二代衍圣公孔宪培之妻,于敏中斥资于附近置买“吴寺、泉头、石井”三处庄田陪送女儿,成为其终身“私产”。

再比如雍正年间,立下赫赫战功的一等公年羹尧之女嫁给曲阜衍圣公,年羹尧在济宁州汶上县地方置买田庄四处,计十九顷有零,作为女儿的奁田。1顷为100亩,年家嫁女陪送一千九百亩土地。

古人重视嫁妆一方面是为了女儿出嫁后的生活质量有保障。但别以为娶了有钱人家的姑娘就一辈子衣食无忧了。一旦婚姻出现破裂,当时的法律规定离婚后女方是可以拿着嫁妆单清点自己的个人财产再离开的,夫家是没有权利扣押任何东西。

如果女方在婚姻期间不幸去世,没有孩子的情况下,女方的家人也可以要求男方退还嫁妆,如果有孩子可以要求封存嫁妆,当孩子成年之后由其保管和继承。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来看,当时的嫁妆也可看作是给女儿分的家产。

揭秘古代婚嫁时的嫁妆有多讲究

古代的“厚嫁风尚”其实也被不少文人墨客吐槽,尤其在嫁妆盛行的宋代,出现了攀比、贪图嫁妆的社会现象以后,让很多人也产生了反感。那些普通的家庭因为无力与“厚嫁”抗衡,社会上开始流行一些说法,比如:生育女儿便为“贼入家”、嫁女便为“破娘家”等,将家庭的贫困转嫁到女儿身上。但这种“厚嫁风尚”并没有得到好转,甚至越来越奢侈,一直到清代。

那些美好的寓意和传统仪式感离我们现代人越来越远。

而婚姻,在今天开放的社会中真的就做到了男女平等了吗?古人的“厚嫁”风尚真的就完全消失了吗?也许它只是演变成了另外一种方式。但“厚嫁”(无论男女)这种铺张炫耀甚至成为一些平常家庭的压力,在这个文明社会应该逐渐消亡吧。

古人的厚嫁,今人的厚娶,经济形态也由“婆婆经济”变成“岳母经济”,有人说中国的房价是由“岳母”推高的,这个说法对与错我们暂且不论。但无论厚嫁和厚娶都不可取,用父母的一生积蓄满足儿女对婚姻的奢侈的想象,本身就不可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2 14: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代女子出嫁竟带着一副棺材到婆家婆家双手欢迎喜笑颜开!
...来,以我贿迁”。大概意思就是:你驾着马车来,我带着嫁妆嫁到你家去。嫁妆,又称“妆奁”、“奁具”、“嫁资”,是娘家送给女儿出嫁时的财物,到了战国时期,陪送嫁妆已成为普遍的社会习
2025-04-17 16:09:00
古代的嫁妆究竟有多少
...晕,但导致古人娶不起媳妇最大的原因还是因为要准备的嫁妆实在太多了,一般穷苦人家根本就没这个条件。除了不用买房,其余的东西都要准备新东西,还有各种金银首饰,所以古人想结婚并不是
2023-05-03 06:40:00
在古代讲究早婚早嫁,为何宋朝时却出现一批晚婚的人
...因,就要重回大宋去探索了。厚嫁之风盛行 古代女子的嫁妆一般是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来准备,普通百姓能拿出多少就是多少,像大商人和官宦家族为自己女儿准备的嫁妆自然会丰厚一些。而到
2023-01-10 11:08:00
苏辙嫁女“倾家荡产”,宋朝的嫁妆为何如此昂贵?
苏辙曾嫁女,这是宋朝版的“女儿奴”,也是嫁妆经济学的一个例子。咱们今日所要推崇的故事,确保让你震惊不已,且能够学习到许多冷僻的历史知识!若你生活在宋朝时期,并是大文学家苏轼的亲兄
2024-08-15 12:56:00
古代人在婚嫁的时候,彩礼和嫁妆又有着怎样的规定
...就让我们现代人不免地猜测古代人在婚嫁的时候,彩礼和嫁妆又有着怎样的规定,与现代社会相比是更合理还是不合理呢?到底是我们现代社会的男女价值观朝向了奇怪的方向发展了,还是自古以来
2023-03-18 16:55:00
晚婚的宋朝,大龄剩女比比皆是,知道这3点就能解开迷惑?
...婚嫁需要一大笔彩礼钱。但在宋朝,女子出嫁需要一大笔嫁妆钱,很多达官贵人都出不起嫁妆钱。先说宗室,宗室有钱。但宗室也不一定出得起个女子的嫁妆。一个女子出嫁,几乎需要掏空一个小宗
2023-06-26 13:24:00
先秦到汉代:婚礼习俗与嫁妆的变迁
...也诞生了一些没有明文规定的习俗,其中新娘带入夫家的嫁妆便是其中之一。在先秦时期,只有贵族阶级嫁女的时候才会配赠嫁妆,但到了汉代,嫁妆就成为了所有婚礼的必备要素,并一直流传到了
2023-09-16 13:46:00
高质量男性,靠结婚狂赚350万
...辑/闫如意中国男人为攒彩礼头疼时,印度男人已经靠收嫁妆腰缠万贯了。对一个印度男士来说,没什么比结婚更简单的攒钱方式了。因为在印度,男性结婚时可以收到高额嫁妆,有女方家庭甚至为
2023-06-16 11:34:00
在古代大户人家嫁女儿要准备的嫁妆,小到马桶、床柜、妆匣样样不少,大到棺材都有,让女儿哪怕不花夫家一分钱自己也可以过的很好。嫁妆是女子的底气,这样在夫家才有底气不用看婆家人脸色。下
2023-10-10 22:1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
豫味儿月饼!快来品品
中秋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文物是历史馈赠的璀璨瑰宝当中秋月饼遇上河南文物每一款都是时光与美味的交融每一口都饱含中原大地的深厚底蕴这个中秋让我们来一场月饼与文物的浪漫邂逅吧 这
2025-10-06 08:19:00
万家共盛世,灯火话团圆,今天中秋节,最圆的月亮是家国同庆,最美的团圆是国泰民安。
2025-10-06 13:10:00
开栏语白山松水,藏百年风骨;林海雪原,记千秋英魂。当科技的光影唤醒尘封的记忆,那些镌刻在吉林史册上的名字便有了鲜活模样
2025-10-06 20:48:00
巾帼卫山河 丹青诉忠魂————《八女投江》佳作赏析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八女投江”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10月
2025-10-06 22:54:00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