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王保保为什么被元顺帝看不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20 16:16:00 来源:戏说三国

1368年,元顺帝下诏讨伐王保保,30万元军即将进行内战,而徐达、常遇春的25万兵马已经杀向中原,明军如入无人之境。

王保保为什么被元顺帝看不起?

“开局一个碗,建立大明江山”,朱元璋能在元末群雄混战中笑到最后,除了拥有比刘秀、李世民更强的手腕,也跟元朝内部纷争有关。朱元璋北伐时,元顺帝还想着消灭王保保,这位元朝最后的名将与希望。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并最终统一中原,击败漠北、西域、辽东诸侯王,主要依靠力量是世侯“汉军”,而不是蒙古骑兵。忽必烈继承汗位,本身就违背“草原习俗”,支持他的蒙古骑兵并不多,也就阿术麾下的数千人而已。

1351年,“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红巾军攻势凌厉,元军不堪一击。此时,地主纷纷组建“义军”,成为元朝的支柱:答失八都鲁、孛罗帖木儿父子;察罕帖木儿、王保保父子;李思齐、张良弼、张良臣、孔兴,都是风云人物。

地主组建的“义军”,除了消灭红巾军,还争夺势力范围,孛罗帖木儿控制河北、山西;察罕帖木儿父子控制河南;李思齐等人则分割关中。1362年,察罕帖木儿在山东被田丰刺死,王保保接管兵马,实力在元末各路诸侯中首屈一指。

王保保、孛罗帖木儿为了争夺势力范围,长期进行混战;王保保跟李思齐,也是不断厮杀,打得不亦乐乎。军阀内斗的同时,皇室内部也分化:元顺帝拉拢孛罗帖木儿,奇皇后、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依靠王保保,双方明争暗斗。

1363年,太子排挤元顺帝舅舅老的沙,迫使其逃到孛罗帖木儿处避难,元顺帝则密令孛罗帖木儿保护国舅。太子不服,下令王保保出击,孛罗帖木儿直奔京师而来,太子惶恐安,交出亲信搠思监、朴不花,然后逃离京城。

太子越想越生气,回到京师后,又让王保保攻打孛罗帖木儿。王保保集中十万兵马坐镇冀宁,摆出决战架势,孛罗帖木儿避实就虚,闪击燕京。太子战败,逃到王保保军营,孛罗帖木儿进入大都,处理政务。

太子让王保保扮演郭子仪,支持自己称帝(唐肃宗灵武即位故事),王保保没有答应,双方关系出现裂痕。1365年,王保保出兵燕京,孛罗帖木儿战败,又跟元顺帝闹僵,被皇帝派人刺死。

王保保为什么被元顺帝看不起?

王保保获胜,率兵护卫太子回京,奇皇后、太子则让王保保带兵入京,逼迫元顺帝退位。王保保以大局为重,没有答应,在城外30里遣返军队回太原,只带着十几人入京,太子更加恼火。

入京后,王保保被授予左丞相、太傅、河南王,负责政务,却很尴尬。蒙古贵族看不起王保保,因为他不是“正根”,只是察罕帖木儿的养子。再则,元顺帝、太子对他也不满意,王保保觉得没意思,干脆请求外出带兵,远离政治斗争漩涡。

王保保外出,元顺帝很高兴,让他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节制各路诸侯,率大军南下消灭朱元璋。但是,王保保压根没打算南征,他在徐州与徐达小规模交战失败后,便率兵返回河南,向关中的李思齐、张良弼、张良臣、孔兴等调兵,想借此机会吞并他们的兵马。

李思齐大怒,直言:“当年跟你父亲一起起兵,他还要向我敬酒。你这乳臭未干的小子,居然向我发号施令”。李思齐联合关中诸侯,调集各路兵马,出潼关与王保保交战,“大战百余场,不分胜负。”

1367,元顺帝派使者去劝说,希望王保保不要内战。王保保不满意,当即斩杀使者,继续西征关中。李思齐不甘示弱,在含元殿与诸侯会谈,出兵20万,据守潼关,准备决一死战。

王保保不听调遣,李思齐也是如此,元顺帝更加生气。此时,白锁住、也速、沙蓝答儿、貊高等将领叛变王保保,投靠朝廷。元顺帝抓住机会,废除王保保的官职,并让他南下“肃清江淮”,双方矛盾白热化。

1368年,王保保无法容忍,回到太原后杀光朝廷官员。元顺帝暴跳如雷,当即下令包括李思齐在内的诸侯,立刻讨伐王保保。此时,30万元军磨刀霍霍,在局部地区已经厮杀起来,王保保与貊高、关保等“叛徒”在河南血战。

王保保消灭“叛徒”后,立刻西征,准备决战李思齐。此时,徐达、常遇春的25万大军已经渡过黄河,夺取山东、河南,王保保弟弟脱因率领的5万骑兵被消灭,冯胜进逼潼关,元朝震动。

大敌当前,元顺帝与王保保和解,恢复他的官职,并下令“勤王”,让他火速护卫京师,与徐达在燕京城下决战。王保保担心去燕京被剥夺兵权,且徐达的主力就在那里,觉得胜算不大,便留在太原,按兵不动。

王保保为什么被元顺帝看不起?

冯胜夺取潼关后,明军已经从西面、南面、东面取得优势,元顺帝心灰意冷,带着家属连夜逃离燕京,元朝灭亡。接着,徐达、常遇春挥兵西征,与王保保争夺山西;王保保则按照元顺帝的指示,越过雁门关,杀向燕京,试图收复京师。

徐达为人精明,他没有救援燕京,而是杀向太原,摧毁王保保的基地。王保保大惊失色,火速回援,在太原郊外与徐达对决。徐达采取夜袭战术,王保保猝不及防,只穿着一只鞋子,带着18位骑兵逃走,其余4万精兵全部成为俘虏。

这4万骑兵,是王保保的精锐所在,许多都是蒙古骑兵。徐达俘虏这帮人,明朝的骑兵战斗力顿时猛涨,此后王保保屡次战败,在定西差点被徐达全歼,无奈退回漠北草原,原因就在这里。

参考书目:《明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1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王保保,一代奇兵
1373年,地点雁门关,徐达率兵出击,王保保再次战败,不由感叹:“纵有郭子仪之忠心,无奈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王保保率兵返回漠北草原,不久病逝,一代“奇男子”落幕。一、继承父亲基
2023-08-21 17:09:00
1368年,地点太原,4万蒙古精锐被俘虏,主帅王保保率18位骑兵逃回漠北草原。太原之战,王保保准备充分,调兵遣将也很给力,只是遇上了徐达,只能以惨败收场,但打得很漂亮。1368年
2024-07-13 20:50:00
明朝的陕甘之战,11位名将上阵,王保保被明军包围狼狈逃回漠北
...图。此战,李思齐、张良弼、张良臣的主力损失殆尽;王保保被明军包围,狼狈逃回漠北草原。1368年,徐达夜袭蒙古大营,4万蒙古骑兵成为俘虏,王保保率18位骑兵逃回草原。太原之战获
2023-01-21 19:48:00
蒙古与明朝大决战,30万蒙古军队为何全军覆没?
...人人都想做草头王。元朝拿得出手的几位大将,无非是王保保、李思齐和张思道等人,他们占据着山西和陕甘等地区,拥兵数十万,朱元璋平定南方的时候,这几人正打得不可开交,根本无暇他顾。
2023-07-13 14:12:00
王保保:元朝最后的猛将,朱元璋称其为天下奇男子
...实上还有很多都是朱元璋都无法得到的,例如元末狠人王保保。投身军营,统兵作战元顺帝时期,元朝赋税不断加重,百姓苦不堪言,碍于朝廷的威严,百姓只能默默将苦楚藏在心里艰难求生。至正
2024-01-24 13:25:00
他在凯旋的路时病逝,朱元璋为其亲自出奠
...左丞相,以木华黎的后裔纳哈出为辽阳行省左丞相,封王保保为齐王。同时,他打算重整旗鼓,反攻明朝,恢复昔日的辉煌。 大都是元朝近百年来的统治中心,因此元顺帝把首要目标对准了大都
2023-07-06 15:01:00
李思齐为何愿意献出手臂招降王保保?
王保保是朱元璋在推翻元朝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强大的敌人。因此朱元璋对他的评价非常高,曾七次试图招降他,但都没有成功。朱元璋还曾经说过自己有三大遗憾:一是没有得到传国玉玺;二是没有元太
2023-03-08 13:05:00
朱元璋的亲戚,那个元朝“奇男子”的一生
...以先猜一猜,答案就在下面。这条谜语的答案就是——王保保。惊不惊喜,意不意外。那部被翻拍的武侠剧,就是翻拍过无数次的金庸先生名著《倚天屠龙记》,王保保就是赵敏的哥哥,一个在剧中
2025-03-31 00:43:00
...元军乘虚而入的机会。1361年六月,察罕帖木儿率义子王保保等人,指挥十余万大军,采用分进合击的战术,向着山东发起了进攻。七月,在元军的武力威慑下,田丰和王士诚相继投降。到了1
2024-07-23 20: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老兵郭木桑:放下书本去打鬼子
郭木桑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
2025-09-03 08: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