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江西日报
近年来,上犹县寺下镇持续做好“三农”工作,始终把粮食安全生产放在重要位置,积极探索“三个一”粮食生产模式,走出了一条促进农民增收和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同频共振的新路子。
选准一项产业,提高粮食生产效益。该镇素有水稻制种的传统,在20世纪90年代初是县内杂交种子繁育基地。该镇挖掘传统水稻制种优势,引进公司发展制种产业,成立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达成了水稻制种三年1.1万亩计划。今年,该镇发展水稻制种2300亩,移栽、授粉环节用工量大,基地提供就业岗位360余个,接收脱贫户(监测户)劳力110余人,实现人均增收近1100元。
签订一份协议,保障粮食生产要素。针对村民在外务工的多,可能导致耕地被闲置的问题,该镇深入村组调研,结合农村实际,创新推行“全托管”“半托管”模式,与农户签订协议,将部分闲置的耕地由村集体进行集中流转耕种,明确田块种植主体,夯实粮食生产责任,确保应种尽种。同时,就近吸纳村民务工。
完善一套服务,改进粮食生产模式。该镇围绕数字化、机械化、服务化三大主题,不断深化科技赋能,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大力推进“机械换人”行动,不断完善农事服务体系,成立农事服务中心,建设了烘干精选房,包括车间436平方米、平床式谷物烘干机2组、立式谷物烘干机1台、精选机1台、稻谷剥壳真空包装一体机1台、旋耕机2台,由村集体进行运营管理。(刘建军 刘经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1 06: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