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解放军报
老兵与小鸽
■徐瑞滢
盛夏的某个午后,一位皮肤黝黑、鬓发斑白的老人,拎着自己做的鸽笼,倚在村口老树旁的木凳子上晒太阳。光影从树梢洒下,滑过他正凝望山顶的目光,落在啄食的小鸽子身上。
老人以前是一名通信兵,他的战位就在不远处的山上——那个常年只有两三个人驻守的小台站。
台站很小,生活也单调,他便养成了用日记本记录生活的习惯。哪怕是一片云、一阵风,他都想记录下来。而这一习惯,陪着他从新兵成为老兵,又从老兵成为退伍老兵。如今,他又翻开日记本,回忆起往事。
“台站刚建的时候只有3个人,其中一个就是我。那时什么都没有,甚至连水都是一桶桶从山下提来的。从山下到台站这条路很窄,又是斜坡,我们就用扁担挑着,把水抬上来。老乡们很热情,有时候也会给我们送水、送家里做的吃食。嘿,如今我也成了这老乡中的一员!”
合上本子,老人对身旁的小鸽子感叹:“我的老伙计啊。”
把小鸽子当成朋友,也是老兵在台站养成的习惯。
那年,一次下山外出,他路过村口一棵老树时,一只小鸽子飞到了他的肩上。他着急归队,只轻轻摸了摸鸽子洁白而光滑的羽毛,便继续向前走。然而鸽子并没有飞离,还停在他的肩上。见状,他双肩缓缓地上下抖动,希望鸽子能够飞往它该去的地方。鸽子就像猜透他心思一般,飞到树下的石板桌上。他走着走着突然转身回望,发现小鸽子竟还在原地。
不知怎么,那一刻,他突然萌生出养只小动物的想法。
回到台站后,他把偶遇小鸽子的事讲给了战友。战友都觉得,倘若真有一只小鸽子,不时发出灵动的叫声、偶尔振翅飞翔,也能帮大家排解寂寞。
后来再次下山,他又机缘巧合地见到了一只腿受伤的小鸽子,把鸽子带回了台站,为它悉心疗伤。某天清晨,他发现哪里都找不到小鸽子,猜想大概是小鸽子的伤口痊愈,重新飞上了蓝天。
往后很长一段时间,他经常会想起那只小鸽子。
老人的思绪从往事中抽离,抬起头望向天上飞过的战机。
他在台站服役近16年,保障了无数架次战机的平安。
记得一次夜间任务,机器刚开机不久,信号传输就出了问题,而那时距离战机起飞只剩不到10分钟。他拎着工具箱,迅速爬上屋顶维修发射天线。夜色朦胧,他左手拿手电筒,右手拿工具,双腿紧紧缠住柱子固定身体,一刻不停地抢修,汗水顺着下巴滴落。终于,他赶在战机起飞之前抢修成功。
等到飞行保障结束后,他惊奇地发现,那只小鸽子又飞了回来,安安静静蹲在抽水机上,默默注视着他。
自那时起,他对小鸽子就像对待老友一样,不仅重新给它编织了一个温暖的巢,还细心地晒干玉米粒给它吃。
战友和他开玩笑,让他干脆退伍以后当个养鸽户。他笑了,边笑边认真喂鸽子。
后来,他依依不舍地同这个小台站告别,小鸽子飞到他的肩上迟迟不愿离去。他对小鸽子说:“老伙计,我走啦!你就在这里继续替我守护台站吧。”说罢,他轻轻将小鸽子放下,然后转身离去。
走到门口,他又回头看了一眼这熟悉的四方小院,晶莹的泪珠顺着眼角滚落。他的身后,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战友正给他敬军礼。等到下山的路走到一半时,他忍不住再一次扭头回望若隐若现的台站。
几年后,已娶妻生子的他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家从镇上搬到山脚下的小村庄!妻子明白他的心意,他早已将台站当作了自己的家。
又回到自己熟悉的山脚下,他遇到了昔日的战友。战友告诉他,不久之前,那只小鸽子在台站过完一生,飞向另一个世界了。
他想起自己离开台站时对小鸽子的嘱托,小鸽子还真是替他守护台站直到最后一刻。他心中伤感,于是买了一枚鸽子蛋,精心呵护直到雏鸟破壳。
雏鸟逐渐长大,竟然格外通人性,一如当初台站的那只小鸽子。如今,这只小鸽子日日陪在老去的他身边,听他讲台站的故事。
等到金色夕阳洒在树梢,老人终于收回凝望台站的目光。他慢慢朝家的方向走去,落日余晖拉长一人一鸽的影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01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