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清明的那一抹青色
文/杨玲红
仿佛为了印证“清明时节雨纷纷”,临近清明,一声春雷将多日的灿烂春阳里转换成了细雨纷飞,满眼的春色瞬间充满了淡淡的忧伤。湿润的忧伤,似春天田野里的野草疯狂地生长,也将记忆从沉睡中唤醒。记忆里,在这个时节,母亲总会带着我们走在田野里,山坳间,去采回一掬只有春天才拥有的青色。
采这抹青色是要准确地把控时节的。早了太嫩,出不了那抹青,也品不到那抹香。晚了太老,虽有期待的色彩,入口却少了鲜嫩。在母亲的经验里,清明节前后便是采青的最佳时节。每到这时,母亲就会利用空闲时间带着我们去采摘这抹恰逢其时的青色,教我们认识标志着春天启始的草木。在这青色里有俗称“清明草”的软荞,有散发着清香的艾叶,有长满田间地头的车前草、蒲公英、荠菜、折耳根(鱼腥草)、野小蒜,还有山坡上软刺布满全身的刺笼苞。
这些来自春天田野里的青色在母亲的巧手下,摇身一变就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用荠菜包的饺子,折耳根与野小蒜搭配的经典凉菜,软荞做的软荞粑,艾叶做的青团,就连浑身长满刺,让人望而却步的刺笼苞,也会在母亲用简单的油盐酱醋调拌下成为不可多得的美味。
车前草、蒲公英尽管带着轻微的苦味,却是春天里值得期待的味道。初尝这道菜时,那清香中带着的微苦总让眉头皱成了一堆。母亲说:“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只有吃得苦的人,今后才会有好日子过。”当时就想:“吃了这带苦味的菜,长大后肯定会少吃很多的苦。”只是成长的路上怎么可能少得了苦味。如今回望走过的路,心中感慨万千:也许有了春天的这份苦味,四季才算圆满,也许有了成长路上的这份苦味,人生也才算圆满吧。
刺笼苞是这份青色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它多长在杂树丛中,被称为“树人参”。它从树干到枝桠、树叶都长着尖锐的刺。每年清明前后是刺笼苞发芽的时候,刚长出的刺笼苞嫩芽,也许是为了保护自己,总是立于树干的顶端,而对热爱春天味道的美食者,再高再难也不是问题。
刺笼苞嫩芽呈紫红色,由许多叶片紧裹在一起,每一簇嫩芽上都布满了尚未长硬的软刺。这时母亲便会约上父亲,在树林里找一根足够长的树枝或竹竿,绑上一把锋利的小刀,将刺笼苞的嫩芽从树端割下带回。将刺笼苞汆水后,它所有的刺都紧紧地顺贴着叶梗,不再有丝毫自我保护的能力。这时,母亲会轻挤其中多余的水分,然后用油盐酱醋简单地调拌一下,就成了我们争先恐后抢食的美味。也曾跟着母亲学过做这道菜,可同样的做法,同样的调料,却总也做不出母亲的味道。
在这抹青色里,最留恋的还是母亲做的软荞粑。母亲做的软荞粑与众不同,是将故乡叶儿粑与本地软荞粑进行融合后的改良版,分为甜、咸两种味道,咸味的最受欢迎。也许是软荞在清明时节是最鲜嫩可口的,所以在故乡它也被称为“清明草”。母亲做软荞粑极为讲究,采软荞必须在上午露水未干时,采回的软荞必须及时地清洗干净,再用沸水汆透,她说只有这样才能保住软荞最清新的味道。
汆透水的软荞后会被放入筲箕里稍稍摊凉一会儿,然后母亲会就着还未完全散去的热气把软荞里的汁水挤干、切细,放入由糯米粉、面粉混合的粉料里。被挤出的软荞汁水自然不能浪费,也会被倒入这些混合的粉料中。在母亲来回搅拌、抟揉下,软荞汁水与软荞、面粉、糯米粉充分融合,形成了一个散发着淡淡清香,泛着绿色光泽的面团。这时的面团要静置一下,让它稍微发一下酵。母亲说只有发酵过的面团,才能让软荞、糯米面、面粉更好地融合,里面才不会有影响口感的颗粒存在,蒸出的软荞粑才会更好吃。
在等待面团发酵过程中,母亲便开始忙着制作软荞粑所需的馅料。甜味较简单,只需将过年时余下的汤圆芯子端出备用就好,而咸味的工序则要繁杂许多。刚从竹林采回的嫩笋要汆水切成小粒,用榨菜叶做的老咸菜要切细,新鲜的三线肉也要剁成肉沫……于是,在叮叮咚咚的切剁声里,在“嗞嗞”的翻炒声中,软荞粑制作进行曲渐渐进入到高潮。当香味扑鼻的馅料炒好装盘,美味的软荞粑仿佛已摆在了眼前,让人垂涎三尺。
软荞面团发酵好,馅料炒制好,头年收藏的干玉米叶已泡软沥干,软荞粑的制作便正式开始。在母亲的带领下,我们将绿色的面团揪成均匀的小剂子,每个剂子再抟出一个小窝,放入制作好的馅料,再用玉米叶细细包裹好,将它们整齐地摆放在冒着热气的蒸锅里。
随着软荞的清香,馅料的鲜香从蒸锅的缝隙里溢出,随着热气腾腾的水雾从厨房的窗口飘出,随着窗外飘来“孃孃你又在做软荞粑了呀——”的声音响起,等待已久的春天味道便隆重出炉。这样的软荞粑既不会像叶儿粑那样太糯,也不会像传统软荞粑那样单一,就像融合了成渝人的性格的一样,柔中带刚,刚中带柔,咸鲜适中,回味绵长。
如今带我们采摘这抹青色的人如今已与这青色的山融为了一体,那抹充满生机的青色也变成了溢满了思念的洁白。只有这抹青色依然会出现在每年的春天里,填满思念,充盈记忆,温暖四季。
作者简介:杨玲红,重庆市涪陵区作家协会理事、重庆市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涪陵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编辑:朱阳夏责编:陈泰湧审核:冯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5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