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宁夏日报
黄 韬
劳动教育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授劳动相关理论、指导劳动实践技能、培育正确劳动观念,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磨砺坚强意志、锤炼高尚品格。思政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责任感、政治素养、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由此,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在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层面具有一致性。新时代背景下,推动劳动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相融合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使思政课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立足思政育人的价值要求,寻找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着眼点。近年来,高校思政课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方式和内容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性。为了满足时代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高校应立足思政育人的价值要求,积极寻找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的着眼点,推动思政课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首先,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要明确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价值引领作用,深刻阐述社会主义劳动的本质和内涵。劳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最集中的表现,是系统性开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是对人们的劳动活动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包括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人的本质需要,劳动解放是人的解放的根本尺度等。我们必须针对当前社会和教育实际,更加突出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指导作用,更加强调劳动教育的政治性、思想性、社会性、实践性,更好地发挥其立德树人功能。唯有如此,广大学生才会崇尚劳动价值、追求劳动创造、尊重劳动人民。其次,要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基础,遏制不良行为与风气,如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片面追求物质等。同时,高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宣传和影响,加强劳动教育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成才观、择业观,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实际行动成就个人、奉献社会。
以劳动教育为教学内容,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通常抽象繁多,融入劳动教育可以将抽象的思政概念与实际的劳动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通过参与劳动实践,学生可以将所学的思政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实践能力。首先,需要从宏观层面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相关内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劳动教育重要性,同时,高校和教师应深入探索劳动教育相关内容和价值意义,为进一步开展劳动教育奠定基础。其次,在思政课课程设置中,应合理安排劳动教育教学内容,将劳动教育设置为一门专题课,或者在每个单元的案例分析中融入劳动教育相关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再次,学校应积极组织各类劳动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农村实践、环保活动等,通过参与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劳动的实际意义,并与所学的思政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合理把控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比重,完善学生学科知识体系。目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着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比重不合理的问题。传统的理论导向教育模式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导致部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的重要途径,思政课教学是高校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主要课程。将劳动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进行融合,可以实现知识与实践、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合理把控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比重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首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辅相成。在高校思政课教育中,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其次,要强化实践环节的设计。在高校思政课程设置中,应增加劳动实践环节,提供参与实际劳动的机会,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再次,要注重个性化教育。学生在知识理解和实践能力上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学计划,合理分配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比重。需要注意的是,合理把控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比重并不意味着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可以“轻理论,重实践”,而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二者比重。
积极构建劳动教育平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高校劳动教育平台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个平台上,学生能够接触不同类型的劳动实践,并通过劳动活动获得实践经验和技能发展。劳动教育平台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平台的建设原则应强调多元化、开放性、实践性和激励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并包括多个组成部分以满足不同需求。首先,这个平台应该提供实践场地,如实验室、工作室和实习基地,以便学生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其次,平台应该提供相关工具和设备,以支持学生的劳动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再次,平台还应该有专业的指导老师,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并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高校劳动教育平台可以与社区、企业建立紧密合作与联动关系,将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与社区需求相结合,让学生的劳动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此外,高校还可以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多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并从中学习实践经验和技能。
建立全面客观的评价机制,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参考。在建立评价机制之前,高校应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对劳动教育和思政课融合的认识和理解,为开展高质量思政课做好准备。加强校内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实现课程间的有机衔接和资源共享,注重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创新,使劳动教育与思政课相互促进,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思政课的教育引导。针对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包括学生对思政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能力的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因素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和评估方法的选择也需要权衡多方利益,以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通过建立全面客观的评价机制来推动劳动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除此之外,评价机制改革需要克服一系列挑战,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来实现。只有通过持续改进和创新,才能不断提升高校评价机制的质量和效果。
(作者单位:湖南开放大学 本文系长沙市社科联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编号:2023CSSKKT18〉)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8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