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运河两岸暑气蒸腾,船闸港湾里货船往来如梭。作为“青春播撒急救火种 博爱照亮船闸港湾”暑期志愿服务项目的重要实践,从7月1日到7月31日,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100名持有初级救护证的红十字会志愿者,带着专业急救知识与青春热忱,奔赴杨庄、朱码、高良涧、淮阴、淮安五座船闸,走进洪泽总工会暑托班、新闸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机场社区,为1500余名水上从业者及家属筑起一道“生命安全防线”。这场跨越31天的志愿服务,让专业急救知识沿着运河航道蔓延,让“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在船头巷尾深深扎根。
精准调研:把脉水上安全痛点
活动伊始,志愿者团队率先对接苏北航务管理处淮安航务中心、淮安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及五座船闸,展开全方位调研。他们走进船闸操作间观察启闭流程,在调度室记录航运调度细节,通过问卷、访谈与船员深入交流,摸清了水上作业的安全痛点:船闸工作人员最忧心机械检修时的缆绳绞伤、设备磕碰;船员们常遭遇夏季高温中暑、意外落水等突发状况;更有不少人因缺乏科学急救知识,存在“溺水后倒挂控水”等致命误区。
船闸课堂:三幕式教学扎根航运一线
志愿者团队摒弃通用化教学模式,深入调研后形成《船闸急救需求热力图》,将其中红色预警项作为核心内容,通过三幕式教学深化培训实效,为五座船闸量身定制急救课程。
第一幕“案例警示”直击痛点。志愿者播放三段真实视频:错误控水延误溺水抢救、缆绳绞伤后不当包扎引发二次出血、用白酒冲洗伤口加重组织损伤。“船舶作业中常见机械划伤,正确做法是用生理盐水冲洗后立即压迫止血。”志愿者结合视频重点讲解,让船闸工作人员直观认识错误处理的危害,纷纷提笔记录关键要点。
第二幕“场景拆解”聚焦核心。志愿者搭建微型仿真船闸场景,结合模型讲解高频风险的急救逻辑:针对气道梗阻,用“呼吸通道加闸门”的比喻说明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讲解心肺复苏时,强调心搏骤停后“抢时间”的关键;介绍AED时,突出“听语音提示即可操作”的便捷性,让抽象知识与船闸场景紧密结合。
第三幕“实操纠错”强化技能。在气道梗阻急救区,志愿者纠正发力方向偏差;心肺复苏实操区,重点指导借助身体重量发力的技巧;针对AED使用误区,简化步骤强调核心规范。现场气氛热烈,工作人员从“围观”转为“动手练”。
五座船闸培训各有侧重:杨庄、朱码船闸强化渔网缠绕、船舶摇晃等场景技巧;高良涧船闸聚焦中暑急救;淮阴、淮安船闸拆解狭窄船舱转运要点。维修组王师傅练会后感慨:“以前觉得急救是医生的事,现在才知普通人也能当生命守护者。”。
流动课堂:从管理所到甲板的知识传递
在各船闸管理所,志愿者们设置了应急救护宣传站。易拉宝展板上,心肺复苏步骤、螺旋包扎法、AED使用流程图图文并茂,吸引往来船员驻足。“师傅,您看这个螺旋包扎法,比您平时用的缠绕方式更能固定伤口。”高良涧船闸管理所内,志愿者耐心讲解,还向船员介绍红十字会宗旨,协助工作人员和船员注册成为会员,为他们佩戴急救吉祥物徽章。“能加入红十字会,和大家一起学急救、帮他人,很有意义。”刚注册的船员吴师傅摸着胸前的徽章说。
针对船员过闸时间紧张的特点,志愿者们穿着救生衣,乘快艇驶向待闸船舶,从“鲁泰安货0376号”到“苏淮安货1289号”,一艘艘登船服务。在货船上,志愿者递上大米、急救包与《船舶急救》漫画手册等水上作业高频风险的应对知识。他们现场演示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法、创伤包扎等的标准动作,强调核心步骤。张大哥等船员们认真学习并练习,很快掌握了基础急救技能,既保证了过闸效率,又确保了安全知识的传递。
童趣急救课堂:让安全种子在欢笑中扎根
在洪泽总工会暑托班、新闸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及机场社区,志愿者们针对船员子女的特点,创新推出“445”模式,将急救知识转化为孩子们易懂乐学的内容,让“守护生命”的理念在欢声笑语中深入人心。
4部定制卡通短片解析急救原理:《喉咙里的“糖果危机”》展现卡通小人因气道梗阻误用喝水、捶打等错误方式,最终靠海姆立克急救法脱险的过程;《溺水后的“救命误区”》通过对比“倒挂控水”的错误与“先呼救再借助工具施救”的正确流程,点明溺水急救“黄金4分钟”的关键;《中暑的“冰水陷阱”》以卡通人物猛灌冰水致不适的情节,引出“移至阴凉处、补淡盐水、物理降温”的科学处理法;《“心脏重启器”的正确打开方式》通过卡通小人演示AED的使用流程,纠正“操作复杂不敢用”的认知。
4个实操区域形成分组竞技:心肺复苏组围着模拟人练习按压,比拼“按压力度达5-6厘米”“频率保持100-120次/分钟”;创伤包扎组以小组成员互为“伤员”,比拼三角巾多部位包扎及绷带螺旋包扎的速度与规范;AED模拟组通过仿真设备练习开机、贴电极片等流程,孩子们互相提醒“放电前大声喊‘大家离开’”,争当“急救小能手”;海姆立克实操组利用道具练习不同人群的操作,区分“腹部冲击”与“胸部冲击”的适用场景。不少家长也加入其中,一位奶奶一边指导小孙子一边感慨:“平时觉得急救简单,真上手才知要领多,这样的比拼太实用了!”
5款游戏深化认知:团队特别定制的急救拼图赛中,孩子们协作拼接心肺复苏、AED使用等流程的拼图,理清操作顺序,连家长、社区工作人员都加入“智囊团”;错误急救找茬环节,孩子们抢答“AED电极片贴反”等图片中的错误并说明正确做法;包扎接力战里,两人一组接力完成多部位包扎,在竞速中熟练技巧;急救儿歌传唱时,孩子们边唱“海姆立克口诀歌”“AED使用拍手谣”等边做动作,让要点朗朗上口;急救工具绘画活动中,孩子们画出急救包并标注AED、绷带等工具的用途,介绍“我的工具能救什么伤”,加深对红十字急救包的认识。
微光成炬:安全守护随船远航
31天的志愿服务里,志愿者们累计发放宣传手册2000余册、急救包1000余个,推动5座船闸启动AED采购计划,协助468名水上从业者注册成为红十字会会员。从船闸会议室到货船甲板,从社区课堂到暑托班活动室,无数动人瞬间在运河两岸上演:朱码船闸的船员王大哥把《船舶急救手册》塞进航行日志,说“这比送啥都实用”;新闸村的小朋友把降温贴贴在奶奶额头,奶声奶气地讲“中暑要躲阴凉”;淮安船闸的老船员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法后,眼里闪着光:“这法子真能救命啊!”
当运河的水波载着货船驶向远方,那些印着急救口诀的扇子、贴着操作示意图的急救包、孩子们口中的安全儿歌,正沿着航道蔓延。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的志愿者们用青春力量证明:急救知识不是冰冷的步骤,而是能穿越风浪的温暖微光。这场暑期志愿服务,早已超越“培训”本身——它播下的是守护生命的种子,终将在运河两岸长成茂密的安全森林,为每一段航程护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08 00: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