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袁崇焕与关宁铁骑:明朝的辽东防线与新式军队的崛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02 08:16: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从1618年,努尔哈赤起兵反明,攻陷抚顺开始,到1622年,广宁陷落,明朝先后有40多万部队出关。结果却是损兵折将、辽东土地丢失大半,而且耗费白银超过3千万两。把中央财政和国库打得一穷二白,盛世的大明走进了末日黄昏。

组建新军: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

袁崇焕与关宁铁骑:明朝的辽东防线与新式军队的崛起

公元1622年3月,时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尉的王在晋,在勘探了辽东的防务之后,向明熹宗朱由校呈报,主张放弃辽东和辽西,以长城为边境,全军退守山海关,这样一来,大明虽然失去了一块可有可无的土地,却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国家对军队的投入,缓解明朝日渐亏空的国库压力。在当时,王在晋被指责怯懦畏敌后,遭到罢免调任南京,改由孙承宗督师辽东防务。

王在晋被调任后,主动请缨的袁崇焕就成了辽东前线的最高长官,和孙承宗一样,袁崇焕看到了明朝军制下的种种弊端,渴望组建强悍之师与后金军作战,训练出一支崭新的部队。

组建新式部队,最最重要的是士兵,首先要挑选靠谱的士兵,痛定思痛,在萨尔浒惨败的明军是不能用了,明末大臣徐光启已经做了精辟的点评明帝国正规军的实力如何?细说萨尔浒大战前的“兵油子”!,残兵、额兵、补充兵源招募的士兵、援兵。这四种兵坚决不用!

可是抛除掉这四种“兵”,去哪里能找到能用的士卒呢?终于,袁崇焕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兵源,那就是“以辽土养辽人,以辽人守辽土”,凭借辽东人固有的彪悍,以及守护家园和妻儿的想法,他大胆地招募当地新军,之后将其编入关宁军,因为驻守在山海关、宁远一带,这支军队又被称为关宁铁骑。

要想进入关宁铁骑这支部队吃粮当兵,首先必须是当地人、苦大仇深,对后金侵我家园、掠我子女等暴行,恨之入骨,袁崇焕从辽东人中精挑细选,选拔身体强壮、且骑术娴熟的士兵,组建新军,并且提拔了祖大寿、吴三桂等土生土长的辽宁人为将。

袁崇焕与关宁铁骑:明朝的辽东防线与新式军队的崛起

当年,袁崇焕组建关宁铁骑的做法,跟近代史上,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组建新式陆军的做法类似,不过,袁世凯以小站练兵起家,培植依属于自己的势力,奠定了一生事业的基础,最后形成北洋军阀集团。在南北议和过程中,与湖北军政府讨价还价,胁胁持清廷退位,窃取了果实。

重新启用:冷热的兵器交替使用之三眼铳

袁崇焕与关宁铁骑:明朝的辽东防线与新式军队的崛起

在火器配备上,袁崇焕重新启用当年李成梁部队用过的三眼铳,武装新军。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把三眼铳工作原理、杀伤、射程,简单描述下,三眼铳是一种短火器,使用铁或粗钢浇注而成。外形为三根单铳联装,每个铳管外侧都有个小孔。使用时在铳管内添加火药,最后装填钢球或者铸铁块、碎铁砂等。

在使用时点燃火绳,引爆装填火药将弹丸发射出去,三个铳管可轮番射击。在三眼铳的尾部留有柄座,用以握持,保障射手安全。

袁崇焕与关宁铁骑:明朝的辽东防线与新式军队的崛起

(《神器谱》成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作者为明代的火器研制专家赵士桢,书中以文字解说火器渊源、性能、优缺点、制造工艺、使用方法外,尚有多幅图画,详述各种火器使用的步骤及方式、构造分解等,因保存完善,文字与图画皆清晰可读。)

一把三眼铳,全长35—45厘米,总重量达到了1.6公斤,可连射,三十步之内(近50米),能穿透敌方士兵的重甲;并且在三连射完之后,可以当锤击敌。通俗地说,在50米开外,可以连续实施三连射进行火力打击,在近敌厮杀时,还可以做冷兵器,抡圆了打人,可谓兼用。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三眼铳虽然可以连续发射三颗弹丸,骑兵部队可以对敌方形成三个波次的火力打击,但因为铳管太短,射程和射击精度十分有限,只能在近距离内造成有效杀伤;而在奔驰的战马上,要想精确命中敌人,是非常困难的。还有,在三连射完毕之后,骑兵要想在马上,完成新一轮的装弹发射,更是难上加难。

大家知道,50米的近距离冲杀,对于来去如风的后金骑兵来说,简直是一眨眼的功夫,关宁铁骑在完成三个波次的射击之后,后金骑兵就杀到眼前了,只有拿起三眼铳,舍命地砸,才能遏制住骑兵的冲击,从而击溃敌人!

袁崇焕重拾三眼铳用来武装关宁铁骑,也有他的道理。

第一,三眼铳制作简单,成本低。

袁崇焕与关宁铁骑:明朝的辽东防线与新式军队的崛起

你想想,从努尔哈赤起兵反明,到广宁(辽西的门户)陷落,八年之间,明朝耗费白银超过3千万两,把国库都打空了,那还有多余的资金去重新装备一支新军。

相对于鸟铳(身长药多、射程远)来说,三眼铳制作过程更加简易,造价也更低,有研究者推算,制作一把鸟铳大概需要3-5两白银,而一把三眼铳的造价只有7钱银子,这对于财政经常吃紧的明王朝来说,能遏制住后金的进攻,还能减少军费支出,是最重要的!

第二,作为近战武器,三眼铳也有独特之处。

在50米开外,先用三眼铳发起三轮火力打击,然后再猛砸冲到眼前的后金骑兵;先把你打晕,然后再把你砸下马来!

正是由于由于制造简单、造价低廉,明末三眼铳开始在明军中大量装备。《明熹宗实录》记载:“二号佛郎机(车载火炮)二十位,三眼铁铳五百杆,随用提炮什物全盔五百顶。”到了崇祯时期,三眼铳的装备更加普遍,骑兵、步兵都要配备使用。

兵不在多:万人铁骑刚刚好!

袁崇焕与关宁铁骑:明朝的辽东防线与新式军队的崛起

就这样,袁崇焕的新军组建了起来,他要苦练一支真正的精锐骑兵,这支部队号令统一、素质过硬,能够在野战中,与后金骑兵硬碰硬地厮杀,改变之前,明军只是单纯地依托坚城防御,不能主动出击,摆动挨打的局面,袁崇焕就是要破这个死局!

袁崇焕对这支部队投入了血本打造,关宁铁骑主要装备有:三眼火铳、披重铠、备双马,就是要快速灵活、主动出击、寻机歼灭敌人。之后,他将其编入关宁军,准备与后金的骑兵作战。因为驻守在山海关宁远一带,这支军队又被称为关宁铁骑。

有读者要问了,关宁铁骑的数量有多少,由于各种资料内容众说不一,笔者认为这支部队的人数在九千到一万左右,有些史料记载有三、四万人,感觉有点不靠谱,随着内忧外患的加剧,国库空虚,全国每年都需要上千万两的军饷,

辽东有十多万明军急需军费,如果再维持一支3万的精锐重骑兵,那是明朝如何也承受不起的。

所以我们说,关宁铁骑的数量大概在1万人左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2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军入关时,明朝的关宁铁骑去哪了?
明朝末年,面对后金(清)在辽东地区咄咄逼人的态势,大明帝国节节败退。为了守住辽东,明朝的统治者想到了“以辽人守辽土”的方式,即征发辽东本地的居民进入军队之中,使之保卫自己的家乡。
2023-12-15 15:37:00
明朝花数百万打造的关宁铁骑,为何最后变身三姓家奴
...大明政权垮台。这句玩笑话的原型就是历史上明朝末年的辽东守军,被后人唾骂的三姓家奴军队——关宁铁骑。1.大明的防线公元1626年,在大明将领袁崇焕的提议下,一支完全由辽人组成的
2023-11-17 10:43:00
大明花费巨资打造的精锐关宁铁骑,最后却抛弃了明朝归顺清朝
天启七年5月,辽东大地即将迈入夏季。年轻的皇太极怀着悲愤的心情,率领大军来到明朝宁远城下。这位刚登基不久的后金皇帝看着宁远城的城墙,不禁咬牙切齿:自己的父亲——努尔哈赤就是在这城
2023-01-02 14:51:00
明朝最精锐的骑兵部队关宁铁骑,曾刺杀过多尔衮,下场令人唏嘘
...二年开始创建,当时的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孙承宗经略辽东四年,拓地400里,始筑关宁锦防线,修复宁远等大城9座、堡45座、练兵11万。关宁铁骑在历史上战功赫赫,天启六年(162
2022-12-31 19:32:00
明朝花费数百万打造的精锐部队关宁铁骑,最后却抛弃了明朝
...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这首诗是明末抗清将领袁崇焕的绝笔,这其中有他无尽的慨叹既有壮志未酬的难耐,又有为国尽忠的凛然还有不受信任的失落。关于
2023-02-21 16:05:00
明朝10年花光6千万两白银军费,为何明朝士兵仍旧吃不饱?
...对手,但清朝八旗铁骑的战斗力,却又远在明军之上,在辽东攻城略地所向披靡,给明朝造成极大军事压力,堪称明朝数百年来罕见的强劲对手。为了战胜清朝,明朝前前后后投入了巨大的人财物力
2023-01-26 20:49:00
明朝时期,关宁锦防线犹如铜墙铁壁,为何后来会土崩瓦解?
...影。然他坚信,英勇将领后继有人,忠魂不灭,仍将守护辽东大地。1626年,袁崇焕在宁远战场大展神威,一举挫败努尔哈赤的嚣张气焰,从此名声大噪。他乘胜追击,亲自打造了一道坚不可摧
2024-08-27 11:23:00
明朝最强的一支部队,哪怕是战死也绝对不会退缩
...旗骑兵。最厉害的那就是明朝的关宁铁骑了。这是一支由辽东本地人所组成的重骑兵。这支部队里面有极强的火力装备,有很强的战马,很高的机动性和冲击力,甚至军饷比一般的骑兵还要高很多。
2023-02-18 20:25:00
明朝的防御系统强不强
...诸卫的忠诚问题,逐渐废除或内迁仅留九边重镇,分别为辽东、宣府、蓟州、大同、太原、延绥、宁夏、甘肃和固原。这边要着重提到一点,由于在靖难之役中,兀良哈(俗称朵颜三卫)因“从战有
2023-05-19 21:3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