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羊城晚报
“你好啊,神经多样性”2024世界孤独症日倡导活动举行
再次强调神经多样性理念
羊城晚报记者 朱嘉乐 陈辉 通讯员 甄晓洲
4月2日是第17个世界孤独症日。4月1日下午,“你好啊,神经多样性”2024世界孤独症日倡导活动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举行,共同提升社会对于孤独症和神经多样性理念的理解和认识。
今年,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孤独症日纪念活动主题为“从谋求生存到茁壮成长:孤独症人士分享地区视角”,首次从孤独症人士的角度出发,再次强调神经多样性的理念。
孤独症人士行为体现人类神经多样性
活动现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学科带头人、从事该领域30多年的知名医学教授邹小兵围绕今年的倡导主题进行了《孤独症文化与神经多样性》的主旨演讲。
“‘孤独症文化’突出体现出一系列品质与行为,例如善良真诚、不擅长撒谎、关注细节、专注兴趣等,也存在不会过于在乎他人想法等。”在讲座中,邹小兵提出用“孤独症文化”来呼应神经多样性运动。
他表示,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孤独症人士的确与众不同,其中一部分人可能成为残障人士,有些人天赋异禀,但绝大多数生活并不幸福。孤独症人士常常受到歧视,但其中少数人曾经、正在、继续推动人类进化。
多年前,邹小兵提出孤独症教育三原则,包括理解、容忍、接纳、尊重和赏识,快乐适度地改变,特殊能力的发现、培养和转化。邹小兵在演讲时表示,孤独症人士行为是人类神经(行为)多样性的组成部分,他们对探索人类智力、行为、人格、精神健康、人类进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第17个世界孤独症日到来之际,人们可以重新思考孤独症的诊断、认同与平等,不断提倡社会接纳和科学干预,为该群体创造美好的社会生态环境。
呼吁从简单小事给予更多包容
在随后的圆桌对谈环节,邹小兵与神经多样性倡导者、阿斯伯格人士(属于孤独症谱系人士)、特殊教育老师、社会创新工作者围绕《神经多样性视角下的社会融合》主题展开交流。
神经多样性倡导者、同样身为阿斯伯格人士的姚志东提到,当前学校对这方面的了解较少,老师要优先了解孤独症儿童的特点,在处理问题和矛盾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
邹小兵建议,要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育。将来的课本、课程、面试标准等可以为孤独症人士作出调整,不用以往常规的评判体系,而是为孤独症人士制订特定的养育指南、教育指南、生活指南。
作为普通大众,可以为支持神经多样性、关注孤独症人群做些什么?“我们可以从简单小事做起,例如在火车上、在地铁上、在马路上,看到一个孩子的言行举止不那么恰当的时候,心里可能会猜测其是一位神经多样性人士,那么不要嫌弃,不要随便围观,甚至不要去谴责他。”邹小兵表示。
“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捍卫人类行为多样性”“希望有更多人看到多元的有特殊需要的人士”“神经多样性带给世界更加丰富精彩”……活动最后,与会嘉宾纷纷发出自己的号召,呼吁社会更加关注孤独症群体,希望大家都健康快乐、有人格有尊严地成长。
据悉,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是我国最早开展针对孤独症及其他神经发育障碍进行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服务的单位。自2015年起,每年都作为发起单位倡导全社会关注和了解孤独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2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