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老厂长“散装英语”带货红薯粉火了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5-21 01:42: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老厂长“散装英语”带货红薯粉火了

年过半百的他回乡创业,为打开国际销路跟“00后”学英语、拍视频

老厂长“散装英语”带货红薯粉火了

虽然英语不够标准,但韩德校的账号很快就吸引了3万粉丝,其中有不少外国人

老厂长“散装英语”带货红薯粉火了

韩德校带着公司做售后的大爷大妈们一起学英语

老厂长“散装英语”带货红薯粉火了

“Hello ,boss!This is Chinese sweet potato vermicelli.It tastes Q弹 smooth and delicious.”(你好,老板,这是中国红薯粉丝,它吃起来Q弹、丝滑,美味极了!)近日,一位大叔用“散装英语”介绍自家红薯粉的视频走红网络,虽然大叔英语说得不好,不会的词还会下意识地用中文替代,但认真努力说清楚每一个单词的样子,被很多网友点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了解到,视频中的大叔名叫韩德校,湖北黄冈市红安县人,2016年响应当地政府“能人回乡”的号召,从云南昆明回到老家创业,公司生产的红薯淀粉、红薯粉条受到好评,还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去年公司开设了国际站,为了打开销路,韩厂长跟“00后”同事学英语、拍视频,亲力亲为推介自家产品,“我们农村实干家充满信心,想把中国的良心产品推荐给全世界!”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冰晶

放弃建材生意返乡 从零开始做起“新农人”

韩德校是土生土长的红安县人,父母是当地农民,他小时候经常帮忙干农活。1993年,他独自一人前往云南昆明打工,从摆摊到租门面卖百货再到做建材租赁生意,一步步白手起家。“有段时间建材生意很好做,我赚到了一些钱,经济上还算宽裕。”韩德校说,那时差不多年入百万了,一家人也打算在昆明定居。

“2016年,红安县委、县政府发出了‘能人回乡’的号召,我也收到了邀请。”韩德校说,一开始,他的家人是有些不同意的,“我有四个孩子,两个女儿在读大学,两个儿子还在读高中,一家人都搬回去有点不现实。”

那后来是怎么说服家人的呢?韩德校解释道,“我童年的生活经历,让我对乡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外打工时,常常想到小时候在田里玩的场景,想到家乡的味道。人到中年,常会思乡,我和妻子说了想法,还告诉她,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去城里打工了,农村里人越来越少,这样子怎么发展?我们这些人回去办企业,把家乡好的农产品做出来,家乡才会越来越好。”

说服了家人后,他给两个儿子办理了转学,带着妻子一起回到红安。经过一番考察,他在当地创办了公司,主营红安县的特色农产品红安苕(苕是湖北对红薯的俗称)制品,他自己带着员工下田干活、打苕粉、晾晒、装箱、搬运……什么活儿都干,亲力亲为。

“最开始创业的时候,产品生产线上总是遇到技术门槛。”有段时间韩德校很困扰,好在当地政府帮忙邀请了农学类高校的教授到厂里给员工们授课,分享经验,才最终突破了技术瓶颈。

2018年3月,他注册了商标“苕大哥”,采用传统技艺结合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生产红薯淀粉、红薯粉条,他也因此多了一个外号“苕大哥”,“家人总说我‘苕’,好日子不过非要回到农村下地干活,但我觉得在这里的前景是广阔的,到现在我一直觉得当时走的路是对的。”

为扩大红薯粉销量 五旬大叔开始学英语

打开韩德校的视频,你会听到他用“散装英语”介绍自家的红薯粉和厂房:“hi~friends!this is our sweet potato vermicelli!”(你好,朋友!这是我们的美味红薯粉!)“this is my noddle factory!”(这是我们的面条工厂)带着口音的魔性发音被网友调侃,“第一次听别人说英文,说出了《亮剑》的台词感!”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到韩德校,刚过去的周末,他前往山里的红薯种植基地查看红薯的长势,一天也没有闲下来。今年51岁的韩德校,是红安伟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他告诉记者,这些英语视频是从今年3月份开始拍摄的,因为公司正在做外贸出口,为了扩大销量,他想到了用英语拍视频的形式,“我是厂长,对我的产品负责,所以我想自己出来讲解可能更有说服力,让外国朋友更能信任我们的产品”。

不过,从小在农村长大,初中就辍学的韩德校,压根儿没学过英语,“这些英语单词都是公司的00后同事教我的,我也才刚刚开始学。”韩德校不好意思地说,“50岁开始学英语真是有点难,很多单词都记不住,只能反反复复硬背,没学过音标,所以发音也是‘中式’的,还带点口音。拍摄时大段的词是自己背的,一紧张忘了词,中文就会脱口而出。”

也因为这样,韩德校一本正经的产品介绍视频让网友忍俊不禁,评论区里好评如潮。大家惊讶于眼前这位大叔明明不善于说英语,但两个多月时间,已经坚持拍了55个英文视频了,台词背了一段又一段,视频的拍摄角度也一直在创新:从红薯的种植环境到厂房里的生产流程,从红薯粉的做法到口感,他介绍得头头是道……

让韩德校惊喜的是,他的账号很快吸引了3万粉丝,其中有不少外国朋友,还有外地做外贸的企业来取经,现在每天都能接到国外的订单,甚至有外国粉丝热情地指导他说英语,这也给了他继续做下去的动力,“我们国家越来越强大,生产出很多优秀的本土产品,我想把我们的品牌推广到全世界,让各国朋友都能吃到地地道道的中国美食。”

带动村民一起致富“出圈偶然中有必然”

“我们积极拥抱电商市场,在很多平台推广,2018年我们就拍视频了,当时还不成熟,拍拍产品、工厂、红薯粉的制作方法等,比较中规中矩,我自己也做直播,但都没有这次英文视频这么出圈。”韩德校说,“散装英语”出圈是意外,但偶然中可能也存在着“必然”——真正出圈的是带着泥土气息的好产品,是劳动人民的淳朴气质、农村实干家的真诚态度。散装英语背后,农村本土企业积极求新求变、拥抱更大市场的理念和行动,让网友们打心眼儿里感到“Good!Good!”

有意思的是,韩德校的视频出圈后,他还带着公司做售后的大爷大妈们一起学英语,“现在国外的订单越来越多了,我鼓励大家一起学,每天都能在厂里听到大家学英语的声音,我告诉他们,这些都是有用的!”

韩德校回忆说,2018年创业当年,公司产值达220万元;2019年,产值500万元,“当年产品还登陆了央视《乡村》栏目,在全国糖酒招商会上签下百万大单。”韩德校欣慰地说,去年,公司总产值已经达到1500多万,现有生产基地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红安苕种植基地720亩。

公司的发展,解决了当地农民所种红安苕的销路问题,也解决了一些农户的就业。韩德校介绍,公司采用的是“创业项目+扶贫车间+贫困农户”模式,把生产基地建在村里,农民靠土地流转得租金、入股分红得股金、劳务务工得薪金,如此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助农模式。

让他骄傲的是,除了帮助当地农民,公司也一直在招聘从家乡走出去的大学生,“目前我们厂里有四名年轻的员工,他们有干劲不浮躁,愿意回到家乡踏踏实实地跟着我干,我觉得这个现象很好,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年轻人回乡,让我们的乡村越来越有朝气与活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1 05: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灌阳红薯粉:一粉多吃的乡土佳肴
本文转自:桂林日报一盘酸辣椒肉沫炒红薯粉,是不少灌阳人的最爱。胡玉英正在晾制红薯粉。□本报记者秦丽云 通讯员蒋人轲 李丹桂 文/摄 灌阳红薯粉,是灌阳人逢年过节餐桌上不可或缺的
2023-12-24 09:58:00
冬天吃红薯不仅能满足味蕾,还能为身体健康加分
...去皮,然后切成均匀的条状。接下来,调制一碗糊糊,将红薯粉和面粉按1:1的比例混合,再加入适量的水调成酸奶状的糊糊。将锅加热,倒入适量油,待油温达到6成热时,将红薯条裹上糊糊,
2023-12-03 12:56:00
晒红薯干,切完就晒易发黑,做好这3步,鲜艳透亮,软糯不干硬
...薯干更具特色。还可以将红薯干打磨成粉末状,用于制作红薯粉、红薯粥等美食。总之,制作红薯干是一项有趣又美味的家庭制作小零食的方法。通过适当的切割、蒸煮和晒干步骤,并根据个人口味
2023-12-20 06:26:00
医生忠告:这5类人平时尽量少吃红薯,注意了
...会营养成分充足,红薯的口感也会比一般土壤种植出来的红薯粉糯。延伸阅读——红薯有哪些隐藏吃法?1.红薯拿铁在寒冷的冬天喝上一杯香甜暖心的红薯拿铁,整个人都会变得暖暖的吧,把红薯
2023-04-17 16:47:00
纳溪区合面镇:“丝袜奶茶”开辟红薯身价翻倍新路径
...纷纷对红薯进行加工,实现红薯身价翻倍。在红薯加工成红薯粉之前,精心种植的红薯,需要经过挑选、清洗、粉碎、过滤、分离、沉淀等工序得到雪白细腻的淀粉。刚粉碎过滤的红薯呈奶茶色,像
2023-12-05 11:20:00
家乡蜜薯甜
...晒干磨成粉,然后用它或做窝窝头,或下粉条当菜,或用红薯粉做成面条。花样不管怎么翻新,一年到头还是红薯。1963年前后,我在县中学读书,上学需要带干粮,背上一袋子红薯就是一个星
2023-01-01 04:41:00
安岳红薯,未来可期!
...本地的红薯打粉后进行加工了,再也不用大量到外地采购红薯粉了。同时,我打算开设红薯预制菜,配套生产调料包,进一步做大红薯系列的加工业。”“周礼薯业产业融合示范园是西南首个以薯业
2023-09-13 10:34:00
它才是“肠胃调理工”,酸奶小米靠边站,一周吃3次,毒素都排掉
...详细介绍红薯的两种制作方式,助您轻松拥有健康肠胃。红薯粉膏 红薯粉膏是一道开胃又营养的佳肴,将红薯的养胃功效完美展现。在炎热的夏日,一份凉拌红薯粉膏,清香可口,格外开胃。在
2024-03-16 15:20:00
红薯暖冬味悠长
...村里的磨坊去磨成粉。回家后,母亲先加水用粗纱布过滤红薯粉,过滤后剩下的红薯渣拿来喂猪。过滤后的红薯淀粉放入木桶里,几个小时后,再取出来晒干、收藏。等到冬月底,母亲便担上家里的
2023-01-13 07:2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大自然地板外包装被人为割开,临沂消费者质疑产品“以旧充新”
鲁网11月5日讯(记者 杨成喜 吴艳萍 孟娅琦)近日,临沂市兰山区市民李先生向鲁网民生帮办栏目反映,其在兰山区木地板工厂分拨中心(林迈)购买的大自然地板产品
2025-11-05 20:10:00
苏州一网民发视频喊话相关部门给树木“松绑” 当地回应:已派人到场查看
大皖新闻讯 “请苏州相关部门过来看看,帮帮它们吧!”11月5日,有网民接连发布多条视频称,苏州相城经开区(澄阳街道)路边有一些行道树套有金属卡箍
2025-11-05 20:19:00
用“数字匠心”雕琢网络文明!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让正能量“满格”
大河网讯 (记者 张磊 董蕾/文 范昭 杨鑫阳 刘晓明 李思豫/图、视频)11月5日,十三朝古都的厚重底蕴与清新数字文明欣然邂逅
2025-11-05 22:20:00
我们在福州,触摸到了能源的下一站
从全球首台机组到风电“巨无霸”,再到储能“黑科技”,福州的绿色家底藏不住了!就在今天,第七届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的嘉宾们实地探访福州多个清洁能源项目
2025-11-05 21:22:00
首届推选活动!从这些河南实践里,读懂网上群众路线怎么“走”
大河网讯 一根根细细的网线,牵连汇聚着亿万网民的心声。11月5日,2025河南省网络文明大会在洛阳举办,现场发布了首届全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成绩突出账号和有影响力的作品
2025-11-05 22:20:00
梁晓声:不讳谈写作的功利,但要看清它
大皖新闻讯 著有《人世间》等作品的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现身在安徽霍山举行的“迎驾文学笔会”。11月5日,在接受大皖新闻记者采访时
2025-11-05 20:52:00
办展人,集合啦!2025中国(中原)会展主办方创新合作交流会即将启幕
大河网讯 一场展,犹如一个支点,链动全球资源;一座城,联通世界通道,吸引行业精英齐聚一堂。近日,记者获悉,2025中国(中原)会展主办方创新合作交流会将于11月19日至21日在郑州航空港举行
2025-11-05 18:14:00
弋阳县第一中学李鸿飞老师闪耀全国美术教育盛会
10月25日,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中小学美术课现场展示交流活动在重庆举行,弋阳县第一中学李鸿飞老师作为江西省近七年来高中美术学科唯一代表
2025-11-05 17:44:00
e起守护“未”来的你|网事漫话
大河网讯 给孩子注册学习类App,被要求填写远超必要的家庭详细住址;孩子随手点进小游戏,被诱导输入姓名和家长手机号;刷儿童短视频时
2025-11-05 16:43:00
家国情怀植根实践沃土 锦绣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月落幕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李雪)家国情怀,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9月-10月,江夏区锦绣学校以国庆、中秋
2025-11-05 16:51:00
大批楚商强势回归黄石,1085.86亿创签约金额新高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 阮琼 通讯员 王虎涛)民企赋能增长极,楚商聚力建支点。10月30日,知名民企湖北黄石行暨第三届黄石楚商大会召开
2025-11-05 16:51:00
“绝绝子”“包的”“破防”等等一系列网络热梗,已逐渐成为如今中小学生口中和笔下的套路。如果要求他们脱离热梗进行表达时,他们便陷入困境
2025-11-05 16:52:00
“小小体验官”叩响科学门 蔡甸幼教师幼科技作品比赛落幕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林杉 通讯员周晶)近日,蔡甸区直属幼儿园的操场上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探索之旅。由蔡甸区教育科研中心组织的“蔡甸区公办幼儿园师幼科技作品比赛活动”在此举行
2025-11-05 16:52:00
美育演奏“燃”全场 非遗赠礼“暖”人心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唐天琪 通讯员高力丰、刘雅靓)10月28日,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金钟管乐团师生一行受邀前往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2025-11-05 16:52:00
八年七次“遇上” 永嘉小村这样讲中国故事
“之前我对中国了解很少,这次回去,温州元素将长期出现在我的作品中。”11月4日,在温州市永嘉县鹤盛镇上日川村,雅典美术学院教授乔治·卡扎基斯(George Kazazis)收拾起厚厚的写生初稿
2025-11-05 16: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