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
林慧萍
17
就像北方人无论过什么节都要包饺子,台州人的过节方式,是包食饼筒。
端午节是一定要吃食饼筒的,菜场里,早早就有人摆摊,现场摊食饼筒皮;
立夏,据说是要吃食饼筒的;
远方来客人了,那必须要包食饼筒,除了食饼筒当主食,还有各种各样没法包进食饼筒的鱼虾蟹。
18
食饼筒在台州,可以作为饭量的参照物,说一个人吃得多,只要说“他能一口气吃下两个食饼筒”,大家就会心照不宣,概因食饼筒带着“军粮”的DNA,大只、管饱、扛饿。
19
食饼筒是主妇巧手的标签,能干脆利落地摊出饼皮,做出一顿花色丰富的食饼筒家宴,会得到四邻的称赞。
20
食饼筒里贯穿朴素的矛盾论:
它是复杂的,要炒起码五六七八种菜,而且大多要切成丝状,一顿食饼筒够忙活大半天;
同时也是省事的,做好了一顿食饼筒,两天的午餐有着落了。
食饼筒可以当早饭,管饱;可以当午餐,耐饥。
21
食饼筒“馅头”的种类和质量,能代表一个家庭的殷实程度和消费水平。
端午节期间,台州人的朋友圈,食饼筒大餐此起彼伏。
22
食饼筒是一个人的饕餮盛宴,也是一群人的DIY狂欢。
食饼筒是居家的,无论是三四人的小家庭,还是几十个人的大家族,食饼筒都可以轻松驾驭;
食饼筒也很适合走出家门,是台州版的汉堡、肉夹馍,拿到纽约曼哈顿区,卖8.8美元一筒没问题。
23
它既有简单方便的快餐属性,又有豪华铺张的发挥空间,很多饭店推出的食饼筒套餐,十几种配菜排成扇形,山呼海啸一般,气势夺人。
食饼筒,舌尖上的台州之光、精神之火。
24
麦虾是一种“自带流量”的主食。
比如你给一个远道而来的朋友接风,大家酒酣耳热之际,你说:我们来点主食,来尝尝我们的特色麦虾吧?
他连连摆手说:哎呀不用了,我吃不惯海鲜。
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给他讲述“麦虾非虾”的故事,对方恍然大悟,大家其乐融融,起到宾主尽欢的效果。
25
麦虾也是一种“乡愁”美食。
你结束了大半年忙碌的工作,拖着行李箱,风尘仆仆地回到家里。家人给你做了一碗麦虾,配料放得比主料多得多,煎蛋黄澄澄的,肉、小白虾、蛏子、蛤蜊多到溢出来,你一边吃着,一边听着你爸妈在旁边碎碎念。
说早年他们吃麦虾,别说放海鲜和肉了,粮食不够吃,面粉都放很少,面糊很稀,一倒进锅就散了,当时喝了一大碗饱了,不到两钟头就饿得不行。
这种自带背景音讲述的食物,就是“乡愁美食”。
26
我以前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困惑于面粉和水的比例,不敢尝试做麦虾,然后反复查了很多资料都没有得到这个答案,终于还是自己试验了。
最后得到的答案就是三个字:
随——便——试。
先倒一点面粉到碗里,加入少量水搅匀,然后就依照“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原则,多次少量地加水,一直到面糊均匀浓稠,但是能流动的状态。
27
有些地方说在面粉里加鸡蛋,麦虾会更Q弹,这个跟做手擀面,在面粉里加鸡蛋是同理的;也有的地方说,面糊要搅到筷子能直立的程度,但是这个程度,面糊是非常稠的,那割麦虾的时候岂不是像切刀削面一样?
说到筷子直立,你会发现这是很多菜谱的要求,比如同样是台州小吃的蛋清羊尾,也要求蛋清打发到筷子直立的程度。
台州小吃种类再多一些的话,筷子就不够用了。
所以不必太在意这些教条,原则就是面糊搅匀,不能有干粉,也不能太稀薄。
28
粽子跟豆浆一样,存在南北“甜咸之争”,南方以咸蛋黄肉粽当红,北方以豆沙或红枣粽为正统。
在台州,同样用糯米做的点心——麻糍,也有“甜咸之争”。
“甜党”最爱红糖麻糍,麻糍切薄片,刷一层红糖浆,撒芝麻、花生碎,卷成小卷,炸到金黄焦脆,再撒一层红糖,放在纸托上装盘,是一道台州式的饭后甜点。
糯米+红糖,是“台州式甜点”的灵魂食材,可以变幻出无穷的组合。
29
“咸党”则是鸡蛋麻糍的拥趸,鸡蛋麻糍是那种被小贩挑担上街售卖的“爆款单品”。
以前台州街头没有那么多美食小吃店,逛街累了,迎面走来一个卖鸡蛋麻糍的担子,两片薄薄的麻糍,放到刷了油的平底锅里煎着,小碗里打散一个鸡蛋,手指头撮点葱花、少许虾皮,加一点点盐,搅匀了,倒在雪白的麻糍上,待蛋液凝固,就可以铲起来。
30
刚出炉的鸡蛋麻糍,简直集中了所有令人垂涎的要素:鸡蛋金黄、葱花碧绿,雪白的麻糍若隐若现,一口咬下去,鲜香扑鼻,软糯缠绵,除了太烫了不能吃太快,没有任何缺点。
鸡蛋麻糍就是最古早的台州“糯叽叽”美食。
31
在台州,每到初夏,天气还不十分热的时候,大街小巷就会有阿婆骑着三轮车出没,一个三轮车就是一个冷饮摊,放两个不锈钢深桶,一桶装着石莲豆腐,另一桶也装着石莲豆腐,啊不,另一桶装的是青草糊。
32
一黑一白,这是一对不能拆分的夏日天团,天然好CP。
石莲豆腐或青草糊舀起来装在透明玻璃杯子里,那是20多年前了,现在都是用塑料杯,浇上冰水,舀一勺糖粉(小时候我不明白为啥是糖粉而不是砂糖,其实是糖粉颗粒更细更容易溶解),再加一两滴薄荷水,就做好了。
33
在玻璃杯装石莲豆腐的年代里,由于玻璃杯子是要回收的,街头喝冷饮的姿势很不从容,在摊主的注视之下,慢慢喝就显得十分不懂事,我现在还记得小的时候,在街边喝石莲豆腐的期待、满足和紧张感。
34
椒江人的夏天,是要吃洋菜膏的。
我刚知道,原来洋菜就是琼脂,琼脂就是洋菜。
为什么不把洋菜膏叫成“琼脂膏”,一听就很贵气的样子。
但是贵气了就不是“椒江”,朴实家常才够本色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9 06: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