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风雨坛胡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25 07:4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沈阳老胡同25

风雨坛胡同

风雨坛胡同

风雨坛胡同位于风雨坛街中段街西,建于清代。胡同长450米,宽6米。这里有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的风云雷雨山川坛,简称风雨坛,胡同因而得名。

风雨坛全称叫“风云雷雨山川坛”。据《沈阳县志》记载,清雍正十一年(1733)沈阳知事(一说是承德县知县)蔡玉升建。风雨坛的形状是边长两丈左右的正方形三阶殿平台,其用途是每遇有灾害性气候时祈祷风调雨顺,届时,沈阳城有官员在此祈祷。

历史上,《春秋传》中就有“龙现而雩”之说,雩是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明代祈雨已经很普遍了。到了清代,雩祭已经形成了十分完善的典礼礼制。民间沈阳城有龙王庙,国家级别的雩雨台便是这风雨坛,久旱或久雨时就要官署、朝廷去祭祀,有时皇帝亲自去“以表诚意”之心。丰收时节还要“报祀”(还愿)。风雨坛作用如何,在此借两则小逸闻讲给大家听:

其一,史上说,清康熙皇帝是位“祈雨”勤快的皇帝。他回忆有一年,天大旱,他于宫中设坛祈祷,长跪三昼夜未动其身,日惟清淡,不食盐酱。时至四日,徒步至天坛,虔诚祈祷,瞬间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疾回,衣履湿。

其二,清康熙九年(1670),据说,京都久旱不雨,皇帝和群臣一连斋戒了十余天,抬头观望,仍然阳光灿烂……

20世纪初,沈阳风雨坛台上安了一门“大炮”。每天中午12时整,炮声一响,全沈阳人尽知正午时分已到,以此安排各自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这门报时大炮不响了,沈阳历史上留下了“午炮台”之名。沈阳风雨坛作为承载着沈阳百姓美好愿望的载体,沉淀了那个时代特有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以风雨坛命名的胡同也深深地融入沈阳百姓的记忆中。

老妈店胡同

在小南东小什字街和大南西小什字街之间,乐郊路南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1926年至1948年,由于小什字街两侧的门市房集中开办了老妈店,所以这条胡同叫“老妈店胡同”。

老妈店也叫女工店。来老妈店居住的都是一些城乡贫苦良家妇女,为了糊口度日,养小扶老,不得不走出家门出外谋生,求得一条生路,由店主负责介绍给官宦、富贵人家做奶妈,或是给需要照料的老人家做仆人。老妈店只设一铺火炕,其他设施十分简陋。刚入住老妈店的女工不论时间长短,一律不收食宿费,当介绍做工时,店主负责出保,但被介绍谈妥做工的第一个月的收入全部交给老妈店店主,也算是给老妈店的酬金。从第二个月起收入归自己支配。据统计,当时全市共有老妈店30余家,而这条胡同里就有27家,如聚莫女工店、得华女工店……后来,老妈店胡同被火神庙胡同取代,这些良家妇女也都开始了新的生活。 (节选完)

冯述/主编

沈阳出版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5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旧称至今犹存的“缪翰林胡同”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老沈阳的几处翰林胡同(四)旧称至今犹存的“缪翰林胡同”佟悦提到沈阳翰林,清光绪以来本城百姓耳熟能详者当属缪润绂(东霖)。究其原因,一是他的百首沈阳竹枝诗长期流传
2024-04-22 02:57:00
“徐悲鸿画动物”特展走进府学胡同小学,系首次进校园
...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3月25日,在北京市府学胡同小学特展厅,府学胡同小学的学生讲解员们详细介绍“徐悲鸿画动物”的特展画作。当天,“学府·春华”——第四届大美府学师生
2024-03-26 10:38:00
恢复典雅精致的风貌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锡拉胡同19号恢复典雅精致的风貌锡拉胡同19号院现状,慈禧曾在这里度过年少时光。在繁华的王府井西侧,有一条小胡同。胡同里有一处古老的四合院,看起来其貌不扬,这就
2024-04-09 13:34:00
华美蝶变 多元赋能 沈阳方城,焕彩新生!
...建设项目,使方城原点广场、沈阳路等“三横两纵、八个胡同、多个节点”,实现了华美蝶变;更得益于沈河人一以贯之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与担当,锚定目标、攻坚克难、
2023-10-07 02:49:00
以名士富绅知名的“锡翰林胡同”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老沈阳的几处翰林胡同(三)以名士富绅知名的“锡翰林胡同”锡珍科举朱卷履历首页佟悦沈阳旧时翰林府巷仅一处位于城里(内城),即“锡翰林胡同”。入大西(怀远)门南转不
2024-04-20 01:36:00
萃升书院胡同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沈阳老胡同 4萃升书院胡同冯述/主编沈阳出版社明日看点:东鹰市口胡同萃升书院胡同位于沈阳古城内南顺城路东端路北,建于清代。胡同长95米,宽4米。因这里原有建于清
2024-02-25 00:41:00
望北楼胡同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沈阳老胡同22望北楼胡同冯述/主编沈阳出版社望北楼胡同位于令闻街中部以西,天后宫路西端,建于清代。胡同长65米左右,宽6米左右。因胡同内有望北楼而得名。望北楼是
2024-03-22 05:03:00
...自:沈阳晚报佟悦沈阳老城区旧有几处以翰林宅第命名的胡同,沿袭时间较长,曾广为人知。清代“翰林”,是皇帝从同科进士中择优“钦点”,一般每科三五十人,或等同于科举考试的“最高学历
2024-03-31 05:19:00
沈阳方城行浸式Citywalk
...汗王宫遗址广场终点:沈阳路沈阳故宫南广场途经:铜行胡同北段、中街、铜行胡同南段、城市中心广场、沈阳故宫东墙口袋公园沉睡了数百年的遗址讲说方城的如烟往事在都市的生活中,北中街是
2023-09-28 00:4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