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风雨坛胡同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25 07:4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

沈阳老胡同25

风雨坛胡同

风雨坛胡同

风雨坛胡同位于风雨坛街中段街西,建于清代。胡同长450米,宽6米。这里有建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的风云雷雨山川坛,简称风雨坛,胡同因而得名。

风雨坛全称叫“风云雷雨山川坛”。据《沈阳县志》记载,清雍正十一年(1733)沈阳知事(一说是承德县知县)蔡玉升建。风雨坛的形状是边长两丈左右的正方形三阶殿平台,其用途是每遇有灾害性气候时祈祷风调雨顺,届时,沈阳城有官员在此祈祷。

历史上,《春秋传》中就有“龙现而雩”之说,雩是古代求雨的一种祭祀。明代祈雨已经很普遍了。到了清代,雩祭已经形成了十分完善的典礼礼制。民间沈阳城有龙王庙,国家级别的雩雨台便是这风雨坛,久旱或久雨时就要官署、朝廷去祭祀,有时皇帝亲自去“以表诚意”之心。丰收时节还要“报祀”(还愿)。风雨坛作用如何,在此借两则小逸闻讲给大家听:

其一,史上说,清康熙皇帝是位“祈雨”勤快的皇帝。他回忆有一年,天大旱,他于宫中设坛祈祷,长跪三昼夜未动其身,日惟清淡,不食盐酱。时至四日,徒步至天坛,虔诚祈祷,瞬间乌云密布,大雨倾盆,疾回,衣履湿。

其二,清康熙九年(1670),据说,京都久旱不雨,皇帝和群臣一连斋戒了十余天,抬头观望,仍然阳光灿烂……

20世纪初,沈阳风雨坛台上安了一门“大炮”。每天中午12时整,炮声一响,全沈阳人尽知正午时分已到,以此安排各自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这门报时大炮不响了,沈阳历史上留下了“午炮台”之名。沈阳风雨坛作为承载着沈阳百姓美好愿望的载体,沉淀了那个时代特有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情,以风雨坛命名的胡同也深深地融入沈阳百姓的记忆中。

老妈店胡同

在小南东小什字街和大南西小什字街之间,乐郊路南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1926年至1948年,由于小什字街两侧的门市房集中开办了老妈店,所以这条胡同叫“老妈店胡同”。

老妈店也叫女工店。来老妈店居住的都是一些城乡贫苦良家妇女,为了糊口度日,养小扶老,不得不走出家门出外谋生,求得一条生路,由店主负责介绍给官宦、富贵人家做奶妈,或是给需要照料的老人家做仆人。老妈店只设一铺火炕,其他设施十分简陋。刚入住老妈店的女工不论时间长短,一律不收食宿费,当介绍做工时,店主负责出保,但被介绍谈妥做工的第一个月的收入全部交给老妈店店主,也算是给老妈店的酬金。从第二个月起收入归自己支配。据统计,当时全市共有老妈店30余家,而这条胡同里就有27家,如聚莫女工店、得华女工店……后来,老妈店胡同被火神庙胡同取代,这些良家妇女也都开始了新的生活。 (节选完)

冯述/主编

沈阳出版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5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旧称至今犹存的“缪翰林胡同”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老沈阳的几处翰林胡同(四)旧称至今犹存的“缪翰林胡同”佟悦提到沈阳翰林,清光绪以来本城百姓耳熟能详者当属缪润绂(东霖)。究其原因,一是他的百首沈阳竹枝诗长期流传
2024-04-22 02:57:00
“徐悲鸿画动物”特展走进府学胡同小学,系首次进校园
...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3月25日,在北京市府学胡同小学特展厅,府学胡同小学的学生讲解员们详细介绍“徐悲鸿画动物”的特展画作。当天,“学府·春华”——第四届大美府学师生
2024-03-26 10:38:00
恢复典雅精致的风貌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锡拉胡同19号恢复典雅精致的风貌锡拉胡同19号院现状,慈禧曾在这里度过年少时光。在繁华的王府井西侧,有一条小胡同。胡同里有一处古老的四合院,看起来其貌不扬,这就
2024-04-09 13:34:00
华美蝶变 多元赋能 沈阳方城,焕彩新生!
...建设项目,使方城原点广场、沈阳路等“三横两纵、八个胡同、多个节点”,实现了华美蝶变;更得益于沈河人一以贯之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与担当,锚定目标、攻坚克难、
2023-10-07 02:49:00
以名士富绅知名的“锡翰林胡同”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老沈阳的几处翰林胡同(三)以名士富绅知名的“锡翰林胡同”锡珍科举朱卷履历首页佟悦沈阳旧时翰林府巷仅一处位于城里(内城),即“锡翰林胡同”。入大西(怀远)门南转不
2024-04-20 01:36:00
萃升书院胡同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沈阳老胡同 4萃升书院胡同冯述/主编沈阳出版社明日看点:东鹰市口胡同萃升书院胡同位于沈阳古城内南顺城路东端路北,建于清代。胡同长95米,宽4米。因这里原有建于清
2024-02-25 00:41:00
望北楼胡同
本文转自:沈阳晚报沈阳老胡同22望北楼胡同冯述/主编沈阳出版社望北楼胡同位于令闻街中部以西,天后宫路西端,建于清代。胡同长65米左右,宽6米左右。因胡同内有望北楼而得名。望北楼是
2024-03-22 05:03:00
...自:沈阳晚报佟悦沈阳老城区旧有几处以翰林宅第命名的胡同,沿袭时间较长,曾广为人知。清代“翰林”,是皇帝从同科进士中择优“钦点”,一般每科三五十人,或等同于科举考试的“最高学历
2024-03-31 05:19:00
沈阳方城行浸式Citywalk
...汗王宫遗址广场终点:沈阳路沈阳故宫南广场途经:铜行胡同北段、中街、铜行胡同南段、城市中心广场、沈阳故宫东墙口袋公园沉睡了数百年的遗址讲说方城的如烟往事在都市的生活中,北中街是
2023-09-28 00:4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抗战中的太原 武装队长“顶塌天”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清太徐县公安局旧址(图片由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狭路相逢勇者胜!一次猝不及防的遭遇战,竟成了以少胜多
2025-08-14 07:12:00
文化中国行|湘子庙 道教全真派祖师庙
湘子庙在西安南门里西侧,位于湘子庙街与德福巷的三岔路口,与南门东侧的书院门隔街呼应。湘子庙是西安城内道教全真派祖师庙,也是西安市主体建筑尚存的唯一道教祖师庙
2025-08-14 08:04:00
抗战中的太原:我的父亲是少年情报员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武铁柱的故乡五坡村(图片由晋源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故乡五坡村在晋源区最西边的天龙山上,因村小人少
2025-08-13 08:21:00
连环画·我家住过八路军⑧|喝咱一碗水,给咱挑满缸
策划:刘成群监制:张文君 梁海涛统筹:张洪杰 杨佳薇审核:陈亚飞 董昌 王亚楠文案:彭文君 苏畅 袁铮制作:齐媛媛 曹珍 翟晓晖 韩海莹 袁欣悦鸣谢:灵韵数字艺术工作
2025-08-13 08:29:00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姜晓彦8月7日,在潍县集中营解放80周年来临之际,一场特殊的实物捐赠仪式在潍县西方侨民集中营旧址博物馆举行
2025-08-13 10:06:00
纪录片《重见天日——对话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8月13日播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由吉林广播电视台制作的三集历史文献纪录片《重见天日——对话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
2025-08-13 15:16:00
屯堡文化:多元价值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600多年来,屯堡人在与贵州少数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见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基本格局
2025-08-13 15:30:00
海外网8月13日电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简称“731部队”)原队员清水英男8月13日接受日本时事通信社采访,讲述了在“731部队”的真实经历
2025-08-13 18:17:00
大皖新闻讯 明史学者章宪法最新力作、非虚构历史长篇《何以大明:历史的局内人与旁观者》,近日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章宪法
2025-08-13 19:16:00
山河铭记|圩主把易守难攻的堡垒无偿给新四军用
大皖新闻讯 肥东白龙镇褚老圩被一圈宽阔的水域包围着,知情人士介绍,这水域是护城河,宽13米多,让褚老圩变成了易守难攻的堡垒
2025-08-13 20:23:00
山河铭记|彭雪枫忍痛卖马筹军费 马贩子得知实情将马返还 索要“报酬”让人至今泪目
大皖新闻讯 在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中,庐江县汤池镇一直流传着新四军抗日的故事。这个故事是关于彭雪枫和马贩子的。近日,在重走新四军抗战路探访过程中
2025-08-13 20:27:00
双塔博物馆举行“方寸千年 钱币印迹”研学活动
8月13日,双塔博物馆举行“方寸千年 钱币印迹”历史文化研学活动。讲解员带领小学生们制作铜钱拓片,让孩子们领略古钱币的独特魅力。牛利敏 摄
2025-08-13 22:25:00
拍摄/剪辑:孙国梁
2025-08-13 10:04:00
杨晋豪——九一八事变后国立中央大学重建地下党支部【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杨晋豪,1910年出生。1928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政治系
2025-08-13 07: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