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三月的肇兴侗寨浸在雨雾里,青瓦吊脚楼氤氲着水墨画般的诗意。
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侗寨考察,寨门口,身着民族盛装的侗寨村民唱起侗族大歌,欢迎总书记的到来。
“春天到,春意浓,千山万树绿葱葱,布谷鸟儿声声唱,布谷布谷快播种……”清亮的嗓音伴随银饰的脆响划破晨雾,唱响了侗乡春的号角。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做《布谷催春》,意思是欢迎春天的到来,催促人们抓紧开始春耕生产,我们用这首歌曲欢迎总书记的到来。”肇兴艺术团团长杨正莲是当天表演者之一,提到总书记的到访,她很是激动,“总书记还来到我们身边,夸我们的民族服饰很漂亮。”
侗族大歌,回响于贵州天地间已有上千年历史,在贵州黎平、从江、榕江等侗族聚居地,大歌与鼓楼、风雨桥共同组成了“侗族三宝”。侗族大歌源于百越先民与自然的对话,是无指挥的多声部复调音乐,唱起来如溪涧共鸣,余音绕梁。
杨正莲介绍道:“我们侗族大歌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传,老人教歌,年轻人唱歌,年幼的学歌,现在我们很多年轻人还组成了表演队,用侗族大歌向游客展示我们侗族的文化,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如今,贵州省依托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创新探索民族文化传承新路径,以“村超”“民族音乐节”等新场景重构文化传播方式,推出苗银潮牌首饰、蜡染国潮服饰等上百种文创产品,打造非遗工坊、民族文化研学基地等文旅融合项目,贵州正构建起传统与现代交融的传承创新模式。
在黔岭深处,侗歌声声回响;于乌江两岸,蜡染技艺流转生辉。贵州这片土地上的18个世居民族,正以民族文化传承为切口,携手绘制"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图景。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凯茗
编辑 刘思博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19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