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读者来信如是说:
我退休之前是公务员,我老婆退休之前是人民教师,我们结婚那会正处于计划生育年代,儿子自然是独生子女。在儿子走向社会之前,我和老婆没有让儿子为我们做过一顿饭,也没有让儿子为我们收拾过一次家,对儿子只有一个期许:好好学习,通过知识的积累为自己争取一个好的未来。儿子高考那年,是我们县城第3名,上了一所重点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在一线城市工作。
现如今,儿子已经36岁,依然单身,曾好几次对儿子逼婚,儿子一开始的说辞:想在事业上加把力;儿子现在的说辞:买不起工作城市的房子。因为和儿子不在同一个城市生活,对儿子的终身大事在更多时候也只能在电话里催促,且这些年,我和老婆也是省吃俭用,每个月除了留给彼此2000元生活费,其余的钱都交给了儿子。
两个月前,老婆吃饭时感觉胃疼,就给老婆买了一些治胃病的药。上周,老婆胃疼到压根吃不进饭,我不得已只能陪着老婆去医院做了系统检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老婆是胃癌晚期。又因为我老婆还不到70岁,所以我想花钱治疗。在向儿子要钱并说明老婆的情况后,儿子的态度:趁早放弃。
儿子的一套理论:胃癌晚期压根就没有治愈的希望,充其量就是花点钱,延续一些存活时间,关键是在治疗的过程中,还会遭受太多折磨,与其将太多的钱花在医院,还不如带着我妈四处转转。事实上,在我刚退休的时候,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小病治,大病死。但真正这种事情在我老婆身上发生之后,我发现我并不能像儿子那么豁达。
想问: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你如何看待这件事?
木子李情感浅析:
说几个家庭中常见现象:
1)对子女溺爱的部分。
很多家庭都经历了独生子女时代,以至于人们养育子女的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认为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要对孩子娇生惯养。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太多孩子因为在成长过程中,只要学习成绩突出,就可以不参与家务活的劳作,甚至可以对父母顶撞。事实上,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在成年之后往往不太懂得感恩,甚至觉得自己溺爱的待遇属于理所应当。导致的结果,他们在生活中往往会呈现出极度自私的状态,尤其不太用换位思考的姿态去照顾父母的感受。想说的是,有才无德小人也。所以,即便自己的孩子属于独生子女,也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
2)亲人生重病的部分。
生老病死是每个家庭都会经历的事情,较为理性地看待亲人生病这件事,“小病治,大病死”确实属于比较妥当的处理方式,但是,人生在世,感情也是不能忽视的羁绊,以至于很多人可以在自己身上展现出“无情”,但在面对亲人的时候则会散发出“心软”。比较接地气的形容亲人得了不治之症之后,亲人对自己不放弃的内心真实:不想留下太多遗憾;渴望奇迹能在亲人身上出现。为此,面对亲人重病以及高昂的医疗费,取一个中间值,即:量力而行即可。在家庭财政不算富裕的情况下,让重病的亲人用旅游、好吃好喝等方式走到生命的尽头,也是一种可选择的方式。
3)子女终身大事的部分。
现在的自媒体较为发达,为此,也会在一些短视频内容中看到这样的灵魂拷问:倘若你家子女选择单身一辈子,你会支持他的决定吗?倘若你家子女结婚之后选择做丁克,你会支持他的决定吗?倘若你家子女喜欢同性,你愿意坦然接受吗?或许伴随着90后、00后这代人逐渐成为人母或人父之后,他们在子女的婚恋问题上会具有更多的包容性。在这里,我想说一下我内心的真实声音:子女的幸福肯定比作为父母的面子要重要。意味着,当你的子女属于感情领域的小众群体,你需要将你认知里作为小众群体的弊端告知子女,倘若他们能承受这些弊端,请尊重子女在婚恋层面的决定。
4)老人钱财管理的部分。
有些老人觉得子女赚钱少,且背负着房贷、车贷,索性将自己的工资卡交给子女支配;有些老人觉得自己存下来的钱,迟早会移交给子女,索性将存款交由子女管理。关键是,在自己生病需要医疗费的时候,再从子女那里要回属于自己的那部分钱财时,会发现,给子女钱的时候,双方都较为开心,但向子女要钱的时候,八成会遭到子女嘀咕。为此,关于老人退休金或存款的部分,最好的处理方式:可以让子女知道你有多少钱,但自己的钱应该由自己掌管。人生在世,只有自己手中有粮,在遇到事情的时候才不至于心慌。
你儿子面临你老婆重病这件事,给出了放弃治疗的态度,我的理解是这样的:1)你儿子对当代治疗重病的医学手段没有信心;2)你老婆觉得与其花钱在医院遭罪受,还不如体面地去旅游或好吃好喝。所以,你没有必要觉得你儿子属于白眼狼。或许当代很多年轻人勇于表达自我主张,以至于他们在和父母交流的时候,会采取直接的态度。意味着,如果你执意帮你老婆治病,你儿子大概率会交出你们存在他那里的存款,甚至还会拿出自己一部分积蓄。我对你老婆生重病这件事的建议:听听你老婆主治医生的建议,如果确实只是花钱续命的范畴,我也倾向于放弃治疗。
给你讲一个发生在我朋友父亲身上的事情:我朋友父亲是食道癌去世的,当时只有68岁。从我朋友父亲查出食道癌到病逝,大约持续了大半年时间。期间,朋友父亲的体重从120来斤消瘦到只有六十来斤。关键是朋友父亲从住院到生命结束,就没有下过床。除了能报销的药费,还自费了几十万。现在回想这件事:我并不觉得朋友父亲走的有多体面。只是我朋友以及他兄弟姐妹,还有他母亲,觉得不放弃治疗才是负责任的态度。关键是,有没有尊重过病人的意愿?所以,关于要不要给你老婆治疗这件事,也需要参考一下你老婆的建议。
编后语:
在网上,经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的感慨:生不起病,死不起。想说的是,太多人只属于较为平凡的存在,赚钱能力也特别有限,但家里一旦有一个亲人得了重病,在帮着亲人治疗的过程中,有可能导致家庭财产严重缩水,甚至负债累累。所以,比较理性的态度:小病治,大病死。
人们对父母的态度,正确打开方式应该是这样的:父母在世的时候,要给予父母能力范围内的陪同和孝道,在父母去世之后,没有必要让自己长时间沉浸在失去父母伤感情绪中。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事情往往呈现着相反的情景:在父母活着的时候,自己总是以“忙”为由,不能给予父母最起码的陪同和孝道,等到父母去世了,自己却各种懊悔。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4 14: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