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
凌一
我家一楼的房间里摆着一个比我年龄还大的老物件。它,就是母亲的嫁妆——双色油漆的木柜,木质台面上压着一块玻璃,玻璃下压着为数不多的、记录父母年轻岁月的老照片。它安安静静地立在那儿,成为我们家的一部分,也见证着父亲母亲的爱情。
父亲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但是很遗憾,那一年,他并没有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大学生。落榜后,他在生产队报名学车,开起了手扶拖拉机。因为那个年代的农村,高中毕业就算有文化了,他同时也担任了夜校的老师,而母亲则是夜校的学生。这是母亲与父亲最初的“遇见”,却没有擦出一点儿“火花”,父亲托人到外公家说亲,母亲觉得两人文化水平差太多,拒绝了。过了两年,又有人来给母亲说媒,一问还是父亲,母亲这才动摇了。
此后,父亲下工一有空就跑去外公家“报到”,遇上生产队休息,父亲就殷勤地骑着自行车载着母亲进城逛公园,带她吃碗仔粿和扁食。这就是他们的浪漫约会,至今母亲说起仍会脸颊泛红,嘴角上扬。
1985年,他们结婚了,双色油漆的木柜作为母亲的嫁妆“入驻”了小家庭。当时正值生产队解散,家家户户认领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打我懂事起,我就知道母亲勤劳,我们家里里外外都是她操持着。她好像永远在忙碌,不是在田间,就是在灶台。父亲则是弄了一辆拖拉机跑运输,但后来出了场车祸,家里损失了不少。
我们村兴起渔业养殖的时候,父亲母亲也想办法凑钱,承包了村里的几亩池塘。因为经验不足,我家的池塘经常“靠天吃饭”,收成时好时坏。记忆中,小时候家里有几年过年都是找舅舅、姨妈借钱对付过去的。我清楚地记得,那年我考上科技中学初中,学费都是父母亲借来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几年,父亲母亲经常为了钱的事发愁,为了池塘的经营一言不合就吵架。有一回,吵得凶了,母亲气得一扭头回了娘家,给父亲留下一句“离婚”。父亲慌了神,拉着我和还不怎么懂事的弟弟去当“和事佬”——打感情牌喊母亲回家。父亲是个老实人,也不会说好听话,他就一个原则,坚决不同意离婚,甚至还偷偷把结婚证收了起来,假装找不到。就这样,父亲和母亲没有分开,在生活的琐碎中,在磕磕绊绊中,他们把我和弟弟拉扯长大,自己也慢慢变老。
如今,父亲母亲都已退休了。母亲闲不住,又去打零工,于是,赋闲在家的父亲接过了“主持内务”的“大旗”。他们的日常变成了母亲时不时念叨父亲又把菜做坏了,父亲则每天晚上帮母亲推拿按摩。
父亲和母亲的感情着实普通,没有风花雪月的浪漫,更没有啥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母亲不太识字,她嫁给父亲,从未追求什么一起看世界的浪漫,他们一起走得最远的路仅仅是游鼓浪屿。可是,在我看来,他们的感情比起年轻人婚恋的“轰轰烈烈”多了“细水长流”和“不离不弃”。他们一辈子没有向彼此说过一个“爱”字,却一直用行动默默地诠释着这个“爱”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2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