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达州日报
□胡佑志
“湔底河山清幽幽,两岸古柏水中游。布谷鸟在空中吼,画眉林中展歌喉。”这优美的山歌,是父亲茶余饭后最喜欢哼唱的经典,因为歌中珍藏着我父母亲一段淳朴而浪漫的爱情故事。
父亲爱唱山歌,是母亲教会的。
当年,意气风发的父亲独闯江湖,凭着一手木工活,艺走天涯。下榻的第一站就是九顶山下的八角镇。镇上住着一户人家,姓李,这李家正好要做一套家具。听说父亲不但手艺好,而且人品不错,于是,李家便向父亲发出了邀请帖,父亲欣然应允。
父亲每天下木料,刨整木面,做得一丝不苟。李家看在眼里,暗自佩服父亲的手艺。李家有一女子,正值青春年华,待字闺中。日子一长,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心中有爱藏心底,父亲一门心思却扑在做家具上。
一转眼,临近五月了,这天,正在加工木料的父亲,突然被一阵歌声萦绕,细细聆听,歌声飘过耳际,穿透心间。“五月里来是端阳,做个香包送情郎。白天挂郎胸口上,晚上放在枕头旁。”听着听着,父亲似乎走心了,回过神来,又继续他的木工活。
李家的家具在父亲一个多月的精心打造下完美呈现,李家啧啧称赞。为了感谢父亲,李家特意做了一桌丰富的晚餐。饭桌上,李家老爷子说:“年轻人,你手艺不错,走到哪儿都吃香。天干饿不死手艺人。”父亲说:“我这手艺,跟我爷爷学的,还有不足,学到老做到老啊!”一桌人相谈甚欢,母亲忙着给父亲添饭。饭毕,离开李家,母亲送走了父亲。
不久,李家托人来到我的家乡,找到父亲,说是要将母亲许配给他。父亲乐坏了。
母亲最大的爱好,就是劳作后唱山歌。尽管父亲不会唱,但还是迎合母亲的嗜好,努力学唱。空闲时,母亲就教父亲一些山歌解闷,父亲记忆超强,一学就会。
父亲唱道:“太阳出来红彤彤,燕儿出来捉虫虫。虫虫落在燕儿口,情妹落在我怀中。”母亲不甘示弱,随声附和:“情妹出来穿身白,跟到情哥薅玉麦。不怕玉麦籽籽硬,情哥吃得我吃得。”
结婚那天,父亲将母亲迎接回了家门。“接亲不用轿子抬,李家山头李家岩。红爷带路前面走,情妹笑起跟着来。”父亲唱。两人喜笑颜开,对酒当歌。
有山歌作伴,父母亲忙碌而快乐。一天,母亲因干活手指受伤,吃穿都要人服侍,尤其苦坏了父亲,忙完手里的活一回到家,还要做饭。母亲看在心里,很是心疼。父亲就唱起山歌逗趣母亲:“太阳落坡往下梭,情妹淘米用手搓。想留情哥吃顿饭,筛子做门眼睛多。”唱完,母亲总会一笑,一天的劳累烟消云散。
一路走来,父母亲已步入古稀之年。母亲生病住院,父亲就陪在母亲身旁,深情地看着母亲说:“老婆子,如果有来生,我一定重返八角镇,寻找儿时的你,那里有我们的青春情怀,还有淳朴的乡风民歌。”说着,父亲眼里有了泪花,口中念念不忘。“清晨起来雾沉沉,一对斑鸠飞竹林。斑鸠爱歇梧桐树,情妹爱的有缘人。”母亲拉着父亲的手,眼角流出浅浅的泪花。
好多年过去,父亲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
闲暇的一次周末,快憋坏了的我借着出去走走之机,带着古稀之年的父母回了一趟八角镇,这也是为了圆父亲带母亲回娘家的心愿。得知当年羌汉山歌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父母激动的心情真难以言表。
山歌是父母爱情的见证,也是父母记忆深处的那一段河流,尽管随父亲走向远方,但心里的山歌一直在心底流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1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