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最美不过人间烟火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2-25 02:2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兵团日报

最美不过人间烟火

——六师芳草湖农场职工蒋菊清一家四代的团圆故事

最美不过人间烟火

1月1日,蒋菊清(右)和丈夫张世昌在家中合影。于三 摄

最美不过人间烟火

2月22日,蒋菊清的母亲杨科华与孙子孙女、曾孙子曾孙女合影。于三 摄

最美不过人间烟火

2月22日,孙女为蒋菊清的母亲杨科华梳头。于三 摄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雪娇 通讯员 于三

“相隔千里终团圆,共坐檀桌前。”窗外腾空而起的绚丽烟花,照亮了宁静的夜空,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张灯结彩。

元宵节当天,六师芳草湖农场原四场六连(现二十三连)退休职工蒋菊清家里几代人齐聚一堂,围炉谈笑。

饭桌上,一家人尽兴享受着美食,欢声笑语不断;后厨里,大火翻炒、小火慢炖,空气里满是幸福的香气。

蒋菊清思绪翻飞,那一个个温暖熟悉的团圆饭镜头,像放电影似的,穿过岁月扑面而来,让她心生感慨。

时光流转70年,团圆饭悄然发生着变化。

团圆

传承着孝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望着窗外,今年70岁的蒋菊清想起小时候对过年的期盼。

蒋菊清的父母都是四场六连退休职工。父亲蒋兆鹏于2016年1月去世。母亲杨科华今年88岁,身体健康。

蒋菊清的父亲出生在桑家渠村(现二十三连)。桑家渠是天山雪水冲击形成的涝坝。不知何年,有桑姓人家在涝坝边定居,桑家渠村引水垦田而得名。

那时的桑家渠水苦,水患无常,不是旱就是涝。蒋氏家族在桑家渠边上种田生活了好几代人,苦日子过了好几代。

“母亲说生活就是先苦后甜。”蒋菊清回忆道。

1953年,蒋菊清的父母成婚来到了桑家渠畔,喝着苦水生儿育女、照顾家庭。没几年,婆婆瘫痪在床,后双目失明。

蒋菊清的母亲三十年如一日,给婆婆端水喂饭,擦拭身体。那时,家人吃高粱米、玉米面都吃不饱,母亲每天要从家人的牙缝里“抠”出一个鸡蛋,用羊油炸熟,做一碗鸡蛋茶,为婆婆补充营养。在母亲的悉心照料下,老人于1983年安详离世。

兵团人坚韧不拔的信念、克服困难时的坚韧,都深藏于一个个生活细节里。在艰苦的环境下,蒋菊清的父母传承着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

蒋菊清的父母养育了11个子女。长大后,他们在芳草湖农场各个行业工作,直至退休。

“母亲常对我们说,你们将来怎样照顾老人,以后子女就会怎样照顾你们。在母亲的教导下,尊老敬老的观念深深地刻在我们心里。”蒋菊清说。

快过年了。

蒋菊清记得父亲拿出落满灰尘的两个葫芦,去十几公里的马桥(现一〇六团)买酒。一人一驴早早出门,天黑到家时,人和驴被白霜包裹得严严实实。

昏暗的油灯下,母亲一针一线给家人缝制衣服。蒋菊清是长女,每年都能穿上新布做的新衣裳,母亲再把她的旧衣服改小给大妹穿,大妹的改小给二妹穿,以此类推。

在蒋菊清的记忆里,过年母亲都会蒸茶饼,就是用小麦面蒸的呈饼状的大馒头。茶饼蒸好了,为图喜庆,再撕一块红纸泡在水里,把几根芨芨草绑在一起,将红色的水沾点到茶饼上点缀。

过年吃饭要图吉利。家里只有寓意人人有福的冻豆腐,母亲将解冻的豆腐切成小块,同萝卜、白菜烧一大锅豆腐汤,一人一块茶饼一碗豆腐汤,就算吃了团圆饭。

亲戚朋友来家里拜年,大人就用糖茶招待。糖是方块糖,非常珍贵,怕被老鼠糟蹋,搁在筐里悬挂在房梁上。

“客人来了,母亲站在凳子上,从筐里取几块,在案板上碾碎放入杯中倒入开水,狭小的干打垒房子里充满了糖香。”蒋菊清说。

趁母亲给客人端糖茶的空,蒋菊清和弟弟妹妹飞快地跑到案板前,捏起残留的一星半点糖放进嘴里,吃得津津有味。

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水利工程设施的完善,桑家渠不再发洪水,不再断流,农田的收成有了保障,人们的生活渐渐好转。蒋菊清家养了猪,家人都盼着过年大饱口福。不过一家十几口人,还要细水长流,一头猪养一年、吃一年。

元宵节到了。蒋菊清家的团圆饭有了荤腥。一大锅酸白菜炖骨头,少许肉丁和土豆、萝卜做的灰面,茶饼,豆腐汤,丰盛了好多。

一年的辛劳、全年的收获、阖家团圆的幸福,都浓缩在餐桌上的这一顿饭里了。

家里吃团圆饭有了讲究,要等长辈们吃完,孩子们才能上桌吃。孩子们从不抱怨,渐渐地,这成了家风。虽说大人们先吃,但也是把最好的留给了孩子们。

团圆

是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炊烟且弯弯,时光飞逝如电。

1974年元旦,蒋菊清和丈夫张世昌结婚,坐着马车离开了娘家,住进了一渠之隔的张家庄四合院。那年春天,蒋菊清和丈夫在院子里栽了4棵象征爱情的榆树苗。

蒋菊清的夫家也在芳草湖农场生活了好几代,公公婆婆生养了7个儿子,没有女儿。在那个靠体力挣工分的年代,丈夫家劳力多,是个富裕户。

出嫁的前一天晚上,母亲对蒋菊清说,你把婆家当娘家,婆家就把你当女儿。

住进张家庄后,每次公公婆婆生病住院,蒋菊清都做好饭菜送到卫生所,陪老人说话解闷。老人休息了,蒋菊清再去生产队的地里干活。

那时候,蒋菊清在生产队大班组劳动,主要种植甜菜、玉米、小麦,因为体力跟不上,挣的工分低。好在丈夫能干,冬天去北沙窝拉柴火,挣的工分高,家里的日子过得惬意。

转眼,迎来了蒋菊清在张家庄过的第一个春节。

婆婆用树枝和红纸做两个大红灯笼挂在院子里。公公拿着红纸请人写了好多副对联和大大的福字,带着小叔子贴满了屋里、屋外每个门框。在满眼红色的映衬下,蒋菊清第一次感受到过年的喜庆。

公公婆婆会持家,平日在四合院里养鸡、养猪、养羊,团圆饭很丰盛。

蒋菊清和婆婆一起为全家人做团圆饭。亲手准备团圆饭是对家人爱意的表达,每一道菜都蕴含着对团圆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祝福。

此时,除了酸白菜炖骨头、灰面、茶饼,还有煮的羊肉和凉拌鸡肉。因为没有调味品,羊肉和鸡肉都是清水煮的。

第二年春节,生产队给每家分鱼。一家人都不会做,蒋菊清只好把鱼内脏去除洗净放入锅里煮,因为没把鱼鳃去掉,煮熟的鱼腥味太重。为了不浪费,家里一人一双筷子闭着气才吃完。

每年初二,公公婆婆把家里舍不得吃的鸡肉、鸡蛋、茶饼装满满一包让蒋菊清带回娘家,让她弟弟妹妹品尝。

1982年,蒋菊清和丈夫带着3个孩子搬出了四合院,住进了四场六连居民点的新房里。每年大年三十,一家人都会回到四合院,陪公公婆婆过节。孩子们期盼着到爷爷奶奶家里,不仅有压岁钱,还惦记着爷爷的“百宝箱”。

公公掌管着家里的一个红漆木柜。平日里,有好吃的干果糖果,他舍不得吃,攒到柜子里,留着给孙子孙女。每到过年,柜子里塞满了高粱饴、葡萄干、红枣。为得到更多的零食,孙辈们又唱又跳极力讨爷爷欢心,那份天伦之乐让老人无比幸福。

团圆

蕴含着耕耘后的收获与希望

20世纪80年代中期,芳草湖农场职工群众的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过年了。寓意蒸蒸日上的茶饼不用红纸泡水点缀,而是用夏天采集的花瓣碾碎兑水,制作出带有花香的红色颜料,沾点到茶饼上色更红、味还香。

春节当天,蒋菊清一家人依旧早早聚到公婆家,妯娌们都要露一手。调味品多了,市场上能买到新鲜蔬菜了。因此,酸白菜炖骨头换成了酸菜排骨;灰面的臊子里有鸡肉、羊肉、牛肉、木耳、豆腐十几种辅材,味道更加鲜美;鱼肉不能少,蒋菊清学会了做红烧鱼,每次端上桌,大家都不忘调侃一下第一次吃鱼的腥味;鸡肉不仅有凉拌鸡肉,还有大盘鸡、青椒鸡块。

妯娌们在锅灶和案板之间穿梭、孩子们嬉闹、玩耍、老人们端坐炕头,含饴弄孙……所有这些汇聚成了蒋菊清难忘的团圆饭,热闹的情景现在回想起来是浓浓的年味。

从苦日子走出来的人家,不敢浪费一点粮食。团圆饭丰盛了,自然剩饭剩菜也多了。老人们总是要求大家把所有的饭菜吃完,才能离开。其实,不过是他们不舍儿孙满堂的欢愉和幸福。

团圆饭是过年的“高潮”,不仅蕴含了家庭成员耕耘后的收获与希望,也浸润了阖家团圆、幸福美满的内涵。

随着物质的逐渐丰富,年不再是一天就过完。从初一到十五,一家人白天在餐桌上欢聚一堂,晚上挤在炕上、沙发上,看电视、嗑瓜子、吃糖果,说着心里话,其乐融融。

团圆

是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年复一年,蒋菊清的三个孩子长大了,都留在了芳草湖农场。

1998年,蒋菊清的儿子张成武高中毕业,成为农场二十连职工,一直在连队种地。那时候,种20亩棉花,除了播种实现了机械化,放苗、打埂、浇水、除草、打顶、采收全部是人工劳作。张成武刚出校门吃不了苦,就想放弃职工身份出去打工。

几十年间,团场的每个角落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兵团的职工群众既是亲历者,也是受益者,他们比谁都坚信,团场只会越来越好。

蒋菊清夫妇力劝儿子,最终,儿子放弃了外出的想法。

现在,张成武和妻子在二十连一边种地,一边为职工提供农机服务。夫妻俩通过勤劳的双手,每年的收入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生活美满幸福。

2008年,蒋菊清的父母被芳草湖农场定为拆迁户,赔付了一套楼房。搬新家那天,蒋菊清记得母亲激动地说:“党的政策好!让我住上了不用生火的楼房。”

孙辈们一个个迈进了大学的校门,成家立业的孙子孙女,每年过年,无论多忙、无论在哪,都要回到农场和家人一起过。

如今,蒋菊清家一家四代63人,每年过年都聚在母亲家里。

这些年,年轻人提出去饭店吃团圆饭,老人不同意,说花钱还不热闹。因此,蒋菊清家一直保持在家吃团圆饭的习惯。

越来越讲究的团圆饭,也有了现代元素。孩子们网购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海鲜、肉类、水果等,让春节的美食更加丰富。

蒸、煮、煎、炸、炒、炖等“十八般武艺”全能使出,经过一天紧张有序的忙碌,一顿丰盛的团圆饭被端上了桌。

清炖羊肉、炒土鸡、粉蒸肉、红烧扣肉、炒肚花……样样俱全,且注重荤素搭配,营养美味。此外,过年的菜食开始讲究寓意,要讨吉祥如意的彩头,譬如红烧扣肉寓意日子红红火火,鸡谐意吉祥如意,鱼则寓意年年有余。

蒋菊清从楼上鸟瞰下方,家家户户灯火通明,仿佛全世界都被光明笼罩着。

春节期间的每一餐,无论食材如何变换,“主菜”都是团圆,回味皆是亲情,是人们对阖家团圆的精神追求。

一顿顿团圆饭随着蒋菊清的思绪,从单一到逐渐丰盛,一餐一食记录着历史的印记,更见证了兵团成立70年以来,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如今,桑家渠已被填平,成为万亩良田;张家庄残垣断壁,被六师五家渠市作为文物保护了起来;蒋菊清和丈夫栽的榆树生长了50年,已枝繁叶茂。

团圆饭是越来越香,蒋菊清一家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5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烟火升腾,人间至味是团圆
...餐,是过年的经典标志。“年夜饭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团圆饭,这是旧年和新年的交接,也是辞旧迎新的象征,新的一年、新的气象,从这一餐开始。”在省外求学、工作7年时间,每年除夕,他
2024-02-10 10:31:00
...“抢食”、建筑工人在工地上表演“体操单杠”、奶奶在团圆饭上用脸盆逐个“没收”晚辈的手机……一组组鲜活人物和逗趣场景的生活碎片,让人动容。据悉,该电影获得第10届中国纪录片学院
2023-12-28 06:27:00
和儿女相处时,根据自身条件,尽量多花以下四种钱
...下四种钱。02第一,多花聚餐的钱,请晚辈参加家宴,吃团圆饭,提升家庭烟火气。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退休之前,你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研究厨艺,给儿女做一顿饭,都要赶时间。退休之
2023-02-25 15:06:00
万家团圆烟火色
...直下三千尺”。当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吃着热气腾腾的团圆饭,推杯换盏、闲话家常、重温亲情,那便是最美的天伦之乐。想到这里,我已隐隐感觉到了故乡的年味。返乡的路上,看见远处的万家
2023-01-12 10:45:00
首部众创竖屏电影《烟火人间》明日上映
...里,将素不相识的遇难卡友的车开回老家;年迈的奶奶在团圆饭上用脸盆逐个“没收”晚辈的手机……平凡生活中种种温情时刻,令观众眼含感动的热泪,恰合岁末年初的贺岁氛围。地域和职业虽千
2024-01-12 18:45:00
众创电影《烟火人间》定档1月13日,509个普通人“做自己生活的导演”
...识的遇难卡友的车开回老家,送他们回家;年迈的奶奶在团圆饭上用脸盆逐个“没收”晚辈的手机……平凡生活中种种温情时刻,为寒冬捎来一股暖流。在导演看来,《烟火人间》的主角们是一群“
2023-12-28 10:41:00
《烟火人间》迈出有实验意义的一步
...貌,曾经的新闻故事,插秧、砌砖、喂鸬鹚、摘棉花和吃团圆饭、穿汉服、走亲访友等日常劳动与生活场景。这些拿起手机记录身边琐事的普通人,神情生硬而羞涩,面对镜头真诚又不乏天真地流露
2024-01-25 06:04:00
...子热闹起来,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儿,各家即将开席的团圆饭,更是将过年的喜庆气氛直接“拉满”。在省文明家庭——刘娜家的厨房里,香气十足的小鸡炖蘑菇已经出锅,红烧鲤鱼正进入浇汁环
2024-02-10 06:24:00
...,兵团人凭着艰苦创业的精神,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一顿团圆饭,记录着时代给职工群众生活带来的变化。挖渠引水、改造苇湖、开垦荒地,兵团人经历轰轰烈烈的生产运动后,过年时,即便是一餐
2024-02-25 02:21: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