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张家界日报
全媒体记者 梁山泉 谷俊德
“下田栽秧喽。”5月29日,在桑植县龙潭坪镇白竹坪村的一个山凹间,10多个村民正在田间栽秧。“我们用农村打转工的方法,集中劳力抢插,解决村里劳力不足的困难!”村民余正芳对记者说。
今年59岁的余正芳,是白竹坪村的种粮大户。她承包了68亩稻田。刚收割完油菜,又聘请村民栽秧。“我家还搞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有200多亩,长势可好喽。”她带着记者来到不远处的一个大湾,指着一大片绿油油的庄稼说:“我种植的这些粮食,按照间距播种,玉米和大豆结伴生长,二排玉米连三排大豆,玉米高产,大豆增收,成本少,收益高。”
“决不能让田地抛荒。不种粮食,我手就发痒。”苦竹洛村民杨国雷说。在一处小山坳,杨国雷正在田里捞杂草。这个小山坳,共有12个梯田连在一块,因为缺水,还没有及时栽秧。因杨国雷左手严重残疾,做庄稼只能用右手。去年他将这些抛荒多年的水田翻耕,种上水稻。现在只等雨水来临,就打起火把夜插秧。杨国雷打着赤膊,坐在田边告诉记者:“这些天,我忙着收油菜、薅草,让水跑掉了,要不然我的这些田,也不会开裂!”他与妻子在家做生产,承包12亩水田、40亩地。“尽管只有一只手,但我不种粮食,就浑身不安。嘿嘿,吃着自家产的粮食,做梦都香。”他说。
记者来到苦竹坪村的一处平坝,刘宇清正开着机械栽秧,一丘大田不一会就播种完毕。刘宇清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是村里种粮食的老手。他从前年开始机械化作业,因为效率高,节省劳力,时常帮村民割油菜、栽秧等。“我承包130亩田地,全用机械耕种,减轻了劳动强度!但大山里的土地坡多、缺少机耕道,有时要临时修路,耗费时间。”他购买了收割机、耕田机、播种机等6台小型机械,满足有条件集中作业的村民的需求。“今天早上,我用无人机帮助村民给庄稼施肥。去年我们村里建设了机耕道,给机械化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近期我收割油菜550多亩,间作种植黄豆、玉米700多亩,我的这些机械立了大功。”他说。
今年来,龙潭坪镇狠抓粮食生产,采取多途径稳定播种面积、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遏制耕地抛荒、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等措施,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据初步统计,目前全镇已经完成33000亩粮食播种,其中大豆播种3100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2480亩,油料作物种植13900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4 06: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