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半岛都市报
生死时速打通救“心”通道
城阳区人民医院多学科联合推动胸痛中心建设,为胸痛患者保驾护航
半岛全媒体记者滕镜淑
通讯员李春燕
急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最为常见,来势凶猛,致死率高。介入治疗作为急性心梗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快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降低心梗病人的死亡率并改善预后。为了让医院先进的技术优势发挥最大化,为更多患者抢到救治时间,从2018年开始,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设立胸痛中心。急诊科、介入科、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CU、皮肤科、胸心血管外科、影像科、检验科、超声科和麻醉手术科等11部门联动,各负其责为胸痛患者护航。2023年胸痛中心全年门急诊接诊胸痛患者超过5000人次,冠脉介入治疗1500人次,急诊手术500余例……
连续10台急性心梗手术
医护拼尽全力打通生命通道
2023年4月1日下午不到4点,正在听班的心血管内科主任王均志和介入科主任仲捷同时接到胸痛中心电话:有急性心梗患者,需要马上手术。对他们而言,突发手术是日常工作,火速赶到导管室。这是一位54岁的心梗患者,症状典型,手术顺利完成。第一例手术刚完成,导管室没等休息片刻,又来了一位急性心梗患者;第二例正在进行中,胸痛中心信息提示第三例心梗患者已经在等待,以平均两个小时的规律,连续进行了三台手术后,零时许王均志刚准备回家,还没来得及换衣服,电话再次响起,又一例急性心梗患者……就这样,一台台心梗手术、一次次与时间的博弈,等放下导丝走出导管室,已经是4月2日中午11点。手术记录本上的信息显示:19个小时,10台急性心梗手术。
“只要患者一推进来,疲惫一扫而光。”仲捷说,这是来自医生的本职反应。这一夜,也是一场考验,考验了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的流程、考验着多学科的合作,他们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从天亮到天黑、从午夜到天明,在这一个20平米的导管室内,城阳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介入科、急诊科多方合作,顺利完成介入手术。“这在青岛市区内也是史无前例的,对于医生来说,体力和脑力都是双重考验。那天晚上我们不敢喝水怕上厕所、不敢吃饭,因为后面已经有患者在等待,一台手术完成的短暂空当期身体会迅速陷入极度疲惫。”心血管内科主任王均志回忆,2023年4月1日,那连轴转的19个小时仍然历历在目。
心肌就是生命,面对急性心梗患者,每一次都是与时间的博弈。截至4月9日,10位患者陆续康复出院,这得益于医院胸痛中心成熟完善的运转机制,是多学科之间的默契配合,更是医者之责,心血管内科、介入科、急诊科各司其职,让急性心梗患者在“黄金时间”内打通了血管。
优化救治流程,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效率
近年来,围绕这一主题,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纵深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五大区域救治中心建设工作,建立了一条条全天候的急危重症快速抢救的绿色通道,构筑了高效生命救治网。
城阳区人民医院五大区域救治中心,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有效提高危急重症救治能力,最大限度地缩短危急重症救治时间,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护航。胸痛中心可开展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药物洗脱球囊冠脉成形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心脏射频消融术等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胸痛中心团队拥有11名高级职称医师、42名中级职称医师,19人拥有硕士以上学历。同时,配备了佳能INFX-9000C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西门子Force开源CT等先进设备。医院自五大中心创建以来,不断完善诊疗制度,优化就医流程,开辟绿色通道,为广大危急重症患者赢得更及时、更有效的抢救时机。
2020年,城阳区人民医院通过了国家级胸痛中心的网审,持续改进争创国家级胸痛中心。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城阳区人民医院将继续完善提升五大区域救治中心建设工作,推动各类危急重症治疗水平与效率的提升,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8 06: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