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京晨报
肾脏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之一,一旦肾脏出现问题,身体健康就会亮起“红灯”。慢性肾脏病(CKD)由于早期没有特别的症状或感觉,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很多人甚至会拖到最严重的结局——慢性肾衰。
慢性肾脏病是“沉默的杀手”
江苏省中医院肾病科专家介绍,慢性肾衰,即慢性肾衰竭(CRF),这是慢性肾脏病最严重的结局。慢性肾脏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发病可以悄无声息,很多人发现的时候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原因造成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脏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相关报告显示,我国CKD成人发病率为8.2%,根据全国总人口估算,2018—2019年间全国有约8200万成年CKD患者,其中CKD4—5期占比为1.8%。尽管我国10年间CKD总体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但我国CKD患者的疾病知晓率仍较低,仅为10%。
CKD合并2型糖尿病的年轻患者最终死亡率较高,即在年轻成人患者中进行早期预防及干预是很有必要的。
老年人中糖尿病、高血压引起的慢性肾衰多
专家介绍,慢性肾衰的病因主要包括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多囊肾病等遗传性肾脏病、免疫性疾病肾损害、药物性肾损害。大多情况下疾病进展缓慢,但如果有感染、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以及使用了肾毒性的药物,病情会加快进展甚至明显加重。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导致肾小动脉硬化是主要病因;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仍是首要病因,但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尤其在老年人群中,以糖尿病肾损及高血压肾损为原发病的慢性肾衰比例也有明显的增高趋势。
其中,血容量不足(如低血压、大出血、休克、脱水等)、肾毒性药物的不当服用、肾脏局部血供急剧减少、肾脏受损的原发病复发或加重(如IgA肾病、肾病综合征等)、严重未控制的高血压、尿路梗阻等都可能诱发慢性肾衰急性加重。
慢性肾衰是一个逐渐进展的过程
肾衰竭是逐渐进展的过程,临床表现主要有倦怠乏力、腰酸膝软、肢体困重或浮肿、纳呆腹胀甚至恶心呕吐、舌苔厚腻、脉沉细等。归其原因本病以肺脾肾气阴不足为本,湿热、淤血兼夹为患,并且贯穿在整个病程中。
CKD3期主要证型为肾虚湿热证,以疲劳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为主要表现,伴有腹胀食少、便溏等;常见舌淡有齿痕、苔腻、脉沉细。
CKD4期主要证型为肾虚湿淤证,以身体困重、肢体麻木、腰痛为主要表现,伴有水肿、面色无华、口干口苦等;常见舌淡胖有齿痕,舌质紫暗有淤斑淤点、脉沉弦。
CKD5期主要证型为肾虚淤毒证,以面色晦暗、恶心呕吐、口中氨味、尿量减少甚至无尿为主要表现,伴有疲惫、不能平卧、皮肤瘙痒等;常见舌苔浊腻。
记好慢性肾衰的“防病备忘录”
慢性肾脏病作为公认的疑难病之一,在其发病之时起即可能伴随终生,所以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治愈。即使临床指标全部正常,肾脏病理还是或多或少存在病变。因此,护肾是慢性肾脏病的根本,减少造成肾损伤的各种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糖、高尿蛋白等,同时尽可能减少肾脏的负担和肾功能的耗损,比如肥胖、熬夜、饮食辛辣生冷和不节制等,延缓肾脏衰竭的速度。
同时还应做到:
1、定期体检,保持警惕。慢性肾衰竭发病缓慢且隐匿,在逐渐适应的过程中有时甚至到尿毒症阶段也未有明显的不适症状,需要定期体检肾功能或尿常规。
2、积极治疗原发病。最常见的原发病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占所有发病因素的50%—60%。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减少继发性肾损伤,保护肾功能。
3、避免随意用药造成肾损伤。最常见的对肾脏造成创伤及导致机能丧失的药物为各类止痛药、某些抗生素等,易对肾脏产生损伤。应当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切忌听信所谓的偏方、秘方。
4、补充水分。保持正常尿量有助于排泄代谢废物,保持肾脏健康。饮水少、尿排泄少易引发肾结石,可能引发泌尿系感染和肾后性梗阻,导致肾衰竭。
5、合理饮食。慢性肾病患者应选择优质蛋白质,多进食新鲜蔬菜,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和发物。通讯员 麻云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钱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4 06: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