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保定日报
□保定日报记者 葛淑霞
金秋时节,站在曲阳县孝墓镇孙家庄村山顶向四周眺望,昔日的荒山披绿装,苹果树、桃树、梨树等果树已连片成林。
“我在农业上打拼了11年,最大的感受就是离不开科技。”曲阳西丹沟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文龙感慨道,“这里的苹果获得了绿色有机认证,16元一公斤,很受北京等大城市客商的欢迎。”
曲阳县位于太行山东麓,60%的面积是浅山丘陵,而孙家庄村恰好地处丘陵腹地,全村耕地面积仅有1213亩,但山地面积却多达4500余亩。10年前,孙家庄村周边还是一片荒山秃岭。如今,每到秋天,人们都能看到枝头上的累累硕果。山乡巨变,得益于孙文龙返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的艰苦创业。11年开荒移土,硬是让荒山变成了“花果山”。
今年已经50岁的孙文龙说:“小时候家里经济困难,上小学时我就养兔子、挖药材,帮家里分担,长大后觉得理应成为家里的顶梁柱。所以,18岁那年,我就跟着村里人外出学做生意,希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孙文龙做人做事讲究诚信,在外面做生意、与人打交道懂得感恩。“我当了两年学徒,不挣一分钱工资。两年后我借钱买了一辆车搞运输,没成想司机出了车祸,因为修车、赔货款,几年下来不但没有挣到钱,还欠了债。后来跟老父亲谈了一晚上,他才同意让我再拼一次。”孙文龙回忆道。
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倔劲儿,孙文龙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我联系客户,找车来运输煤炭挣差价。随着业务量越做越大,我成立了自己的煤炭运输队,拥有了多辆运输车,最多时一天配货量需要上百辆车。”孙文龙说,“有了资金,我又投资了一家食品企业。到2012年时,食品生产和煤炭销售两项业务加起来,年收入超过了500万元。”
也正是在这一年,乡镇干部找到了孙文龙,动员他回乡当“领头雁”,带领父老乡亲们一起发展。
胸怀乡情乡愁的孙文龙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卖掉了自己的食品企业,回到了孙家庄村。面对全村420户人家和地少山多的现状,他因地制宜,决定向4500余亩荒山要效益。“我到山东栖霞考察,那里的自然条件与我们这相似,林果业发展得很好。人家能做好,我也能。”孙文龙当时信心满满。
山区的土壤混杂着巨大的石块,要想种树得先挖石头,必须挖出击碎,然后填上从山下拉来的土,这一过程被村民们笑称为“愚公移土”。为了种出绿色环保的水果,水库清出的淤泥、基建工地挖出的深层土,都被孙文龙当成了宝贝运回村里,再由村民们一筐一筐背上山。
“刚开始觉得山东那边行,咱这也差不多,却因为不尊重科学走了弯路。2013年栽下的一批苹果树,遇到倒春寒死了不少,到2017年不得不全换掉,一共损失了200多万元。”孙文龙告诉记者,经历了这次教训,他成立了曲阳西丹沟果业有限公司,决心向科技要品质、要产值,走规模化、品牌化种植之路。
依托河北农业大学和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果树研究所的技术支撑,他带领乡亲们在荒山上建起了西旦沟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优选“富士新2001”“新烟富8”等苹果新品种。2019年,西旦沟牌农产品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绿色A级产品,公司种植的“新烟富8”苹果获第三届京津冀果品大赛金奖。2021年,曲阳西丹沟果业有限公司水果种植基地的苹果、桃、梨、樱桃取得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在孙文龙的带动下,孙家庄村林果产业实现了亩产从0到3000公斤的飞跃,带动脱贫户248户、600余人。2022年,孙家庄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2023年,孙文龙获评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如今,孙家庄村不仅建有冷库和年加工鲜果1000吨的果酱加工厂,开发出果汁、果干等新产品,还建有养殖场、有机肥发酵车间、光伏电站、箱包加工厂,村集体年收入达到了50余万元,成为曲阳县推动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7 1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