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7岁男孩被46名家长要求转学背后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4-22 16:49:00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某小学一年级某班46名家长联名向学校表示,希望新来的一名学生小明(化名)尽快转学。

根据红星新闻的报道,小明疑因患“多动症”,在一段时间内对于同班同学存在肢体击打、辱骂、恐吓等行为,因屡教不改,引发同班家长严重不安。

4月12日,该校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双方家长已于4月1日达成和解,该学生已于当天被家长带回家暂时上网课,班主任每天都会关注其学习情况,五一假期之后将会返校上课。

随后,关于“多动症”孩子能否和普通孩子一样接受教育的话题,引发讨论。

小明是否真患有“多动症”?

事情发酵后,中国新闻周刊采访了部分特殊教育领域、儿童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相关专家认为,新闻事件的真实性虽已由多家媒体予以佐证,但根源问题尚不明朗,尤其是小明的“多动症”仅由其家属进行口述披露,未有明确诊断证明,成因逻辑未知,因此不能轻易“下结论”。

4月11日,红星新闻的报道中明确写道:小明的母亲王女士曾带他去医院检查过,显示多动症,但没有开诊断证明,也没有开药。

对此,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原院长许家成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专业人士无法通过间接的信息去判断,但是可以建议小明在武汉当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心理咨询机构中,去接受相关诊,以便准确地判断孩子真实的情况。”

在许家成看来,在有诊断证明等充足理由证明前,无法将小明的所有行为都归因在“多动症”上。

许家成介绍,“多动症”的专业名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孩子如果存在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可能会存在学习状态不佳、注意力不集中、不注意细节、粗心犯错等特征,常见情形是,不能完成一些该做的事情,容易被外界干扰。

7岁男孩被46名家长要求转学背后

小儿多动症医学书籍 图/中新图片 中新社发 刘君凤 摄

“但众多的研究案例表明,‘多动症’并不一定要发生出格的攻击行为。”许家成强调,“产生相关攻击行为可能另有原因,例如情绪行为障碍或其他诱发因素等。具体到该个案上,如若孩子的家长缺乏相关的渠道和资源寻求专业意见,应由学校、学校所在区域的教育主管部门及时介入,会同对口的、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心理咨询机构,对于孩子相关的行为追溯根源,对于成因进行审慎的分析评估,再结合评估结果来进行下一步的处置推动,以判定其后续是否需要接受心理辅导,乃至特殊教育是否介入。”

与此同时,受访的部分专家学者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以目前公开披露的信息显示,孩子仅仅由家长带回家,由学校上网课进行教学追踪,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冷却”该事件,但是问题的根源挖掘和后续有效处置解决,仍需要有关部门提供相关资源,持续予以重视。

此外,受访专家均认为,受到肢体攻击,辱骂,恐吓的同班同学,也绝对有必要进行相关的检查,以评估是否存在实质性的身心伤害,这对于其他孩子的保护也同等重要。

确诊后需用药治疗

虽然此前的相关报道并未出现多动症的确诊信息,但是对于多动症在中小学阶段的影响,仍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中部某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张欣(化名)对中国新闻周刊介绍称,多动症和自闭症都属神经发育障碍,在儿科和神经科门诊较为常见。多年来,社会各方面对于自闭症的宣传非常多,也正因公众知晓更多,普遍对于自闭症患者相对宽容,但多动症患儿主要表现为扰乱正常课堂和教学秩序,可能存在攻击性,家长普遍更倾向于认为是管教不严导致,态度上并不宽容,因此类似事件并非孤例。

张欣提供的部分儿科学术资料显示,相比于自闭症儿童的典型症状家长容易在早期发现,多动症的病症在早期如果不是专业力量介入,很有可能由于家长的认知偏差致其处于隐蔽状态。

“多动症患儿普遍在智商表现方面并没有明显问题,但在入读小学有学习任务以后,出现诸如坐不住,破坏课堂纪律,影响自己和他人学习,乃至攻击性行为,相关‘症状’才变得明显。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出于‘面子’等因素,仅理解为是‘淘气’的表现,并不接受,或拒绝认为是一种疾病,以至于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孩子的相关问题持续在班级出现导致矛盾。”

7岁男孩被46名家长要求转学背后

河南某市儿童医院对于多动症儿童进行专注力训练 图/中新图片

而在诊疗用药方面,张欣介绍称,“多动症程度较轻的孩子,未到6岁入学年龄的孩子,医生一般来讲普遍会建议随班就读,由家长、老师对孩子进行注意力训练、行为管理等来观察效果,并不建议立刻用药物治疗。但是对于一些达到小学学龄,中到重度的多动症患儿来说,还是更建议药物治疗,不过现实中也存在一定的观念障碍。”

“现在针对多动症的主流临床用药,例如哌甲酯、托莫西汀等,由于是‘红处方药’,即必须由执业医生开具,且要登记家长身份证,在知情同意书签字等。不少家长会被这套流程吓到,以及对于药物的副作用存在畏惧、抵触情绪。比如说,托莫西汀相比于哌甲酯更温和一些,但副作用会伴有食欲不振,家长可能会担心孩子在用药阶段营养摄入出现问题,进而影响发育。”

张欣表示,就自己经手过的大量案例普遍来看,接受药物治疗,结合家庭宣教管理、注意力训练、体育运动等,效果远远好于拒绝药物治疗的患儿。

能否随班就读?

许家成表示,“根据我国现行的相关法规,如果学生的相关攻击行为经有关权威部门鉴定,例如定性归因为情绪行为障碍或多动症等,也确系属于接受特殊教育的对象。但是,孩子接受特殊教育,绝大部分情况下,不意味着一定要将孩子送至特殊教育学校,而是优先安置在普通学校接受随班就读。”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也介绍道,当前部分学校接收特殊儿童入学随班就读,会要求家长必须陪读,配合老师约束孩子行为,不能打扰其他学生。另外,一些资料显示,在一些省份、城市,也有学校会采取针对多动症儿童单独开班,集中授课,放慢学习进度,降低学习难度等方式进行教学,但并非每一个学校都能参照此例实施。况且,这也容易令特殊儿童及其家长被视为“异类”,在另一个层面造成“伤害”。

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相比于自闭症患儿有特殊学校予以接收,多动症患儿在残疾认定标准和特殊教育方式上均与之不同。

又经中国新闻周刊咨询部分特殊教育学校招生热线,被明确告知,自闭症归类于国家认定的精神残疾种类之一,一经指定医院确诊,地方残联会发放残疾证,凭证才可送至特殊学校。“多动症并不是官方认可的精神残疾种类,因此单纯的多动症患儿并不是招收对象,除非多动症患儿伴有智商低下(普遍标准是智商低于70),其他形式的残疾,特殊学校才会按规定接收。”北京一家特殊学校热线如此回复。

7岁男孩被46名家长要求转学背后

某省几名自闭症儿童在老师的陪伴下游玩海洋公园 图/中新图片

因此,对于单一的多动症患儿而言,无论是否接受药物治疗,普通学校作为随班就读“主阵地”的教学模式并未改变。

儿童心理学专家,北京联合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何丽呼吁,部分地区的普通中小学以及幼儿教师,由于种种因素,尚且缺少特殊教育的相关认知、知识和经验,需要提升全面的培训。而家长群体,尤其是特殊儿童家庭的认知提升,也需要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联手开展普及宣传,提升覆盖度。

“家长群体需要知悉,寻求专业领域的帮助和意见的重要性,也需要了解到正规的介入、干预、治疗渠道。简而言之,我提倡家长养育把握三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破坏财物’,如果遇到这三种情况,家长就要积极地寻求专业领域的帮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2 17: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关注。4月12日,男孩所在学校表示,涉事男孩并未确诊“多动症”。此前,该校接到过家长们的投诉,并与涉事男孩及家长沟通。但是,涉事男孩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所以学校给他安排了网课,
2024-04-12 22:47:00
央广营养课|孩子有多动症怎么办?心理专家:积极干预很重要
...表示,此前曾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过。“(检查结果)显示多动症,医生也没给开诊断证明或是开药。”学校方面也表示,该生并未确诊“多动症”,目前男孩已由家长带回家,学校为其安排了网课。
2024-04-13 10:20:00
...,诊断是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也就是俗称的“多动症”。医生说,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分多动型、注意力缺陷型、混合型。小东就属于注意力缺陷型,表现为经常丢三落四,上课心不
2023-07-05 09:20:00
因多次殴打同学,武汉一7岁男孩被46名家长联名要求转学
...表示,小明今年7岁,此前曾带他去医院检查过,“显示多动症,也没给开诊断证明或是开药。”家长们的联名“请愿书”。图据受访者 像小明这样并不存在明显智力问题的“特殊儿童”
2024-04-11 16:35:00
...化名)妈妈带儿子来到襄阳市中心医院就诊发现,原是“多动症”惹祸。乐乐,今年8岁,在城区一所小学就读。乐乐妈妈说,儿子的学习成绩很差,老师时常反映其“坐不住”。更让乐乐妈妈头疼
2024-01-02 20:14:00
石路 南宁市上林县妇幼保健院一、什么是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是一种儿童比较常见的心理疾病。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学龄儿童中,多动症患病率为5%~8%,其中,男童罹患多动症的概率远远高于
2023-08-26 05:00:00
“多动症”不能和调皮捣蛋画等号,“多动”孩子亟须社会更多关爱
...故意而为之,而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多动症”。近年来,随着对多动症认识的提高,前往医院寻求多动症诊断和治疗的情况日益增多,家长们为此焦虑不安,老师们也倍感困扰。
2025-03-21 23:53:00
...康康被确诊为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多动症。“康康的案例极具代表性。”接诊医生解释说,在门诊中,学习困难的发生率大约为20%,其中男生出现学习困难的数量相较于女
2024-12-05 07:33:00
专业干预+家庭训练 高亮主任帮助多动患儿逆袭
在儿童多动症的治疗领域,高亮主任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的治疗理念,帮助众多家庭走出困境。他常强调:“家庭是多动症孩子康复的第一课堂,家长的积极干预,是治疗成功的关键一环。”接下
2025-04-30 11:0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多人获刑 涉及非法猎捕、贩卖、运输鸟类等犯罪行为
今天,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涉鸟类保护刑事典型案例,典型案例主要体现了以下几方面鲜明导向
2025-11-14 18:52:00
高铁上孕妇突然临盆 多方联动救援母子平安
大皖新闻讯 “谢谢列车长,是个男孩,母子平安!”近日,一通报喜电话让G7263次列车长张露及全车工作人员悬着的心彻底放下
2025-11-14 12:38:00
济南南郊医院康复科:用科学治疗与人文关怀点亮患者生命之光
在济南南郊医院康复科的走廊里,一幅温馨的画面正在上演:一位身着棕色背心、蓝色内搭和灰色运动鞋的七旬老人,正手持拐杖在医护人员的陪伴下练习独立行走
2025-11-14 12:09:00
就诊患者医院停车被收费 院方回应:收费由三方公司负责,会积极协调
鲁网11月14日讯近日,淄博市张店区的张先生向鲁网·民生帮办(0533-3811076)反映,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淄博市第三人民医院)看病停车时被收费
2025-11-14 12:05:00
广州“铜钱大厦”一拍流拍,起拍价13.6亿元
大皖新闻讯 11月14日,大皖新闻记者从阿里资产拍卖平台看到,广州地标建筑广州圆大厦以13.6亿元起拍,但因无人报名出价
2025-11-14 12:04:00
微光成炬!从“记错时间”到“紧急救援”:荣成白衣天使书写新时代医者答卷
鲁网11月14日讯(记者 李佳怿 李金翰 通讯员 李甜)在一个普通的周六午后,本计划奔赴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的三位医务人员
2025-11-14 10:17: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杨飞“青春没有售价,轮椅直达拉萨”“家人们谁懂啊,坐电动轮椅通勤太香了”……近来,在短视频社交平台,年轻人坐着电动轮椅出行的视频刷爆网络
2025-11-14 10:32:00
2025网聚美好安徽|实探江城芜湖:科创赋能产业,算力驱动高质量发展新实践
大皖新闻讯 长江之畔,创新潮涌。11月13日,“皖美十四五 再启新征程”2025网聚美好安徽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芜湖
2025-11-14 10:52:00
大皖新闻讯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13日发布数据,2025年10月份,安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涨幅比上月扩大0
2025-11-14 10:54:00
从“看破”到“戳破” 高校联合58同城推出反诈互动课
“坐进骗局的桌子里,看看你能不能识破身边的骗子。”11月12日,在广州南方学院的多功能教室,一场名为“对号入座”的沉浸式反诈课堂火热上演
2025-11-14 10:57:00
守望精神家园:农村老物件何以成为时代“新教材”
鲁网11月14日讯(记者 王玉龙)那些被岁月包浆的犁铧、砚台、煤油灯,正以沉默诉说民族的集体记忆。近日,潍坊知名文化学者张崇高先生主编的《青少年研学——探秘农村老物件》出版发行
2025-11-14 10:58: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2日,“离婚证后面有囍字”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热烈讨论。视频中,有网友手持离婚证,在灯光下轻轻晃动
2025-11-14 11:02:00
奇妙气压现真知 动手探索育新人——东营市东营区弘文小学一年级开展“神奇压水机”科学实验课程
鲁网11月13日讯“老师,快看!水喷出来了!”“太神奇了,原来空气真的有力量!”近日,在东营市东营区弘文小学一年级的科学实验教室里
2025-11-14 10:22:00
玉米脱粒机致手指离断 博爱医护8小时精准修复
鲁网11月14日讯“多亏了周医生团队的妙手仁心,让我母亲的手指失而复得!”11月12日,62岁患者杜女士的家属专程将两面锦旗送到菏泽博爱医院显微骨科医护人员手中
2025-11-14 10:19:00
“婷宝”:菏泽鲁西新区程婷日常工作中的助人为乐点滴情
鲁网11月14日讯“婷宝,我这降压药吃完了,你能帮我买一下吗?”“婷宝,我家老伴儿行动不便,能帮我看看怎么申请轮椅吗?”在菏泽鲁西新区岳程街道程海社区和颐美康养院
2025-11-14 10:1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