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长平之战,这场大战,仅在一线战场,双方就投入了百万大军。耗时两年,最终秦军惨胜,而赵军全军覆没。通过这场战争,秦军主将白起被称为“人屠”,而赵军主将赵括也因此得了个“纸上谈兵”的称号。
那么,赵国在长平之战的惨败,真的都是赵括的原因吗?小编认为不是的,赵括固然有责任,但并不完全是他的过错。小编认为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赵国的国力不行,不能长期对峙,要速战速决
小编查阅史书发现:双方加起来陈兵百万,并且双方士兵的战斗力都差不多。这时候双方比拼的就是国力、后勤。而秦国经过了商鞅变法后,国力强盛,各种战略物资储备充足。
赵国虽军事实力强大,但地处北方,经济在当时的六国之中相对落后。战争储备也不充足,因此无法支撑大规模的长期作战。老将廉颇的持久战方针,其目的在于消耗秦军,拖垮秦国。虽然在战略上是正确的,但有赵国的国力不行,长期如此先垮掉的肯定是赵国。
事实上也证明了这一点,战争在进行到第八个月之时,赵国的后勤就已经不堪重负,战略储备也消耗殆尽。在进行到一年多后,赵国的国库空虚,赵国的经济已经顶不住了。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赵括接替了廉颇到达前线后,赵王的命令就是立即改变原有的军事部署和防守战略,收缩兵力准备主动出击,以达到歼灭秦军,收复上党的目的。
在此,小编要多说一句,其实赵括的做法是正确的,赵国已经拖不起了。只能速战速决,小编相信赵括也明白这一点。并且赵括上阵之前,赵王给他的命令就是找秦军决战,结束战争。只不过,他遇到了战神白起,以及秦国的虎狼之师。不然,赵括肯定能成功。
第二、赵王以及赵国百姓对于战争不够重视
在整个长平之战期间,秦国君臣上下一心。为了打赢这场战争,秦国举全国之力。在战前就做了充分的准备,并且在长平之战打得最激烈的时候,秦昭襄王亲自带领援军到阵前为将士们加油鼓劲。
并且秦国的丞相范雎还又派人携带千金到赵国施行反间计,并散布流言让赵王对廉颇起了疑心。在得知赵军被包围之后,秦国又动员了国内全部15以上的青壮年去战场御敌。当时的秦国已经是七国中的老大了,对待一场战争如此重视。让小编我都为之惊叹。
反观赵国,当赵军初战失利时,赵孝成王与大臣商议,首先想亲自率领部队与秦军决战。后来被臣子拦下,最后派了使臣去秦国议和。议和不成,赵王又中了反间计,临阵换将,把赵括换了上去。
就这样,在整个战争期间,赵王的想法总是在变,一直在决战和议和中摇摆不定。而秦国也就是利用了赵王的这一点,向山东四国宣传秦、赵已经和解,于是其他的四国在长平之战期间没有出兵救赵,赵国被孤立了起来。所以小编只想说,在这个方面,赵王比秦王差远了。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赵括上了战场。并且,当赵军被围后,因为粮道被切断。赵军无奈杀掉战马分食。到最后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吃的情况下,赵括不得不下令以军中老弱病残者为食,以待后方增援。
就这样赵括坚持了46天,赵军也没有等来想要的增援,反观秦军是越来越多。赵括知道形势危急,于是集中最后的精锐部队,不分昼夜,轮番突围。而赵括自己也身先士卒,率赵兵冲杀秦阵之间,最后中箭身亡。
在此,小编就想说,赵括其实是有能力的,被秦军围困,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赵括依旧坚持了四十多天,一般人做不到。赵括在这场战争中已经尽力了,假如后方增援及时,小编认为赵括不会就这么失败,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
所以,综上所说。小编认为赵国在长平之战中的惨败,并不都是赵括的责任。赵王以及赵国的的群臣百姓都有责任,不能都推给赵括。在这场战争中,赵括在断粮了四十多日的情况下,依旧给秦军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以至于,在长平之战后,秦军无力东进,给了赵国喘息的机会。而秦国名将白起,之后拒绝率兵攻打赵国,也是因为看到了赵军的勇猛,而心有余悸。所以,小编认为,赵括并不是一个只会“纸上谈兵”的人,我们都错怪他了。
好了,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到这里,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26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