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松锦大败,洪承畴投降陈新甲背锅,李自成虎视眈眈,崇祯穷途末路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03 12:20:00 来源:戏说三国

前面我们聊过,皇太极绕过锦州,取道蒙古,直逼京师,最后反间计让崇祯杀了袁崇焕。不过看到北京城坚炮利,又感觉后路不稳,撂下几句大话,抢了点东西也就跑路了。

皇太极也合计:“总是这么绕过锦州,也不是长久之计。从军事角度说,风险很大。很容易就被锦州、宁远的人抄了后路。锦州这个钉子要不拔掉,永远是个刺儿,没法南下。”

这时候,是1641年。

随后,皇太极亲自起兵,兵围锦州,这个时候的蓟辽总督,已经换上了洪承畴。他准备全力去援救锦州,集合了八大总兵,是13万人,马匹够吃一年的粮草。这么多的部队,这么多的粮草,准备也得挺好。

松锦大败,洪承畴投降陈新甲背锅,李自成虎视眈眈,崇祯穷途末路

如果跟祖大寿来个里外合击,不挺好的事吗?但是,清军的目的本就不是锦州,就是围点打援,具体操作大家看看辽沈战役,可以说差不多。

辽沈战役的重点不是在围点,而是在打援。清军也一样,只留了少数部队围着锦州的祖大寿,主力去迎击洪承畴的援兵。当时是在锦州南边。

从山海关那边往里走,在锦州南边,有那么20来里地,有松山、杏山。这场战役后来被称为松山战役。

皇太极从沈阳,星夜兼程亲自急行军到松山前线增援。洪承畴和祖大寿还是有默契的,两人商量好了:咱们呢,步步为营。祖大寿在坚守锦州,洪承畴坚守松山,人也多,粮草也够。不急于求战。因为清军从沈阳过来,你得有后勤,大明的后勤都随身带着呢。

然后锦州这么多年,建设的也不错,火器也都不错。但就是这个时候,上来一个兵部尚书,叫陈新甲。前线僵持住了,陈新甲急啊,新官上任三把火嘛。

那得赶快进兵啊,大明这么多部队,肯定优势啊。

于是,数次催促洪承畴。洪承畴也没办法,官大一级压死人,得了,那就往前推吧。反正离锦州也不太远,十几里二十来里地。

但他犯了个错误,先把粮草往前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兵书上这么写的。但是没想到,他的粮草往前一送,这粮草就被阿济格和多尔衮抢走了,劫粮草啊这是,跟小说里面一样。

没了粮食,大军坚持不了多长时间?最后洪承畴就没办法了,变主动为被动了。原来是两边阵地对峙,现在只能求战,主动进攻。

突击的第一梯队是王朴和唐通,八大总兵吗。这一梯队一出去,多尔衮和多铎以逸待劳,一顿胖揍,然后呢,白广恩和王廷臣就去救第一梯队,结果被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拦住了。

这时候就成了当年说的,管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你来一路我打一路,来一路我打一路。

第二路被挡住之后,洪承畴那没办法,只好派出第三路。第三路是马科和杨国柱去接应,这才算是突出重围,把两路给接回来。

松锦大败,洪承畴投降陈新甲背锅,李自成虎视眈眈,崇祯穷途末路

然后第四路,吴三桂和曹变蛟,吴三桂是祖大寿的外甥。刚出发,后边的大营就被豪格和阿济格给偷袭了,然后大军直扑洪承畴了。

八路总归全派出去了,结果洪承畴这边一被围,这八路军准备开始纷纷往回撤,营救主帅要紧啊。本来想毕其功于一役,八大总兵分成四波,四波人马全部被打回来了。

粮草也不够了,养不活这么多人,所以当时八路大军准备六路撤回宁远。这个时候,皇太极派人混到明军军营里边,把夏承德收买了。最后,是夏承德把城门打开了,清军进城。巡抚邱民仰自杀,两个总兵曹变蛟和王廷臣战死。蓟辽总督洪承畴也想自杀,但没死,死的还不坚决,最后被活捉。

祖大寿之前诈降过一次,后来不甘心,又坚决守锦州。这次本来以为洪承畴会救自己,但洪承畴都被俘虏了。因此,祖大寿也没办法,打的很惨烈,粮食都没有了,只能投降。

这一战,洪承畴有重大军事指挥失误。战机把握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他如果趁着皇太极没有亲征的时候,能够速战速决,内外夹攻,不见得会失败。

松锦大败,洪承畴投降陈新甲背锅,李自成虎视眈眈,崇祯穷途末路

但他犹豫不进,在需要对峙的时候,又贸然出击,丢了粮草,让本来主动的战局变成了被动。而且,他这次的13万人马,大部分都被后金歼灭。

这支有生力量也是明朝最后的部队了。

从此以后,锦宁防线算是崩了,只剩下吴三桂的宁远孤城。

实际上,整个辽西走廊基本就算打通了。

关于洪承畴投降,也比较有意思。

刚被被抓住后表现的刚烈?部下都战死了。我凭啥呀?

绝食不降。

而且,只要有人来劝降,他就一顿痛骂。学这个文天祥,劈头盖脸骂劝降的。后来皇太极就派来了大学士范文程。

范文程见到这个洪承畴,根本压根不提招降这件事。俩人都是水平很高的文人,有学问,就开始谈古论今,诗词歌赋一顿聊,挺投机。

正在聊天的时候,房顶上突然掉下来一片灰,也可能是脱落的墙皮,一下子就掉到洪承畴身上了。

洪承畴一边跟范文程说话,一边的拍打自己身上的灰。拍了好几次。然后范文程就回去了。

范文程回去之后,给皇太极讲,”你放心,洪承畴死不了,别看他绝食,他也不会死。一件衣服有点灰,他还不停地擦来擦去的,他怎么会是一个不惜命的人呢。“

皇太极有信心了,就更坚定了招降的信心。

甚至皇太极自己去看洪承畴的时候,把自己的大貂脱下来,直接给洪承畴披上。当官不打送礼人,人家身为皇帝,能这样对自己,他也觉得不好意思,最终还是投降了。投降以后,还给明朝写了封信,解释一下他为啥投降,我有什么苦衷,一顿解释。

但这封信让崇祯觉得特别尴尬。当时在山海关全军覆没后,崇祯以为洪承畴已经是战死了,为国捐躯了,还很伤心。而且亲自写了祭文,念也念了,吹捧也吹捧了,追悼大会都开完了。

结果,人没死,还投降了。

那尴尬归尴尬,也没再追究。因为时候崇祯已经开始害怕了,秘密派人与皇太极谈判,洪承畴这事儿,也就没深究而皇太极这个时候,也觉得有点吃不消,长年征战,打蒙古,打林丹汗,打朝鲜,打皮岛,自己损失不小。

这个形式,有点像汉武帝和匈奴,大家都打不下去了,就要和谈了。其实都是想缓口气,他也打不下去。

当时的兵部尚书,就是前面催着进兵的陈新甲,是主和派。就派一个叫马绍愉的属下到沈阳,作为秘密特使,负责和谈。

马绍愉谈了一下呢,就给陈新甲写信汇报情况,把大概的情况说了一下,基本就似乎情况还可以,大人请放心。这陈新甲把看完的密信,随手就给扔桌上了。秘书就把他当一个普通的公文,抄写誊录,把他这套密信发给各省督京办了。

这个错误可要了老命了,那么机密的事,这下大家伙儿都知道了,这一下也就轩然大波了。刚刚死了这么多人,结果,你兵部尚书现在是要跟皇太极苟合?

于是御史开始疯狂弹劾陈新甲。弹劾陈新甲善自于敌国和谈,当时袁崇焕不就这个罪名吗,结果被崇祯千刀万剐。

但陈新甲这个事儿,确实不是自作主张,是崇祯暗示、指使的。但崇祯这时,不能吭声,只能让陈新甲背锅。

松锦大败,洪承畴投降陈新甲背锅,李自成虎视眈眈,崇祯穷途末路

陈新甲被下狱后,当时也有人说,按照惯例,除非是敌军已经打到城下了,不能随便杀兵部尚书。崇祯为此特别恼火:“别说别的,现在这么多的亲王被李自成抓了,这不是比敌军打到城下还要严重吗?”

崇祯是个好面子的人啊,意思就是说:敌军没打到城下,但是现在好几个亲戚都被李自成抓走了,不是你兵部尚书的责任吗?该杀!

结果陈新甲被杀了,这件事也是各说各的理。陈新甲有苦说不出,崇祯给他一种小暗示,但也没有明确否定之类的证据。

陈新甲被杀后,和谈终止,

明清之间,最后一次议和的机会没有了。为什么啊?不等他议和,李自成东征,马上就到北京了。

松锦大败,洪承畴投降陈新甲背锅,李自成虎视眈眈,崇祯穷途末路

皇太极开始坐山观虎斗,等待时机,反正你们现在跟李自成他们也是打得人仰马翻、狗急跳墙,打去吧,我就等着坐收渔利。

大明这个江山,迟早是我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3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亡国时的崇祯到底是什么样
...燎原,短短数十载,崇祯是无法靠武力摆平的,何况还有李自成这个拦路虎在,如果说崇祯不被天公宠爱的话,那么李自成则是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朝廷围剿不了他,他还在河南自称起“闯
2023-05-14 16:26:00
崇祯有两次机会延续明朝,为何没有抓住
...入清军之手,崇祯便与陈新甲商量议和,以便腾出手对付李自成等农民军可几天后,崇祯变卦了,因为议和之事不慎泄密,事起泄露,群臣哗然按说打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和,可跟一个夷狄议
2024-02-11 06:48:00
复盘明清松锦大战,明将洪承畴沦为贰臣之首
...志得意满的洪承畴,在剿匪前线,抓着最后一只“贼军”李自成部穷追猛打,帐下总兵马科、左光先领兵截击,李自成被打的狼狈不堪,最后仅剩18骑,逃入了陕南商洛山中,眼见就要覆灭的农民
2024-04-24 20:40:00
...年(1638年)二月,洪承畴与孙传庭联手在潼关南原伏击李自成。此役,李自成惨败,仅率少数亲信逃入商洛山。追随者有说七骑,有说十四骑,有说十七骑、十八骑的,纷纭不一。但有一点可
2024-07-23 17:39:00
松山陷落:大明王朝的危机与挣扎
...关外四城,心满意足地偃旗息鼓,暂且停止进攻的时候,李自成再一次兵临开封城下,要拔掉这颗眼中钉。李自成亲手处置了汪乔年,偏激冲动的情绪渐渐平息下来,又想到两次攻开封不下的耻辱,
2024-03-12 01:34:00
洪承畴:明朝最后的蓟辽总督,清朝的开国功臣
...安人,曾任陕西三边总督,因俘杀“闯王”高迎祥,屡败李自成而名噪一时。崇祯十四年(1641年),清军围困锦州城。七月,洪承畴率吴三桂等八位总兵、十三万兵马亲赴锦州解围。途中,接
2024-02-20 05:49:00
明朝兵部尚书陈新甲深受崇祯赏识,为何被崇祯处死
...无法巩固边防,也无法招抚流民,让其安居乐业。如此,李自成、张献忠屡次战败,屡次投降,却能东山再起。面对内外交困的局面,陈新甲主张议和,与清朝签署协定,然后集中兵力围剿李自成、
2024-07-13 19:32:00
名将洪承畴人生的巨大落差,反映明亡清兴的进程
...衰亡。外有后金八旗劲旅寇边,蒙古各部时有袭扰,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烽烟四起。朝堂之上官宦争斗、君臣不一,军旅之中各有山头,扣饷缺额严重,军力孱弱。崇祯初年,苛捐杂税繁重
2023-05-03 12:22:00
...关成了明朝最后的防线,这便是为何后来吴三桂倒戈会让李自成如此被动。总而言之,这一战,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九塞之精锐,中国之粮刍,尽付一掷,竟莫能续御,而庙社以墟矣!”——谈迁
2023-10-24 16: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舌尖上的大宋|第二辑:雅宴沸金鼎,鱼跃状元红
责任编辑:单虎
2025-04-18 10:56:00
柳浪闻莺与冷泉猿啸、南屏晚钟与天竺梵音、灵石樵歌与蕉石鸣琴、浙江秋涛与凤林松涛、梅林归鹤与空谷传声……这是杭州西湖以“听”为主的风景
2025-04-18 12:24:00
穿越时光!探寻海南古迹遗址的千百年故事
文化中国行碧海蓝天、椰风海韵……海南不仅有着热带天堂的浪漫,更沉淀着千年文明的厚重印记。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让我们一起走进琼州大地的“历史皱褶”
2025-04-18 08:17:00
飞将之殇:李广的悲剧与时代的悖论
在汉帝国对抗匈奴的宏大叙事中,李广的名字如同一道闪电划破长空,又迅速湮灭在历史的尘埃里。"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025-04-18 08:44:00
大众网记者 刘宏蕾 王爽爱 济宁报道济宁太白楼藏着诗仙的烟火气、运河的江湖味,还有乾隆的追星史。济宁金牌城市推荐官王爽爱给大家扒一扒李白和太白楼的那些事儿
2025-04-18 09:53:00
王梓涵 咸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三字经》是我国传统教育启蒙教材,其内容三字为一句,基本取材于历史典故及名人事迹,比较浅显易懂
2025-04-18 10:23:00
安徽固镇:“汉兴之地”,“垓”来一下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人民网蚌埠4月18日电 (陶伟、陈若天)去年11月,一群韩国游客千里迢迢来安徽旅游。这支由该国中文系学者和教授组成的旅行团一到安徽便直奔蚌埠市固镇县
2025-04-18 10:30:00
中国历史上仅出现两次的奇葩事,皇帝认太监做爹
中国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有一个统一的目标便是巩固自己的统治。在这种政治格局下,太监是常伴皇帝左右的,在皇帝心里的太监的地位就很难被他人所取代
2025-04-18 06:37:00
霍英东的长房儿媳朱玲玲:47岁离婚,50岁的她凭什么再嫁富豪?
前言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战国《楚辞·离骚》老人常言:“十八姑娘一朵花。”这句话往往被用来赞美女子年轻又富有朝气
2025-04-18 06:47:00
郭嘉生活不检点,遭到此人数次检举,曹操得知后却是如此处理的
郭嘉是曹操十分倚重的一个谋士,在和袁绍开打的官渡之战中,为曹操提出“十胜十败论”,由此让曹操信心大增,决定和袁绍抗争到底
2025-04-18 07:14:00
山西博物院首次推出的原创古籍专题展“晋国垂棘——中华古籍里的山西先贤”,4月18日开展。展览将展出50余部、近500册院藏古籍善本
2025-04-18 07:55:00
民间故事:书生认当官的为叔,预测了安史之乱,以及叔侄俩的结局
唐玄宗的时候,有个大文人叫郑虔,在文学界有很大的名气,性格却非常闲散旷达,为人处事就很潇洒,这份名声很快就传到了皇宫里
2025-04-17 22:59:00
李有光——中华人民共和国艺术精英人物
著名作家:凌解放,二月河 神仙驾御·千禧中国鸟龙马驷骥,三马,根艺学会主席,雕塑家 海东青海东青
2025-04-17 23:00:00
汉武帝刘彻,为了得到汗血宝马,杀了良将宫了忠臣,结果却是这样
汉武帝刘彻,为了得到汗血宝马,杀了良将宫了忠臣,结果却是这样汉高祖刘邦出身草根,通过自己的努力搭乘着时代的东风,从一个基层小村子的村长一路打拼到了开国皇帝的地步
2025-04-17 23:22:00
汉高祖刘邦已经预见到戚夫人的悲剧,为何不立她为皇后?
在汉高祖刘邦的生命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女人,一个是戚夫人,另一个就是女政治家吕雉了。并且,在刘邦生前,他一直非常疼爱戚夫人
2025-04-17 23: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