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长三角人在上海做早餐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4-02-21 06:0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在几十年的跨度中,他们努力迎合“上海风味”,也影响甚至改变着“上海风味”

长三角人在上海做早餐

李欣欣

长三角人在上海做早餐

左上:徐萍在包子店。右上:王永新和他的葱油饼铺子。左下:卞姐摊蛋饼。右下:大年初七,刘于生还在为开店做准备,已经有客人来问了。 均 李欣欣 摄 制图:仲昭宇 本报记者 李欣欣

过年前,“安徽人回老家,全国人民都急了”上了热搜,说的是不少早餐店老板是安徽人,他们的返乡过年,让全国人民吃早饭都费劲。这一说法可能并非夸张,有媒体的报道给出一个估数,“10个早餐店,9个安徽人”。

在上海,情况究竟如何?大年初六至初九,记者以南京西路附近为“微样本”,随机采访了8家正在经营的早餐店,它们的经营者来自安徽、江苏、浙江等地。这个春节,这些来自长三角的经营者返回上海的脚步更加匆匆,他们要抢在上班族复工前,为这座城市备好热气腾腾的早点。

长三角的交汇与融合,在上海的早餐市场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借“煤球卡”到开进吴江路

今年春节期间,安徽宿州人王永新和家人没有回老家,而是选择在上海过年。他给自己放了5天假,大年初六,一大早7时不到,他迫不及待地回到吴江路。在熟悉的铺子里,他用一个个香气扑鼻的葱油饼,作为他和这座城市紧密联系的纽带。

8时多,王永新的葱油饼铺子外已经排起了队,队伍中既有上班族,也有老人带着孩子,边等边张望着。透过玻璃窗,他们可以看到铺子内的托盘上依次摆放着葱油饼、鸡蛋饼、土豆丝,还有香肠和里脊肉。铺子里,王永新和他的爱人忙得不可开交,葱油饼在热油的加热下“滋滋”作响,葱花香混着面粉香气飘出窗外。

王永新的早餐铺很特别,在吴江路步行街的马路中间,像一辆蓝白色调的“迷你巴士”,有四个轮子,上头黄色的招牌写着“沪上王记葱油饼”。在热闹繁华的吴江路上,这家店铺卖的早点几乎是这条商业街上的“地板价”了,主打产品“网红葱油饼”售价7元一个,如果加个鸡蛋,就是8元。

33年前,当王永新推着板车在镇宁路的马路菜场摆摊卖葱油饼时,他没想过,有一天自己能站在热闹繁华的吴江路上卖葱油饼,还做成了吴江路上颇有名气的网红小店。

刚开始来上海打拼时,王永新觉得上海和自己的距离很遥远,那时候生意相当难做,限制比较多,加上粮票还没取消,做葱油饼需要的面粉、油、煤球等都很难买到。“第一年买面粉、煤球还需要购粮证、煤球卡,那时候我们都得找附近居民借‘小本本’,还得给他们一些好处才行。”王永新回忆说。

如此窘境到1992年才有所改善。在1992年的报纸上曾刊登过这样一段文字:“不少在外吃早点的市民欣喜地发现:近来上海的大饼油条摊开始多起来了,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经了解,街头大饼摊的业主大多来自江苏、安徽一带,有的借用上海人的营业执照,有的则无照经营。由于本市粮油、民用煤供应均已放开,他们买面粉等原料不再像以前那样磕头求拜借用购粮证、煤球卡。”

小生意做起来不容易。除了做生意的种种限制外,交通也是一个问题,当时王永新从宿州来上海,还没有高铁,坐长途客车再转车,需要花费十多个小时,每年过年时从老家返沪,都是一次漫长的跋涉。

城市间距离又近了一点

这个春节,巴比食品的创始人、安徽安庆江镇人刘会平按照惯例回老家过年,但因为工厂年初六就全面复工,他早早赶回了上海。

事实上,刘会平的返程日期和其他经营者相比不算早。据他介绍,现在上海1300多家巴比食品的门店,经营者来自全国各地,其中来自他老家安徽的人最多,约有40%,江苏人、浙江人的比例也不小。他们把自己经营的早餐店当成了家,在今年春节期间,有100多家巴比馒头店在年初三、初四就早早地复工开门,明显要比往年更早。还有数十家门店甚至春节不打烊,经营者们在“第二故乡”的店铺里迎接新年。

1998年,刘会平刚到上海做包子时,已经不用面临王永新遇到的那些阻碍和困难了。刘会平记得,那时候原材料已可以在市场上方便地买到,租个店铺也很简单。当时,刘会平与上海之间的距离感,主要来自口味上的“水土不服”。

最开始刘会平开了一家“刘师傅大包”店,很快他就发现,包子的口味不够“妥帖”,客人并不怎么接受。于是他想了一招,把店先关掉,到城隍庙附近的老牌点心店当学徒,一心一意学习地道的上海点心做法。

跟着老师傅学了几年,刘会平很快掌握了上海包子的特点:口味偏甜,制作点心时多少要放点糖,而他之前调的包子馅有些偏咸。2001年,他到河南中路、九江路的路口租了间店面重开,立马就一炮而红了。后来他觉得上海人习惯把包子称作“馒头”,便把店名改为“巴比馒头”,让人在名字上有一份亲切感。

2000年前后,来上海做小生意的长三角人,更懂得如何踏准城市的节奏。

西康路上开葱油饼铺子的老板刘于生,江苏盐城人,1993年就来到上海。一开始他做的是建材生意;2000年左右,他发现,自己叔叔在提篮桥附近开的葱油饼小店生意一直很红火,于是改行跟着他学做饼,之后自己也在提篮桥开了间铺子。

一段时间后,刘于生发现乍浦路美食街的生意特别好,又把店搬到了乍浦路上,6年前,门面拆迁了,他便找到了现在的这间铺子。

大年初九,刘于生的店跟着上班族一起复工,开工第一天,门口就排起了长队。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刘于生往他的葱油饼店门口一站,更显小店的门面之小,目测也就1米宽,不过门头上的设计十分有气势,蓝底红字写着“提篮桥老摊头葱油饼一号”,再往上贴着近20张被媒体报道的图片和视频截图。

相熟的食客都知道,刘于生的葱油饼用的是老式做法,一个佐证是狭小的店内摆了一个烧煤球的大圆炉子。“我这个饼的油酥里还有二三十种佐料,这是秘方,做出来老远就能闻到香气。”刘于生很骄傲。

为了离上海更近一些,前几年刘于生在昆山买了房,现在孙子在昆山读书,爱人则在昆山照顾孙子。刘于生说,现在葱油饼不只自己在做,还有儿子接班。“以后我不做了,就交给儿子做,总归要在上海一直做下去。”

“破圈”势如破竹

2010年后,长三角铁路网络日益完善,随着交通越来越方便、人们交流越来越频繁,早餐在口味上的“破圈”势如破竹。

对这种“破圈”感受格外强烈的,要数在长乐路、陕西南路的路口开蛋饼店的老板娘卞姐。卞姐的本名叫卞永爱,老家在江苏盐城,已经在上海打拼了30多年,2011年卞姐在自己经营的书报亭旁搭了一个蛋饼制作档口,渐渐地,蛋饼成了“主角”。

大年初六一大早,“卞姐蛋饼”重新开门。当时卞姐还被堵在盐城返沪的高速路上。记者第一次去采访是年初七早上,看店的是卞姐请的一位上海爷叔,因为生意太好,爷叔忙得根本没时间跟记者说话。等到大年初八正式采访时,记者站在门口,足足等了1个多小时,因为排队买饼的队伍始终没有间断过,卞姐腾不出半分钟空闲时间。

店里的顾客大多是老客人,卞姐喜欢一边做蛋饼一边跟客人聊几句。一位来自安徽的外卖骑手,看蛋饼店生意好,就顺口搭话:“老板娘,你们这里招不招工?我想把我老婆推荐到你店里来干活。”“你记一下我的电话号码,晚点打电话给我细聊。”卞姐边说边在鸡蛋饼中加上了半根油条,卷一卷,切一刀,成品出炉。

过去,可能有人会说,蛋饼里加油条是“上海做法”,加薄脆饼是“北京做法”……但今天,南来北往的客人在同一家店内,足足有十几种选择,哪有什么南北之分?上海的早餐,早已在这种口味“破圈”中实现了去地域化。

“我感觉自己运气蛮好的,正好赶上这些年快餐市场大发展,人们更加追求这种快餐感,即使是手工的东西,也能越快越好。”卞姐说。

早餐一体化

无论是做葱油饼的王永新、刘于生,还是卖包子等食品的刘会平、做蛋饼的卞姐,这些长三角人都抓住了上海早餐的精髓,要“可移动”,能够边走边吃,这是上海快节奏的生活模式决定的。在几十年的跨度中,在城市间距离不断被拉近的时间洪流中,这些早餐经营者努力迎合着“上海风味”,也在无形中影响甚至改变着“上海风味”。

今天的上海早餐市场,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口味“破圈”,而是市场内在更深度的融合,确切地说,是更一体化了。

黄河路上,一家净素包子店的老板是上海人,店内负责日常经营的则是一个从江苏徐州来的妹子;武定路上的千层饼店,每天凌晨5点就开门营业,为晚归的保安、出租车师傅提供热食,老板是安徽阜阳人;茂名北路上的一家蛋饼店,老板来自安徽池州;淮安路上的张记油条店,老板是浙江台州人……他们早早地返回上海,在上班族通勤之前备好早餐,恭候着客人。而客人们也无所谓他们来自哪里,只知道他们做的是“上海的早餐”。

在上海本土作家马尚龙看来,今天,以早餐为载体,长三角之间的相互影响是“爆米花”式的,“噼里啪啦的”。“这些早餐铺的经营者,可能上午还在老家看电视,下午就坐着高铁或开车回上海,把店铺开出来了。”马尚龙说。

徐州姑娘徐萍在上海做了4年包子,作为一名来上海时间不长的新上海人,她的感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也听到过上海人排外这种说法,但我在上海卖包子这么久,从来没觉得被排斥。我跟几个老顾客相处得挺好,有几个上海阿姨也很喜欢我,而且这里的工资也要比其他城市打工高一些。今年过年,我回家住了一个礼拜,年初五就回来了。”徐萍说,她喜欢上海,能看到更多、感受到更多,还有这么多新认识的朋友,只要有工作机会,她希望一直在上海干下去。

像徐萍这样的早餐经营者,在长三角有千千万万,无论时间长短,他们以早餐为桥梁,在一个个包子、鸡蛋饼、葱油饼里,把老家和上海的味道、生活、感情交织融合在一起,热气腾腾、生机勃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1 09: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吃好今朝想明朝
...来一两根油条,这早餐不贵又地道。 如果不想吃油条,葱油饼也是不错的选择。上海的葱油饼采用传统做法,面团和油酥分开,平底锅抹上猪板油,撒葱花和粗盐,饼坯卷起再擀平,两面刷油烘
2024-01-15 07:31:00
浅谈大饼油条
...友,大饼是有芝麻的(“芝麻满脸”),并且,绝不等于葱油饼(“主婚人女家一个葱油饼”)。细细一想,自我懂事时候起,油条摊子旁边确实伫立着一只黑黢黢的柏油桶,大约同样和面,油条入
2024-03-24 14:50:00
最低调的早餐大省,你猜不到
...了全国各地。浸满汤汁的牛肉片盖在粉丝上,再配上一个葱油饼,是无数安徽人的早餐记忆。2020年,全国淮南牛肉汤的门店就突破了两万家,遍布全国。在去年各大app上线台湾省地图时,
2023-01-13 14:50:00
第四届“江南吃货节”亮相锦江乐园
...次江南吃货节共集聚美食150余种,22家美食单位参展。在长三角各地文旅局的支持下,苏州、泰州、绍兴、台州、衢州、丽水、合肥、淮南等8个地级市参加。主办方还特邀云南腾冲共同参与
2023-09-18 23:11:00
寻味江南伴客行
...绿软糯的各色青团、色香俱全的湖州菜饭……入春以来,长三角铁路“一碗好饭”推出系列新品,让旅客在选择铁路出行时,既能大饱眼福,又能大饱口福。人勤春来早。在长三角地区的部分高铁站
2023-05-06 08:24:00
一场CityWalk的“数字奇遇”
...alk中,你会偶遇各种有趣的灵魂,卖菜的、卖猪肉的、做葱油饼的、定制西服的、经营烧烤广场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关于人间烟火的故事,而他们又与数字生活跨界交织。这是一场数字奇遇,让
2023-11-29 13:15:00
长寿路新地标鸿寿坊开街,点亮“精致烟火气”的15分钟生活圈
...、果汁果切等“年轻化”的健康简餐服务选择。沪上王记葱油饼、宁波海鲜特产上军宁波菜等街头老店的性价比产品老少皆宜,满足全年龄层需求
2023-10-10 10:37:00
2023年一季度上海新开的特色小店数量超3万家
...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下午4时,在上海静安区,王师傅的葱油饼小店陆续迎来了顾客。他告诉记者,自己做葱油饼已经有30多年了,从2022年10月份开始尝试直播,一般每天从下午4时
2023-05-15 18:44:00
本文转自:十堰日报汽车城牵手长三角227亿元大单助力“开门红”本报讯记者曾雨报道:1月20日,十堰(长三角地区)重点产业对接交流会在上海圆满举行。活动现场签约项目31个,协议金额
2024-01-22 08:26: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