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情感

姑苏盈然 文采翩飞——序《渔家蝶变》

类别:情感 发布时间:2024-07-31 22:20:00 来源:收藏推荐

姑苏盈然文采翩飞

——序《渔家蝶变》

王猛仁

江南才女沈惠勤女士嘱我为她的长篇散文集写序,我的确惶恐了一阵子。一是在散文界我寂寂无为,二是散文诗圈我也只会“炮制”几块小豆腐干,至今未见一粒闪光。古有言:“淡如秋水闲中味,和似春风静后功。”感于她才情繁茂,雕琢文字的真功夫,加之盛情难却,怎敢有违为文同道之善言懿意?文田字海,定然风景殊异,它必然能够点燃我于其中一觅风光的热情,故此,且敢鏖战甲辰暑月之溽热,执笔而往之。

前不久,我们在陕北的一次文学活动中相识,知她是中学高级教师,启惎诸子,敬业有为,在家则相夫教子、雅正贤淑,正是她的态度温和,温雅素朴的性格特点,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虽然肩负着生活与教学的双重重担,然而却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文学创作,写散文、写文论,参与多种文学活动,身恒坚韧,渐露圭角,不断地追逐着自己的辽阔梦想。

一位看似平平凡凡,实则内心坚卓的黄桥渔家女,足迹踏遍田地河川,为创作寻芳觅踪,甘愿远离尘俗地,钟情漫漫岁月、付出浩浩精力,在俗尘不洁的当下,广播文学的种子,催生精神的嫩芽;一位“学以道尊,礼为教首”的园丁,经济并不宽裕,在人人崇尚安逸生活的今天,却克明俊德,节衣缩食,辛勤写作,赀用于兹,终于将多年心血聚成一书《渔家蝶变》,直举胸情,刮抉浮华,这不由得让我对她心生敬意。

在有些人看来,也许这部散文集并非什么煌煌大著,或许份量不是很重。但它却是一部十分耐读的书,也是一部渔家三代情感浓缩的结晶。惠勤呈现的这些文字,既让我感到意外,又让我感到实至名归。这些以前只被当地文学爱好者津津乐道的作者,如今却成当地一道丰盛的文化风景线,足以说明其作品所蕴含的文学魅力、思想魅力。

这些作品,已成为年轻文学作者拓展视野、丰盈精神世界的富丽宝藏。近日,我有选择地拜读了其中的部分作品,分明感觉到这些作品在技巧和文字上有待雕琢外,但它却是情真意切、饱负奇色,让人掩卷沉思、眼前一亮的好散文,非一般女性可以驾驭的长篇“巨制”,字字句句闪烁着亲情的光辉、文字的朴质和理性的光芒。尽管散文是自由性写作,但它又是性情、感悟之作,处处展现作家的个性色彩。杜甫诗句曰:“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素朴为美,唯真有情,包涵着真情、真言、真善的文章,就像甘泉醲醴,陶醉人心。

在时而充塞着平庸、乏味、颓废的文艺界,惠勤的文学作品,犹如黑夜中的一颗星辰,大漠中的一泓流泉,给人以光亮,给人以滋润,给人以向上的力量。美兮善哉。它必然为浩繁缥帙,增添属于她个人,也属于文艺百花园的佳丽鲜葩。

散文,在我看来,有一半是属于诗的范畴。但它的特点,是要有文字上的天真流荡、诗意里的生动有趣和生活里的精粹提炼。一篇好的散文,真情是她的灵魂。在不间断的阅读中,能体悟出作者的思想信仰、道德规范、人格魅力。惠勤的散文,能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其原因在于作品中的真情。她写作不是随意而为,而是将自己的生活经历、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审美、自己的思想个性诠释得多姿多彩,又真实可信。

书中的首辑《清风一园》,环境之变,生活之变,思想之变,恰如生活中的哲学意味,深邃而高远。这是她生活的本来面目,更是她的心性与智性写作。在这些篇章里,她写作的才华得以华美呈现。那种心灵的触动,那种敏锐的深度挖掘,那种对生活情感,不露痕迹的点染,让我近距离看到一位持重、严谨、虔诚、虚心、优雅的女子,在追求思想的高度和文学创作的高度上,甚至在描写日常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之时,彰显出作品中所蕴含的价值与意义。

《渔民一双》为第二辑,收录四篇美文。这些篇章里,是她黄桥家园生活的又一生动写照。村东头的池塘,母亲开垦的菜地,父亲田间地头、建筑工地劳作时的背影,从当初在底层生活的艰难,到如今充满着对新生活的向往,一幕幕,在外人看来也许是一次必须经历的磨难,但在作家的笔下,却成为一种难以描述的行为自觉。父母的养育之恩与生存之艰,对于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子女眼中的又一风景呢?

生活大抵如此,只是变换了光影,见证了变迁,秋风萧瑟,记忆清浅,而回忆依然绵长。

惠勤的散文,不仅给人一种亲切的熟悉感,更增添一种对亲人的尊敬和歌者的美质。作家将生活的亮丽画面放置眼前,娓娓道来,徐徐有声,诉说着对家乡、对乡情、对父母的无限向往与感恩之情。文章的妙处不仅仅写情,而是写生活里的大事小事,写风雨中的父母苦累,写思念中的故土情深。这样撬动人心的叙述,是那么生动,那么自然,一脉一动皆充满土地之情、母性之爱,在爱怜与抚摸中,去滋润女儿成长中的心灵。

如是,她的文章才显得深刻而厚重,真诚而美丽。

惠勤的《新城一对》和《情意一片》为三、四两辑,如《沉湎旧事》《追忆》《遇见》等,写两位老人从渔村步入城市生活的困惑与喜悦,这些作品,她用心提纯美,并以巧妙的构思,将自己的生活与成长过的几种回忆,作为叙述的对象,一处一处都是用她的爱她的善,诗化点缀,或以对这些乡土文化和亲情文化的不断探寻,绘制出不同的生活场景,加之不同时间、不同色彩的缤纷画面,使文章具有了坚韧的质感。

渔乡的变化,唤醒了凝固沉滞、缺乏活力的现实生活,也为新时代有追求树理想的“渔民”,带来了生机与希望。

她的有文采有温度的散文写作,是其心声的符号记录。

她无意于为写作,去故意拔高、升华所谓的思想主题,那样做会伤害这一文体的纯洁性和自然性。惠勤通晓这一文体细微钩织的文句之美,更懂得散文庞大结构的立体之美,她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并且十分恰当地将灵性、情性和真实性融汇,让人们感受了来自她心灵深处的真情信息和思想矿藏,也感受到她纯真、善良、质朴而浪漫的柔美心灵。

惠勤的最后一辑是《心香一瓣》,收入《梳理生活》《幸福如此简单》《年味》三篇。仅看标题,我们就有一个清晰的判断,作家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与梳理,思念与挚爱,畅想与知足,美好与期待,真实不虚地流露于文章的字里行间。

海明威曾说过:“生命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作为一名优秀的散文女作家,一定要写出生活中美的事物,提炼出生活中美的成份。

惠勤有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有着对自己职业的良好操守,还有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的洞察力,并以独有的作为一名教师的触觉感受它,才赋予她的笔下,葆有新的生命,具备了内在的美。形象是文学艺术的开始。作为一名擅长写散文的行家里手,她的情感细腻,思维敏捷,她比一般人更能具体地把握事物的外型和本质。在今天,惠勤一面形象地理解着这个世界,一面又借助于形象向人们述说着这个世界。她理解世界的深度,就表现在她创造的形象的明确度上。在文字的书写与用词上,她颇费心思,经常为一些新的词和句,如采摘珍珠般而遨游在海藻的纠缠里,并沉潜到海底,一探真伪。在散文创作这个领域,惠勤安安静静地生活着,默默地坚持着,终于春花裛裛,且绿荫片片,满目葱茏。

我们生活在文化大发展的新时代,文学在今天,具有无可取代的魅力。美好而文明的世界,更需要文学的加持。惠勤的这部《渔家蝶变》,是一曲对姑苏情的吟诵,是一曲对黄桥渔乡的讴歌。她除了赞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有不少文句,闪烁着光辉的人性美。

惠勤的文学创作有着较高的艺术格调,这缘于她高尚的人品和丰稔的文化修养。在紧张有序的教学之余,她笔耕不辍,传播教书育人的种粒,收获更多文学的殊荣,让人尊敬,让人仰望。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源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是冰心先生的一句话,我亦有同感。在未来的文学创作中,我相信惠勤仍然保持着宁静清灵的心境,不倦地深化作品的内在意蕴,写出更多唯美唯善的经典散文,使之无愧于我们拥抱的五彩斑斓的新生活。我继续也同样相信,惠勤在散文的道路上会愈走愈宽广,为喜欢她的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享受。

一语赠之,且曰:

净意容乃大;

修辞立其诚。

是为序。

2024年7月31日,草于沙颍河畔之仁庐

姑苏盈然 文采翩飞——序《渔家蝶变》

沈惠勤,女,汉族,1966年2月出生,江苏苏州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章发表于《金山》《天池小小说》《奔流》《西部散文选刊》《青年文学家》《辽宁青年》《苏州杂志》《现代苏州》《中国旅游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苏州日报》《姑苏晚报》等报刊。著有散文集《姑苏渔姑情》《行云止水》,获第二届刘成章散文奖。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31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醉翁之意:欧阳修的文采与智慧交响
引言:千古风流人物,文采与智慧的结合在中国历史的浩瀚长河中,欧阳修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熠熠生辉。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
2024-12-08 09:26:00
...骨,她年过九十仍笔耕不辍,她是哲学大家冯友兰“岂独文采传三世”的女儿。今年7月26日是作家宗璞96周岁生日。生日第二天,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外
2024-08-04 12:57:00
...随笔。一在于速度。目之所及,心之所生,配以章法,即文采勃发,情思胸臆,不时之间,跃然纸上。二在于精悍。所谓文章之要义,首在动人,简约而有力。三在于婉约与美。如刘勰《文心雕龙·
2023-12-01 06:07:00
《当代10名作家散文今选》(第11辑)出版
...学和纪实文学,一篇篇来得很快,洋洋洒洒数千上万字,文采飞扬。她入选的《人还可以这样活》等6篇散文,注重时光岁月与人生亲情的回顾与梳理。这些文章总体属于记事写人一类,从平凡的事
2024-12-19 14:31:00
...、读书、修身、自省、交友等诸多给人以警醒启示之章,文采、思想、趣味兼具,既是一个读书人对另一个读书人的深度解读,也是一个同乡对另一个同乡的真诚致敬。袁昶的日记,是他内心世界的
2025-01-06 14:14:00
本文转自:台州日报文采飞扬 笔墨生香我市三名教师在省散文大赛获奖本报讯(记者陈伟华)6月11日,首届浙江省教师散文大赛在杭州揭晓,我市有两件作品获一等奖,一件获优秀奖。三门县沙柳
2023-06-21 01:29:00
曹植:一代文豪的政治波折与文学辉煌
...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他的前期诗歌多展现意气风发、文采绚丽的风格,代表作如《白马篇》、《名都篇》等;后期诗歌则因生活的突变而充满了忧虑、悲愤和痛苦,如《七步诗》、《赠白马王彪
2024-04-02 03:25:00
余秋雨:金庸把他和鲁迅并提,王朔却说不算作家,他水平究竟如何
...全可说是既叫好又叫座,从余秋雨的散文中,其散文素以文采飞扬、知识丰厚、见解独到而著称,他的历史散文更是别具一格,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史学意义上的文化价值。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写
2024-10-09 21:10:00
哭也好笑也罢 记下来的就是文学
...介绍中我们可以发现,她的文章之所以能做到语言灵动、文采飞扬、思路新奇,与她丰富的阅读经历密不可分,她总是不停地阅读图书和生活中的事物。在读书方面,她博闻强记并巧妙地运用到文章
2024-04-12 07:36:00
更多关于情感的资讯:
珍爱网白皮书揭秘青年婚恋观:门当户对背后的幸福密码
在爱情里,我们总信奉“真爱无敌”仿佛只要有爱,一切困难就都能迎刃而解。但当我们真正踏入婚姻的殿堂,面对生活的琐碎和现实的考验时
2025-11-17 10:55:00
拒绝起点焦虑,让教育的“赢”走出一时快慢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不少家长大搞“超前学习”,小学生忙着上初中课程,有的甚至提前学完初二重点课程……媒体调查发现,在“双减”的背景下
2025-11-17 14:29:00
花满院落四季暖 情融烟火润春生
金秋时节,阳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洒在群鹏超市的门前。门檐上贴着红火的拉花,风一吹轻轻晃。只要一进小超市的门,就能闻见淡淡的花香
2025-11-17 14:33:00
梦中圆梦
夜里,从梦中醒了,不知是几点。仔细回味、品咂刚才的梦,“梦中圆梦”4个字跳出脑海。是的,真是在梦中圆梦。梦中,我回了六平房
2025-11-17 18:21:00
超越血脉的亲情
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溯游,妹妹恰似一束光,从悠远的时光深处款款而来,温柔地照亮了我成长路上的每一道裂缝。妹妹比我小3岁,生得玲珑俊秀
2025-11-17 18:22:00
“只是一层薄薄的土 人与人就再难相见了” 初中生回忆去世的奶奶感动全网
“只是一层薄薄的土,人与人就再难相见了。”“奶奶明明没吃,却和我一样开心,幸福从罐子里跑了出来,弥漫了整个屋子。”近日
2025-11-16 07:58:00
提醒老人接娃 活动室装上“放学铃”
“叮铃——”清脆的电子铃声响起,正在活动室排练舞蹈的老人们停下动作,互相道一声“下午见”,便匆匆赶往学校接孩子。社区活动丰富多彩
2025-11-16 15:37:00
鼻孔塞入异物 深夜送医取出
2岁孙子出于好奇,将一粒花生塞入鼻孔,爷爷尝试多种方法均未能取出。11月15日晚,网格员接到求助后,立即开车将孩子送往医院
2025-11-16 15:37:00
孩子头上磕了个包? 头皮血肿的紧急处理与护理误区
客厅里突然传来“砰”的一声闷响,紧接着是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冲过去一看,宝宝额头鼓起一个大包,或是后脑勺磕在了桌角,慌乱之中
2025-11-17 04:59:00
孕妇如何保持心理健康
孕期不仅是孕育生命的美好时光,也是女性心理变化最为复杂的阶段。随着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身体形态的改变以及对未来角色的期待与担忧
2025-11-17 04:59:00
从反思到前行:教育教学中的点滴感悟
教育的旅程,是一场漫长且温柔的修行。它没有惊天动地的轰鸣,却有着细水长流的力量。身为一名教师,我时常在课堂的细节之内、学生的眼神之中
2025-11-15 05:22:00
【天眼快评】男孩总把牛奶给同学喝,一句“他没有妈妈”,让人瞬间破防
近日,河南一位妈妈与儿子的对话,让“一盒牛奶”成了全网热议的温暖符号。这份藏在牛奶盒里的善意,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在层层转折中
2025-11-14 16:12:00
【天眼快评】养儿防老变成养儿挨打?九旬老太被亲儿子暴打,家丑背后是犯罪
我真的气到手抖!你们看到那个视频了吗?江苏常州,一个中年男人,先对90多岁的老母亲厉声质问,然后揪住头发,一巴掌一巴掌往脸上扇
2025-11-13 12:00:00
爱不该只放在心上 珍爱网倡导勇敢表达的力量
在爱情里,有些感情藏在心底,却从未说出口。有人以为“懂我无需多言”,却忽略了真心若不表达,往往会在沉默中被误解、在等待中被消磨
2025-11-13 16:41:00
“詹胡涛加油,你的座位我们一直留着”!安徽18岁少年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不久后病逝
大皖新闻讯 以詹天佑为榜样,梦想是造出最好、最安全的火车......今年夏天,来自安徽太湖的18岁少年詹胡涛考取了心仪的大学
2025-11-13 19: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