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韩信成为头号谋士的背后,不得不说是以牺牲刘邦的谋士为代价。当时,韩信干掉了赵国,劝降了燕国,正准备攻打齐国。这时候,刘邦派郦食其去劝说齐王投降。
韩信带着军队向东行进,还没渡过平原,就听说汉王派郦食其已经成功说服齐国降了,于是韩信心里想要阻止。——《史记》
韩信本想停下大军,刚投奔他的蒯通却说:“将军收到的命令是攻打齐国,汉王派使者是汉王的事,他并没有命令您停止进攻。再说郦食其真靠三寸不烂之舌,劝降齐国70城。那您带着几万大军无功而返,功劳不是还不如一个儒生吗”?
韩信一听这话,心里也是不好受,怎么能让一个儒生给比下去了?于是他就不顾谈判,干脆继续进攻。
齐国听了郦生的话,就留他在一边喝酒,安排汉军的防守。信趁机袭击历下的军队,直接到了临菑。齐王觉得郦生是在欺骗他,结果就败逃了。
齐国看到郦食其来劝降,以为不战而胜,就摆酒宴招待他,真以为不会有战斗了。结果,韩信趁机突袭,顺风顺水,直接打到了临淄城下。齐王觉得郦食其在骗自己,最后将他杀了,韩信也因此利用郦食其的性命完成了灭齐的大业。
从那以后,韩信和刘邦的矛盾越发激烈。一方面,韩信在稳住了地盘之后,心里开始想着称王的事儿;另一方面,像蒯通这些忠于韩信的人,也让他不再仅仅是刘邦的部下了。
楚国已经灭亡,龙且也无法再战,项王心中畏惧,于是让盱眙的武涉前去与齐王信谈判。
再往下说,项羽的势力已经衰弱,龙驹大军也被韩信给灭了,项王便派武涉去劝说韩信,最好能坐着观望,不要求他帮忙,只希望他能保持中立,让天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要是刘邦最终统一天下,韩信的结局也不会好。
蒯通的想法也差不多,他觉得韩信的势力已经壮大,要是支持汉国,楚国就会被灭;要是支持楚国,汉国同样也会垮掉。不能随便插手,要不然胜利的一方可不会给他留好处,最理想的办法就是让两家都打得不可开交,自己再渔翁得利。
韩信心里觉得刘邦对自己可是有恩的,他可不能忘恩负义。而且,他曾和汉王一起经历过艰难的时刻,刘邦不至于会对他下狠手。
蒯通拼尽全力劝谏韩信:“您不是觉得和汉王有些旧情,想要帮他打下万世基业嘛?这可不合适。你想想,当年张耳和陈馀也是割席断交的好兄弟,结果为了利益打得不可开交,张耳还向汉王借兵,最后竟然杀了自己的昔日朋友。”
“您跟汉王关系再好,能好过张耳和陈馀吗?您觉得汉王不会害您,这想法太天真了。文种也是帮勾践灭了吴国,可最后勾践还杀了文种呢。狡猾的兔子死了,猎狗也得被烹;飞鸟都没了,好的弓也藏起来。我建议您还是三思而后行!”
韩信一直觉得啊,能有今天的自己,全靠刘邦给他这个机会。没有刘邦,他也成不了现在的韩信。更何况刘邦已经把他封为假齐王了,肯定不会出什么事,所以他就拒绝了蒯通的建议。
韩信心里左右为难,对汉朝有些不安,又觉得自己功劳很大,汉朝肯定不会抢走他的齐国,于是就拒绝了蒯通的劝说。蒯通则说,他不听话,已经太过狂妄,如同那些巫师一般。——《史记》
蒯通看到韩信不听他的劝告,心里觉得韩信这小子不会有啥好结果,于是就故意装疯,学起巫师的样子溜了。本来他早就该功成身退的。
高祖刚从豨军那边回来,见到信死了,心里吐槽着又有些怜悯,问道:“信死前说了啥?”吕后接着说:“信说他恨自己没听蒯通的计策。”
没想到韩信在被杀前十年,突然想起了蒯通的建议,临终时感慨道:“我真后悔没听蒯通的话,才让自己落到这步田地!”生前不听建议,临死了还把谋士给卖了。刘邦问吕后,韩信生前说了什么,蒯通就被抓起来了。
蒯通来了,问道:“要教淮阴侯反叛吗?”回答说:“是的,我确实教过他。那小子不听我的计策,才导致现在这般下场。如果他用我的计划,陛下怎么可能会得到这样的结果呢!”——《史记》
刘邦就问蒯通,是他教韩信谋反的吗?蒯通说道:“当然,就是我教的。可惜韩信不听我的计策,才有今日之祸;如果他听我的,陛下还能安然坐在这”?
刘邦气得火冒三丈,想要烹杀蒯通。没想到蒯通急忙说道:“冤屈,让我再说一句,您听完了就能杀我!”
蹠之狗对着尧吠叫,尧并不是不仁,而是狗吠错了对象。在这时候,我只认得韩信,并不是因为我了解陛下您。另外,天下想为您出力的人可多了,然而他们的能力有限。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事都做完吗?
蒯通说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当时天下人都在争天下,谁有才能谁得天下。狗只为他的主人狂啸,我当时是韩信手下,而不知道陛下。只能为主尽忠,这有什么错呢?
刘邦听完后就把蒯通的罪给免了。等曹参当上相国的时候,还特意请蒯通做了宾客。
蒯通聪明的地方就在于,刘邦已经统一了天下,他这个书生对刘邦来说根本不构成威胁。反而他振振有词地支持刘邦,对自己也只有好处,刘邦自然就宽恕了他。这就是蒯通善于辩驳的魅力所在。
不过,这也离不开刘邦的大气,除了韩信这些有重大威胁的将领,刘邦即便再气,只要你说得有理,他就会放你一马。
蒯通早就看透了刘邦得了天下后,怎么可能会容忍韩信,这眼光真是没人比得上。韩信有蒯通却不能好好利用,这也是他悲剧的开端。#深度好文计划#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9 14: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