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南通日报
从启东市区驱车前往远近闻名的枇杷村——汇龙镇克明村,不过几分钟路程。又到一年枇杷季,昨天,风和日丽,启东市民纷纷约上家人、好友,到克明村采枇杷去。
二十多年前,一名退休教师在宅前屋后种了几棵枇杷树,成为克明村最早的枇杷种植户之一。如今,全村一半以上人家都种上了,当年寥寥几棵树壮大到千余棵。每年枇杷成熟季,“一村山水半村黄”,是克明村真实的写照。
克明村党总支书记施胜告诉记者,前几年,村里决定将克明村枇杷作为开展“助农增产增收”书记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打响克明村枇杷的名号,他四处联系请来了省里的“枇杷大王”、园林公司的技术专家为村民授课、指导。
经过品种改良,科学施肥、整枝,克明村枇杷个大香甜、清冽多汁,品相和质量大大提升。为了拓展销路,村里积极筹划整合农贸市场、企事业单位、网络平台、爱心公益组织等销售渠道,帮助村民将枇杷统一包装集中销售。
当天,启东市家庭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的亲子活动应邀来到克明村。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孩子们一头扎进枇杷林,硕大的枇杷沉甸甸挂满枝头,一个枇杷重40至50克,剥开金黄的表皮,咬一口,果肉裹挟着果汁,溢满口腔,齿颊生香。
6组村民薛顾兵今年59岁,唯一的孩子因病去世,还要照顾90岁的老母亲。他家有20多棵枇杷树,当天村里帮忙采摘销售了80多斤,薛顾兵告诉记者:“村里对我们困难户十分照顾,施书记经常带着客户到家里,帮我销售枇杷。”
枇杷已经成为克明村的富民产业,村民蔡卫星是个种枇杷的好手,他家有40多棵枇杷树,树龄最长的有近20年,他还通过自己嫁接,增加了五星枇杷、白沙枇杷等优良品种,每年收入超万元。
据不完全估计,仅枇杷一项,克明村种植户户均年收入在4000元左右。施胜告诉记者:“村里60岁以上老人占比40%以上,家里只要种几棵枇杷树,老人就吃喝不愁,枇杷树真正成了村民们的摇钱树。” 本报记者 黄海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3 06: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