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包大人的“黑化”史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23 00:1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青年报

包大人的“黑化”史

南薰殿包拯画像

包拯是北宋名臣,其事迹被编成话本、戏曲,长期以来在民间流传和上演,包拯也就成了家喻户晓的包青天。

包青天到底长成啥样?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铁面”既指他不畏权势、不徇私情,同时又是暗示他的脸够黑——毕竟铁是黑色的嘛,铁面不就是黑面吗?!

历史上的包拯,脸真的很黑吗?

能够担任外交官,可见其相貌当是仪表堂堂

古代选拔官吏注重外表,比如《新唐书》就记载了,唐代选官第一项就是看体貌。《新唐书·选举志下》: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四事皆可取,则先德行……

长得帅有时候真可以当饭吃,北宋太祖开宝六年(973)的进士科,有考生不服,控告主考官徇私舞弊乱点状元。宋太祖赵匡胤令状元宋准在殿前复试,看到宋准“形神伟茂,程试敏速”,狠狠地夸奖了一番,表示这个新科状元完全名副其实。宋准因为形象好,不久便受命出使契丹。无独有偶,在几十年后的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夏,包拯充任契丹正旦使,一直到次年春天才回来。

包拯能够担任外交官,可见其相貌当是仪表堂堂。流传后世的画像也印证了这点。

一是私家画像。清朝初年,吏部左侍郎熊文举曾在安徽包氏家族中亲眼见过家传的包拯画像,发现包拯长得“伟美”,和他小时候在村里看包公戏中的形象完全不一样。

二是官方画像。古代名臣的官方画像,有流传于后世的,清朝都是放在南薰殿。包氏家族祖传画像和南薰殿官方画像都表明,包大人被后世“黑”了。

到了清朝,包大人全身都黑了

包拯爱民如子、执法如山的口碑,让他成为后世的青天形象。青天形象在宋代还较为写实,越往后演绎色彩就越浓。

元杂剧包公戏现存 12 种,主要塑造了包大人刚猛严明、打击豪强的形象, 而对其面相描写极为简略。《小张屠焚儿救母》:那爷爷(包拯)睁双怪眼乌云黑,两鬓银丝雪练白。

到了明朝,通俗文学作品中的包大人开始变丑了。如《鱼篮记》第二十二出,写包公生得丑,父亲憎嫌母弃轻。《珍珠记》第二十一出《诉冤》,写包公自幼生得丑,爹娘兄弟苦欺凌。 亏得嫂嫂抚养,长大成人。

丑化的同时,也开始神话,如明朝成化年间的说唱词话《包待制出身传》反复强调包大人是文曲星下凡。

丑化兼神话的演绎,契合底层百姓的心理——“磻溪老钓叟,坐为周之师。屠狗与贩缯,突起定倾危。”比我出身更低、长得更丑、年龄更大的人,都能成就一番事业,我还是有希望的。

到了明朝万历年间,包大人的脸终于开始变黑了。成书与万历朝《百家公案》,在“断斩王御史之赃”一案中,讲述包拯的长相特征是“黑脸”“黑汉”。

因晚明雕刻印刷业的蓬勃发展,包大人在“黑化”的路上一路狂奔……

到了清朝,包大人全身都变黑了。清嘉庆年间成书的《三侠五义》,是包公经典形象的集大成之作。书中第二回写到被遗弃的幼年包拯,“一个黑漆漆、亮油油、赤条条的小儿。”民间吟唱文学《河西宝卷·杨金花夺印宝卷》称包大人为“黑炭头”,这或许是影视剧《少年包青天》中包大人外号的出处。

“黑化”体现了明清百姓

朴素的青天心理

丑化和神话是出于为了契合百姓的心理,那为什么会“黑化”呢?

这或许有三个因素。

一是对狱神皋陶的移植。

皋陶相传是远古舜帝时期的司法官,其执法公正,德主刑辅,使天下无虐刑无冤狱。先秦西汉典籍记载皋陶长得一张马嘴,脸色青绿。

皋陶是刑名之祖,其历史传说影响深远,沉淀成为华夏的集体无意识。明清的百姓在不经意间,或许就将皋陶的相貌和品质移植到包大人身上。

皋陶的脸毕竟是青绿色,所以还要继续优化。于是就有了第二点——五行理论。

秦始皇是第一位采用五行理论来论证王朝合法性的帝王,认为周是火德,秦代周,是为水德。

水主阴,阴刑杀,所以秦朝很讲究律法。五行、五方、五色等彼此相互对应的关系,在西汉逐步系统化。水德与刑法联系密切,这对后人将包大人面相“黑化”有启发。

明代万民英写《论性情相貌》:水属北方,名曰润下,五常主智,其色黑,其味咸,其性聪明,其情良善。认为人的性情(五常)与五行是对应的,水对应的是“智”。

包大人长得黑,说明除了铁面无私外,包大人还绝顶聪明,一眼看穿嫌犯的小伎俩。

三是龙图染黑。

明清小说戏曲作品常称包公为包龙图。龙图阁是北宋真宗时期建立的兼有档案馆和图书馆性质的机构,名字出自上古时期龙马负图出洛河的典故,包大人就是龙图阁大学士。

《梦溪笔谈·乌脚溪》载,与包拯同朝为官的龙图阁大学士梅挚,去漳州上任时,不小心跌进乌脚溪,全身变得像“昆仑奴”一样黑。梅龙图通体变黑后,百毒不侵。

这个故事被明清的艺人移到了包大人身上,一个百毒不侵的包大人,散发了浓浓的主角光环,自然是不怕宵小之徒的暗算。

“黑化”的包大人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和明清百姓朴素的青天心理。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铲史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23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包拯身边的公孙策、展昭等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吗?
...哪怕算无遗策的师爷公孙策也比王朝和马汉强啊?并且包大人每次都是先喊张龙赵虎,而不是歌词里的王朝马汉啊!现在长大了才知道其中的原因,这主要就是歌词押韵和传唱的需要,王朝马汉唱起
2023-06-18 16:39:00
​包拯廉洁原因只有四个字,就是这四字葬送了两宋王朝
包拯清正廉明的形象一直被后人传颂,包大人不仅办案是一把好手,还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但其实,换你做包大人那个职位,你也犯不着冒险去贪污。包大人的头衔很多,头顶着龙图阁大学士的帽子,在
2023-01-20 22:59:00
包拯为什么能成为开封府尹?
...包拯是一位一心为民的清正好官,因此他十分愿意跟着包大人一起为百姓做点实事。于是展昭来到宫廷,向宋仁宗展示了他那精妙绝伦的剑法,以及出神入化的袖箭,宋仁宗看后十分欣赏。便封他为
2023-08-28 20:44:00
揭秘史上真实的包拯:不仅不会断案,还感情用事还乱杀人?
...想。勤勉称职的包拯自然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眼看府尹大人都行动起来了,各有关部门更是不敢懈怠。包拯见现场烈火熊熊,大火已延及十多家房舍,很为焦虑,这时却有人跑来请示:“灭火是到
2023-07-05 12:25:00
孝子、谏官与清官:包拯的道德形象与历史地位
提到包拯,人们对他的固有印象总是“黑炭脸”以及他额头上的弯月印记,当然,还有清正廉明、刚正无私的铁面形象。在影视作品中,包拯的形象被高度刻画为破案能人,曾经审理过“狸猫换太子”案
2023-10-16 08:18:00
包拯担任过许多官职,做龙图阁直学士的时间最长,却没有实权
包拯一生担任过许多官职,且其作为龙图阁直学士的时间,要明显长于担任其它官爵的时间。因为这个原因,包拯也时常被人称为包龙图,那么,龙图阁直学士在北宋时期算作什么官职?它又官居几品呢
2023-04-21 20:09:00
包拯的官职放到今天相当于什么级别?
古代的开封城中,包拯那杰出的身影,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他的正直无私、公正执法的美誉,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明星,闪烁着人们的敬仰。他以坚守原则和对真相的执着追求,赢得了人们心中最美
2023-11-14 09:03:00
为何说包拯在60岁时老来得子多亏了他儿媳
...后叫包绶。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包綖的生母孙氏是包大人身边的一位侍妾(董夫人的丫鬟)。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孙氏就被包大人打发回娘家了。后来儿媳妇崔氏知道了孙氏怀孕的事儿,在孙
2023-07-23 20:33:00
包拯是历史上著名的大清官,其不畏权贵,惩治了很多的高官。那么包拯的官到底有多大?宋代开封府尹不常设,一般由亲王充任,像太宗、真宗称帝前都当过开封尹,除此之外其他人担任开封最高行政
2023-08-23 13:5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