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朝的包青天包拯为什么可以穿龙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07 21:1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包青天,即包拯,生活在北宋时期,是一位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包拯祖籍庐州合肥,进士出身,素有孝名,在奉养父母天年之后,才入仕为官。

包拯从一州的税官做起,一直做到了枢密副使之职,成为了宋朝廷的正二品大员。包拯去世后,归葬家乡庐州合肥,谥号“孝肃”,准确地概括了包拯的一生。

宋朝的包青天包拯为什么可以穿龙袍

包拯的五爪龙袍服

包拯为人刚毅,不苟言笑,为官廉洁奉公,执法公正,断案如神,在百姓中素有声名。特别是在任开封府尹之时,大开府衙正门,令百姓可以直趋堂前告状鸣冤,贵戚宦官皆惮之,为之敛手,素有“阎罗包老”之称。又因为包拯曾任天章阁待制,其为民申冤做主之事,令百姓皆知其名,纷纷称之为“包待制”。包拯在待制之后,又曾迁龙图阁直学士之职,于是在后世剧本中,就有了“包龙图”之称。

我们在包青天相关的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面黑如碳,额有月牙的包拯,穿着黑色绣有金色龙纹的袍服,升堂审案的情景。包拯不是皇帝,却穿着龙袍,这不是僭越么?不是应该被抓起来杀头灭族的么?

宋朝的包青天包拯为什么可以穿龙袍

包拯的四爪龙袍服

完全不必担心,这在宋朝这还真不是个事。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很简单。

我们现在普遍都知道“五爪为龙,四爪为蟒”龙纹制度。这里的爪不是腿,也不是脚,而是龙脚上的指。“五爪”龙才是皇帝使用的金龙,才是真龙,其他的都是蟒蛇。而在某些宫斗剧中,还有将五爪龙挑掉一个爪,变成四爪蟒的情节,用来掩盖僭越的事实。

由此推断,是不是只要包拯穿的是四爪蟒袍就没关系了?

如果是在清朝,的确是这样。朝廷的高级官员是有权穿戴绣有四爪龙纹的蟒袍的,只是按爵位的高低,蟒袍上蟒的数量是不同的。清朝廷有明确的规定,皇帝的龙袍绣有九条五爪金龙;而亲王、大臣的蟒袍上,按等级分别绣九蟒、八蟒和五蟒。按照包拯的级别,在清朝穿绣有八蟒的蟒袍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宋朝的包青天包拯为什么可以穿龙袍

雍正的五爪龙袍画像

明朝,不但皇帝可以用五爪龙纹,各宗室王侯也是可以穿绣有五爪龙的龙袍的。包拯如果在明朝,因为不是皇室,所以,穿四爪的蟒袍还是被允许的。

元朝,因为蒙古人相对以前的统治者汉族而言,是异族,他们为了树立权威,就想将龙纹收归官有。但是,汉人已经习惯了龙纹装饰,实施难度巨大,于是元朝廷就做了折中,只规定了民间不可以用五爪龙,但是四爪和三爪龙纹,普通百姓可以继续使用。因此,在元朝,只要是官员,都可以穿绣有五爪龙的袍服。此时,五爪龙是官用,而非皇室或者皇帝专用。包拯如果在元朝,是朝廷命官,没事,随便穿。

宋朝的包青天包拯为什么可以穿龙袍

台湾故宫所藏明太祖朱元璋的五爪龙袍画像

而实际上呢,包拯可是生活在宋朝。在元朝之前,龙纹即不是皇帝专用,也非官方专用,包括五爪龙纹。普通百姓都是可以将龙纹用在各类生活用品上的,包括服装,更不要说包拯了。

我们现在的龙纹使用常识,皆来自距离我们较近的清朝。所以,影视剧中为了彰显包青天的地位,就给他的衣服上加了龙纹。我在研究了电视剧的服装之后,发现包青天袍上的这个龙纹,有五爪的,也有四爪的。随便看看就好了,反正宋朝时,对把龙纹绣在衣服上也并不在意,历史上的包拯官服、礼服肯定不是那个样子的。

其实呢,对比一下宋朝皇帝和明清皇帝的画像就知道了,宋朝皇帝的袍服装饰非常朴素,根本就没有龙纹装饰。而在朱元璋之后的明清皇帝画像的袍服之上,才有了金龙装饰。这种做法纯粹是为了凸显阶级差别,加强皇权统治的封建糟粕。

宋朝的包青天包拯为什么可以穿龙袍

宋仁宗身上的袍子虽然没有龙,照样是龙袍

既然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就有必要了解龙图腾的演化过程。但是,龙图腾属于全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华夏儿女都要尊重我们的龙图腾,也都有权使用我们的龙图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7 23: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包拯穿龙袍是怎么回事
...视他为神仙转世,相传是奎星转世,所以被后世又称为“包青天”,更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包拯最开始是做大理评事的,然后出任和州监税,后来获授天长知县,而后当了一任知府然
2023-05-17 16:09:00
古代只有天子可以穿龙袍,为何包拯也能穿龙袍?
...,敢于替百姓申正义、鸣不平,所以被当时的人们称为“包青天”,还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后世的人们也把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他是奎星转世,为人民伸张正义。由于民间传其黑面
2024-10-15 10:12:00
古代只有皇上才能穿龙袍,为何包拯也敢穿?原因其实很简单
...粮食,开仓放粮救济灾民呢。老百姓们都可劲儿把他比作包青天,对他那是感恩戴德的。另一方面呢,包拯还一直严惩那些贪官污吏,就一心想着让政治清明。有一回呀,京城出了个缉捕盗贼的冤案
2024-09-08 10:26:00
传言包拯穿的是龙袍?难道他不怕被杀头吗?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龙袍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穿,官员无论官职有多高,他们都不敢穿龙袍,除非一心想造反,否则碰都不会碰一下。可常看电视剧的小伙伴
2022-12-21 11:09:00
包拯居然敢穿龙袍,难道他有异心不成
...敢穿着龙袍处理公务,此人正是我国历史上的有名的清官包拯。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很诧异,包拯居然敢穿龙袍,难道他有异心不成?事实上并非如此,包拯之所以敢穿龙袍,其实原因很简单,今天
2023-02-21 18:51:00
为什么包拯可以穿“龙袍”
...下至平民都是不能使用的。看电视剧的时候很奇怪为什么包拯穿的仿佛也是“龙袍”?这不是只有皇帝能穿的吗?皇帝的专用服装龙袍的意思就是皇帝的朝服,上面绣有龙形的图案。这也是皇帝专用
2023-05-02 13:53:00
龙袍是皇帝的专利品,包拯为何能天天穿龙袍?真相让人恍然大悟
包拯为何敢天天穿龙袍呢?自古以来龙袍都是皇帝的专利品 ,若是有人敢私穿龙袍,那结局不是被砍头就是被灭族,但为何包拯天天穿龙袍却一点事都没有呢?难道包拯不怕皇帝吗?民间传说中包拯被
2023-09-28 10:34:00
最能忍的皇帝是谁,创造了千古盛世
大家都知道,北宋时期出了一个包青天,他为官清廉,克己奉公。为了当朝律法,不惜亲手审判自己的亲侄子死刑,不怕强权,敢和皇族对抗,当朝驸马犯了错,也杀头,皇帝犯了错,也打龙袍。民间传
2024-05-07 20:33:00
...名度很高的官员,也是个贤人。在老百姓心目中永恒的“包青天”。随着戏曲、电视剧的传播,包公的形象早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包公的故事更多是传说,更多是老百姓盼望清官的一种
2023-10-21 16:3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百岁将军归故里,红色基因永传承
河北新闻网讯 “我能活到100岁,是替牺牲的战友们看一看这和平盛世!”这句深情告白,来自原驻石部队某部副政委潘宗道将军
2025-10-22 14:07:00
重走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抗战之路(十四) 千年古镇的荣光
三不管岭1938年2月23日,从洪洞马牧出发前往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在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带领下,到达府城镇
2025-10-22 18:25:00
源于民间的狐突崇拜
【狐突庙】狐突庙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
2025-10-22 18:55:00
重阳节是秋季除中秋节以外的又一个重大节日,在山西大多数地方称“过重阳节”,岢岚县等少数县称“游重阳节”。从旧志记载看,过重阳节时
2025-10-22 18:55:00
独上山城思寂寥,英雄千古恨难销。鸣蛙尚产居民灶,惊马空留义士桥。齐洞僧归云冉冉,汉宫人去雨潇潇。堪怜此地多离乱,莫向明时负酒瓢
2025-10-22 18:56:00
北宋皇陵“上新”,陵区高粱“走红”
大河网讯 深秋时节,天高云淡,巩义宋陵,再度走红。永泰陵、永裕陵陵区内的高粱,用渐浓的殷红色、低垂的穗子,与神道两侧的石像生进行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千年对话
2025-10-22 15:52:00
3600年城址不移:在郑州,与“最早的大邑商”深情对话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1950年的秋天,考古学家韩维周在郑州二里岗偶然发现了绳纹陶片和磨光石器,这不经意的俯首一拾,犹如投入历史长河的石子
2025-10-22 16:23:00
武当太极文化研究添重磅新证 清代《张氏履历》现世!揭秘张三丰后裔踪迹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2025年国际武当太极文化节即将启幕,“太极祖庭”武当山再度聚焦全球目光。10月21日,十堰市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会对外披露
2025-10-22 08:58:00
一件华服见证庐山百年对外交流情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祺)10月17日晚,江西庐山牯岭镇卫斯理别墅灯火通明,一场温馨的移民融入活动在此举行。现场,庐山地方文化研究爱好者陈晖收到了一份漂洋过海而来的特殊礼物——一件百年手工中式女装
2025-10-22 06:26: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10月20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美术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承办的“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在河北美术馆开展
2025-10-21 08:23:00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0月20日发布“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复原研究”成果,考古人员对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龟头屋建筑遗址进行复原
2025-10-21 19:12: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陈久菊编辑金妮二审伍少安三审马刚
2025-10-21 21:46:00
近日,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在太原举办“2024三晋女书”系列丛书研讨会。这是该协会组织出版的第六套会员丛书,包括太原市任爱玲的《时间向远方延伸》
2025-10-20 18:27:00
一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我就想起了它的作者、已逝的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那张面孔。粗糙多皱纹的脸、黝黑的皮肤、凌乱的头发,仿佛四季轮换的风雨
2025-10-20 18:27:00
在某县一宣传栏中,张贴了这样一张宣传标语,上写:“趁势而上,全面谱写……新篇章。”其中,“趁势而上”是“乘势而上”之误
2025-10-20 18:27:00